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宜且以恩降可无后悔/诏书下颎颎复上言)
臣本知东羌虽众而软弱易制所以比陈愚虑思为永
宁之算而中郎张奂说虏强难破宜用招降圣朝明监
信纳瞽言故臣谋得行奂计不用事埶相反遂怀猜恨
信叛羌之诉饰润辞意云臣兵累见折衄又言羌一气
所生不可诛尽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污野伤和致
灾臣伏念周秦之际戎狄为害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
之不尽虽降复叛今先零杂种累以反复攻没县邑剽
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昔邢
为无道卫国伐之师兴而雨(左传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宁庄子 曰昔周饥)
(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天/欲卫伐邢乎从之师兴而雨)臣动兵涉夏连获丼澍岁
时丰稔人无疵疫上 (第 11a 页)
臣本知东羌虽众而软弱易制所以比陈愚虑思为永
宁之算而中郎张奂说虏强难破宜用招降圣朝明监
信纳瞽言故臣谋得行奂计不用事埶相反遂怀猜恨
信叛羌之诉饰润辞意云臣兵累见折衄又言羌一气
所生不可诛尽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污野伤和致
灾臣伏念周秦之际戎狄为害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
之不尽虽降复叛今先零杂种累以反复攻没县邑剽
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昔邢
为无道卫国伐之师兴而雨(左传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宁庄子 曰昔周饥)
(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天/欲卫伐邢乎从之师兴而雨)臣动兵涉夏连获丼澍岁
时丰稔人无疵疫上 (第 11a 页)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李世杰、保宁、闵鹗元曰:前因闽省需用米石,有浙江、江西二省采买三十馀万石,足敷储备。是以,李世杰奏请碾米十万石运闽,谕令且毋庸配船起运。并谕李侍尧察看情形,如闽省粮米尚有未敷,再咨会李世杰等委员押
运。今台湾剿捕贼匪,现又添调兵共一万一千名,则军糈自应预为宽备。兼以台湾支给乡勇、抚恤难民,并预备漳泉平粜等事,所需米石,不妨多多益善。著李世杰、闵鹗元即将前次碾出仓谷,备运米十万石,迅速派员配船起运,以济急需。再川省素为产米之区,连岁收成丰稔,积储较裕。并著保 宁速 将川米备办二十万石,即由川江迅速运至江南,交李世杰、闵鹗元一并委员运赴闽省,于军糈民食,更为宽裕。李 (第 368 页)
运。今台湾剿捕贼匪,现又添调兵共一万一千名,则军糈自应预为宽备。兼以台湾支给乡勇、抚恤难民,并预备漳泉平粜等事,所需米石,不妨多多益善。著李世杰、闵鹗元即将前次碾出仓谷,备运米十万石,迅速派员配船起运,以济急需。再川省素为产米之区,连岁收成丰稔,积储较裕。并著保 宁速 将川米备办二十万石,即由川江迅速运至江南,交李世杰、闵鹗元一并委员运赴闽省,于军糈民食,更为宽裕。李 (第 368 页)
蔡清曰三思者。谓所思已审。而复展转思之无已。非谓三次思量。为三思也。〇案此说亦是。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马曰武子。卫大夫宁俞。武谥。(邢云谥法刚强直理曰武。〇 宁庄子 之子。)补曰有道。谓国治。(有治平之道)无道。谓国乱也。卫自卫成公三年。国乱君奔。凡三年而定。(僖二 …… (第 200H 页)
〔质疑〕朱子曰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〇陆稼书云僖二十五年。卫文公卒。子成公立。二十六年。 宁速 盟于向。(武子之父 (第 200L 页)
宁庄子) 二十八年。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即成公即位之三年也。以此考之。 (第 200L 页)
宁庄子 当死于成公三年左右。而后武子为大夫。武子未尝事文公。集注谓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与此小异。〇案经 (第 200L 页)
文先言有道。故朱子求有道于成公之上。有卫文公大布之衣。务材训农。(僖元年)贤主也。故遂以文公当之。然春秋之时。大夫世卿。父不卒。子不得仕。礼也。(即所云童子何如) 宁庄子 之涖盟于向。在卫成公元年。则武子之不能事文公明矣。即无道而愚。虽有其迹。有道而知。将无可指。然武子则 …… (第 200L 页)
