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两汉书有明文不可据裴骃说以
汨之更不必因裴说之未的而别求它郡以实之此仆
之本意也惟足下详察
与 姚姬传 书
昨于新城陈公子硕士所读所著庐江九江二郡沿革
考以今县推见汉畺域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徵者矣
惟以庐江 (第 6b 页)
汨之更不必因裴说之未的而别求它郡以实之此仆
之本意也惟足下详察
与 姚姬传 书
昨于新城陈公子硕士所读所著庐江九江二郡沿革
考以今县推见汉畺域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徵者矣
惟以庐江 (第 6b 页)
甚众未成书仲絜将卒成之时文
末足尽仲絜之业然其文固已醇雅有体善观文者必
能爱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桐城 姚鼐 序
高常德诗集序
明季沂水高侍郎巡抚河南坚守围城与流贼相拒前
后几一年卒以忠节著称世所传为守汴记 …… (第 6b 页)
后十年长子今白泉观察
督粮江南校刻其集鼐与王禹卿先生同录订之日海
愚诗钞凡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 姚鼐 序
敦拙堂诗集序 …… (第 8b 页)
其诗亦举可想见云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桐城 姚鼐
序
乡党文择雅序
婺源江慎修先生修行乡闾讲明六艺博学精思导启
滞雾生则学者师焉没而配食朱子其生平 …… (第 17a 页)
不敢附者要之修撰为
今儒之魁俊治经之善轨前可以继古人俯可以待后
世则于是书足以信之矣嘉庆三年五月桐城 姚鼐 序
述庵文钞序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日义理也考證也文章也 (第 20b 页)
末足尽仲絜之业然其文固已醇雅有体善观文者必
能爱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桐城 姚鼐 序
高常德诗集序
明季沂水高侍郎巡抚河南坚守围城与流贼相拒前
后几一年卒以忠节著称世所传为守汴记 …… (第 6b 页)
后十年长子今白泉观察
督粮江南校刻其集鼐与王禹卿先生同录订之日海
愚诗钞凡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 姚鼐 序
敦拙堂诗集序 …… (第 8b 页)
其诗亦举可想见云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桐城 姚鼐
序
乡党文择雅序
婺源江慎修先生修行乡闾讲明六艺博学精思导启
滞雾生则学者师焉没而配食朱子其生平 …… (第 17a 页)
不敢附者要之修撰为
今儒之魁俊治经之善轨前可以继古人俯可以待后
世则于是书足以信之矣嘉庆三年五月桐城 姚鼐 序
述庵文钞序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日义理也考證也文章也 (第 20b 页)
刘念台先生淮南赋跋尾
右山阴刘念台先生淮南赋盖为宝应刘练江先生作
诔者也两先生之于为儒皆所谓笃行好学守死善道
者也其相为友有不仅直谅多闻之为益者矣当万历
中纪朝廷政治大坏念台先生方出而练江先生告归
于家然皆内进修其德而外系心于天下之事欲援手
以救斯民者念台先生以行人出使过䢴方欲见练江
先生而先生已没故其痛尤深次年使还又过䢴不胜
其悲私谥之曰贞修而作此赋因自书以贻其家人此
卷是也乾隆乙酉秋练江先生之六世孙台拱携来江
宁出以示鼐读之使人感怀悽怆不能自已又念先六
世祖汀州府君与念台练江两先生皆万历辛丑进士
卒皆为名臣俯以通家之情仰增敬慕用敢识词于其
后云后学桐城 姚鼐 记
方拗堂会试朱卷跋尾
乾隆三十六年会试余与南康谢蕴山编修并为同考
官蕴山得诗四房余得礼记二房皆 (第 14b 页)
右山阴刘念台先生淮南赋盖为宝应刘练江先生作
诔者也两先生之于为儒皆所谓笃行好学守死善道
者也其相为友有不仅直谅多闻之为益者矣当万历
中纪朝廷政治大坏念台先生方出而练江先生告归
于家然皆内进修其德而外系心于天下之事欲援手
以救斯民者念台先生以行人出使过䢴方欲见练江
先生而先生已没故其痛尤深次年使还又过䢴不胜
其悲私谥之曰贞修而作此赋因自书以贻其家人此
卷是也乾隆乙酉秋练江先生之六世孙台拱携来江
宁出以示鼐读之使人感怀悽怆不能自已又念先六
世祖汀州府君与念台练江两先生皆万历辛丑进士
卒皆为名臣俯以通家之情仰增敬慕用敢识词于其
