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洞真部
仲舒传或仁或鄙(又啬于财者曰鄙吝)俗作鄙 (正字通同详后字注)鄚(广韵集韵韵会正韵)
(并末各切音莫县名史记赵世家燕鄚易注皆属涿郡前汉地理志涿郡有鄚县正字通唐开元十三年命 集贤学士卫包 改) (第 87b 页)
(并末各切音莫县名史记赵世家燕鄚易注皆属涿郡前汉地理志涿郡有鄚县正字通唐开元十三年命 集贤学士卫包 改) (第 87b 页)
学官散在民閒事虽久远故得犹存
欧阳氏修曰开元十四年明皇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
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年又诏 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马氏端临曰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
(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 (第 10a 页)
欧阳氏修曰开元十四年明皇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
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年又诏 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马氏端临曰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
(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 (第 10a 页)
为纠又手字而别作佐佑字以当助义
非古也诗无佑字而佐字见六月下武韩奕三诗馀则
手义助义得溷用此左右字盖 卫包 改经字有改之未
尽者故雅俗互见也后儒徒守俗训故多误解
流训求尔雅毛传同古字义本如此朱传释为顺流而
取 (第 11b 页)
非古也诗无佑字而佐字见六月下武韩奕三诗馀则
手义助义得溷用此左右字盖 卫包 改经字有改之未
尽者故雅俗互见也后儒徒守俗训故多误解
流训求尔雅毛传同古字义本如此朱传释为顺流而
取 (第 11b 页)
绿衣
绿衣首章以表里喻微显次章以上下喻尊卑两意各
分无浅深也朱传曰黄者自里转而为裳失所益甚此
未可解
我思古人俾无尤兮程子以为反己之词取义精矣然
论作诗者之义则思古人以责庄公较为平正日月篇
逝不古处亦此意
凄其以风严缉以为凄当作凄妻旁二点从冰寒也案
凄字说文玉篇俱不载乃俗字也严误矣凄云雨起也
诗字当以从水为正今本皆作凄
凄泮冽三字皆不见说文玉篇独有冽字则冽字较古
矣故下泉孔疏辨冽字当从冰至凄字泮字唐韵虽载
之然绿衣之凄其匏有苦叶之未泮经文皆从水不从
冰也盖唐韵成于开元 卫包 与孙愐同时犹未及据其
书以易经字矣案韵会凄字注云通作凄引诗凄其以 (第 10a 页)
绿衣首章以表里喻微显次章以上下喻尊卑两意各
分无浅深也朱传曰黄者自里转而为裳失所益甚此
未可解
我思古人俾无尤兮程子以为反己之词取义精矣然
论作诗者之义则思古人以责庄公较为平正日月篇
逝不古处亦此意
凄其以风严缉以为凄当作凄妻旁二点从冰寒也案
凄字说文玉篇俱不载乃俗字也严误矣凄云雨起也
诗字当以从水为正今本皆作凄
凄泮冽三字皆不见说文玉篇独有冽字则冽字较古
矣故下泉孔疏辨冽字当从冰至凄字泮字唐韵虽载
之然绿衣之凄其匏有苦叶之未泮经文皆从水不从
冰也盖唐韵成于开元 卫包 与孙愐同时犹未及据其
书以易经字矣案韵会凄字注云通作凄引诗凄其以 (第 10a 页)
下泉大东两诗孔疏皆引七月二之日栗冽以證冽字
