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一尊前。江南万里看花去。难道沧江(金于霖)不是仙。
寄沧江
两口妻儿一束书。天涯遥访季鹰居。(沧江依 张翰林季直 故云)停舟笑举鲈鱼网。枫晚吴淞夜火疏。
说到中州也杳然。梦中那得见山川。闻君手弄淮心月。万里萍蓬不足 (第 483H 页)
寄沧江
两口妻儿一束书。天涯遥访季鹰居。(沧江依 张翰林季直 故云)停舟笑举鲈鱼网。枫晚吴淞夜火疏。
说到中州也杳然。梦中那得见山川。闻君手弄淮心月。万里萍蓬不足 (第 483H 页)
送人东归
上云养金公
临津
为浙江王彦威。题其先母卢氏焦尾阁诗钞后。
赠 张啬庵季直(謇○时季直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碧澜渡具上舍(会弼)庄
白川歌
延安访李孝子(昌梅)古迹
月川祠
上 上云养金公
临津
为浙江王彦威。题其先母卢氏焦尾阁诗钞后。
赠张啬庵季直(謇○时 季直 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碧澜渡具上舍(会弼)庄
白川歌
…… 六日。自汉城挈眷出仁川。将往清国上海。书别李茂才(范仲○三首)。
九日发船作(二首)
至上海
晚乘小轮船。向苏州。
姑苏怀古
上海晤 张啬庵 修撰有赠
十月三日夜。自上海小东门。乘轮船入扬子江。
四日至通州大生纱厂。赠张退翁观察( …… 余四十岁前。白川黄衣山人安圣文(兴浚)为余算命。其后二三十年之间。所算皆中。而其曰晚境甚乱者。尤切中于今日之所遇。而安已死久矣。感而作此。兼以致悼。
戊申稿
游狼山
啬庵 徐夫人挽
嘱退翁书联。久而未得。以诗促之。
赠李司马
杨花园夜宴。题妓素秋扇。
…… 为刘弘远(汉淳)。和其大人小心斋翁新筑双岩亭诗。
杂赠翰墨林书局诸少友
为范九题其大父德宣翁松下对月图
啬庵 参政为退翁七十。招乡老宴南公园。名曰观千龄会。作绝句八首纪之。奉和。
赠马小村
钱浩斋送 …… 同开城府人士呈御史李公。(即宁斋)请改褒金尧泉先生书。(癸未)
再呈李御史书
上金公书(甲申)
与 张季直 书(乙巳)
答俞曲园先生书(乙巳)
答张生书(癸丑)
与河叔亨论三国史书(乙卯)
上云养金公
临津
为浙江王彦威。题其先母卢氏焦尾阁诗钞后。
赠 张啬庵季直(謇○时季直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碧澜渡具上舍(会弼)庄
白川歌
延安访李孝子(昌梅)古迹
月川祠
上 上云养金公
临津
为浙江王彦威。题其先母卢氏焦尾阁诗钞后。
赠张啬庵季直(謇○时 季直 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碧澜渡具上舍(会弼)庄
白川歌
…… 六日。自汉城挈眷出仁川。将往清国上海。书别李茂才(范仲○三首)。
九日发船作(二首)
至上海
晚乘小轮船。向苏州。
姑苏怀古
上海晤 张啬庵 修撰有赠
十月三日夜。自上海小东门。乘轮船入扬子江。
四日至通州大生纱厂。赠张退翁观察( …… 余四十岁前。白川黄衣山人安圣文(兴浚)为余算命。其后二三十年之间。所算皆中。而其曰晚境甚乱者。尤切中于今日之所遇。而安已死久矣。感而作此。兼以致悼。
戊申稿
游狼山
啬庵 徐夫人挽
嘱退翁书联。久而未得。以诗促之。
