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崔希亮”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书东亭诗后
   题三唐律选后
   寒松斋沈公(师周)旌闾帖跋
   诗选跋
   书灵巢上梁文后
   题 崔逸翁(希亮)
捷倭公牒后
   金处士(斗雄)遗文跋
   梅湖诗集跋
   松岩集跋
   皇甫忠定实记跋
     题三唐律选后
   寒松斋沈公(师周)旌闾帖跋
   诗选跋
   书灵巢上梁文后
   题崔逸翁 (希亮)
捷倭公牒后
   金处士(斗雄)遗文跋
   梅湖诗集跋
   松岩集跋
   皇甫忠定实记跋
  
不遗所戒。吾知其无所不戒也。然讽言不如直言。嘻笑之戒不如庄言之戒。此则景瑞宜已知之。不俟吾言矣。
崔逸翁(希亮)
捷倭公牒后
左海兵燹之憯。无酷乎壬辰之寇。当是时。元帅权公战于陆。统制李公战于海。功俱为最。其麾 (第 481H 页)
戒。吾知其无所不戒也。然讽言不如直言。嘻笑之戒不如庄言之戒。此则景瑞宜已知之。不俟吾言矣。
题崔逸翁 (希亮)
捷倭公牒后
左海兵燹之憯。无酷乎壬辰之寇。当是时。元帅权公战于陆。统制李公战于海。功俱为最。其麾 (第 481H 页)
方战鸣梁。河秀列阵外洋。望见舜臣被围。拔釰曰丈夫死耳。与二子成龙,为龙。突倭军。力战良久。中丸卒。 崔希亮
罗州人。登武科。为宣传官。丁酉为兴阳县监。以舟师从李舜臣。屡立奇功。舜臣启请褒之。为人所挤而罢。舜臣 (第 258H 页)
留之为裨将。戊戌战于露梁。舜臣死之。 希亮
恸哭还乡里。杜门屏迹以终。
诸万春者固城人。初属岭右水军营校。以勇力名。壬辰水使元均令侦熊川倭。还至 (第 258H 页)
   松崖朴公遗墟碑
   彰忠祠事迹碑
   凤阳祠事迹碑
   月塘崔公遗墟碑
   龟渊书院事迹碑    逸
翁崔公神道碑铭
   爱勤堂赵公守墓遗墟碑
 墓碣
   昌平县令李公墓碣铭
   湖城君李公墓碣铭

逸翁崔公
神道碑铭
我国兵燹之憯。莫酷于壬丁岛夷之变。而时则有李忠武公舜臣统三道舟师。成中兴伟绩。其麾下士。固 (第 169L 页)
多杰然可称者。而贼退之后。不居其功。归老江湖以晦其迹者。 逸翁崔公
是已。公讳 (第 169L 页)
希亮。
字景明。自号逸翁。又称卧龙。崔氏系出水原。隋城伯永奎。其鼻祖也。世袭簪缨。高祖淳。敬差官。曾祖贵溏。 (第 169L 页)
谨次家状。庸备太常之考焉。
赠兵曹判书崔公(希亮)谥状
我 宣祖乙巳。勋录宣武原从一等功臣赠兵曹判书 崔公希亮。
湖南人也。今去公之世且三百年。而南士思慕公不衰。平居相与咏叹而赞颂之。又以酬褒之犹未尽。辄相与激昂慨 …… (第 447L 页)
孙宪国彦翰授公遗集碑状之文曰愿摭缀谂太常氏。按状公字 景明。
自号逸翁。系出水原。隋城伯永奎其鼻祖也。世袭簪缨。高祖淳敬差官。曾祖贵唐佥使。祖瀛 英陵参奉。考乐穷 (第 448H 页)
。成龙,为龙。扶尸还置乡船。手剑突进。贼为李公所败。举军而遁。更无所施。(马氏家状)
[崔氏家状 崔希亮。
罗州人。登武科。官宣传官。丁酉之难。特除兴阳县监。率舟师赴李忠武阵。屡立奇功。忠武褒 启之未久。为人 …… (第 424H 页)

