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董教增” 相关资源
古籍库 集部
  当嘉、道之际,军旅数兴,因之水旱偏灾,海内重困,国用匮乏。天子宵旰忧勤,未有至计。府君甫弱冠,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故人聚处,剧饮大醉,往往纵论欢呼,至于痛哭,或发摅为文章,虽未有设施,识者已知为天下材也。及举进士,不谒先达贵人,既得第,数遭坎壈,志节益励。上书当时大臣,爱国忧世之怀,溢于言表。识者又已知素抱忠恳而出处之义审也。
  初,府君以县令至闽,屡更剧邑,政声震一时。师 董文恪公
重之;有大兴革,辄置监司所议而咨府君;忌者乃大起。董公去,遂被罢黜。天子以获盗功,召见,予官。其后, (第 5 页)
  今天下州县甚苦疲瘠,而闽尤甚。盖牧令办公,惟赖钱粮之有羡馀,闽民抗欠成风,岁征常绌,不但羡馀不足供用,且多方垫解,以免处分,安能不疲?且因嘉庆中 董文恪公
帅闽,福清生员聚众抗粮, (第 112 页)
文恪
严捕其魁,立请王命诛之,奏入,上以为是,各属钱粮一时顿起,旋遇恩诏豁免,天下积欠,民间又存侥倖之心。 (第 112 页)
  在平和任。春,兴九和书院,出养廉倡率。有劝修书院告示、谕各姓家长捐簿题引、与吴孝廉光国书。冬,调龙溪知县。龙溪悍风尤甚,械斗仇杀无虚日,盗贼因之四出,官兵无如何。府君至,曰:此乱民也,非绳以重典不可。然仇怨各有所由,比年民皆不见官,无以自达,官但据告词捕犯,十九富人而当捕者,反不在告中,何以服民?乃请于道府及总兵官。旧案告犯,悉停拘捕,召徕乡民入城,使自陈,日为平断曲直。更选民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壮勇者,养之击捕盗贼。手擒巨恶数人,讯实罪状,胪榜郭

门,使万人环观而毙之,远近股栗。于是,循行田野,亲至各社,晓以大义,经其疆理,字其幼孤。暇则课农劝学,一时弃刃修和者七百馀社,漳人大悦。时,闽督为 董文恪公(教增)
,深器府君。尝称为闽吏第一,屡见访以大政。每守令至漳,必语曰:治法可问姚令。而忌者自是起矣。  二十 (第 240 页)
  在平和任。春,兴九和书院,出养廉倡率。有劝修书院告示、谕各姓家长捐簿题引、与吴孝廉光国书。冬,调龙溪知县。龙溪悍风尤甚,械斗仇杀无虚日,盗贼因之四出,官兵无如何。府君至,曰:此乱民也,非绳以重典不可。然仇怨各有所由,比年民皆不见官,无以自达,官但据告词捕犯,十九富人而当捕者,反不在告中,何以服民?乃请于道府及总兵官。旧案告犯,悉停拘捕,召徕乡民入城,使自陈,日为平断曲直。更选民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壮勇者,养之击捕盗贼。手擒巨恶数人,讯实罪状,胪榜郭

门,使万人环观而毙之,远近股栗。于是,循行田野,亲至各社,晓以大义,经其疆理,字其幼孤。暇则课农劝学,一时弃刃修和者七百馀社,漳人大悦。时,闽督为董文恪公 (教增)
,深器府君。尝称为闽吏第一,屡见访以大政。每守令至漳,必语曰:治法可问姚令。而忌者自是起矣。  二十 …… (第 240 页)
经制之,笾豆钟之属咸备。更劝富民捐金二千,岁收其息,以供祀事,泐石纪之。历仕多见扼于上官,然名臣如 董文恪
、赵文恪、陶文毅、林文忠及刘抚军(鸿)、程简敬(祖洛)、邓制军(廷桢)、魏尚书(元烺)、钟制军(祥 (第 2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