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谰谰注臸音臻至也(又正字通赵古则曰臸即刃切音进前往也)七台(正字通俗台字)(篇海思留)
(切音修习也又进也出太上老君碑)八台古文㙵(广韵徒哀切集韵韵会正韵堂来切)
(𡘋音苔说文观四方而高者释名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尔雅释宫阇谓之台注积土四方也礼月令仲夏之月可以)
(处台榭疏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五经要义天子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圃台以观鸟兽)又古今注城门皆筑土 
 为之累土曰台故亦谓之台门(又官名正字通袁绍传三台注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又汉百官表注)
(礼乐官知礼容故礼部称容台又王彦威为曲台新礼三十卷故太常称曲台又汉秘书监 (第 69a 页)
(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后汉蔡邕时/以侍御史转治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迁三台)
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 (第 2a 页)
(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后汉蔡邕以侍御史转持书御史迁)
(尚书三日之/问周迁三台)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 (第 2a 页)
皆封侯弄以金紫卓车服僭拟天子召呼三台(三台尚/书台御)
(史台符节台也晋书曰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尚书以下皆自
诣卓府启事又筑坞于郿(英雄记曰郿去长安二百/六十里汉书郿音媚地名 (第 18b 页)
 次年三月诏省院台不用南人以有偏负宜依世祖
 时用人之法南人有才学者皆令用之自是累科南
 方之进士始有为 御史为宪
司官为尚书者矣 (第 62a 页)
 (芒本作邙苏林音忙遽之忙山名也在河南雒阳县/北七十里故曰北芒应劭曰邙属沛国邙县之山也)
 (阪音返坡阪也一曰泽障一曰山胁周历三台汉以/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谓之三台蔡)
 (邕初署祭酒补侍御史又/转侍书御史后迁尚书)正误(楚楚今按似谓悽怆/苦楚 (第 26b 页)
 (囧讨赵王伦于颍上屡为伦将张泓所破黄桥去年/成都王颖讨赵王伦至黄桥为伦将孙会等所败三)
 (毫案汉制以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太伯注见三国汉后主延熙十五年太伯)
 (顺父之志子臧注见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子臧之 (第 57b 页)
(御史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后汉蔡邕以侍御史转侍书御)
(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迁三台)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 (第 2a 页)
  门天地开辟逮于人皇三才启焉乔龄之享一万

   八千岁四万五千六百岁羲画八卦乾坤数衍轩
   辕设纪始定章蔀纪 元繇
千四百四十气以暨无
   穷运世循环时从辰惠然求厥治理绳契荒邈末
   繇殚而述也五帝之德唐虞卓绝丹 (第 17a 页)
  官称

五府(樊准传注云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也)
四府(赵典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
三府(郎顗传注云三公也承宫/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府)
二府(虞延传注云谓/太尉司徒也)
公府(史称辟公府之类/皆总言诸府也)
宰府(董扶传前后宰府十辟蔡/邕传宰府孝廉士之高选)
三司(吕盖奏张酺位居三司大言怨望又/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
二司(袁绍传杨彪历典二司/注云谓司徒司空也)

二台(侍御史尚书郎/也见陈忠传)
三台(袁绍传注汉官云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
三独坐(耿秉传光武时诏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第 4a 页)
 鲜卑出原羊
  注云郭璞注尔雅曰原羊似吴羊而大角出西方
三台(袁绍传六十四上/)
  注云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
浑仪(显宗纪永平三年/)
 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
  注云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于灵台王者正 (第 7a 页)

志专行胁迁省禁卑侮王室(谨案陈志注作王宫误)败法乱纪坐
召三台专制朝政(原注应劭汉官仪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召文选作领)
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原注五宗高祖
及孙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也
(第 25a 页)
集丨丨)三台(后汉书蔡邕/补侍御史又)
(迁侍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丨丨谢灵运晋书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丨丨李商隐表埋轮而出)
(高惭八使之威起草以居远谢丨丨之妙又邺都故事曹操作铜/雀台又 (第 4a 页)
(室止臣其中阮籍诗感激生忧思萱草树丨丨又仙者四五人逍/遥宴丨丨傅咸感凉赋忽轻箑于坐隅兮思暖服于丨丨 元繇
看)
(牡丹诗金蕊霞英叠䌽/香初疑少女出丨丨)虚房(汉武帝落叶哀蝉曲丨丨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陆机怀 (第 9a 页)
板云是臣属既不识此人即
问郤颙方知虚托比十七日晚得征南参军事谢俨口
信云臣使人略夺其婢臣遣李武之问俨 元繇
荅云使
人谬伏自念终误误之与实虽所不知闻此之日唯有
忧骇臣之所知便有此三变臣所不觉尤不可思若守
爵散 (第 13b 页)
直建平二年复
以大司空为御史大夫其任无改元寿二年复为大司
空而御史中丞常为宪台之率(谢灵运晋书载/汉 御史为宪
台)又有诸
吏为加官后汉遵用西京之制唯诸吏之职无闻
(更始至长安以隗嚣为御史大夫光武中元/元年东巡 …… (第 2b 页)
贞观二十二年加殿中监察各二人高宗初避讳改治
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龙朔二年改御史台 为宪
台大
夫为大司宪中丞为司宪大夫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
年改置左右肃政台左台专在京管百司及监军旅右
台案察 …… (第 6a 页)
郡肃然季龙曰我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
路信矣哉
宋萧惠开为御史中丞孝武与刘秀之诏曰今以萧惠
为宪
司冀当称职但一往眼额已自殊有所震大明
八年入为侍中诏曰惠开前在宪司奉法直绳不阿权
戚朕甚嘉之可更授御 (第 10a 页)
  尚书总载二
原初学记按叙尚书秦置也(天文志斗魁六星曰文昌/宫荀绰云尚书是谓文昌)
(天府/也)汉因之(汉犹𨽻少府魏晋以后/政归台阁故不复𨽻矣)故尚书为中台谒
者为外台 御史为宪
台谓之三台齐职仪云魏晋宋齐
并曰尚书台五代史志云梁陈后魏北齐隋则曰尚书
省 又韦昭辨释名曰尚上也言最 (第 10a 页)
纠仪下狱文升言即位之初不宜
辄罪言官遂得释
  御史大夫三
原宪台 法冠(谢灵运晋书曰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自汉罢) (第 27b 页)
 聚台于邯郸 又曰淮南王安立思仙台 原又曰汉
 武帝起柏梁台高数十丈 增又曰济阴郡城阳有尧
 灵台 后汉书曰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
 台 东京记曰兖州有娥皇女英台 原三辅故事曰 (第 1b 页)
崔光禄冬日述怀诗/紫绶拂丨丨朱门临九逵)
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丨丨专制朝政注晋书曰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丨)
(丨农晋书应詹传丨丨九府中外诸军有可减损皆令/附 又刘暾传惠帝复阼暾为左 (第 2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