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百弗庵崔先生请 赠谥疏
伏以崇儒重道。有国之先务。褒爵赠谥。昭代之优典。故自三代以来。未尝不致谨于此。而至于我 圣朝。则崇儒之典。迥绝千古。重道之意。超出百王。凡在儒臣之以道学名世者。莫不施以 褒赠。加以节惠。贲一代之治教。树百世之风声。以培养国家之元气。猗欤盛矣。第伏念 赠承旨臣 崔兴远。 以间世豪杰之资。值 健陵休明之会。讲道林下。屡蒙 衮褒。蔚然为圣世之耆德。卓乎为士林之山斗。而生前调 (第 451H 页)
用之 命。未及注拟。殁后貤 赠之典。止于本阶。山南人士。不能无抑郁之情。臣请以其道学之纯正。行义之纯笃。为 殿下陈之。伏愿 殿下留神澄省焉。惟我岭南一方。幸赖先正之倡道。素号我东之邹鲁。而名贤辈出。儒教蔚兴。挽近以来。声响渐歇。而 兴远 于是出焉。自其蚤岁。遂废举业。超然自脱于尘臼俗习之外。而一切从事于圣贤之学。以小学为基址。大学为间架 …… (第 451H 页)
其志而大其展布。则可以均田制禄。可以敦风范世。而顾乃敛此大惠。局于一方云云。噫此宋儒之有志未就者。而 兴远 乃能仿而行之。若是其裕如。则其于经纶之𧗱。亦足为知鼎之脔。虽穷居草泽。而忧爱根性。前后 国恤。必行 …… (第 452H 页)
若曰 崔兴远 不但有行谊。洞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有常赋。仍乡约劝课云。此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上来。使四方之 (第 452L 页)
士。知予所尚者学行。则或有以知劝。又传旨道臣印给四书。其后以大耋升通政。 教曰 崔兴远 经学屡登荐目。今日政调用。向使 (第 452L 页)
兴远 早得进用。或论思经幄之中。或仪表岩廊之间。则其所沃赞 睿猷。贲饰鸿业者。必有可观。而际遇已晚。老病且 (第 452L 页)
深。铨曹又未及调用。而 兴远 遽已殁世。则承宣之 赠。只是奉承传未除职之例而已。于乎惜哉。 (第 452L 页)
兴远 之学问。如此其精深。行谊如此其笃实。措诸事业者。足以发明三代之遗制。使峤南人士。觌德而感发。闻风而兴 …… (第 452L 页)
条曰。儒贤表著者。不拘资格。是以峤南诸先辈之学行表著者。处士而赠崇秩者有之。散荫而蒙显谥者亦有之。今 兴远 道学行谊之实。亦在乎表著之列。而今其承宣例 赠。只是本阶资格。舆情之抑郁。乌可已也。惟我 …… (第 452L 页)
之仰。玆敢不避猥越。仰尘于 四聪之下。伏愿 殿下追 先朝知予所尚之教。举大典勿拘资格之例。 赠承旨臣 崔兴远 特降超赠之 命。兼施易名之典。于以激厉士风。扶植世教。则邦国幸甚。斯文幸甚。
代人拟疏
慈圣礼陟。 (第 453H 页)
晨起盥栉衣冠。神气无少损。人皆叹而异之。望若地仙焉。所与交游。必取文学行谊之士。大山李公象靖,数咎庵 崔公兴远。
最其敬重者也。接人。虽卑幼愚贱。坦夷待之。俱得其欢心。性度宽和。未尝有急遽之色。言议平恕。未尝为峻激 (第 406H 页)
之 上欺。 异恩之稠叠。而老病蛰伏。为蹜然不安也。壬寅冬大臣入 启。特 除掌乐院主簿。癸卯春 上传曰 崔兴远
非但行谊可称。洞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仍以洞儒劝课。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申饬上来。 (第 259L 页)