金曰宁武子欠匡救之功。有失谏之过。盖文公不礼重耳之时。宁已自失谏。文公背华从楚。又失谏。其疑叔武。又失谏。已盟而疑。先期而入。又失谏。其再入也。赂杀元咺。又(一作及)子瑕。又失谏。夫君无道而不谏。但务沈默以两全之。虽不可及。然君子济世。一以愚为尚。亦有所不当者。故又出比干一条。以补此章之意。〇驳曰非也。文公不礼重耳之时。武子生发未澡。何以谏矣。然且当时 宁庄子 力谏于文公。其言载于晋语。(其言甚长。今不录。)晋侯之不杀武子。未必非念此旧恩。犹云不谏。不亦难乎。 …… (第 201L 页)
孔曰乞邻以应求。用意委曲。非为直人。(程子云所枉虽小。害直为大。〇范云观于一介之取予。而千驷万钟。从可知焉。〇朱子云曲意徇物。掠美市恩。)〇案有人于此。其父母疾困。乞药于我。我之所无。邻则有之。我与邻好。彼所不知。则将乞诸邻而与之乎。抑辞而却之乎。转乞以应求。自亦常事。仍是厚风。声罪致讨。恐非本意。硁硁小信。君子不取。微生以一言无错。自命自标。孔子戏拈此事。以證其不能尽直。盖其乞邻之时。不得不诈言其自用耳。斯之谓不直。
〔考异〕汉书古今人表。微生高、微生亩。皆作尾生。与女子期者。(王应麟云此即 庄子 所谓尾生。东方朔云信若尾生。)〇案此声之转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 (第 202L 页)
朱子曰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子桑伯子。鲁人。(胡云疑即子桑户。〇 庄子 大宗师篇云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简。不烦之谓。(孔云以其能简。故曰可也。)〇补曰居 …… (第 203L 页)
包曰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〇刘向曰当孔子之时。上无明天子也。故言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天子也。(见说苑)〇袁了凡云古者临民之位皆南面。今各衙门皆然。岂有夫子而许其弟子可以为君之理。〇驳曰三说皆非也。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盖取诸离。(大传文)礼曰君之南面。
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郊特牲)故君之于臣。当其为尸也北面。当其为师也北面。(见学记)臣之于君。为尸为师之外。又抱龟则南面。(见祭义)南面北面者。君臣之定名。袁说大谬。包氏专属诸侯。刘氏专属天子。亦非也。礼曰圣人南面而立。天下大治。(礼器文) 庄子 云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髑髅之寓言)
王曰伯子。书传无见焉。〇邢曰郑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则以 (第 204H 页)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马曰武子。卫大夫宁俞。武谥。(邢云谥法刚强直理曰武。〇 宁庄子 之子。)补曰有道。谓国治。(有治平之道)无道。谓国乱也。卫自卫成公三年。国乱君奔。凡三年而定。(僖二 …… (第 200H 页)
〔质疑〕朱子曰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〇陆稼书云僖二十五年。卫文公卒。子成公立。二十六年。 宁速 盟于向。(武子之父 (第 200L 页)
宁庄子) 二十八年。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即成公即位之三年也。以此考之。 (第 200L 页)
宁庄子 当死于成公三年左右。而后武子为大夫。武子未尝事文公。集注谓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与此小异。〇案经 (第 200L 页)
文先言有道。故朱子求有道于成公之上。有卫文公大布之衣。务材训农。(僖元年)贤主也。故遂以文公当之。然春秋之时。大夫世卿。父不卒。子不得仕。礼也。(即所云童子何如) 宁庄子 之涖盟于向。在卫成公元年。则武子之不能事文公明矣。即无道而愚。虽有其迹。有道而知。将无可指。然武子则 …… (第 200L 页)
金曰宁武子欠匡救之功。有失谏之过。盖文公不礼重耳之时。宁已自失谏。文公背华从楚。又失谏。其疑叔武。又失谏。已盟而疑。先期而入。又失谏。其再入也。赂杀元咺。又(一作及)子瑕。又失谏。夫君无道而不谏。但务沈默以两全之。虽不可及。然君子济世。一以愚为尚。亦有所不当者。故又出比干一条。以补此章之意。〇驳曰非也。文公不礼重耳之时。武子生发未澡。何以谏矣。然且当时 宁庄子 力谏于文公。其言载于晋语。(其言甚长。今不录。)晋侯之不杀武子。未必非念此旧恩。犹云不谏。不亦难乎。 …… (第 201L 页)
孔曰乞邻以应求。用意委曲。非为直人。(程子云所枉虽小。害直为大。〇范云观于一介之取予。而千驷万钟。从可知焉。〇朱子云曲意徇物。掠美市恩。)〇案有人于此。其父母疾困。乞药于我。我之所无。邻则有之。我与邻好。彼所不知。则将乞诸邻而与之乎。抑辞而却之乎。转乞以应求。自亦常事。仍是厚风。声罪致讨。恐非本意。硁硁小信。君子不取。微生以一言无错。自命自标。孔子戏拈此事。以證其不能尽直。盖其乞邻之时。不得不诈言其自用耳。斯之谓不直。