后云后学桐城 姚鼐 记
方拗堂会试朱卷跋尾
乾隆三十六年会试余与南康谢蕴山编修并为同考
官蕴山得诗四房余得礼记二房皆 (第 14b 页)
圣朝为敌难而殒者皆隆崇谥号俾吏秩祀矧宋二
公立身甚伟而旧祠陊坏岁久不修其于 朝廷奖
忠尊贤之典守吏以道导民之谊甚不足以称吾将率
先饬而新之众皆曰愿尽力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既竣
工桐城 姚鼐 为之铭辞曰 …… (第 1b 页)
于虞氏可自反矣孝子事在康熙时墓在梅花岭东邑
人祠之于墓侧盐运使辽东朱使君至修整祠宇桐城 姚鼐 为铭之曰
亲吟于席子忧弗宁亲偃然死子欲无生亲蹶然起而
坼子形犹全九鼎碎彼缶罂何究何思一决于诚志存
身 …… (第 3a 页)
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
其诗文曰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
刑部郎中桐城 姚鼐 撰
罗太孺人墓表
攸县陈检讨梦元之母曰罗太孺人初归于赠检讨讳
伍南家无尺地以资生父母作苦中年乃能 …… (第 6a 页)
祔于是故太孺人始厝城北今葬丛坝祖茔之次
乾隆二十七年检讨值 国覃恩追赠及太孺人三十
九年刑部郎中桐城 姚鼐 表其墓前之隧
荆条河朱氏先墓表
朱氏先居山东历城明初有以功得世袭三品指挥使
者数世谱失其名其始以 …… (第 7a 页)
子孙英杰奇
秀之气则是被 先朝赐地之恩厚于无穷也朱氏其
勉焉而已乾隆四十二年某月刑部广东司郎中桐城 姚鼐 表
丹徒王氏秀山阡表
王氏世丹徒人今在告云南临安府知府文治之祖讳
元盛字𥙶甫里居为诚朴长者不幸 …… (第 8b 页)
编修遇 国恩赠两世皆如其官阶皆文林郎妣皆为
孺人又其后文治以侍读出为知府归守先垄桐城 姚
鼐 其友也尝访文治于丹徒拜于垄下文治请为表未
及成又其后文源与江南已亥科乡试为举人文明为
湖北龙坪镇巡检 …… (第 9b 页)
冬君卒卒逾年九皋与绘缤以书乞为文揭诸墓
上盖鲁氏多才而君所以启后人者为有道矣乾隆五
十七年二月日桐城 姚鼐 表
疏生墓碣
疏生名枚父曰长清兄曰枝春皆桐城诸生生幼从其
兄读书颍悟过人大兴朱竹君学士督安徽学政 (第 11a 页)
爱其
才取入学次年补廪膳生才十三岁乾隆五十一年朱
石君侍郎典江南试填榜得疏枚名大喜曰此吾兄生
平所重士也然生终于举人年三十二乾隆五十七年
夏卒生为学精甚寒暑昼夜疾病不辍世之士能文章
者略于考證讲经疏者拙于为文生能兼攻之不懈于
笺注文辞之事皆求得涂辙矣用力惫而夭及之悲夫
生居去吾家七十里顾不常见其慕余绝甚得余文辄
诵之不忘余在江宁生疾亟谓其兄曰吾不复见姚先
生矣为乞数言识我足矣其秋枝春来语余余伤而书
之使归镌其基上 姚鼐 表
蒋君墓碣
君讳知廉字用耻翰林院编修铅山蒋心馀先生士铨
之长子也编修以才称天下矣君少继有才名能 …… (第 11b 页)
立万之生母贾氏卒缢以从今从君葬
是亦可纪而余又感思生平故旧乃书其略俾立中碣
君墓上云嘉庆三年十月桐城 姚鼐 书 (第 12b 页)
公立身甚伟而旧祠陊坏岁久不修其于 朝廷奖
忠尊贤之典守吏以道导民之谊甚不足以称吾将率
先饬而新之众皆曰愿尽力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既竣
工桐城 姚鼐 为之铭辞曰 …… (第 1b 页)
于虞氏可自反矣孝子事在康熙时墓在梅花岭东邑
人祠之于墓侧盐运使辽东朱使君至修整祠宇桐城 姚鼐 为铭之曰
亲吟于席子忧弗宁亲偃然死子欲无生亲蹶然起而
坼子形犹全九鼎碎彼缶罂何究何思一决于诚志存
身 …… (第 3a 页)
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
其诗文曰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
刑部郎中桐城 姚鼐 撰
罗太孺人墓表
攸县陈检讨梦元之母曰罗太孺人初归于赠检讨讳
伍南家无尺地以资生父母作苦中年乃能 …… (第 6a 页)
祔于是故太孺人始厝城北今葬丛坝祖茔之次
乾隆二十七年检讨值 国覃恩追赠及太孺人三十
九年刑部郎中桐城 姚鼐 表其墓前之隧
荆条河朱氏先墓表
朱氏先居山东历城明初有以功得世袭三品指挥使
者数世谱失其名其始以 …… (第 7a 页)
子孙英杰奇
秀之气则是被 先朝赐地之恩厚于无穷也朱氏其
勉焉而已乾隆四十二年某月刑部广东司郎中桐城 姚鼐 表
丹徒王氏秀山阡表
王氏世丹徒人今在告云南临安府知府文治之祖讳
元盛字𥙶甫里居为诚朴长者不幸 …… (第 8b 页)
编修遇 国恩赠两世皆如其官阶皆文林郎妣皆为
孺人又其后文治以侍读出为知府归守先垄桐城 姚