夏又传 旨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 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具谚解。俄升工曹佐郎。甲辰春。行 东宫册礼。复设桂坊。 上 (第 259L 页)
命求岩穴经术之士。以备胄筵。于是道臣卿宰交口荐。是秋应翊卫司翊赞之 除。丙午夏以大耋升通政阶。 传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 上之所以眷念于公。终始无替。而公之所以受知于 (第 259L 页)
夏又传 旨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 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具谚解。俄升工曹佐郎。甲辰春。行 东宫册礼。复设桂坊。 上 (第 259L 页)
命求岩穴经术之士。以备胄筵。于是道臣卿宰交口荐。是秋应翊卫司翊赞之 除。丙午夏以大耋升通政阶。 传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 上之所以眷念于公。终始无替。而公之所以受知于 (第 259L 页)
安,金斯文兑濂,柳斯文宗春,权校官正雄。尚州有李斯文春植。宁海有李斯文象远。荣川有金进士行源。大丘有 崔处士兴远。
又松巢之后有权斯文德秀。葛庵之后有李斯文尚远。此皆岭士之誉髦。绍蹑先哲之遗尘。愿见而不得也。京下人风 (第 300L 页)
以经明行修。屡登道伯绣衣之荐。戊戌春。 除景慕宫守奉官。壬寅秋。大臣荐擢拜掌乐主簿。癸卯春。 传曰。 崔兴远
非惟行谊可称。闻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因以劝课洞儒。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上来。夏。又 (第 288L 页)
挽诗曰。一朝倏忽仙骖远。不死踽凉泪眼辛。异教喧豗今渐炽。正论辟廓更谁人。寥寥独我成瘖嘿。济济群贤说道真。岂意三韩君子国。居然化作竺西民。盖李公曾有斥西学文故云。
二月。撰百弗庵崔公墓志铭。 (崔公名兴远。 )
(第 395L 页)
二月。撰百弗庵崔公墓志铭。 (崔公名兴远。 )
(第 395L 页)
先是李公以行状见托。先生用伊川故事。反以勉之。墓志则曾请于朴南野。朴公又不淑。遂以是更托于先生。先生固辞不从。
书与李棘人埦。论行状中刺指一段。
八月。 特除掌乐院主簿。
大臣入 启曰。 崔兴远 岭南一路之望。曾以道 …… (第 263H 页)
先生谓族弟兴东曰。吾尝得此书于新溪李公。用力既久。觉得此理甚分明。此二书合通书而潜玩深体。则可见血脉贯通之妙。其自得之浅深。惟在用力之如何。不须以言语形容之也。
有 旨令该曹升职。申敕上来。
大臣诸臣入侍时。 上传曰。 崔兴远 不但行谊有可称。洞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仍以洞儒劝课忠孝。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申敕 (第 263L 页)
上来。
夏。又有 旨令本道印赐四书大全。具谚解三十卷。
有 旨下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大全。具谚解。○先是巡 …… (第 263L 页)
时以太极问辨刊行事。为道内大是非。士林作此考异。以就正于先生及小山先生。
夏。以大耋例升通政阶。