赠李司马
杨花园夜宴。题妓素秋扇。
…… 为刘弘远(汉淳)。和其大人小心斋翁新筑双岩亭诗。
杂赠翰墨林书局诸少友
为范九题其大父德宣翁松下对月图
啬庵 参政为退翁七十。招乡老宴南公园。名曰观千龄会。作绝句八首纪之。奉和。
赠马小村
钱浩斋送 …… 同开城府人士呈御史李公。(即宁斋)请改褒金尧泉先生书。(癸未)
再呈李御史书
上金公书(甲申)
与 张季直 书(乙巳)
答俞曲园先生书(乙巳)
答张生书(癸丑)
与河叔亨论三国史书(乙卯)
我闻古贤人。志养孝止斯。复闻父兄贤。乐无以易之。其外区区者。造物有参差。愿天下孝子。勉强读此诗。
赠 张啬庵季直(謇○时季直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黑风吹海声如雷。泰山已没扶桑摧。大地摇荡无昼夜。高帆映日张生来。吴公幕下三千士。借箸运筹须汝才。长 (第 174L 页)
止斯。复闻父兄贤。乐无以易之。其外区区者。造物有参差。愿天下孝子。勉强读此诗。
赠张啬庵季直(謇○时 季直 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黑风吹海声如雷。泰山已没扶桑摧。大地摇荡无昼夜 (第 174L 页)
赠 张啬庵季直(謇○时季直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黑风吹海声如雷。泰山已没扶桑摧。大地摇荡无昼夜。高帆映日张生来。吴公幕下三千士。借箸运筹须汝才。长 (第 174L 页)
止斯。复闻父兄贤。乐无以易之。其外区区者。造物有参差。愿天下孝子。勉强读此诗。
赠张啬庵季直(謇○时 季直 与其兄叔俨来朝鲜。为援兵乱事也。余因金云养得交之。)
黑风吹海声如雷。泰山已没扶桑摧。大地摇荡无昼夜 (第 174L 页)
卧向江南第一州。
姑苏怀古
吴王日日奈欢何。越女如花唱艳歌。未洗千年亡国耻。姑苏城下水空多。
上海晤 张啬庵 修撰有赠
吾生六十雪浑头。万里胡为汗漫游。已驾浮云凌渤海。更随明月到苏州。艰难莫制袁安泪。居处将从詹 …… (第 192L 页)
游狼山
名山一片落苍茫。空际翩翩舞凤凰。江水倒开孤壁影。海天吹散瑞霞光。梵王宫殿黄金贱。烈士衣冠碧草香。(山有骆宾王及文文山部将金应之墓。)林魈倘怜吾惫否。危栏千尺怕彷徨。 啬庵 徐夫人挽
我尝代人妇。身世思其当。但可以夫贵。不可后夫亡。嗟嗟徐夫人。得此奄云乡。闻昔与夫子。牛衣泣 (第 195L 页)
姑苏怀古
吴王日日奈欢何。越女如花唱艳歌。未洗千年亡国耻。姑苏城下水空多。
上海晤 张啬庵 修撰有赠
吾生六十雪浑头。万里胡为汗漫游。已驾浮云凌渤海。更随明月到苏州。艰难莫制袁安泪。居处将从詹 …… (第 192L 页)
游狼山
名山一片落苍茫。空际翩翩舞凤凰。江水倒开孤壁影。海天吹散瑞霞光。梵王宫殿黄金贱。烈士衣冠碧草香。(山有骆宾王及文文山部将金应之墓。)林魈倘怜吾惫否。危栏千尺怕彷徨。 啬庵 徐夫人挽
我尝代人妇。身世思其当。但可以夫贵。不可后夫亡。嗟嗟徐夫人。得此奄云乡。闻昔与夫子。牛衣泣 (第 195L 页)
。而为能大异于时俗梦梦者也。故辄感动于中而为之言。
张季子诗录序(甲寅)
泽荣东韩之窾民也。何足以知 张啬庵先生。 虽然获交先生三十年之中。为邦运所迫而来依于南通者十年矣。论说之与久。耳目之与迩。其一二所知。宁敢独后 (第 258L 页)