鼐 其友也尝访文治于丹徒拜于垄下文治请为表未
及成又其后文源与江南已亥科乡试为举人文明为
湖北龙坪镇巡检 …… (第 9b 页)
冬君卒卒逾年九皋与绘缤以书乞为文揭诸墓
上盖鲁氏多才而君所以启后人者为有道矣乾隆五
十七年二月日桐城 姚鼐 表
疏生墓碣
疏生名枚父曰长清兄曰枝春皆桐城诸生生幼从其
兄读书颍悟过人大兴朱竹君学士督安徽学政 (第 11a 页)
爱其
才取入学次年补廪膳生才十三岁乾隆五十一年朱
石君侍郎典江南试填榜得疏枚名大喜曰此吾兄生
平所重士也然生终于举人年三十二乾隆五十七年
夏卒生为学精甚寒暑昼夜疾病不辍世之士能文章
者略于考證讲经疏者拙于为文生能兼攻之不懈于
笺注文辞之事皆求得涂辙矣用力惫而夭及之悲夫
生居去吾家七十里顾不常见其慕余绝甚得余文辄
诵之不忘余在江宁生疾亟谓其兄曰吾不复见姚先
生矣为乞数言识我足矣其秋枝春来语余余伤而书
之使归镌其基上 姚鼐 表
蒋君墓碣
君讳知廉字用耻翰林院编修铅山蒋心馀先生士铨
之长子也编修以才称天下矣君少继有才名能 …… (第 11b 页)
立万之生母贾氏卒缢以从今从君葬
是亦可纪而余又感思生平故旧乃书其略俾立中碣
君墓上云嘉庆三年十月桐城 姚鼐 书 (第 12b 页)
汪生挺产兹名兆虹字玉飞圣不作
望缗哉夐有辙崇有阶连劢志胡弗几抗发涂蹶骏才
芒天乎理则乖痛无沬伐石埋翳 姚鼐 缀此辞
鲍君墓志铭(并序) …… (第 11b 页)
经历倓太学生炯二女一适诸生刘辛未嫁死孙男十
一孙女七乾隆 年 月 日葬君于宁国县花
坞山村之原桐城 姚鼐 与焘为进士同年又与炯相知
于君葬后为君补为墓铭铭曰
懿维君吏海濆安内民外夷驯为国勤著有勋未上闻
乘归 …… (第 17a 页)
小仓山墓左桐城 姚鼐 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
从君游最久君没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
越海 …… (第 19a 页)
科举人具来侧室张氏生候选司务备来公尝喜桐城 姚鼐 之文薨前一岁在江宁监临武乡试见鼐语曰我
死必得君志吾墓鼐曰公方健何言是也然心诺公及
公子于 年 月 …… (第 21b 页)
陈孺人权厝志
孺人仁和陈氏女也父琛母程氏通文字以课子女故
孺人自少读书能为诗文而其志嘅慕古女子贤哲有
节行者不欲以才艺自居也故其为诗质直慷慨义尝
近古不若世女子流连风景为媚好悦人之词孺人适
江宁胡君名培胡君居贫甚孺人时以文字慰其意既
而胡君病没遗三子二女皆未婚嫁孺人执女红为衣
食暇则教子女与之论古今为学又性解医术里中妇
女有疾往往请为之方孺人于富者鲜所求于贫者或
济之药虽自处乏困不恤也其子女卒皆成立婚嫁幼
子镐从 姚鼐 学鼐见孺人诗曰合箫楼稿叹谓今女子
作诗者之冠虽流俗浅人论诗者未必知也而后世必
有知之者已孺人嫠居三十 …… (第 23b 页)
子世平女二婿张镇峰周霞继娶海阳赵氏生
子世德又继娶上元吴氏生子世绂女一未字世平奉
公葬历城之 山桐城 姚鼐 居江宁时亲见民之戴公
甚也为之铭曰
卓荦其才勤抚众黎用意悯慈 天子既知作屏海
淮任荷当时宜寿以祺而早 (第 30a 页)
望缗哉夐有辙崇有阶连劢志胡弗几抗发涂蹶骏才
芒天乎理则乖痛无沬伐石埋翳 姚鼐 缀此辞
鲍君墓志铭(并序) …… (第 11b 页)
经历倓太学生炯二女一适诸生刘辛未嫁死孙男十
一孙女七乾隆 年 月 日葬君于宁国县花
坞山村之原桐城 姚鼐 与焘为进士同年又与炯相知
于君葬后为君补为墓铭铭曰
懿维君吏海濆安内民外夷驯为国勤著有勋未上闻
乘归 …… (第 17a 页)
小仓山墓左桐城 姚鼐 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
从君游最久君没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
越海 …… (第 19a 页)
科举人具来侧室张氏生候选司务备来公尝喜桐城 姚鼐 之文薨前一岁在江宁监临武乡试见鼐语曰我
死必得君志吾墓鼐曰公方健何言是也然心诺公及
公子于 年 月 …… (第 21b 页)
陈孺人权厝志
孺人仁和陈氏女也父琛母程氏通文字以课子女故
孺人自少读书能为诗文而其志嘅慕古女子贤哲有
节行者不欲以才艺自居也故其为诗质直慷慨义尝
近古不若世女子流连风景为媚好悦人之词孺人适
江宁胡君名培胡君居贫甚孺人时以文字慰其意既
而胡君病没遗三子二女皆未婚嫁孺人执女红为衣
食暇则教子女与之论古今为学又性解医术里中妇
女有疾往往请为之方孺人于富者鲜所求于贫者或
济之药虽自处乏困不恤也其子女卒皆成立婚嫁幼
子镐从 姚鼐 学鼐见孺人诗曰合箫楼稿叹谓今女子
作诗者之冠虽流俗浅人论诗者未必知也而后世必
有知之者已孺人嫠居三十 …… (第 23b 页)