上命铨曹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先生累被 恩命。常蹙然谦畏。厌加贵人服色 (第 266H 页)
书与李棘人埦。论行状中刺指一段。
八月。 特除掌乐院主簿。
大臣入 启曰。 崔兴远 岭南一路之望。曾以道 …… (第 263H 页)
先生谓族弟兴东曰。吾尝得此书于新溪李公。用力既久。觉得此理甚分明。此二书合通书而潜玩深体。则可见血脉贯通之妙。其自得之浅深。惟在用力之如何。不须以言语形容之也。
有 旨令该曹升职。申敕上来。
大臣诸臣入侍时。 上传曰。 崔兴远 不但行谊有可称。洞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仍以洞儒劝课忠孝。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申敕 (第 263L 页)
上来。
夏。又有 旨令本道印赐四书大全。具谚解三十卷。
有 旨下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大全。具谚解。○先是巡 …… (第 263L 页)
时以太极问辨刊行事。为道内大是非。士林作此考异。以就正于先生及小山先生。
夏。以大耋例升通政阶。
上命铨曹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先生累被 恩命。常蹙然谦畏。厌加贵人服色 (第 266H 页)
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仍以洞儒劝课。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申饬上来。夏。又 传旨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俱谚解。俄升工曹佐郎。甲辰春。行 东官册礼。复设桂坊。 上 …… (第 270H 页)
经术之士。以备 胄筵。于是道臣卿宰交口荐。是秋。膺翊卫司翊赞之 除。丙午夏。以大耋升通政阶。 传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 上之所以眷念于公。终始无替。而公之所以受 …… (第 270H 页)
墓志铭[安鼎福]
岭南素称邹鲁之乡。宏儒硕士代不乏人。挽近来儒风少衰。公及大山,南野。又能继武而起。世称岭南三老。不幸二公先逝。而今公又殁。从此山林无主。后生安仿。甲辰秋。公荐入桂坊。鼎福忝簉同任。公老病不赴。竟失一晤。今公从子华镇。持李小山光靖所撰行状及门人子侄所记遗事。千里来托幽堂之铭。鼎福虽非其人。平日之向慕久矣。其敢辞诸。公讳 兴远。 字太初。系出月城。世居达城之漆溪。故世称公为漆溪先生。公六代祖县令讳诫。生讳东㠍号台岩。荐授 大君师 …… (第 274H 页)
。除 景慕宫守奉官。秋除 庄陵参奉。己亥。 除童蒙教官。壬寅冬。大臣荐擢拜掌乐主簿。癸卯春。 传曰。 崔兴远 非惟行谊可称。闻有先公恤贫之 (第 276L 页)
经术之士。以备 胄筵。于是道臣卿宰交口荐。是秋。膺翊卫司翊赞之 除。丙午夏。以大耋升通政阶。 传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累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 上之所以眷念于公。终始无替。而公之所以受 …… (第 270H 页)
墓志铭[安鼎福]