〔考异〕汉书古今人表。微生高、微生亩。皆作尾生。与女子期者。(王应麟云此即 庄子 所谓尾生。东方朔云信若尾生。)〇案此声之转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 (第 202L 页)
朱子曰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子桑伯子。鲁人。(胡云疑即子桑户。〇 庄子 大宗师篇云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简。不烦之谓。(孔云以其能简。故曰可也。)〇补曰居 …… (第 203L 页)
包曰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〇刘向曰当孔子之时。上无明天子也。故言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天子也。(见说苑)〇袁了凡云古者临民之位皆南面。今各衙门皆然。岂有夫子而许其弟子可以为君之理。〇驳曰三说皆非也。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盖取诸离。(大传文)礼曰君之南面。
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郊特牲)故君之于臣。当其为尸也北面。当其为师也北面。(见学记)臣之于君。为尸为师之外。又抱龟则南面。(见祭义)南面北面者。君臣之定名。袁说大谬。包氏专属诸侯。刘氏专属天子。亦非也。礼曰圣人南面而立。天下大治。(礼器文) 庄子 云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髑髅之寓言)
王曰伯子。书传无见焉。〇邢曰郑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则以 (第 204H 页)
空。但与腰平。荀子所谓平衡曰拜是也。贾谊容经曰拜以磬折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随前以举。项衡以下。 宁速
无迟。背项之状。如屋之𢆰。(𢆰音义未详)拜容也。即君答臣下之拜。
振动。郑氏注曰杜子春云振读为振 (第 130L 页)
振动。郑氏注曰杜子春云振读为振 (第 130L 页)
。众迫之跪。为虹不屈。清人嘉其节。不忍杀。且劝剃发。为虹曰。负国不忠。辱先不孝。忠孝俱亏。我生何用。 宁速
死。发不可断也。明日复召见。责输饷。为虹曰。清白吏何处得金。百姓争欲代输赎不死。为虹以民穷财尽。持不 (第 390H 页)
夫知乘知除知损知益者。不囿乎此。
美事不厌其迟。等不多得。毋宁迟受而迟过。恶事不厌其速。等不终免。毋 宁速 行而速已。于恶事则迁延姑息而留之。于美事则躁迫急遽而求之者。粗心人也。
天下之乐。常使不满其分。分不 (第 163H 页)
美事不厌其迟。等不多得。毋宁迟受而迟过。恶事不厌其速。等不终免。毋 宁速 行而速已。于恶事则迁延姑息而留之。于美事则躁迫急遽而求之者。粗心人也。
天下之乐。常使不满其分。分不 (第 163H 页)
。欐作色曰。灰隔事。犹可言也。石物事。不可言。云龙曰。凡事贵适可。适可而止。斯为美矣。吾辈亦岂以灰隔 宁速
而不取坚也。既坚而犹终日筑之。无乃无益于事乎。且先生之德。无所不备。而谦德尤至。至于临绝。犹欲保全素 (第 60H 页)
廉冒进。有关风节。如使臣幸其苟免。贪荣仍据。则臣之一身。纵不足恤。其如亏 国法而辱朝端何哉。此臣所以 宁速
违慢之诛。而不敢承 命者也。且臣伏闻大臣于 筵中。拈出臣疏中激恼一款。有所陈达。而概以臣言谓欠稳当云 (第 395L 页)
邦无道则愚。所谓无道者。指成公而言。则有道。非文公何哉。朱子之解。不得不如此。非不深考而有误也。借令 宁速
死于成公初年。而俞始为大夫秉国政。安知非其所陈力就列。实自文公时也。夫子之去武子时为近。其言必有所据 (第 467L 页)
未得后太守之自祭者耶。此二条者亦执事之所问。而执事之言太略。故反复申言之。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宁庄子
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无道。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无乃当今或有无道之国稔残贼之恶 …… (第 491L 页)
非郑侠则谁敢画安上之流民。非寇准则谁敢言刑政之不修。非袁安则谁能理遣冤狱。非后太守则谁能自祭孝妇。非 宁庄子 则谁知天欲讨邢。汉百里崇为徐州刺史。行部而雨。后汉郑弘为淮阴太守。行春而雨。 (第 492H 页)
非郑侠则谁敢画安上之流民。非寇准则谁敢言刑政之不修。非袁安则谁能理遣冤狱。非后太守则谁能自祭孝妇。非 宁庄子 则谁知天欲讨邢。汉百里崇为徐州刺史。行部而雨。后汉郑弘为淮阴太守。行春而雨。 (第 49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