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太子燔翳捐毕(魏志作/褶下同)以塞众望太子报曰昨奉嘉命
广开正路翳已坏矣毕亦去焉师傅之言实获我心
明帝
之在东宫中庶子温峤中舍人刘放 (第 3a 页)
(晋明帝
为太/子阮放为中)
(舍人刘放乃魏明帝/时人疑当作阮放)諌马射曰臣闻千金之子犹不垂
堂以万乘之贰若有 (第 3a 页)
   总集类
    太宗(一卷/)
    高宗
    中宗
    睿宗(共一卷/)
     明皇(一卷/)
    肃宗 …… (第 12a 页)
   清豁

   吴筠
   李冶(共一卷/)
    明皇帝(以下/词)
   昭宗皇帝
   后唐庄宗
   南唐嗣主李璟
   后主煜
   蜀主王衍 (第 202b 页)
以昌刘公北徂归公
南荒振衣姚山濯缨虞江位黜志伸身逸誉张英英名
冑锢及孙子滔滔东山归逾二纪维皇中兴登贤 晋明
曰返公复之台衡明明纶命肃肃安车行人将之曰
驰以驱众曰其辞公曰就途老臣抗命时予之辜我公
至止皇命焞焞国 (第 5a 页)
  蝉赋           (汉/)蔡 邕
白露凄其夜降秋风肃以晨兴声嘶嗌以沮败体枯燥
以冰凝虽期运之固然独潜类乎太阴要明年之中夏
复长鸣而扬音
  蝉赋             晋明帝

寻长枝以凌高静无为以自宁邈焉独处弗累于情在
运任时不虑不营
  蝉赋           (晋/)(第 16a 页)
   陆晔居丧孝顾荣与人书
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

    晋明帝

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
寒不彫体自风义既委以六军可录以尚书事加散骑
常侍
  (第 23a 页)
 天子念根本重地以机务委公公之任岂后
忠宣庄简哉日者寇逼浦口烽火达于白门盖
岌岌矣谷城之贼饱而飏去虽蔓延唐邓閒未
尝顷刻忘荆襄也孙吴有国时合暮西陵举烽
火三鼓未竟达吴郡之南沙 晋明帝
患王敦之
逼也改授荆襄四州以分上流之势参观于今
江关浦口留都之门户也置戍设守无可疑者 (第 4b 页)
   择术
晋元帝立子纪为太子帝好刑名家以韩非子赐太子

□亮谏曰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太子纳之(太子/是为) (晋明/帝)
 臣恽按申韩之学非惟刻薄而已且导人君以骄淫
 放恣李斯尝以误二世矣岂可以教储贰者邪庾亮
 虽清谈之 (第 9b 页)
   从谏
汉贾谊保傅篇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
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

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
而不愧(谓习闻规诲与智俱长故谏之/虽切亦能受之而不愧恨也)化与心成故中
(去/声)道若性(言教化与心俱成故所为/皆合于道如性自然也) 晋明帝
在东宫时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中庶子
温峤上疏以为朝廷草创应宜俭以率下务农重兵太
子纳焉及王敦举兵内 (第 6b 页)
  明帝太宁初童谣

  (晋书五行志曰明帝太宁初童谣及 明帝
崩成帝/幼为苏峻所逼迁于石头御膳不足此大马死小)
  (马饿也高山峻也言峻寻死石峻弟苏石也峻死/后石 (第 8b 页)
   袁乔(字彦升陈郡人历尚书郎江夏相/从桓温平蜀封湘西伯益州刺史)
袁羊(乔小/字也)尝诣刘恢恢在内眠未起袁因作诗调之曰
角枕灿文茵锦衾烂长筵(唐诗曰晋献公好攻战国人/多丧其诗曰角枕灿兮锦衾)
(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袁故嘲之)刘尚 晋明帝
(晋阳秋曰恢尚庐/陵长公主名南弟)(第 10b 页)
   周顗辞职诏(太兴元年立皇太子诏以顗/为太子少傅顗疏让帝下诏)
绍幼冲便居储副之贵当赖轨匠以祛蒙蔽望之俨然
斯不言之益何学之习邪所谓与田苏游忘其鄙心者
(左传襄七年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请立起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田苏晋贤人)便
当副往意不宜冲让
   明帝(讳绍字道畿元帝/长子庙号肃宗)
   定东宫仪制诏(太宁三年立皇子/衍为皇太子下诏) (第 11a 页)
前忠而后乱(谓忠于崇华之命而负嘉/福之托也是二者其心皆)
(不可/问)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王导告 晋明帝
以创/业之始 (第 21b 页)
明帝
以面覆)
(床曰晋祚/安得长)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石勒曰吾终不效/司马仲达欺人孤)
(儿寡/妇)(第 21b 页)
   (尚书冯怀谢广等重奏/于时冰议竟不施敬)
尚书令冠军抚军都乡侯臣充散骑常侍左仆射长平
伯臣翊散骑常侍右仆射建安伯臣恢尚书关中侯臣
怀守尚书昌安子臣广等言世祖武皇帝以盛明革命 肃祖明皇帝
聪圣玄览岂于时沙门不易屈膝顾以不
变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也愚谓宜遵承先帝
故事于义为长
  庾冰 …… (第 4a 页)
   (竺道安道安本随师姓竺后改为/释世因谓两人谬矣 安见后)
兴宁三年四月五日凿齿稽首和南承应真履正明白
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
达外身之权清风藻于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
何荣如之弟子闻夫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
弘渊源以润八极者四海之流也彼直无为降而万物
赖其泽此本无心行而高下蒙其润况哀世降步悯时

