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跋忠贤遗墨卷(陆深/)
右师山郑先生遗令一首凡八十六言呜呼其事至烈
矣裔孙旸间以寄示江东陆深既命其族人廉与僩装
潢成卷并附以余忠宣公手柬一通元史列传二通
郑忠歌诗二通篆其首曰忠贤遗墨按史师山先生
名玉字子美歙人隐居教授徵召不起忠宣公名阙字
廷心庐人进士及 (第 12a 页)
 我邻国也以渐修治起来如虞芮之君便来质成汝
 坟之境都能遵化至于属西伯所管的地方都怙恃
 文王如父覆冒文王如天 明德昭
升闻于昊天上帝 (第 2b 页)
三绝其称则贤者肃之子也泉州路总管郑公灊
徽州通守何公翔卿荥泽丞余公镛及揭公枢郑公斌
与仲实共七纸皆与 吕旭
者旭字 (第 6a 页)
德昭
西城之裔号菊
篱仕为延长教谕仲实后一纸即跋此卷者礼部侍郎
朱公同代书之考其详则知前苏米朱程四帖本出吕 (第 6a 页)
 同仕而死亦同亦可怪也
曹东白(迁/)字从善歙人幼从父宦游鄱阳师覃怀尚正
 叔洪武二十五年以明经举授本府学训导升辽府
 审理永乐初致仕卒 吕德昭(旭/)
左史午之族洪武四年以明经举授本府学 (第 50a 页)
以图像祭享设酒浆陈俎豆举觞浮之不至沉酣不止
或披衣哭泣歌笑以自放识者以先生有托而逃盖佯
狂云门人 吕旭
特著以传于时居无何驸马都尉王公
克恭太守魏公均祥俾摄紫阳书院山长先是书院在
南门外燬于兵燹先生谋度地 (第 23b 页)
   跋忠贤遗墨卷
右师山郑先生遗令一首凡八十六言呜呼其事至烈
矣裔孙旸间以寄示江东陆深既命其族人廉与僩装
演成卷并附以余忠宣公手柬一通元史列传二通
郑忠歌诗二通篆其首曰忠贤遗墨按史师山先生
名玉字子美歙人隐居教授徵召不起忠宣公名阙字
廷心庐人进士及 (第 9b 页)
   竹坡诗序
海宁之东有地曰首村环山外拱平原衍沃朱氏庐聚

于斯其彦德升甫新辟一轩以为藏修之所轩前有坡
隆然而昂偃然而伏种竹数十百个因以竹坡自号其
子泽童以俊茂充弟子员从予姻友 吕德昭
(第 15b 页)
德昭

致其父命以徵予言予曰竹草木类耳天地间万汇芸
芸可喜可玩者非一而何独竹是嗜 (第 15b 页)
德昭
曰吾尝登坡
而饮刻竹而吟与闻其略矣时雨沐之万枝翠色则四
时皆春晓风吹之万叶清声则四时皆秋天地之春成 (第 15b 页)
功已去而一坡之春未尝去也天地之秋循序已归而

一坡之秋未尝归也朱氏父子嗜之固宜予曰春容可
以寓目秋声可以适耳不过耳目之娱而已更有进于
此者乎 德昭
曰德升进学不倦而泽童日受庭训以竹
自警见其材而思何以达吾材见其直而思何以成吾
直见其虚而思廓吾量以大 (第 16a 页)
  (臣)等谨案白云集七卷明唐桂芳撰桂芳一
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歙县人教授
元之第五子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
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建宁路崇安县教
谕再任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徽州

召对称旨命之仕以瞽废辞寻摄紫阳书院
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此集在程敏政所编唐
氏三先生集中庐陵钟晦撰桂芳行状称其
文一以气为主今观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尝
慕苏老泉闭户探赜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
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辄谓文不可学
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苏老泉传法也盖其
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与逶迤绝无聱牙

晦涩之习诗亦清谐婉丽颇合雅音尝自称
酒狂先生门人 吕旭
为作传黄季伦为作歌
集中重修兴安府孔子庙记称龙凤元年大
丞相统军下太平克应天六年冬佥事黄公
行郡兴安 (第 2a 页)
兄故旧无一人在者且追其乐不可得敢忘悔以负先
君之训耶戊申七月既望偶会杨鉴泉 吕德昭
于岩镇
长空无云晴色烂然 (第 16b 页)
德昭
驾船以偿清兴予笑曰子瞻
赤壁之赋尚以二客不能从况鉴泉 (第 16b 页)
德昭
清姿雅韵可
嗣渔梁故事耶自澄潭经上下渡油油湛碧而波不惊
艳艳光扬而月初吐衣袽而有备杯槃以自适使先兄 (第 16b 页)
定甫可以复生其乐当何如耶鉴泉妙画过碧溪远甚
第予白发摧颓才谫识薄不逮父兄为可恨耳 德昭
命 …… (第 16b 页)
  文会堂记