子世平女二婿张镇峰周霞继娶海阳赵氏生
子世德又继娶上元吴氏生子世绂女一未字世平奉
公葬历城之 山桐城 姚鼐 居江宁时亲见民之戴公
甚也为之铭曰
卓荦其才勤抚众黎用意悯慈 天子既知作屏海
淮任荷当时宜寿以祺而早 (第 30a 页)
之裔传孔子之学
世之望于撝约者益远矣虽古有贤如康成者吾谓其
犹未足以限吾撝约也乾隆四十五年春二月桐城 姚
鼐 记
宝扇楼后记
朱子颍家有 圣祖仁皇帝之赐扇作宝扇之楼 …… (第 2a 页)
召居阙廷近职以休沐之馀俯仰斯
楼循玩吾言感念 国恩之无穷将有漼然不知泣涕
之陨落者已乾隆四十四年七月 姚鼐 书
记萧山汪氏两节妇事
萧山汪君辉祖之母曰王孺人其生母曰徐孺人汪君
考为淇县尉淇县君没两孺人皆少 …… (第 3a 页)
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
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
与人膝齐桐城 姚鼐 记
游灵岩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
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礨石为城墉高千馀雉 …… (第 7a 页)
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
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
四面尽矣张峡夜宿 姚鼐 记
晴雪楼记 …… (第 8a 页)
光晖腾映是楼之
名若独为余今日道也然则楼之记非余而孰宜为乾
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楼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 姚
鼐 记
游双溪记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 …… (第 9a 页)
其后并以寄梦楼云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晦日 姚鼐 记
袁香亭画册记
香亭太守与其兄简斋先生解官之后皆买宅金陵而
寓居焉风流文采互相辉映固门内之盛也 …… (第 13b 页)
嘉庆二年秋七月桐城 姚鼐 记
常熟归氏宗祠碑记
吴中归氏皆出于唐翰林学士兵部尚书馀姚宣公之
后宣公之孙五世其名可考五世之下 …… (第 20b 页)
常熟之宗能厚于其别宗者犹如此而
况于其本宗哉由是推之其将弗憾于宗法之敝也欤
是足记也嘉庆三年十月桐城 姚鼐 记
岘亭记
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 …… (第 21b 页)
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
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
识其所由作也嘉庆三年四月桐城 姚鼐 记 (第 22b 页)
世之望于撝约者益远矣虽古有贤如康成者吾谓其
犹未足以限吾撝约也乾隆四十五年春二月桐城 姚
鼐 记
宝扇楼后记
朱子颍家有 圣祖仁皇帝之赐扇作宝扇之楼 …… (第 2a 页)
召居阙廷近职以休沐之馀俯仰斯
楼循玩吾言感念 国恩之无穷将有漼然不知泣涕
之陨落者已乾隆四十四年七月 姚鼐 书
记萧山汪氏两节妇事
萧山汪君辉祖之母曰王孺人其生母曰徐孺人汪君
考为淇县尉淇县君没两孺人皆少 …… (第 3a 页)
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
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
与人膝齐桐城 姚鼐 记
游灵岩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
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礨石为城墉高千馀雉 …… (第 7a 页)
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
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
四面尽矣张峡夜宿 姚鼐 记
晴雪楼记 …… (第 8a 页)
光晖腾映是楼之
名若独为余今日道也然则楼之记非余而孰宜为乾