岭南素称邹鲁之乡。宏儒硕士代不乏人。挽近来儒风少衰。公及大山,南野。又能继武而起。世称岭南三老。不幸二公先逝。而今公又殁。从此山林无主。后生安仿。甲辰秋。公荐入桂坊。鼎福忝簉同任。公老病不赴。竟失一晤。今公从子华镇。持李小山光靖所撰行状及门人子侄所记遗事。千里来托幽堂之铭。鼎福虽非其人。平日之向慕久矣。其敢辞诸。公讳 兴远。 字太初。系出月城。世居达城之漆溪。故世称公为漆溪先生。公六代祖县令讳诫。生讳东㠍号台岩。荐授 大君师 …… (第 274H 页)
。除 景慕宫守奉官。秋除 庄陵参奉。己亥。 除童蒙教官。壬寅冬。大臣荐擢拜掌乐主簿。癸卯春。 传曰。 崔兴远 非惟行谊可称。闻有先公恤贫之 (第 276L 页)
挽词[金命锡]
挽词[金圣铎]
挽词[李行远](以下戊子改葬时)
挽词[李凤焕]
挽词 崔兴远 挽词[李猷远]
挽词[李仁埙]
挽词[李世泽]
挽词[金江汉]
挽
挽词[金圣铎]
挽词[李行远](以下戊子改葬时)
挽词[李凤焕]
挽词 崔兴远 挽词[李猷远]
挽词[李仁埙]
挽词[李世泽]
挽词[金江汉]
挽
又
风流湖海映醇姿。吾祖门前属望奇。当日微言同烂熳。至今名论苦参差。固知义理公天下。无柰儒趋判路歧。四七篇成神鬼质。百年应是后贤期。
挽词[李凤焕]
凤秘丹霄阅岁绵。依俙影子只遗编。奋兴不待文王后。勇往当推孟舍先。理气灼知根本异。分开非欲浑沦镌。今人最怕那边说。且俟尧夫五百年。
挽词 崔兴远 曾看四七辨。恨未拜先生。苟不得于己。安能见到精。斯文犹统绪。吾道属休明。其柰岐山土。重封千古茔。 (第 508L 页)
风流湖海映醇姿。吾祖门前属望奇。当日微言同烂熳。至今名论苦参差。固知义理公天下。无柰儒趋判路歧。四七篇成神鬼质。百年应是后贤期。
挽词[李凤焕]
凤秘丹霄阅岁绵。依俙影子只遗编。奋兴不待文王后。勇往当推孟舍先。理气灼知根本异。分开非欲浑沦镌。今人最怕那边说。且俟尧夫五百年。
挽词 崔兴远 曾看四七辨。恨未拜先生。苟不得于己。安能见到精。斯文犹统绪。吾道属休明。其柰岐山土。重封千古茔。 (第 508L 页)
取人为大。尚冀从颂。卒承嘉惠。天不慭遗。已矣斯世。单辞替奠。惭负平素。尊灵不昧。尚克鉴顾。
祭数咎庵 崔先生(兴远) 文
圣学有阶。知先行随。究其所诣。行难于知。师教 (第 673H 页)
大。尚冀从颂。卒承嘉惠。天不慭遗。已矣斯世。单辞替奠。惭负平素。尊灵不昧。尚克鉴顾。
祭数咎庵崔先生 (兴远) 文
圣学有阶。知先行随。究其所诣。行难于知。师教 (第 673H 页)
祭数咎庵 崔先生(兴远) 文
圣学有阶。知先行随。究其所诣。行难于知。师教 (第 673H 页)
大。尚冀从颂。卒承嘉惠。天不慭遗。已矣斯世。单辞替奠。惭负平素。尊灵不昧。尚克鉴顾。
祭数咎庵崔先生 (兴远) 文
圣学有阶。知先行随。究其所诣。行难于知。师教 (第 673H 页)
违一哭。夕阳邻笛泪盈裳。
挽 百弗庵 崔 (第 288H 页)
先生(兴远○二首) 声利纷纷地。深衣报本堂。台翁名阀远。湖老道襟长。位望兼三达。经纶验一坊。青山数尺碣。欲起蔡中郎。 (第 288H 页)
挽 百弗庵 崔 (第 288H 页)
先生(兴远○二首) 声利纷纷地。深衣报本堂。台翁名阀远。湖老道襟长。位望兼三达。经纶验一坊。青山数尺碣。欲起蔡中郎。 (第 288H 页)
先师百弗庵先生言行总录
先生姓崔氏。讳兴远。字太初。初讳兴源。字汝浩。大丘府之东二十里。有水曰漆溪。即先生世居之地。先生早废举子业。隐居其中。养亲读书五十馀年。不求人知而人自慕之。远近学者。皆称为漆溪先生云。以经学行谊。屡登监司御史之荐。今 上三年戊戌。 除 景慕宫守奉官。秋 除 庄陵参奉。先生自以虚名上欺。致有谬 恩。常踧然不安。己亥冬。 除童蒙教官。壬寅秋。大臣入 启曰。 崔兴远 岭南一路之望。曾以道荐。仅沾一命。尚何望其兴起士风。收拾人材乎。请令该曹六品调用。以示 朝廷甄拔劝奖 (第 652H 页)
