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現代詩類
  题俞荫甫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后
圣徂旷千祀微言久歇绝六籍出燔馀诸老抱残缺尚赖故训
存历世循旧辙从宋洎有明轨涂稍歧别 皇朝褒四术众贤
互摽揭顾阎启前旌江戴绍休烈迭兴段与钱王氏尤奇杰大
儒起淮海父子相研悦(谓高邮王怀祖先生念/孙及其子 文简公引之)
子史及群经立 (第 28a 页)
尚实事求是之说号曰汉学嘉庆四年 仁宗亲政大
兴朱文正仪徵阮又达以巨儒为会试总裁是科进士如姚文
田秋农 王引之伯申
张惠言皋闻郝懿行兰皋皆以朴学播闻
中外科目得人可云极盛君于是时寂寂无所知名及君出而
为吏恩信行于异域 (第 9a 页)
此稿底里者祠祭司不然除
掌印以外并无专责人人可问夫天下事至人人可问则
人人不问固不独祠祭司然矣嘉庆间 王侍郎引之
知其 (第 61a 页)
    卷附焉孤喜孙识

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
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弟 …… (第 30b 页)
奖厉以为可读父
书则又有知已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嘉庆二十
年岁在乙亥六月庚申高邮 王引之
谨状
祭文
 卢文弨
维年月日同学友卢文弨孙志祖张燕昌梁玉绳等谨以清酌之奠致祭于拔 (第 31a 页)
  与程易畴孝廉方正论磬直县书

   王伯申
经义述闻序
   (第 4b 页)
王伯申
经传释词序
  焦氏雕菰楼易学序
  与郝兰皋户部论尔雅书
  与高邮宋定之论尔雅书
卷六
  考工 …… (第 4b 页)
   独游佛峪

  为新城 王文简公
书立墓道碑
  渡河
  展 母墓
  敬题
御赐恽寿平模元人万竿烟雨图
  敬题
御赐恽寿平模黄鹤 (第 5a 页)
立言君子冀并传焉
赐进士及第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门下晚生 王引
填讳
(案古者子不自状其亲状者自元郝文忠始/国朝之制大臣卒后)
(国史馆行文取其家状于其子孙故不能尽 …… (第 41b 页)
必即有十二堂个之制非也礼逸篇王居明堂礼郑
氏康成以为殷礼 引之
以注月令可见王居堂个门
皆上古之制且管子尸子吕览淮南子等书或不可
据尚书虞书亦不可据乎虞书曰以闰月定 …… (第 8a 页)
洛诰曰亦识其有不享
 福案此诸侯尚未尽服殷士民亦屡叛民未和睦
 上下有怨未行配天之礼之事也家大人曰 王氏
 引之
读四方迪乱未定句于宗礼亦未克敉句公
 功迪将其后句孙氏星衍尚书疏及之而经义述
 闻不存此条者自因说文 (第 23a 页)
  浙儒许君积卿传
许君名宗彦字积卿又字周生浙江德清人明史儒
林传许孚远之后曾祖镇康熙壬辰翰林院编修江
西南昌府知府祖家驹乾隆丁卯举人西安学教谕
父祖京已丑进士内阁中书广东布政使母胡氏君
生有异质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时中书君主刘文
正公家文正公见君甚器之青浦王公昶爱其才作

积卿字说载春融堂集君十岁即不从师经史文章
皆自习之乾隆丙午举于乡嘉庆已未成进士授兵
部车驾司主事是科得人最盛朱文正公曰经学则
有张惠言等小学则有 王引之
等词章则有吴鼒等
兼之者宗彦乎君性孝友偶以礼部试离亲左右即
泣不忍别随父任先意承志曲尽孝力事兄事女兄 …… (第 27b 页)
  独游佛峪
山深易觉秋一雨众秋足西风吹凉云萧然出空
谷寒花隐荒蔓疏叶下林木久坐依盘陀泉石交
耳目虽未携琴樽情赏转幽独
  为新城 王文简公
书立墓道碑
先生墓道在山阿两载輶轩伏轼过司(仄/声)李吾乡 (第 6b 页)
狱吏所挫辱夜缢于床以殁
寮属相与泣士民数千人走数百里号哭于门累月
不绝事闻
上使吏部侍郎熙昌副都御史 王引之
理其狱乃抵
朱履中等罪督抚皆罢斥闽士民林光天等公呈于
使者云故藩李公学殚经术才裕藩宣简在
天心惠孚民 …… (第 23b 页)
以时为大蔽千万世制礼之
法而训诂名物亦所宜究撰礼记郑氏注补疏三卷
论语一书所以发明伏羲文王周公之旨其 文简