希亮
痛哭还乡。作诗曰。乱中人事变。归卧欲藏名。遂杜门屏迹。(崔氏家状)
[诸万春传]
诸万春者。固城人也 (第 424L 页)
逸翁文集序
  
逸翁文集序[吴致愚]
我王考醇庵先生。尝题 逸翁崔公
捷倭牒后。后几年。公之后孙麟国。袖公诗文略干编。谒余于顺天府舍。要以一语。先生之称道公已尽之。余何敢 ……激烈。音调悲壮。直与张中丞睢阳围中。门开营月近。战苦阵云深之句。相上下。每读之。令人有敌忾死绥之志。 逸翁崔公。
忠武公幕下士也。壬辰岛夷之变。慷慨投笔。以兴阳县监。当丁酉再猘。七度献捷。屡立奇功。兵使恶公专受忠武 (第 533H 页)
  

逸翁遗事
 公 姓崔。讳希亮。
字景明。本贯京畿水原府。
 曾祖讳贵溏。建功将军。行义兴卫大护军满浦镇佥节制使。妣锦城吴氏。
 祖讳 …… (第 554H 页)
十四年。)甲午。秋九月。因大臣筵 启。 赠公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训鍊院事。
行录[金重烨]
姓崔。讳希亮。
字景明。水原人。高丽太子詹事有春之后也。(木边春字。)世居果川。至中直大夫淳。娶大司谏李节女。 …… (第 557H 页)
 重烨于壬辰岁。撰公行录。翌年癸巳冬。公之后孙。搜得公之破倭时报捷书状。造舰时上使文簿等七八件。申请补遗而传信。遂别述遗事。仿年谱例。弁于卷首。而第行录与遗事所记不一。详略之殊。先后之差。秖缘书状文簿之后出而然也。惟俟尚义君子参互彼此。校正而发辉云。
神道碑铭(并序)[宋稚圭]
我国兵燹之憯。莫酷于壬丁岛夷之变。而时则有李忠