而生资始系于度物明道存乎练俗乘不疾之舆以涉
无远之道命外身之驾以应十方之求而可得玉润于
一山冰结于一谷望阆风而不回仪措此世而不诲度
者哉且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矣虽蕃王居士时有
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
涛波下士而已惟 肃祖明皇帝
实天降德始钦斯道手
画如来之容口味三昧之旨戒行峻于岩隐玄祖畅乎
无生大块既唱万窍俱怒贤人君子靡不归宗 …… (第 29b 页)
齿稽首和南(弘明集云怒乎法苑珠林作/怒呼庆 作尘灵逸响作溢)
(漾一代作末代雅庾阐乐贤堂颂序亦/云 肃祖
(第 30b 页)
明皇帝
好佛道手摹灵像)
  同前(高僧/传)
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所兼照道俗齐荫自大教
东流四百馀年虽蕃 (第 30b 页)
阴关/中三辅谓扶 冯翊京兆江淹诗饬骖去关辅 鉴)
(诗昏昏陇日沈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明世说 晋/明帝
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答曰日远 日重问) (第 55b 页)
似明 微行 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
(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一世说王大将军顿军/姑熟 明帝
著戎服乘巴窦马赍 金鞭阴察军形势敦)
(昼寝梦日绕城忽惊觉曰营中有黄须鲜卑奴来何不/缚取命骑追之不 (第 70b 页)
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明光起草人所羡也据石砚诗蔡注)
(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章起草乃自叙郎官事也人 晋明帝
云只闻人自长安来不闻人自日边来故后)
(遂指长安/为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 (第 59b 页)
 (忽诸必杀崔旰愤始摅矣公于赠李诗/中寓词告杜盖深讽其处事之草草也)
  中夜(顾注诗有江山危楼亦夔州西阁所作当/在大历元年 司马绍
诗中夜不能寐)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第 5a 页)
  (表谢灵运诗/览镜睨颓容)
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起
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一作/觉)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
(上四回忆长安叹乱不可归下则自伤衰老而有望/于中丞也 胆销泪入起晚行迟皆衰谢之状从览)
(镜而思及之吐豺虎犬羊京师为盗侵蕃陷也或指蜀/中叛将松州 蕃于上二句不接 赵注凡仕者必早)
(起起晚矣尚堪从事乎仙者必轻步行迟矣更可学仙/乎 杜臆公与中丞素厚故末二自陈苦衷非乞怜语)
(水西都赋带以洪河泾渭之川表以泰华终南之山渭/ 在长安北五十里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 史记高)

(帝纪兴关内卒乘塞日世说 晋明帝
数岁答元帝曰不/闻人从日边来赵曰 边帝京也 汉书张耳陈馀述)
(曰据国争权还为豺虎呼晋史论犬羊之 (第 28a 页)
  盗窃宝玉大弓(八/年)得宝玉大弓(九/年)
升庵曰阳虎将杀季孙不克说甲如公宫取宝玉大弓
入欢阳关以叛明年乃得之堤下榖梁曰阳虎以解众
也得其情矣黄东发曰阳虎窃之无所用故复归之也

此岂知巨猾之深奸邪虎初窃时已知无用矣以鲁宝
之知必追之以与之则必释已西方有狗国中华人入
之窃其箸而逃狗追啮之人以箸投之必衔而返数返
则追无及矣阳虎盖欲狗国鲁也乎 晋明帝
觇王敦逃
归湖阴以七宝鞭获免盖祖虎之故智云尔
  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左传昭/三年)
乐以忘忧则可以乐 (第 3b 页)
  王导贼臣

余尝反覆晋书知王导心事与王敦一间耳真贼臣也
元帝永昌元年敦称兵向阙人臣无将非反而何而导
于敦伏诛之后犹谓其义同桓文不知桓文何尝称兵
伐周何尝戮周之大臣乎敦问周顗于导三问而三不
对是借剑于敦而杀顗也非敦反乃导反也又与王含
书云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其曰佞臣指刁协刘隗
协与隗不合于敦而欲诛之者也导于明帝太宁二年
敦反迹大彰而犹为此言非贼臣而何晋朝姑息不振

王导族党大盛是以一时反以逆贼为忠贞千载而下
人犹不悟世亦易欺哉余每读史至此不胜愤与余同
此见者安阳之崔子钟耳其后 明帝
崩成帝即位而导
称疾不入朝郗鉴责之曰大行在殡嗣王未立岂人臣
辞疾之时又郭默怀逆而不能讨乃曰遵养时晦陶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