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婢中军帐下几至兵变元昊命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
其见轻侮如此(同/上)
贞元初邢君牙为陇右临洮节度使 进士刘师老
许尧
佐往谒焉二客方坐一人仪形甚异头大足短衣麻衣
而入都不待宾司引报直入见君牙拱手于额曰进士
张汾不 (第 8a 页)
 碑以天宝中建(集古/录目)
唐盐池灵庆公神祠碑
 唐崔放撰崔纵正书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录)
唐安邑县新亭记
  唐刘师老
撰李铣正书元和元年闰六月(金石/录) (第 44b 页)
 (三/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唐顾少连谥议(正书无姓名元/和元年五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唐安邑县新亭记 (刘师老
撰李铣/正书元和元年)
 (闰六/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唐歙州刺史卢瑗碑(裴度撰裴璘/正书元和元) (第 8a 页)
 石室题名(长庆四/年 端)

 少林寺诗(撰并书月开成/元年七 洛)
李铣
 安邑县新亭记 (刘师老
撰月元和/元年闰六 解)
裴潾(给事中兵/部尚书)
 歙州刺史卢瑗碑(裴度撰/和元年) (元 (第 2a 页)
旧唐书/长庆元年九月吐蕃遣使请盟许之乃命大理卿)
(兼御史大夫刘元鼎充西蕃会盟使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刘师老
为副元鼎等与论讷罗同赴吐)
(蕃本国就盟此碑/即当时所置也)
 ︹津梁︺卫地诸桥(蓬多铁索桥在蓬多城 (第 27a 页)
新唐书吐蕃传穆宗长庆元年吐蕃遣使请盟诏以大
理卿刘元鼎为盟会使 右司郎中刘师老
副之命宰相
与仆射韩皋等十人与吐蕃使者论纳罗盟京师西郊
明年请定疆堠元鼎与论纳罗就盟其国既盟元鼎踰 (第 20a 页)
  贞元中立

  晋祠新松记

  令狐楚撰颜颙正书元和元年三月(金石录)

  安邑县新亭记

   刘师老
撰李铣正书元和元年又六月(金石录)

  游石桥记(并诗)

  刺史陆庶撰次男综正书元和元年三月十 (第 25a 页)
   徐放

徐放字达夫元和九年为衢州刺史(衢州志/)
唐天台佛陇禅林寺碑徐放书(墨池编/)
   李铣
李铣赵郡人美原丞涣子(唐书宰相世系表/)
唐安邑县新亭记元和元年 刘师老
撰李铣正书(金石/录)
   陈曾
陈曾(宪宗/时人)柳州罗池庙碑沈传师书桂管观察使试太
常寺协律郎 (第 84b 页)
    韦渠牟

贞元末太府卿韦渠牟金吾李齐运度支裴延龄京兆
尹嗣道王实皆承恩宠事荐人多得名位时 刘师老

寂皆应科目渠牟主持穆寂齐运主持 (第 6a 页)
师老
会齐运朝
对上嗟其羸弱许其致政而 (第 6a 页)
师老
失授故无名子曰太
府朝天升穆老尚书倒地落刘师又渠牟因对德宗德
宗问之曰我拟用郑絪作宰相如何渠牟曰若用 (第 6a 页)
    于公异
李晟平朱泚之乱德宗览收城露布曰臣已肃清宫禁
祗谒寝园钟簴不移庙猊如故上感涕失声左右六宫

皆呜咽露布乃于公异之辞也议者以朝廷捷书露布
无如此者公异后为陆贽所忌诬以家行不谨赐孝经
一卷故坎坷而终(出国/史补)
    邢君牙
元贞初邢君牙为陇右临洮节度 进士刘师老
许尧佐
往谒焉二客方坐一人仪形甚异头大足短衣麻衣而
入都不待宾司引报直入见君牙拱手于额曰进士张
汾不 (第 7a 页)
敢拜君牙从戎多年殊不以为怪乃揖汾曾不顾

尧佐 师老
汾坐俄而有吏过接宴设司所失钱物君牙
阅历簿书有五十馀千散落为所由𨼆漏君牙大怒方
令分折去处汾乃拂衣 …… (第 7b 页)
一日之内客有数等上至给舍即须法味中至补遗即
须煮鸡豚或生或鲙既而指 师老
尧佐云如举子此公
之徒远相访即□胡而已何不如此耶尧佐矍然逡巡
二客告辞而退君牙各赠五缣张汾洒扫内厅安 (第 8a 页)
   酥酪醍醐
穆宁居家严撰家令训诸子人一通唐贞元中言家法
者称韩穆二门韩休也四子德性和粹世以珍味目之
赞为酪质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肃宗朝宁为侍御