张季子诗录序(甲寅)
泽荣东韩之窾民也。何足以知 张啬庵先生。 虽然获交先生三十年之中。为邦运所迫而来依于南通者十年矣。论说之与久。耳目之与迩。其一二所知。宁敢独后 (第 258L 页)
寿。
僦屋记(乙巳)
是岁。余因国事大变。投劾辞二官。与妻女浮海至中国江苏之通州。依故人张观察叔俨, 翰林季直 以居。所居即州城东南濠河边王氏之屋。而贳以一月三千者也。屋三间而向西。制造颇精。余既定风波之惊魂于其 (第 283H 页)
僦屋记(乙巳)
是岁。余因国事大变。投劾辞二官。与妻女浮海至中国江苏之通州。依故人张观察叔俨, 翰林季直 以居。所居即州城东南濠河边王氏之屋。而贳以一月三千者也。屋三间而向西。制造颇精。余既定风波之惊魂于其 (第 283H 页)
京师甚驩。而凤朝素以文章名冠搢绅。故泽荣之名。因以大起。 光武帝十九年。京师有军乱。清遣将来援。南通 张季直
与其兄叔俨从之。明年因参判金公允植。得泽荣诗。以为是过海以来所初见 …… (第 407L 页)
辑所文献备考续撰委员。授正三品通政大夫。乙巳夏。兼学部编辑委员。是春泽荣以国事不振。欲避居中国。寄书 季直 而道其情。至秋携家属出仁川。投劾辞二官。浮海至上海。遇 (第 408H 页)
季直 言曰。此身区区学殖。资于中国之圣人。所谓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也。嗟乎。吾纵不能生于中国。独不可葬于 (第 408H 页)
中国乎。 季直 为之感叹。与叔俨谋。令就所自设书局校书以糊口。时 (第 408H 页)
季直 擢上第已有年。而以国有外忧。断进取规。兴新学。思以为自强者。故叔俨弃江西官归。以助其 …… (第 408H 页)
。母周氏。跃门少读书。入县庠为附贡生。既而以家故多负。废贡业。专力偿负。煎灼困苦者多年。会光绪壬寅。 张参政季直。 与其兄民政长叔俨。欲取外国之学制。以救国弱。营师范学校于县东。延跃门嘱监校役。役竣。仍令掌校簿。自是 (第 411H 页)
辑所文献备考续撰委员。授正三品通政大夫。乙巳夏。兼学部编辑委员。是春泽荣以国事不振。欲避居中国。寄书 季直 而道其情。至秋携家属出仁川。投劾辞二官。浮海至上海。遇 (第 408H 页)
季直 言曰。此身区区学殖。资于中国之圣人。所谓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也。嗟乎。吾纵不能生于中国。独不可葬于 (第 408H 页)
中国乎。 季直 为之感叹。与叔俨谋。令就所自设书局校书以糊口。时 (第 408H 页)
季直 擢上第已有年。而以国有外忧。断进取规。兴新学。思以为自强者。故叔俨弃江西官归。以助其 …… (第 408H 页)
。母周氏。跃门少读书。入县庠为附贡生。既而以家故多负。废贡业。专力偿负。煎灼困苦者多年。会光绪壬寅。 张参政季直。 与其兄民政长叔俨。欲取外国之学制。以救国弱。营师范学校于县东。延跃门嘱监校役。役竣。仍令掌校簿。自是 (第 411H 页)
九月二十日渡临津(乙酉稿)
东坡南畔路。衣履染秋阴。惨绿江津水。蒸红枫树林。渔人无一语。沙鸟有相寻。未信骚家恨。西风得意吟。
平壤(丁亥稿)
垂杨枝外角横吹。一字城开绿水湄。画阁参差烟雾重。江山平远夕阳迟。至今父老怀箕子。何日英雄擅乙支。(高句丽将乙支文德。破隋兵三十万于萨水上。)游女不知兴废事。隔花惟唱郑郎诗。(郑知常二绝句。为平壤乐府之祖。)