惟孟子阐发最详最鬯论语一书之中参伍错综引
申触类其互相发明者亦与易例同撰论语何氏集
解补疏二卷合 (第 42a 页)
谓旁者乃鼓厚一寸之处若摩厚
为薄是摩广三寸之面不得云旁矣且若摩其耑之
两面则股必减轻县者不直矣
   王伯申
经义述闻序
昔郢人遗燕相书夜书曰举烛因而过书举烛燕相
受书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也国以治
治则 (第 13b 页)
治矣非书意也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

未腊者璞周人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乃
鼠也夫误会举烛之义幸而治误解鼠璞则大谬由
是言之凡误解古书者皆举烛鼠璞之类也古书之
最重者莫逾于经经自汉晋以及唐宋固全赖古儒
解注之力然其间未发明而沿旧误者尚多皆由于
声音文字假借转注未能通彻之故我
朝小学训诂远迈前代至乾隆间惠氏定宇戴氏东
原大明之高邮王文肃公以清正立朝以经义教子
故哲嗣怀祖先生家学特为精博又过于惠戴二家
先生经义之外兼覈诸古子史哲嗣 伯申
继祖又居 …… (第 14a 页)

所在使古圣贤见之必解颐曰吾言固如是数千年
误解之今得明矣嘉庆二十年南昌卢氏宣旬读其
书而慕之既而 伯申
又从京师以手订全帙寄余余
授之卢氏卢氏于刻十三经注疏之暇付之刻工 (第 14b 页)

亦请余言序之昔余初入京师尝问字于怀祖先
生先生颇有所授既而 (第 14b 页)
伯申
及余门余平日说经之
意与王氏乔梓投合无间是编之出学者当晓然于
古书之本义庶不致为成见旧习所胶固矣虽然 …… (第 14b 页)
非究心于声音文字以通训诂之本原者恐终以燕
说为大宝而吓其腐鼠也
   王伯申
经传释词序
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
于古训罕有发明所赖尔雅说文二书解说古圣贤
经传 (第 15a 页)
之词气最为近古然说文惟解特造之字(如亏/块)
而不及假借之字(如而/虽)尔雅所释未全读者多误是
以但知攸训所而不知同迪(攸与由同由迪古音相/转迪音当如涤涤之从)
(攸笛之从由皆是转音故迪/攸音近也释名曰笛涤也)但见言训我而忘其训
(尔雅言间也/即词之间也)虽以毛郑之精犹多误解何况其馀

高邮王氏乔梓贯通经训兼及词气昔聆其终风诸
说每为解颐乃劝 伯申
勒成一书今二十年 (第 15b 页)
伯申

郎始刻成释词十卷元读之恨不能起毛孔郑诸儒
而共證此快论也元昔教浙士解经曾谓尔雅坎律
铨也为 聿诠 …… (第 15b 页)
教文藻博
丽规画扬马通达经传精究小学康熙己未乾隆初
年皆有鸿博科儒术为盛嘉庆己未虽非
制科然如张惠言 王引之
寿祺等拟之前人似无让
也顾寿祺之学皆出于其父之教然则君之所学可
知矣寿祺为元门生在都闻讣星奔归葬来请 (第 22a 页)

年元巡抚浙江新辟诂经精舍于西湖复延拜经至
精舍补订纂诂挍勘注疏七年归常州九年入京应
顺天甲子乡试 王伯申
侍讲 (第 21b 页)
(引之)
桂香东侍讲(芳)
引重之桂侍讲命其弟桂菖从之学秋试房考吴美
存编修(其彦)荐其文主司抑之十一年南归 (第 21b 页)
  试院煎茶用苏公诗韵
我闻玉川七碗两腋清风生又闻昌黎石鼎蚓窍
苍蝇鸣未若风檐索句万人渴湖水煮茶千石轻
(时载西湖水千石入/院专供士子之茶水)封院铜鱼一十二閒学古人
品茶意古人之茶碾饼煎今茶点叶但煮泉坡公
蒙顶一团自誇蜀不闻龙井一旗绿如玉得茶解