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楼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 姚
鼐 记
游双溪记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 …… (第 9a 页)
其后并以寄梦楼云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晦日 姚鼐 记
袁香亭画册记
香亭太守与其兄简斋先生解官之后皆买宅金陵而
寓居焉风流文采互相辉映固门内之盛也 …… (第 13b 页)
嘉庆二年秋七月桐城 姚鼐 记
常熟归氏宗祠碑记
吴中归氏皆出于唐翰林学士兵部尚书馀姚宣公之
后宣公之孙五世其名可考五世之下 …… (第 20b 页)
常熟之宗能厚于其别宗者犹如此而
况于其本宗哉由是推之其将弗憾于宗法之敝也欤
是足记也嘉庆三年十月桐城 姚鼐 记
岘亭记
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 …… (第 21b 页)
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
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
识其所由作也嘉庆三年四月桐城 姚鼐 记 (第 22b 页)
卷七十与唐宋志合除此本外无不六十三卷者其
字句不同处今本脱去连行无考处一一完善程太
史鱼门(晋芳) 姚比部姬传(鼐) 及(玉裁)皆临缮一部
是年先生所著声韵考四卷巳成同志传写凡韵书
之源流得失古音之由渐明备皆檃括于 …… (第 16b 页)
经必统注注必统于经其功最钜此乃先生积久顿
悟所成非他人能赞一辞也顾更正经注定于乾隆
乙酉入都即以示纪文达钱晓徵 姚姬传 及(玉裁)不
过四五人钱姚皆录于读本(玉裁)亦以明人黄省曾
刊本依仿以朱分勒自此传于四方矣杭州赵 …… (第 25b 页)
经义十八首吴江任上舍(兆麟)所抄赠也此虽先生
馀事然名家未有能过之者江明经(沅)受而读之以
为得未曾有 姚刑部姬传 与秦小岘书言归震川集
当附刻经义余谓如震川及先生经义皆当附于文
集也记先生言王云劬文得徐思旷深处 (第 43a 页)
字句不同处今本脱去连行无考处一一完善程太
史鱼门(晋芳) 姚比部姬传(鼐) 及(玉裁)皆临缮一部
是年先生所著声韵考四卷巳成同志传写凡韵书
之源流得失古音之由渐明备皆檃括于 …… (第 16b 页)
经必统注注必统于经其功最钜此乃先生积久顿
悟所成非他人能赞一辞也顾更正经注定于乾隆
乙酉入都即以示纪文达钱晓徵 姚姬传 及(玉裁)不
过四五人钱姚皆录于读本(玉裁)亦以明人黄省曾
刊本依仿以朱分勒自此传于四方矣杭州赵 …… (第 25b 页)
经义十八首吴江任上舍(兆麟)所抄赠也此虽先生
馀事然名家未有能过之者江明经(沅)受而读之以
为得未曾有 姚刑部姬传 与秦小岘书言归震川集
当附刻经义余谓如震川及先生经义皆当附于文
集也记先生言王云劬文得徐思旷深处 (第 43a 页)
当世通人成说小有岐异未为颣也予既
受读终篇因颇为论定以诒乡人知观感焉
欧阳生文集序
乾隆之末桐城 姚姬传先生鼐 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
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
子既通儒硕望 (第 14a 页)
姚先生 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
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 (第 14a 页)
者也 姚先生 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
下箸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 …… (第 14a 页)
馆以招延贤俊天下翕然
为浩博稽核之学薄先辈之空言为文务闳丽胡天游邵齐焘
孔广森洪亮吉之徒蔚然四起是时 郎中姚鼐 息影金陵私淑
方氏如硕果之不食可谓自得者也沿及今曰方姚之流风稍
稍兴起求如天游齐焘辈闳丽之文阒然无复 (第 35b 页)
受读终篇因颇为论定以诒乡人知观感焉
欧阳生文集序
乾隆之末桐城 姚姬传先生鼐 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
