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告先生即举以畀之林良者以画名天下尝专
意作一图为先生寿惠州同知林某至阅之爱甚先生
亦即畀之无吝色知县 赵某 颇著贪声惧先生遇尝道
露其事遗白金数铤为太夫人寿先生不得已受之戒
家人勿启后某以赃去官先生追而还之其 (第 9b 页)
意作一图为先生寿惠州同知林某至阅之爱甚先生
亦即畀之无吝色知县 赵某 颇著贪声惧先生遇尝道
露其事遗白金数铤为太夫人寿先生不得已受之戒
家人勿启后某以赃去官先生追而还之其 (第 9b 页)
使有一毫未尽焉。居数日下 教曰。十三日大处分前。臣道犹不绝已处分后。畴敢有不知其君而知▣▣者乎。承旨 赵某
不读宣谕。敢曰十四年臣事。一臣字。非君君臣臣之义。其令远窜。窜茂长县。踰月而释。而给牒收叙调用之 命 …… (第 642H 页)
。又尝 教筵臣曰。赵某予着保而用之矣。是只有本心矣。是无一点虚伪矣。又 教曰。古所谓宦官宫妾不知名。 赵某 有焉。 (第 643L 页)
赵某 贤矣。丙申春。 正宗以 王世孙代理。 上命 世孙奠酌于关庙。将以甲冑行事。公时为宗伯。上书言不可以 (第 643L 页)
。又尝 教筵臣曰。赵某予着保而用之矣。是只有本心矣。是无一点虚伪矣。又 教曰。古所谓宦官宫妾不知名。 赵某 有焉。 (第 643L 页)
赵某 贤矣。丙申春。 正宗以 王世孙代理。 上命 世孙奠酌于关庙。将以甲冑行事。公时为宗伯。上书言不可以 (第 643L 页)
之所以为公者。其可知已。噫。既谓公动法古人而捏之以亡君之命。抑何心哉。是故太学生辨诬之疏有曰。奇某与 赵某。
志同道合。又曰。陟屺之行。有顷而返。是可谓之亡乎。苟其欲亡。夫岂自返乎。宋文正公时烈称其疏曰。此明道 (第 397H 页)
入帐中。左执光益手。右抽刃如雪色。语之曰子杀吾父。吾今杀以报父仇。光益曰子之父为谁。死于何日。曰我父 赵某。
死于某日。光益即具言 (第 377L 页)
赵某 不死我手。其日我不视事已几日。子误矣。我诚若杀无辜。死固当。不敢避。我实不杀。子可误报耶。语真切不伪 (第 377L 页)
赵某 不死我手。其日我不视事已几日。子误矣。我诚若杀无辜。死固当。不敢避。我实不杀。子可误报耶。语真切不伪 (第 377L 页)
影响堂
影响堂金氏。本译家女也。有才思。邻居赵氏子慕之。夜潜入挑之。影响虽不从。以其污也。故卒归赵家为妾。顾 赵某 无文。好转徙而得西关能诗者。与影响共做科业。时携妾入场屋。得其文词纳券。余尝从茗泉 (第 493L 页)
影响堂金氏。本译家女也。有才思。邻居赵氏子慕之。夜潜入挑之。影响虽不从。以其污也。故卒归赵家为妾。顾 赵某 无文。好转徙而得西关能诗者。与影响共做科业。时携妾入场屋。得其文词纳券。余尝从茗泉 (第 493L 页)
无一毫厌苦色。被 肃庙特达之知。感激图报。凡所筹画。动中机窾。又不喜变更。 肃庙寝疾下教曰。诚心侍疾 赵某
耳。及遭大丧。语及必涕。常以国事多虞。耿耿不寐。见朝纸辄忧叹曰。群下陈禀。不过有依为之三字。万一小人 (第 80L 页)
重器以总戎使兼巡讨使。将出镇水原。余进奏曰。请为巡讨使从事官。兼行安集使。 上问大臣。左相赵泰亿曰。 赵某
非死于此贼者。 殿下得人矣。 上许之。遂陛辞。从巡讨使。夜渡铜雀津。午抵水原府。翌朝。有 旨下来以为 (第 172L 页)
会葬金应教光烨。○三月。拜梁山郡守。(时善类被斥。北人满朝。李白沙恒福。愤时事之偏陂。乃言曰。岭人中 赵某
兄弟。贞良慷慨之人。久在散列。弃置不录。何故也。以是 朝廷遂拟梁山。)○先生至郡。先修治校院堂斋。( (第 424H 页)
退隐居士足矣。是其所蓄之大。所志之高如此。故当时自岭之衿绅。朝之大夫。莫不以远大期之。清台权公。每称 赵某
博雅君子人。吾辈将来之责。在斯人云。盖自黔涧先生以厚德。不食其报。归成后 (第 182L 页)
鸣吁 跸路。累月旅琐。备经艰险。足迹不一及权要。有一时宰闻公名。要与相见。公不应。郑侍郎鸿庆语人曰。 赵某
操持见识。宜为其家人。竟以时议不合。抱郁而归。自是遗落世事。专以成就后进为己任。里有月麓书堂。即晚翁 (第 410L 页)