之意。 上曰可。 特除掌乐院主簿。癸卯春。 上教曰。 崔兴远 不但行谊可称。洞有先公恤贫之库。使邻里不知常赋。仍乡约劝课。此等人必欲见之。令该曹升职。申饬上来。又 (第 652H 页)
有 旨道臣曰。 崔兴远 向有除职之命。而姑未差拟。自本道印给四书具谚解。其冬升工曹佐郎。盖特选也。甲辰春。行 东宫册礼。复设 …… (第 652H 页)
荐先生。是秋首膺翊卫司翊赞之 除。丙午夏。以大耋升通政阶。 上教曰。 崔兴远 今始升资。有违法典。此人经学屡登荐目。今日政。当窠调用。先生每承 恩命。益自惶蹙曰。分外 隆眷。若是 (第 652L 页)
答立斋先生(癸酉)
上立斋先生别纸
上立斋先生
上立斋先生(丙子)
上立斋先生
上百弗庵 崔先生(兴远○甲辰) 上顺庵安先生(鼎福○甲辰)
答顺庵先生(丁未)
上东岩柳先生(长源○丁未)
上立斋先生别纸
上立斋先生
上立斋先生(丙子)
上立斋先生
上百弗庵崔先生 (兴远 ○甲辰)
上顺庵安先生(鼎福○甲辰)
答顺庵先生(丁未)
上东岩柳先生(长源○丁未
上立斋先生别纸
上立斋先生
上立斋先生(丙子)
上立斋先生
上百弗庵 崔先生(兴远○甲辰) 上顺庵安先生(鼎福○甲辰)
答顺庵先生(丁未)
上东岩柳先生(长源○丁未)
上立斋先生别纸
上立斋先生
上立斋先生(丙子)
上立斋先生
上百弗庵崔先生 (兴远 ○甲辰)
上顺庵安先生(鼎福○甲辰)
答顺庵先生(丁未)
上东岩柳先生(长源○丁未
言。自虽然以下。又合理气言。其所谓不见其合。不见其离者。正说无离合也。如是看。于本义如何。
上百弗庵 崔先生(兴远○甲辰) 伏惟暮春。道体神佑万福。远慕区区。汉皓。十年仰德。才得一番进拜。不能旬日留侍以薰其盛德光辉。旋即告 (第 474H 页)
虽然以下。又合理气言。其所谓不见其合。不见其离者。正说无离合也。如是看。于本义如何。
上百弗庵崔先生 (兴远 ○甲辰)
伏惟暮春。道体神佑万福。远慕区区。汉皓。十年仰德。才得一番进拜。不能旬日留侍以薰其盛德光辉 (第 474H 页)
上百弗庵 崔先生(兴远○甲辰) 伏惟暮春。道体神佑万福。远慕区区。汉皓。十年仰德。才得一番进拜。不能旬日留侍以薰其盛德光辉。旋即告 (第 474H 页)
虽然以下。又合理气言。其所谓不见其合。不见其离者。正说无离合也。如是看。于本义如何。
上百弗庵崔先生 (兴远 ○甲辰)
伏惟暮春。道体神佑万福。远慕区区。汉皓。十年仰德。才得一番进拜。不能旬日留侍以薰其盛德光辉 (第 474H 页)
正。外若阔远于事物而辨乎是非之分。孝友笃于家庭。仁爱遍于亲疏。纯乎真心。油然和气。盖其天性然也。百弗 崔公兴远
尝亟称曰李某尽是忠信人而不失赤子心者也。后之欲求公者。盍于是徵之哉。公之冢孙天永能世其家。来请铭辞不 (第 465L 页)
盥栉衣冠。神气无少损。人皆叹而异之。望若地仙焉。所与交游。必取文学行谊之士。大山李公象靖,数咎庵 崔公兴远。
最其敬重者也。接人虽卑幼愚贱。坦夷待之。俱得其欢心。性度宽和。未尝有急遽之色。言议平恕。未尝为峻激之 (第 555H 页)
公车以是也。晚喜朱子书及欧公门户。刊落枝华。顿挫烟波。不屑屑于章句之藻绘。而津津乎意味之渊永。百弗庵 崔公兴远,
竹圃孙公思翼,默轩李公万运。居稍近。所与往复讲讨者甚多。南止渊景羲语人曰。世徒知此老之有诗学。而不知 (第 13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