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
子既通儒硕望 (第 14a 页)
姚先生 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
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 (第 14a 页)
者也 姚先生 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
下箸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 …… (第 14a 页)
馆以招延贤俊天下翕然
为浩博稽核之学薄先辈之空言为文务闳丽胡天游邵齐焘
孔广森洪亮吉之徒蔚然四起是时 郎中姚鼐 息影金陵私淑
方氏如硕果之不食可谓自得者也沿及今曰方姚之流风稍
稍兴起求如天游齐焘辈闳丽之文阒然无复 (第 35b 页)
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 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吾读其书
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
厥后张蒿庵作中庸论及江慎修戴东原辈尤以礼为先务而
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
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吾图画 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
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旨哉桐城 姚鼐姬传 高邮王念孙怀祖 (第 11a 页)
其学皆不纯于礼然 姚先生 持论闳通国藩之粗解文章由 (第 11b 页)
姚
先生 启之也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夐乎不可几已故
以殿焉 (第 11b 页)
姚姬传 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
亦以为言如文周孔孟之圣左庄马班之才诚不可以一方体
论矣至 …… (第 11b 页)
朝钜儒辈出精诣鸿编迭相映蔚而徽州一郡尤盛自婺源
江氏永崛起为礼经大师而同邑汪氏绂休宁戴氏震亦皆博
洽为世所宗其后歙县金氏榜淩氏廷堪并有䉵述无惭前修
先生世居绩溪与诸儒地相比时相接其入国史儒林传列于
江氏汪氏之次而哲孙培翚又能绍其家学箸仪礼正义荟萃
群言衷于至当徽州为朱子父母之邦典章文物固宜非他郡
所敢望而胡氏世传礼教故家文献绵延无替亦足使笃古之
士低佪而兴慕也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 姚姬传 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
箸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杂
记九者 (第 42a 页)
余与姚氏同焉者也曰赠序姚氏所有而余无焉者也
曰叙记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无焉者也曰颂赞曰箴铭姚氏
所有余以附入词赋之下编曰碑志姚氏所有余以附入传志
之下编论次微有异同大体不甚相远后之君子以参观焉
村塾古文有选左传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
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
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
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
敢知国将可乎哉余钞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
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 姚姬传 氏撰次古文不载史传其说
以为史多不可胜录也然吾观其奏议类中录汉书至三十八
首诏令类中录汉书三十四首果 (第 42b 页)
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