闻义兵将安(重根)报国雠事(己酉稿)
从古何尝国不亡。纤儿一例坏金汤。但令得此撑天手。却是亡时国有光。
僦屋记(乙巳)
维岁乙巳吾韩光武九年。国事大变。余喟然曰。呜呼吾安归。其归中国乎。先是癸未。今清翰林院修撰通州 张君季直。 与其兄观察叔俨。俱白衣参军于韩。与余有文字之至欢。余乃先驰书告情。遂以九月。携妻孥出仁川。投劾辞官。 (第 437L 页)
浮海至上海而遇 季直。 时 (第 437L 页)
季直 于通。建置私校及书局者有年。乃与叔俨谋。求得一屋于局东濠河边以处余。俾校书局中。以得衣食。屋即王氏物 (第 437L 页)
京师甚驩。而凤朝素以文章名冠搢绅。故泽荣之名。因以大起。 光武帝十九年。京师有军乱。清遣将来援。南通 张季直
与其兄叔俨从之。明年。因参判金公允植。得泽荣诗。以为是过海以来所初见者。因以先访。由是泽荣名益起焉。 …… (第 491L 页)
所文献备考续撰委员。授正三品通政大夫。乙巳夏。兼学部编辑委员。是春。泽荣以国事不振。欲避居中国。寄书 季直 而道其情。至秋携家属出仁川。投劾辞二官。浮海至上海。遇 (第 492H 页)
季直 言曰。此身区区学殖资于中国之圣人。所谓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也。嗟乎。吾纵不能生于中国。独不可葬于中 (第 492H 页)
国乎。 季直 为之感叹。与叔俨谋。令就所自设书局。校书以糊口。时 (第 492H 页)
季直 擢上第已有年。而以国有外忧。断进取规。兴新学。思以为自强者。故叔俨弃江西官归。以助其事。此书局所以有 (第 492H 页)
所文献备考续撰委员。授正三品通政大夫。乙巳夏。兼学部编辑委员。是春。泽荣以国事不振。欲避居中国。寄书 季直 而道其情。至秋携家属出仁川。投劾辞二官。浮海至上海。遇 (第 492H 页)
季直 言曰。此身区区学殖资于中国之圣人。所谓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也。嗟乎。吾纵不能生于中国。独不可葬于中 (第 492H 页)
国乎。 季直 为之感叹。与叔俨谋。令就所自设书局。校书以糊口。时 (第 492H 页)
季直 擢上第已有年。而以国有外忧。断进取规。兴新学。思以为自强者。故叔俨弃江西官归。以助其事。此书局所以有 (第 492H 页)
黄。应对难其人。公首膺是选。动中机宜。提督甚重之。亟有称诩。其幕府多知名士。公昕夕戎旃樽俎唱酬。通州 张謇
尤相与推服。为筹我邦事。草治安六策。皖江李延祜亦著八议以遗之曰念公忧国苦衷。不忍自秘所见也。公就以辨 (第 398L 页)
与津海关道周玉山(馥)书(壬午至月)
上署理北洋大臣张宫保(树声)书(癸未)
答袁慰庭(世凯)书(乙酉)
答 张季直(謇) 书
答日本人书
与日本钦差大臣徐(相雨),穆麟德书。(乙酉正月)
与英国领事贾礼士 …… 烟台舟中。谒吴军门。(长庆○号筱轩。安徽省人。累立战功。官至广东提督。现驻登州。为人谦恭下士。喜读易。践履谨笃。世称儒将。○补遗)
赠 张季直(謇○江苏通州人。有文章尚志气。吴大帅甚重之。不敢以幕宾待之。军中机谋。皆得与闻。○补遗) 舟泊南阳马山浦。闻 主上安宁。市井晏谧。(补遗)
野宿马山浦。示袁慰庭司马。(补遗) …… 是年九月。奉 旨撤还天津工徒。十月初三日。舟泊登州。(补遗)