武公舜臣统三道舟师。成中兴伟绩。其麾下士。固多杰然可称者。而贼退之后。不居其功。归老江湖。以晦其迹者。 逸翁崔公
是已。公讳 (第 560L 页)
希亮。
字景明。自号逸翁。又称卧龙。崔氏系出水原。隋城伯永奎其鼻祖也。世袭簪缨。高祖淳敬差官。曾祖贵溏佥使。 …… (第 560L 页)
四己丑暮春上浣。嘉义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 世子侍讲院赞善德殷宋稚圭撰。
谥状[黄景源]
公讳 希亮。
字景明。姓崔氏。水原人也。曾祖讳贵溏。建功将军。行义兴尉。满浦镇佥节制使。祖讳瀛。 英陵参奉。考讳乐 …… (第 562H 页)
     军官宋
统制使
报捷跋[李溵]
呜呼。壬丁之乱。尚忍言哉。当吾东之再奠也。士之以忠勇。为 国破贼者间有之。而若 逸翁崔公。
尤其著者也。公湖南人。家本儒也。公独慷慨投笔而起。以区区一县之卒。三献其捷。于倭奴再猘之时。使不得益 …… (第 565H 页)
而赠之。以为他日吾东方忠义之劝云。
崇祯纪元后三甲午首春。德水李溵题。
报捷跋[赵明鼎]
呜呼。此故 崔逸翁
(第 565L 页)
希亮
破倭报捷之录也。公以乡里一书生。慷慨有大志。当倭酋再猘之日。投笔操弓。随李忠武幄下。每有战。辄贾勇先 …… (第 565L 页)
镐京禾黍之后。则其摩挲击节。尊阁之当若何。是帖也。 逸翁
破倭报捷之迹。宛若昨日事。其斩䤋几。俘获几。夺贼之刀剑几。衣甲几。一一载录。不翅一月三捷。又其战舰几 …… (第 566L 页)
西方望美之悲。听钟磬而想南徼死绥之忠。方寸五岳。碨礌不平。未尝不抚剑引白。见此而无涕。无人心也。尝闻 逸翁
大小十二捷。而只有报统营五巡营二。且如露梁之捷。为统制先锋。以是战舡也兵器也。最著于前。捣荡贼艘。只 …… (第 566L 页)
之人于冯大树。此天胜人耶。抑人亦胜天者耶。噫。带方梁周翊谨跋。
报捷跋[任煜]
锦州古称多奇伟士。而 逸翁崔公
其一也。当岛夷西猘之日。公以兴阳县监。隶李忠武公管下。忘身于矢石之地。竭力于艨冲之斗。所斩获甚多。观 …… (第 566L 页)
 庚申仲春。西河后人任煜谨跋。
报捷跋[赵在庆]
夫人之爱人文字者。非惟文字之可爱。惟其人之可敬。故虽片言尺字。人莫不爱。然则寿后文字。非贵于多。愈小愈贵。惟恐泯没于世。使人无所爱玩起敬之地。是故。吉光片羽。桂林一枝。人尽为宝。亦犹是也。 逸翁崔公。
破倭报捷之功业。被执奋骂之忠义。凛然千载。令人起敬。然而世代浸远。事迹易晦。则后人所以寓慕而起感者。 …… (第 567H 页)
 岁辛丑八月上浣。嘉林赵在庆谨稿。
请褒疏[吴挺男等]
伏以赏功而劝忠。有国之急务也。是故不吝爵赏。史称其贤。而慎赏之典。经传屡书。夫所谓慎者。无功者固在不赏。而或幸而冒赏。有功者宜得其赏。而或废而不赏。则忠臣烈士。不几于解体乎。 朝廷于丁酉倭变之后。录战士之功。爵其爵赏其赏。上自 王子公卿之贵。下至水陆厮隶之贱。锱铢不遗。皆 赐录券。则可谓至慎矣。然而功臣不亿。褒录汗漫。有奇功当大赏者。或至掩蔽。则无功而冒赏。有功而废赏者有之。小功而大赏。大功而无赏者有之。此臣等所谓忠臣烈士之解体也。恶在赏功而劝忠乎。臣等伏见通训大夫军资监正前兴阳兵马使臣 崔希亮。