野。或窜逐岭外。必欲杀之而后已。至于死节之后。呶呶者犹不止。至或谓先生之死。为钓名也。后乃变其说曰。 赵某
不过一忠臣而止耳。其学问则空疏。无足取者。噫。自有宇宙以来。曾见有一人钓名而死者乎。夫所谓钓名者。以 (第 421H 页)
丁涓吉加土。芟除荒秽。改筑茔域。伏惟尊灵。不震不惊。
外祖妣昌原黄氏墓加土告文
维年月日某甲。外孙男 赵某。 谨以酒果脯醢。敢昭告于外祖妣昌原黄氏之墓。伏以辰巳之乱。岛夷猖獗。而兹土为贼薮者七年。鱼肉我生灵。灰 (第 109H 页)
外祖妣昌原黄氏墓加土告文
维年月日某甲。外孙男 赵某。 谨以酒果脯醢。敢昭告于外祖妣昌原黄氏之墓。伏以辰巳之乱。岛夷猖獗。而兹土为贼薮者七年。鱼肉我生灵。灰 (第 109H 页)
西学教授。时朝廷有海防忧。命择从臣。分遣三南巡抚。大臣以公久役于边而甫还。不举选中。 上临筵。问不举 赵某。
何也。大臣以新伤瘴疠对。 上曰。予使人视其赴阙时。其病不至甚。是任舍 (第 389H 页)
赵某 谁可者。湖南尤重。其差遣之未几。因 仁宣王后国哀。巡抚不果行。八月。 显庙宾天。差殡殿都监都厅。用劳 (第 389H 页)
赵某 谁可者。湖南尤重。其差遣之未几。因 仁宣王后国哀。巡抚不果行。八月。 显庙宾天。差殡殿都监都厅。用劳 (第 389H 页)
奉。不善亦由赵参奉。驰入穆清殿。丞奉 庙社复命于平壤。升副率。记劳也。李廷立尝语人曰。吾于青石洞。知 赵某
之为人。虽使吾屈膝百拜不辞也。至宁边。 宣庙决渡辽之策。策光海为世子。以 庙社主付焉。于是分大小朝。 …… (第 284L 页)
梧里,鳌城素称贤相。且目击当时事不啻了了。且以元勋居勘勋之首。胡不上下其论。极力升公。徒言扈 圣之盟 赵某 不与。独吾等与焉。平生惭色云已乎。至壬子光海时。录公卫圣功臣。阶超嘉善大夫。封汉兴君。癸亥 仁祖改玉 (第 285H 页)
。削光海时功臣。公亦例降官资。时梧里李相起废都首揆。乃言曰。 赵某 之功何可忘。奉 宗社事。初不与于昏朝。混同见削。奈后公议何。 仁祖命录其功。台谏以为合录靖 社不可。 (第 285H 页)
梧里,鳌城素称贤相。且目击当时事不啻了了。且以元勋居勘勋之首。胡不上下其论。极力升公。徒言扈 圣之盟 赵某 不与。独吾等与焉。平生惭色云已乎。至壬子光海时。录公卫圣功臣。阶超嘉善大夫。封汉兴君。癸亥 仁祖改玉 (第 285H 页)
。削光海时功臣。公亦例降官资。时梧里李相起废都首揆。乃言曰。 赵某 之功何可忘。奉 宗社事。初不与于昏朝。混同见削。奈后公议何。 仁祖命录其功。台谏以为合录靖 社不可。 (第 285H 页)
。始寓洪州之纸谷村。父仁贤。敦行孝弟。博极经书。受学于月汀尹公根寿。尹公大加称赏。牛溪成先生日录曰。 赵某
笃行博学之士也。娶骊阳君闵公仁伯之女。生四男。其伯曰硕。君其第三也。君五岁而孤。稍长。学于其伯兄。语 …… (第 168H 页)
勿为此。往见 赵某 而问之。君年既老而其母尚无恙。君就养无方。君配黄氏亦感君意而尽其诚孝。其母常称之曰。是子是妇乎。微此 (第 168L 页)
勿为此。往见 赵某 而问之。君年既老而其母尚无恙。君就养无方。君配黄氏亦感君意而尽其诚孝。其母常称之曰。是子是妇乎。微此 (第 168L 页)
畅叙心志。舞蹈所以动荡血脉。此亦教法之一也。素性凝默寡言。气容端严。至剖判处。不少挠屈。远近人士皆曰 赵某
可以当大事。又宇量容物。一日盗入藏中。现发乃村丁也。臧获辈欲绑致于官。公招谓之曰汝本天民。岂乐为此哉 (第 435H 页)
南面支石里乾坐原。配 赠淑夫人原州边氏。兴昌之女也。有四男一女。曰希吕过房。曰希泰,希锡,希鼎。女适 赵某。
希吕不育。以观夏继。希泰三男三女。希锡不育。以观恒继。馀云仍蕃衍。不为枚录。铭曰。鸡林春馀。横出一枝 (第 505H 页)
于奏对。己知其有所守。遂以特 恩历典三郡。所至辄有惠政。其在清河也。以救荒苏民。为巡营所褒启。 上曰 赵某
颇有循良之治。岂不嘉尚。遂升拜益山。而其究心荒政。一如清河时。每移守。其所去郡民。辄夹道遮马而流涕。 (第 54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