厥后张蒿庵作中庸论及江慎修戴东原辈尤以礼为先务而
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
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吾图画 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
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旨哉桐城 姚鼐姬传 高邮王念孙怀祖 (第 11a 页)
其学皆不纯于礼然 姚先生 持论闳通国藩之粗解文章由 (第 11b 页)
姚
先生 启之也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夐乎不可几已故
以殿焉 (第 11b 页)
姚姬传 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
亦以为言如文周孔孟之圣左庄马班之才诚不可以一方体
论矣至 …… (第 11b 页)
朝钜儒辈出精诣鸿编迭相映蔚而徽州一郡尤盛自婺源
江氏永崛起为礼经大师而同邑汪氏绂休宁戴氏震亦皆博
洽为世所宗其后歙县金氏榜淩氏廷堪并有䉵述无惭前修
先生世居绩溪与诸儒地相比时相接其入国史儒林传列于
江氏汪氏之次而哲孙培翚又能绍其家学箸仪礼正义荟萃
群言衷于至当徽州为朱子父母之邦典章文物固宜非他郡
所敢望而胡氏世传礼教故家文献绵延无替亦足使笃古之
士低佪而兴慕也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 姚姬传 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
箸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杂
记九者 (第 42a 页)
余与姚氏同焉者也曰赠序姚氏所有而余无焉者也
曰叙记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无焉者也曰颂赞曰箴铭姚氏
所有余以附入词赋之下编曰碑志姚氏所有余以附入传志
之下编论次微有异同大体不甚相远后之君子以参观焉
村塾古文有选左传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
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
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
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
敢知国将可乎哉余钞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
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 姚姬传 氏撰次古文不载史传其说
以为史多不可胜录也然吾观其奏议类中录汉书至三十八
首诏令类中录汉书三十四首果 (第 42b 页)
取其大者数十事为
三卷寄朱圭圭序之以为词精义覈(见本/书)榜虽最尊
康成之学然于郑义所未衷者必纠举之 (姚鼐/ 序)于郑
氏家法不敢诬也(见本/书)
王鸣盛字凤喈嘉定人乾隆十九年一甲二名进士
授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光 (第 14a 页)
三卷寄朱圭圭序之以为词精义覈(见本/书)榜虽最尊
康成之学然于郑义所未衷者必纠举之 (姚鼐/ 序)于郑
氏家法不敢诬也(见本/书)
王鸣盛字凤喈嘉定人乾隆十九年一甲二名进士
授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光 (第 14a 页)
礼亲王啸亭杂录云:『王弇州著文人九厄,使人阅之索然气尽。按本朝文人多寿,可以證王之失;如王文简公(士祯)七十七、朱竹垞(彝尊)八十四、尤西堂(侗)八十五、沈归愚尚书(德潜)九十五、宋漫堂(荦)七十二、查初白(慎行)七十、方灵皋(苞)八十、袁简斋(枚)八十二、钱辛楣(大昕)七十,纪晓岚尚书(昀)八十二、彭芝楣尚书(元端)七十、 姚姬传(鼐)
八十四、翁覃溪(方纲)八十馀、梁山舟(同书)九十二,赵瓯北(翼)八十二;四公至今犹存』云。愚按文人寿 (第 8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