善骑射通兵略。伟然杰丈夫也。曾守兴阳时。其效力取胜之功。大小十有二矣。其一鸣渡之捷也。其二尖山之捷也 …… (第 567L 页)
四露梁先登也。其五丁酉除夕。夜惊贼阵。斩首一级。夺取贼租六百馀石。以给军饷。其六闲山新破。战舰尽没。 希亮
乃于戊戌春。倡率饥疲。躬自曳木。造成战船。而弓矢之精。 …… (第 567L 页)
门外。斩首五级。其十是年七月十二日。战于南堂浦。斩二级。其十一诱还我人之被掳者水军申德希等七百馀人。 希亮
一日为贼所执。将欲胁降。 (第 568H 页)
希亮
厉声曰。吾食 君之食。衣 君之衣。何可降汝。贼欲刃之。一倭曰。方当战阵。不可杀义士。以故得脱还归。 (第 568H 页)
希亮
之节义亦可尚。而此又十二功之最者也。盖其前后功烈。皆有印文。章章可考。则 (第 568H 页)
希亮
之功。大乎小乎。臣等伏见功臣录券。则 (第 568H 页)
希亮
之名居一等之第七。功居一等者。崇班峻秩。鲜有不及。而一资半级。尚不加于 (第 568H 页)
希亮。
则不瑕有欠于懋功懋赏之盛典乎。噫。 (第 568H 页)
希亮
之功。 朝廷已知之矣。草野亦知之矣。而爵赏之所不及者。果有以焉。盖 (第 568H 页)
希亮
素性谦退。耻自矜伐。只恃当时有司论赏之公而然也。至于今日。 圣上临御。虑有遗逸之功。累降追赏之 命。 (第 568H 页)
希亮
之未蒙 恩典。或缘未遑而然耶。当今外御寇难。内讨逆竖。 国家之所以为国家。莫非忠臣烈士之效死。则殿下 …… (第 568H 页)
之远惮于追记。而特为褒录。则中外之人。其将鼓舞而兴起矣。所谓赏一人而千万人劝者也。若使 希亮
终为废弃。死于无赏。则中外之人。将皆曰 (第 568L 页)
希亮
之服劳如彼。而不赏如此。虽有忠烈之士。皆将藏匿之不暇矣。 殿下乌得士之死力哉。呜呼。 (第 568L 页)
希亮
乃是一武夫也。则臣等之言。涉于越俎。而近于琐屑也。然而事有至小而可以论大。言有似缓而实有所急。目今南 (第 568L 页)
北之贼。日伺吾边。则抚绥将士。所系甚大。 殿下倘记 希亮
之功。以慰众心。则边事之有急者。可以次第修举矣。然则臣等之言。不亦有助于 国家乎。臣等生同一乡。目见 (第 568L 页)
始终。窃恐奇功异绩。有所掩蔽而未蒙褒赏。终为 圣朝之欠典也。伏愿 殿下。勿以刍荛。私于 希亮。
较其功牒。追其爵秩。则可以明 殿下信赏之章。而劝方来忠烈之士矣。国家幸甚。军民幸甚。臣等不胜惶悚屏营 (第 568L 页)
之至。谨昧死以 闻。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月日。生员吴挺男等二百馀人。
 疏既上。备边司 启曰。 崔希亮
多有战功。而未蒙赏典。故乡中之人。据实陈疏。 参商勋功。以为酬报劝激之地宜当。令该曹参酌举行何如。 …… (第 568L 页)
 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右副承旨臣郑岦次知

