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游之迹。经行术径。可指也。默计其间已四纪馀。当时同学少年多凋谢无迹。其存者皆疾病衰老。余安能无感乎。 李来章。
李氏之秀也。亦与余少小周旋者。为之谈说故事。怅然久之。余观乡里故家子孙。多流离不能保有室庐田园。独 (第 328H 页)
来章
居此已六七世。而虽贫甚未尝轻为转徙。又以此池之荷。为先祖之种也。芟除池上树阴之蒙蔽者。饬堤下人毋得妄 (第 328H 页)
呵。
与金𥠧章(壬戌九月十四日)
向日故纸堆中。得南八滩, 李礼山
西学辨。见其谬处。本不识太极为万物根原。以形气当之。此乃其说所从起处。然亦从中国异论而转辗至此耳。窃 (第 240H 页)
各作一部。注其年月于其下。而参互商量。自有归宿。似不至如此纷纭也。
与朴善卿(壬戌九月)
得南八滩, 李礼山
西洋辨说。见其说源委不识太极为万物根柢枢要。却将有形有象。认作造成天地。而以乐简喜利之心。割断伦理。 (第 266L 页)
之于悒。金稚章徵作辟洋文字。而愚于此说。禁防太厉。初不经眼。故无异昌黎之斥真胡次。且下笔矣。闻稚章辨 李礼山
辟洋说本草。留在贵箧。嗣便搜寄。又自那中有可采證文字。不惜借示也。向来朝家颁布辟邪纶音一通。云石相公 (第 294L 页)
   恒老先君子性度严正。尝观东坡书。至曰素疾程某之奸。命恒老勿读苏文。好恶得正。盖如此。异说杂书在国设禁者。尤安敢购瓻经眼乎。往在己亥。 李礼山
正观作辟邪辨證。以草本寄余。使之删润。故仍请于南睡翁启来氏。借其大父八滩公(肃宽)所著远西艾儒略万物 (第 158H 页)
与金农岩仲和相符。致腾俗人唇舌多矣。而吾守吾见。固无慊于心。而第以正甫横被时谤而殁为叹。今正甫前妇弟 李礼山
渐于记正甫平日事迹一呇。名以年谱。要余一言志墓。呜呼。忍辞诸。谨按状。杞溪之俞。肇自新 (第 327H 页)
。庶侄继后事。若只为侍养而已则已。若依法立后。则即为父母。虽有嫡庶之分。不以母之父母为外祖父母而何。 李礼山
家事。未之闻。虽未知其何以处之。而以事理言之。恐无疑也。若以渠之外祖书之。则是为承重妾子之类。而非继 (第 350H 页)
   答李进士(世龟)(○丁巳十月二十五日)
   答李祭访(世龟)(○庚午十一月二十二日)
   答李察访(十二月九日)
   答 李礼山(世龟○丙子七月十日)
   与罗掌令(良佐○己丑十一月二十四日)
   答金生(重禹)(○丁卯正月十五日)
   答金镇
。其茫昧无可据实。与今无异矣。二府之立。其难知与四郡同。胜览以平山之平字。疑是平州。似不足信矣。
李礼山(世龟○丙子七月十日)
即承远地专札。就审政履平安。多慰如何。今番事既蒙垂问。略具别纸以覆。览后还投于京中见息处。勿使遗落 (第 531L 页)
。或徵逐于京洛之间。或招邀于乡闾之中。迭唱联响。襟期洽然。癸丑春。余操文一哭于梅山洪先生。仍与同门人 李礼山
正观。觞咏于桂崖。及还历入公之重城任所。数宵畅幽。 (第 702L 页)
李礼山
在正。星州李注书在翊。李注书秉莹。丹城梁监察在孟。晋州赵注书振孝。朴持平在昊。入斋始到记。
十九日。 (第 117L 页)
李礼山
将赴任启驾。设酒馔于其聘君柳判书泮主家。速留洛诸友。乃赴会中拜谒大邱朴参议(光锡)。礼安李佐郎正淳。 (第 117L 页)
课官休日。岁籥阳回病起时。愧我咄嗟能办味。任他便旋不留期。薄眠才罢开窗见。月在孤松第几枝。
赋去来兮 李礼山。
起居茅屋意清閒。高谈经济思天下。大手文章缩袖间。必也在陈吾与点。庶乎于易屡空颜。耦耕宿约知何处。回首 (第 228H 页)
   答崔承旨汝和
   答李龙安君辅(甲子六月)
   答崔安东汝和(己巳十二月)
   答李君辅(癸酉)
   答 李礼山
寿翁(丙子)
   答崔明谷(戊寅六月)
   答明谷(己卯十二月)
   答李监司景仁(济○甲申八
李礼山
寿翁(丙子)
窃尝谓赈法最上。使一天之下。生谷之数。尽归均节。量口为食。而等分则岁无丰凶。人无贫富。 (第 32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