蓬莱阁(蓬莱阁。天下四名楼之一。○补遗)
登州城中逢 张季直(季直随吴帅东来。劳绩最多。著有朝鲜善后六策。及请赏时。固辞不受。始有东居之意。见东俗亦不古。乃飘然拂袖而起。还至登州。以病为辞。盖清高士也。余至登州。季直驰会。相见甚欢。○补遗) 自海口乘小轮船夜行。晓泊天津。(补遗)
至东局留馆。工徒相迎悲喜。(补遗)
二十 是年九月。奉 旨撤还天津工徒。十月初三日。舟泊登州。(补遗)
蓬莱阁(蓬莱阁。天下四名楼之一。○补遗)
登州城中逢张季直 (季直 随吴帅东来。劳绩最多。著有朝鲜善后六策。及请赏时。固辞不受。始有东居之意。见东俗亦不古。乃飘然拂袖而起。还至登州。以病为辞。盖清高士也。余至登州。 季直 驰会。相见甚欢。○补遗)
自海口乘小轮船夜行。晓泊天津。(补遗)
至东局留馆。工徒相迎悲喜。(补遗)
二十六韵。奉赠周玉山观察。(补遗)
与 张季直, 袁恕堂(鸿)会饮烟台饭馆。听小儿女唱曲。(补遗)
候舟烟台。谢海关道方观察(汝翼)乞觅舟便。(
上署理北洋大臣张宫保(树声)书(癸未)
答袁慰庭(世凯)书(乙酉)
答 张季直(謇) 书
答日本人书
与日本钦差大臣徐(相雨),穆麟德书。(乙酉正月)
与英国领事贾礼士 …… 烟台舟中。谒吴军门。(长庆○号筱轩。安徽省人。累立战功。官至广东提督。现驻登州。为人谦恭下士。喜读易。践履谨笃。世称儒将。○补遗)
赠 张季直(謇○江苏通州人。有文章尚志气。吴大帅甚重之。不敢以幕宾待之。军中机谋。皆得与闻。○补遗) 舟泊南阳马山浦。闻 主上安宁。市井晏谧。(补遗)
野宿马山浦。示袁慰庭司马。(补遗) …… 是年九月。奉 旨撤还天津工徒。十月初三日。舟泊登州。(补遗)
蓬莱阁(蓬莱阁。天下四名楼之一。○补遗)
登州城中逢 张季直(季直随吴帅东来。劳绩最多。著有朝鲜善后六策。及请赏时。固辞不受。始有东居之意。见东俗亦不古。乃飘然拂袖而起。还至登州。以病为辞。盖清高士也。余至登州。季直驰会。相见甚欢。○补遗) 自海口乘小轮船夜行。晓泊天津。(补遗)
至东局留馆。工徒相迎悲喜。(补遗)
二十 是年九月。奉 旨撤还天津工徒。十月初三日。舟泊登州。(补遗)
蓬莱阁(蓬莱阁。天下四名楼之一。○补遗)
登州城中逢张季直 (季直 随吴帅东来。劳绩最多。著有朝鲜善后六策。及请赏时。固辞不受。始有东居之意。见东俗亦不古。乃飘然拂袖而起。还至登州。以病为辞。盖清高士也。余至登州。 季直 驰会。相见甚欢。○补遗)
自海口乘小轮船夜行。晓泊天津。(补遗)
至东局留馆。工徒相迎悲喜。(补遗)
二十六韵。奉赠周玉山观察。(补遗)
与 张季直, 袁恕堂(鸿)会饮烟台饭馆。听小儿女唱曲。(补遗)
候舟烟台。谢海关道方观察(汝翼)乞觅舟便。(
门儒雅喜读易。时与退士谈易不倦。其幕宾多知名士。退士与之过从。昕夕戎旃。文酒相酬。莫不得其欢心。通州 张謇
代筹我邦事。著治安六策。皖江李延祜亦著富强八议。以遗退士曰。吾辈诚知空言无补。而念子独抱惓惓忧时之怀 (第 301H 页)
[六八补自识]
壬午秋。通州 张謇季直, 皖江李延祜瀚臣。随吴筱轩军门东来。与余过从相欢洽。时言我邦事甚惊人。余知其为大有心人。问以善后事宜。 (第 330H 页)
季直 撰六策。瀚臣著八议。俱以见赠。余读之而服其识高。感其意厚。不揆僭妄。乃以愚见就补两君之所未及。命之曰 (第 330H 页)