启。依 允。该曹 启曰。 崔希亮
诚有此功。参酌论赏。在所不已。第年久之事。见闻昧昧。因若干人上疏。便许施赏。不无后弊。 (第 569H 页)
崔希亮
功劳多少虚实。采访 启闻。以为凭考处置何如。
 启依 允。自该曹行关本道观察使兼巡察使。为相考事节。 (第 569H 页)
到付备边司关内节。 启下 教。罗州生员吴挺男上疏。据备边司 启目帖连 启下是白有亦。 崔希亮
功劳多小虚实采访 启闻。以凭考处置为白只为。行移何如。
 
 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右副承旨臣郑 (第 569H 页)
岦次知启。依 允教事是有等以。 教旨内白乙如。相考施行向事关是去有等以。关内辞缘相考。同 崔希亮
功劳多小及虚实详查以报。留乡座首李湜,别监柳克孝,李承等文状内。 (第 569H 页)
崔希亮
功劳多寡虚实。环一州大小人民等处。详细访问为乎矣。咸以为 (第 569H 页)
崔希亮
功劳不小。而未蒙赏典是去乎。一乡士子公论激发。抗疏上达是如。同然一辞是沙除良。 (第 569H 页)
崔希亮
所纳军功印文。一一相考为乎矣。水战则丁酉年分。鸣渡战功一等。尖山,曳桥,露梁战功。至于并只一等事迹段 …… (第 569H 页)
有能于此时造出战船是在等。与全舡捕贼以论 启。亦知委为白良置。列邑守令等。仅以身免。无路造船是去乙。 崔希亮
亦于戊戌年春。倡率散民。躬亲曳木。一月之内。造成战船。季游堑延侯及良立船为去乙。统制褒 启兺不喻。后 (第 569L 页)
考次以亲造成册。著署踏印。付之 崔希亮
处。册子相考为乎矣。新战船一只。新军粮船一只。新侠船一只。新造军器弓矢鎗剑大小中铳旗鼓铁丸等物。皆自 …… (第 569L 页)
, 军资监正 崔希亮,
 兵使柳珩, 判官李希云, 致仕领中枢府事沈守庆, 前牧使曹好益, 赠判书崔庆会, 赠都承旨高从厚, …… (第 570L 页)
  宣武原从功臣都监
堂上推忠奋义平难忠勤贞亮效节竭诚协策扈 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鳌城府院君 臣李恒福。
堂上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延陵府院君 臣李好闵。
堂上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锦溪君 臣朴东亮。
堂上效忠仗义宣武功臣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吉昌君 臣权 悏。
郎厅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 臣金 权。
赠职颠末[梁周翊]
岛奴轶我之三回癸巳冬。 崔公逸翁
玄孙晸。袖 (第 571H 页)
逸翁
破倭报捷文状七度。来访余于汉师之稷下。其烂纸渝墨。间多残缺。而破贼献䤋之迹。完如昨日事。余盥阅则况若 (第 571H 页)
吾青溪先生云岩破倭献捷草。故尊阁击节之心。自倍于他。遂召工褙帖。绿绡装池。题跋语以归之。晸遂以是帖遍谒于时宰赵尚书明鼎,李相国溵,吴学士载纯。咸作文尾之。见者莫不敬重而叹赏。盖 逸翁
入于宣武 …… (第 571H 页)
一等元勋。则加一资 赠职。子孙承荫。父母封爵事。 传旨载录。而 逸翁
身后。迄无一资半级之褒。此非但子孙私痛。诚为 国家欠典。晸遍游诸公之门。抆血鸣冤。黄太史景源。阅其事 …… (第 571L 页)
赠职何如。礼判金公器大亦入侍赞成。 上依允。即出举条下吏礼曹。晸即往铨长李公潭所。则铨长考其遗乘曰。 逸翁
生时嘉善。则加一资当为嘉义。以骑曹参判赠职手决。黄太史又书于铨长曰。吾叔父监司公。亦以嘉善入于一等勋 (第 572H 页)
。变品加资。 赠资宪吏判。则已有前例。 逸翁
当变品。为资宪兵判。今不当只为嘉义而已。援例作證。斤斤有理。晸亦以此意屡陈于领揆。则申公亦曰。吾既以 …… (第 572H 页)
在骊州。晸往恳。即许以入 朝。则当 筵禀安 宝矣。以久不还朝见递。金公钟正。为吏判。晸欲赴恳。余即书 逸翁
事迹大概。又录领相陈 启举条及以资宪变品。 庙堂往复定夺之由。为一證左。俾晸持以往。兼带其遗帖家乘以 …… (第 572L 页)
工判。出手决。黄太史又书曰。兵工何间。而事迹有异。何悭骑曹。以妨其他日延谥之路耶。李玉堂亦教晸以须录 逸翁
世谱一令。铨长见必不靳骑判也。晸誊谱以往。金公曰。恨吾未知详也。即快许之。遂以前所书兵判例兼 教旨。 (第 572L 页)
十一月廿九日。入 启。腊月初七日。开政安 宝。噫。 逸翁
孤忠伟勋。足以有辞于后世。而为当时人所惎。废置不飏。几百馀祀。䵝晦不章。今幸 天日回光。泉涂改照。此 …… (第 572L 页)
子能之。黄太史有焉。且自 逸翁
暨乎晸。凡几世而晸日叩时宰之门。足几胝。舌几烂。而始暴乃祖之忠烈。 (第 573H 页)
逸翁
不眛者灵。其必曰。我有后乎。晸以余详乎颠末。乞一言议之甚苛。于其归。走草以赆之。
崇祯纪元之三甲午腊 (第 573H 页)
  

遗编后叙[安致宅]
湖南忠义之乡。从古著称焉。以龙蛇赤鸡之乱。金倡义健齐,高招讨苔轩,隼峰父子。崔兵使日休诸先生。前后立功殉节。此其尤著也。忠武李公之隽功。非独其精忠壮略贯日月而摩金匮也。亦多赖于湖南忠义之士。左右而羽翼之也。以锦城言之。则罗水使大用氏之海船。李兴德容济氏之带方殉。 朝家褒录而旌彰焉。数公或立慬而死。或偶然而生。后之人循迹而慕之者。不可褒死而贬生也。只当论其忠义之心。捍御之功。为如何耳。余于 逸翁崔公
遗编。得之矣。锦岳雄盘于湖南之中。与光乡之瑞石齐。若中州衡岳之镇南服。秀气之钟。人杰多挺也。其西则白 (第 57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