史 长子赞御史中丞 次子质右补阙 三子员侍
御史 四子赏监察御史 质与杨凭许孟容李鄘交
善一时歆慕号杨穆许李
   名场险巇
穆寂唐贞元中与 刘师老
皆应科目时太府卿韦渠牟
主刘金吾李齐运主穆无名子曰太尉当天升穆老尚
书倒地落刘师刘禹锡曰名场之险巇如 (第 12a 页)
   太子詹事刘元鼎可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充西

    番盟会使 右司郎中刘师老
可守本官充盟
    会副使通事舍人太仆丞李武可守本官兼
    监察御史 (第 4a 页)
充盟会判官三人同制
敕太子詹事刘元鼎等夫选可任而任之则用无不适
择可劳而劳之则事无不成盖君使臣臣事君之大端
也属西夷乞盟求可以莅之者历选多士吾得三人今
以元鼎之博通 师老
之诚谅武之恭敏合而为用不亦
可乎尔宜临之以庄示之以信仪形辞气皆有可观必 (第 4a 页)
 灞陵老将无功业尤忆当时夜猎归
正元中太府卿韦渠牟金吾李齐运皆宠贵荐人多得

 名位时 刘师老
穆寂皆应科目渠牟主穆寂齐运主
  (第 3b 页)
师老
会齐运对顺宗嗟其羸弱许以致仕而归师
 老失据无名子曰太尉朝天升穆老尚书倒地落刘
 师刘禹锡曰名场崄𡾟 (第 3b 页)
   裴堪授工部尚书致仕 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
   邵同授太府少卿充入蕃使
   元宗简授京兆少尹  刘师老
授右司郎中
   杨嗣复授兵部郎中 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 (第 18a 页)
   郎制
敕元宗简刘约等叙彝伦节浮竞必在于迁次有准以
崇廉让之风是以置具员限资考而犹幸得贪求之士
不绝于埃尘间今古之常也闻尔等端静廉雅行浮于
名非公事未尝至于卿相之门何其自持之优也内史

贰秩重而不烦中台诸郎清而无杂各勉荣授无移素
风宗简可权知京兆少尹约可行尚书司门员外郎并
散官勋赐如故    刘师老
可尚书右司郎中郭行馀守秘书省著
   作郎制
(第 5a 页)
侍御史内供奉刘师老
郭行馀等曩者刘悟以全齐
之地斩叛来献惟帝念功始以鈇钺棨戟玄纛青旗命
悟建行台于郑滑得置军司马以下官属 (第 5a 页)
妙选贤彦以

司谟猷 师老
行馀皆以天子命为悟僚介会悟迁领他
镇尔等实来握兰怀芸皆授清秩出入甄异又何加焉 (第 5b 页)
师老
可尚书右司郎中行馀可守秘书省著作郎馀如

   杨嗣复权知尚书兵部郎中制
敕吏部郎中杨嗣复官天下之 (第 5b 页)
无杂。各勉荣授。无移素风。宗简可权
知京兆少尹。约可行尚书司门员外郎。并散官勋赐如故。

** 授 刘师老
尚书右司郎中郭行馀守秘书省著作郎制 (第 05a 页)
侍御史内供奉刘师老
郭行馀等。曩者刘悟以全齐之
地。斩叛来献。惟帝念功。始以鈇钺棨戟。元纛青旗。命悟建
行台于郑滑。得置 …… (第 05a 页)

师老
行馀皆以天子命为悟僚介。会悟迁领他镇。尔等实
来。握兰怀芸。皆授清秩。出入甄异。又何加焉。 (第 05b 页)
师老
可尚书
右司郎中。行馀可守秘书省著作郎。馀如故。

** 授杨嗣复权知尚书兵部郎中制 (第 05b 页)
百工。备位于冬官而已。可工部
尚书。馀如故。

** 太子詹事刘元鼎可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充西番盟会使 右司郎中刘师老
可守本官充盟会副使通事舍人太仆丞李武可守本官兼监察御史充盟会判官三人同制 (第 12b 页)
传》:宁子员,字与直,工为文章。杜亚留守东都,署佐其府,蚤卒。
穆寂
按《万姓统谱》:寂,贞元中,与 刘师老
应科目,时太府卿韦渠牟主刘金吾,李齐运主穆,无名子曰:太尉当天升穆老,尚书倒地落刘师。刘禹锡曰:名场
,不告庙。德宗建中之盟,将重其约,始诏告庙。至会平凉,不复告,杀之也。乃止。以大理卿刘元鼎为盟会使, 右司郎中刘师老
副之,诏宰相与尚书右仆射韩皋、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书李绛、兵部尚书萧俛、户部尚书杨于陵、礼部尚书韦

李铣
按《唐书·宰相世系表》:李铣,赵郡人,美原丞涣子。按《金石录》:唐安邑县新亭记,元和九年, 刘师老
撰,李铣正书。
冯晓
按《金石略》:唐华州刺史裴乾正碑,冯晓书,在京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