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宦家法门。不愿汝曹之效此习也。惟各随才分。读古人书。不陷于不义。无贻辱父母。孝之职也。辛卯。疾沈绵。 宋公炳
翼。同春先生之孙。往省之。有忧危色。公怡然曰。有生之初。脩短已定。吾何怛化哉。所幸吾死无日。今而后始 (第 150L 页)
行几不得前。哭声闻于十里。行路过者亦为之陨涕。即竖铜碑于道左。既又立祠以享数百年间。以去思祀之者。惟 宋公炳
翼及公云。盖公为政。诚心爱民。时丁大侵。势急焚溺。公焦心竭虑。思所以济活。对餐而不能下咽。当寝而蹶然 (第 216H 页)
。其中阳动而阴随之一条。伊时。甚欲考见三渊,宁斋诸文字。而不得矣。玆敢追后录上耳。
閒静堂集。掌乐正 宋公炳
夏之配淑人罗氏行状曰。益钦之妇。丧母未除。而益钦复寝。淑人怒其简礼。累日不与语云云。此与吴宁斋之配金 (第 83H 页)
先生祥事。○闰七月权窆子妇丧○八月诣靖节书院。参平阳朴先生(彭年)奉安祭。○辛亥拜同春先生墓○操文祭 宋公炳
远墓。(同春之孙)九月入华阳。(抚览陈迹。感恸久之。归路由阳山。观夜游岩诸胜。)访郑公浩于延丰丈岩。 (第 168H 页)
  
从侄亨谦墓志铭(并序)
生名亨谦。字泰仲。我仲父领议政讳寿兴之孙也。我金。安东大姓。出自高丽太师宣平。高祖讳尚宽。长湍府使 赠左赞成。有二子。长讳光赫。左承旨。次讳光灿。同知中枢府事。并 赠领议政。议政公即同知公之中子。而为承旨公后。有一子曰昌说。官监察。娶判书吴公斗寅女。以甲戌十月二十六日。举仲子。即生也。生而眉眼如画。精神勃勃。英果明敏。而亦子谅乐易。于父母兄弟。恩爱笃至。推而至于人。不吝施予。视其困急如在己。盖有议政公之风。舅都尉公泰周。奇爱之。自数岁取而教育之。生虽处纷华中。而能专心于学书。既而就余学。教者不劳而日有进。所为诗甚遒警。己丑春。监察君出宰临陂县。生随之任读书。作举业不辍。秋。往善山。娶府使 宋公炳
翼女。同春先生之曾孙也。未委禽。患痢几危。稚年远客。当大礼而病。而处之自若。神气不少挠。女家人咸惊异 (第 466H 页)
 时备局之拟荐也。尹公又力主其议。而文谷则犹不肯焉。惟以点多遂荐。○附诸书。龙浦尹公曰。西兵之代。拟望于开坐时。参坐之人只户判,绫平副

学,家亲。而领台甚惜湾邑之未尽收拾。诸议亦多依违。而家亲以前头之事难必。代湾之人。亦不无其人之意力争而首拟。未知 天点之如何。○芝湖李公选曰。方首拟西阃。前头若受点。而台阁无作戏之事。则虽离湾上。又滞西土。是可虑也。○李公孝源曰。向来赏级之还收。实是已甚之论。知旧之叹慨。讫玆未已。今膺分阃之 命。且有升秩之荣。公议当如是也。齮龁者亦不能复作。天定人胜。信不诬矣。而西门锁钥。大惬舆望。雪山之重。自此可卜。区区之贺。非为私也。右台之丧。不胜惊怛耳。朝间风浪。无有止息之期。令人心怀作恶。○ 宋公炳
夏曰。光膺 宠擢。复主藩阃。足见边地军民恃而无忧。区区欣贺之情。岂独为私而已也。○西浦金公曰。节镇之 (第 333L 页)
 
(其在祸起之初。李公懿锡居太学。见时人之搆诬先生甚急。愤不自胜。不谋于众。上疏论辨。而先生漠然不知。从后闻之。招李公大责曰。死生付之于天。付之于人可也。自古安有击鼓讼冤而能免祸者乎。设令幸免。不亦苟乎。为长者虑。何如是妄率也。其后金益熞辈以为此疏有立异之意。至于疏中六日之成服已过。三年之议论未行处。改议论二字为礼字。诋辱李公。不遗馀力。至有学宫通文斥之论。 宋公炳
远及宋奎临诸人见其疏本。以为疏中未见有立异之意云。故其议虽寝。然益熞之疵毁不止。又以此归咎于先生。金 (第 512H 页)
 其在祸起之初。李公懿锡居太学。见时人之搆诬先生甚急。愤不自胜。不谋于众。上疏论辨。而先生漠然不知。从后闻之。招李公大责曰。死生付之于天。付之于人可也。自古安有击鼓讼冤而能免祸者乎。设令幸免。不亦苟乎。为长者虑。何如是妄率也。其后金益熞辈以为此疏有立异之意。至于疏中六日之成服已过。三年之议论未行处。改议论二字为礼字。诋辱李公。不遗馀力。至有学宫通文削斥之论。 宋公炳
远及宋奎临诸人见其疏本。以为疏中未见有立异之意云。故其议虽寝。然益熞之疵毁不止。又以此归咎于先生。金 (第 632L 页)
子翰国参都会。(同春先生书曰。闻令允参都会。喜甚不已。)○七月遣子翰国。操文哭亡女于沙亭。○八月往贺 宋公炳
远中司马。○在黔潭。蕫成保晚亭。(先生书曰。黔潭小筑。必欲▦之。幸须指择如何。)○九月操文哭河公锡图 (第 574L 页)
宦家法门。不愿汝曹之效此习也。惟各随才分。读古人书。不陷于不义。无贻辱父母。孝之职也。辛卯。疾沉绵。 宋公炳
翼。同春先生之孙也。往省之。有忧危色。公怡然曰。有生之初。脩短有定。吾何怛化哉。所幸吾死无日。今而后 (第 5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