渴胜解饥我与诗士同扬眉开帘放试大快意况
有笔床茶灶常相随今年门生主试半天下岂似
坡公懊恼熙宁新法时(甲子乡试余门生为主试/者江南涂以辀河南鲍桂)
(星湖北 王引之
四川程国仁贵州张师泌广东陈/寿祺广西吴鼒凡七省坡公煎茶诗意恼熙宁五)
(年王安石新变试/法专试千言策 (第 12a 页)
弗嗜古无以俟予予所憾日益下恧如何恧如何龚
自珍岁为此言且十稔卒不能写定易书诗春秋生同世又同
志写定者 王引之
顾广圻李锐江藩陈奂刘逢禄庄绶甲
古史钩沈论四
王者正朔用三代乐备六代礼备四代书体载籍备百代夫是
以宾 (第 6b 页)
昙者海内士识昙者四百岁之道人十八龄之童子昙
来昙来魂芳魄香思幽名长山青而土黄瘗汝于是噫
工部尚书高邮 王文简公
墓表铭
公讳 (第 2b 页)
引之
姓王氏江南高邮人祖安国礼部尚书谥文肃祖妣
车氏徐氏考念孙四品卿衔前分守永定河兵备道妣■氏公
乾隆六十 (第 2b 页)
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尚书
改工部尚书卒于位
赐谥 文简
生乾隆三十一年卒道光十四年明年十有二月■
日葬于州治之
赐茔公典乡试事四典会试事二龚自珍则其典浙江乡 …… (第 2b 页)
加筑 圆明园宫墙高厚者有
议增 圆明园兵额者公皆不谓然具摺上
睿皇帝大动容召对良久乃罢
上谕军机大臣 王引之
言人所不敢言其事卒见施行与否海
内弗知其奏牍何辞海内迄今弗知也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
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 (第 4a 页)
亮。似弇州晚景。其时鬯达瞻丽。有华泉清致。又曰。此集虽置在七子间。瑕不测宗梁之列。)朱诏使褒人何干。 王文简
论吾所援。
题二石
  寿春石(得于赵梦庵园中)
舆过几落迁。千金试不测。幽赏每在险。江吼巨瓮侧。此 (第 124H 页)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旧注曰缩义也。惴惧也。准此解则为虽褐宽博。吾不畏焉之义。亦不成说也。王若虚孟子辨惑云不字为衍。不然则误。阎若璩四书释地三续云不。岂不也。犹经传中敢为不敢。如为不如之类。 王引之
经传释词云不语辞。不惴惴也。元人四书辨疑云不。疑为亦字。诸说未知孰是。而盖其本义则为自反而不义。虽褐 (第 653H 页)
尔走笔。子昂。
紫霞手选七律彀。始以杜文贞,白文公,李义山,苏文忠,陆釰南,元遗山,虞文靖,钱虞山, 王文简,
翁北乎十家。质之于秋史。秋史曰。虞山则滥矣。杜樊川,黄文节,朱竹坨。皆不可阙。公于诗道。笃信秋史。故 (第 561H 页)
礼今古文考。已成面目。姑未完藁此可以自附于存古之一段耶。鲁礼禘祫志。想于孔氏书中已有成本。未知何居。 王伯申
父于今日古之学。最 …… (第 98L 页)
以石臞全书尚未尽见为憾。向者孟慈所寄。非经说也。十四种全书。虽未尽得。若先从其经说一读。庶酬夙愿也。 伯申
经义述闻。已为读过。无庸再烦也。马文泉先生。不佞之亦所耳之久矣。今何幸针芥相引也。略以金石数种。转致 …… (第 99H 页)
与草衣[三十二]
即从邑便。得接梵椷。山中江上。亦非他世。一天所覆。并在于针芥相 引之
际矣。何过境之落落也。腊下一寒。可以冰砚冰酒。南陆似无此。又况草庵中耶。迩况梵祉。团蒲香灯。随喜轻安 (第 107H 页)
风来片片;
人是空虚极了,
你传在你同类的已不是善缘。

预祭王云衢
云衢!
你是一个学生,
胡适 王引之
何非学生,
再数数到会巩与郑康成。
但是——
你作学生也能苦读,
你所负的使命,
你能在这种使命拼命 (第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