六八补。噫。居此邦而当艰虞溢目之时。犹不改因循之习。只以守旧为便。自托老成。厌人激切。无一猷为。虚送岁月。乃以民国安危。付之天命者。是病重而却药不服也。又有以躁竞之心。徒以逐外为事。便议改衣服制度。以优俳泰西。且不择何者可先。而思于一朝尽举种种新务。强民之所不乐为。而不悦持重之论。欲试无益之事。而恨不遽示大木之信者。是庸医之亟投峻剂也。若夫 季直 之策。虽以逐外为戒。而亦矫本原因循之病。瀚臣之议。虽多取人为善。而亦皆量力所能。度时不得不行者。洵为 …… (第 330H 页)
诸公斟酌而并行之也。至于余所补著。言浅文拙。虽未免为班门之斧貂尾之续。然亦庶几乎 季直 所谓引而伸之。以尽乎善之意也。岂尽无可取者哉。是岁仲冬。海东钝夫自识。
总论
我国人士。处海角一隅之 (第 330L 页)
为世所宝。平居对人客。言貌坦荡无碍。然至论人情物理成败利钝。融澈深密。暸如指掌。闻者莫不解颐。有通州 张謇
者游吴长庆幕中。号为海内名士。每见府君。必推服曰。公藏精明于浑厚之中。人未易知。一知之。不惊喜倾倒者 (第 390H 页)
姨弟洪涧松以长水监将赴任。闻李菊史,张雨荷(亨远)会赋。余亦用其韵。率成一诗。
又用前韵呈涧松。以申别意。
七月廿一石菱席上。晤 张季直(謇) ,杨子青(安震),朱曼君(铭盘)。竟日团欢。三君赋联句以赠。归步其韵。
又用前韵。谢张朱二大人 …… 哀洪生(鼎植○即菊人孙)
偶语缀句
吴兵使(晋泳)养梅极工
偶题
昨修 张季直 书。送南寨。今修蔡梅盦濮青士书。不禁怅惘。有一绝。
有梅无水仙 …… 与濮青士史书
别 张季直 书
答桂田相国书
上桂田相公书
与经香书(韩章锡○甲申三月三日)
谢朱曼书( …… 吴妹诗(代石菱作)[周家禄,王佑贤,沈海秋,邱心坦,李延祐,吴鸣銮,吴朝彦,林葵,刘绍宗,纪堪沛, 张季直 失题(代石菱作○癸未五月廿三日)
挽吴大师长庆(号筱轩○代石菱作○甲申)
[写
又用前韵呈涧松。以申别意。
七月廿一石菱席上。晤 张季直(謇) ,杨子青(安震),朱曼君(铭盘)。竟日团欢。三君赋联句以赠。归步其韵。
又用前韵。谢张朱二大人 …… 哀洪生(鼎植○即菊人孙)
偶语缀句
吴兵使(晋泳)养梅极工
偶题
昨修 张季直 书。送南寨。今修蔡梅盦濮青士书。不禁怅惘。有一绝。
有梅无水仙 …… 与濮青士史书
别 张季直 书
答桂田相国书
上桂田相公书
与经香书(韩章锡○甲申三月三日)
谢朱曼书( …… 吴妹诗(代石菱作)[周家禄,王佑贤,沈海秋,邱心坦,李延祐,吴鸣銮,吴朝彦,林葵,刘绍宗,纪堪沛, 张季直 失题(代石菱作○癸未五月廿三日)
挽吴大师长庆(号筱轩○代石菱作○甲申)
[写
江社里人”,殆此之谓乎?
(四一) 九江吕贞白先生,学养深厚,识见超卓,书画咸妙,诗词兼工。早年师事 张季直 与陈星南,建国后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其诗劲折苍坚,幽深邃密,唐神宋格,颇耐涵泳,如《北固山多景楼》
(四一) 九江吕贞白先生,学养深厚,识见超卓,书画咸妙,诗词兼工。早年师事 张季直 与陈星南,建国后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其诗劲折苍坚,幽深邃密,唐神宋格,颇耐涵泳,如《北固山多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