  丁酉冬予辟地坑上旅琐甚郁无知己程伯祥别墅可
二里外间睹颜面作长揖退未尝道文字事辛丑春聘 吕德昭
家塾 (第 34a 页)
德昭
学于予能古今诗声号于人人以故
郑子明王元昭咸来会文字之乐殆勃然矣伯祥有子
名元从旁谛听以仰讲贯之益署 (第 34a 页)
其堂曰文会 德昭

至一再而不懈诿予记之予曰大伦有五父子兄弟焉
谓之天合君臣夫妇朋友焉谓之人合天合有不可舍
之理人合 (第 34a 页)
  由新安郡城西南行可三十里有市曰严镇其地衍沃
其川清彻可耕可钓其民智巧善技艺凡有所为必精
绝过人其水由黄山三十六峰县瀑奔淙湍激澎湃至
是则涌为平川汪洋涟沦白砂青石与疏篁茅屋相隐

显诚好道君子之所乐也友人 吕德昭
氏世居之 (第 13b 页)
德昭
居汪溪之西先世祖墓之侧瓦屋可十许楹中蓄书史
图籍屋之东编短篱艺菊数十本日玩其间自号东篱
生周环绕以幽 …… (第 13b 页)
事遂醉卧是轩中及觉则庭户
寂然月影穿林清辉散布枕席间林外人声咿哑因露
跣出行溪上见笼鲜鳞以归者即之乃 德昭
也曰渔翁
晚钓呼取得之斗酒未尽其半当烹是再饮于是携酒
与鱼复钓溪上于时波光浸山林阴翳月藉草而坐飞
(第 14a 页)
交错尽欢乃罢不知清云之满身也既归即欲为文
以纪之而未果今 德昭
复以是求余记余窃有疑焉夫
钓隐者之事 (第 14a 页)
德昭
以茂才擢用郡庠教诲之职有年 …… (第 14a 页)
固所不让有莘之夫渭川之叟盖可徵已方今大明中
天照临万国搜隐剔陋野无遗才斯有志之士激昂补
报之秋也然则 德昭
之欲罢其钓者其亦有见于出处
之大义 (第 14b 页)
德昭
自幼以文学称诗尤清丽不苟吾又以 (第 14b 页)
  士有当世不相知异世而相慕者如沈诸梁不知夫子
陈莹中不知程子所谓当世不相知者也如司马相如
慕蔺相如字曰相如陶渊明慕诸葛孔明名曰元亮字
曰渊明所谓异世而相慕者也黄鲁直苏子瞻俱起于

宋神宗朝子瞻西蜀人鲁直江西人生既相同居则相
近当时鲁直与晁无咎张文潜秦少游谓之苏门四学
士鲁直犹未知名子瞻尝曰读鲁直诗若食海错多则
致疾尚若不满意者及鲁直古风一首投见而曰江南
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深相慕悦子瞻以托物比喻得三
百篇体制教授朱大同 训导吕德昭
生同里又同学年
相若道相似出则同出归则同归衔杯朝饮挑灯夜读
大同种竹数十个题曰翠雨轩 (第 1b 页)
德昭
亦题其亭曰苍雪 …… (第 1b 页)
其同门合志有类此哉今大同朝京 德昭
赋古风二首
以松比大同以兔丝自喻美其行而慨已之失所附也后有作者
宜采而录之故为文以弁其篇端云洪武庚申 (第 2a 页)
日南至
同里唐仲实叙

   吕德昭
赠朝京古风二首(歙人名旭)

  长松何青青蟠根据陵阜昂霄直干修覆日凉阴厚坚
贞冰雪姿岁晏色逾秀风声 (第 2a 页)
来者之未可以继先生兮吾知其(阙)
之忠良仰师山而一酹兮沾余涕之浪浪

  题余青阳郑师山二先生手札  吕德昭

  轩辕山高四千仞青阳山高势相并支脉联络蟠两州
白云吐吞天与近古称地灵人杰生蜿蜒磅礴元气清
两山秀育 (第 57a 页)
语。)又言。戒谨恐惧乎其所不睹不闻。是从见闻处。戒谨恐惧。到那不睹不闻处。这不睹不闻处。是功夫尽头。 (吕德昭
录先生语)凡大全语类似此处极多。先生早已说破。特读者不之察耳。老拙于此一义。疑之深。思之熟而后得。故 (第 460L 页)
 问。未发时。当以义理涵养。曰。未发时着义理不得。才知有义理。便是已发。当此时。有义理之源。未有义理条件。只一个主宰严肃。便有涵养工夫。
吕德昭
问谨独。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谨了。又就其中于独处。更加谨也。是无所不谨。而谨上更加谨也 (第 2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