当从冰不当从水则此诗古本原作栗冽唐初犹然矣
今本烈字岂 卫包 所改字烈从火与传寒义反冽字得
之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同本谓妇子同来也集传曰老者
率妇子而饷之迂矣经文并 (第 6b 页)
当从冰不当从水则此诗古本原作栗冽唐初犹然矣
今本烈字岂 卫包 所改字烈从火与传寒义反冽字得
之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同本谓妇子同来也集传曰老者
率妇子而饷之迂矣经文并 (第 6b 页)
从公(昭二十五/年左传语)忠爱之
谊也而召公恶诡随则谨之此类难胜屈指盖自有经
以来字体屡更经文亦屡易 卫包 所改之经已非汉隶
之旧况古文大篆乎较之删定之原文不啻内典之遭
翻译矣又加以传写之舛误俗学之沿讹垂二千 (第 2b 页)
谊也而召公恶诡随则谨之此类难胜屈指盖自有经
以来字体屡更经文亦屡易 卫包 所改之经已非汉隶
之旧况古文大篆乎较之删定之原文不啻内典之遭
翻译矣又加以传写之舛误俗学之沿讹垂二千 (第 2b 页)
我将
我将两右皆训助诸家所同也朱传释为右手之右云
右尊也此好新之过也于维天其右之云天降而在牛
羊之右天与牛羊序尊卑乎真属戏论于既右飨之云
文王降而在此之右不知此字何所指文义难通矣案
右字本训助其作佑者徐铉以为后人妄加也此诗释
文云右本又作佑
右手字本作又象形其右字则为助义诗左右流之保
右命尔保右命之维天其右之既右飨之实右序有周
既右烈考亦右文母诸右皆助也古经右助字俱如此
他典多添旁作佑当是 卫包 所改右字偶未改耳朱传
于周颂右字皆训右手之右又转为尊义殊费迂回胡 (第 12a 页)
我将两右皆训助诸家所同也朱传释为右手之右云
右尊也此好新之过也于维天其右之云天降而在牛
羊之右天与牛羊序尊卑乎真属戏论于既右飨之云
文王降而在此之右不知此字何所指文义难通矣案
右字本训助其作佑者徐铉以为后人妄加也此诗释
文云右本又作佑
右手字本作又象形其右字则为助义诗左右流之保
右命尔保右命之维天其右之既右飨之实右序有周
既右烈考亦右文母诸右皆助也古经右助字俱如此
他典多添旁作佑当是 卫包 所改右字偶未改耳朱传
于周颂右字皆训右手之右又转为尊义殊费迂回胡 (第 12a 页)
也通作)鬕(髻饰也)
慔(慔慔勉也又遇韵)縸(后汉书马融传纤罗络縸注张罗貌)鄚(汉涿郡县名唐开元中命 卫包 改古)
(文以鄚字类郑去邑作莫后为莫州即古郑地又姓)□(雨貌)○作(则咢切起也为也又行也役也又始) (第 7a 页)
慔(慔慔勉也又遇韵)縸(后汉书马融传纤罗络縸注张罗貌)鄚(汉涿郡县名唐开元中命 卫包 改古)
(文以鄚字类郑去邑作莫后为莫州即古郑地又姓)□(雨貌)○作(则咢切起也为也又行也役也又始) (第 7a 页)
吊由灵宏兹贲等语)
(尤难晓姑存/旧说而已)音释经(冲侍忠反音与虫同按字书当从/水旁今书经皆从冫旁盖 卫包 之)
(误耳吊音的/贲符分反)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隐/痛)
(也盘庚复叹息言尔诸侯公卿百 (第 37b 页)
(尤难晓姑存/旧说而已)音释经(冲侍忠反音与虫同按字书当从/水旁今书经皆从冫旁盖 卫包 之)
(误耳吊音的/贲符分反)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隐/痛)
(也盘庚复叹息言尔诸侯公卿百 (第 37b 页)
(三危之地亦因分别而名盖依三居之法离绝之使不得通也)
大禹谟惟影响依字当作景向刘向奏云神明之应应
若景向是也邹季友曰影古文作景葛洪始加彡此
天宝三载 卫包 改古文以今文时所易也栋案高诱 (第 10a 页)
淮南子注曰景古影字诱汉末人当时已有作景旁
彡者非始于葛洪字苑景旁从彡已见颜氏家训亦
非 卫包 所改
皋陶谟暨稷播奏庶艰食释文云艰马本作根云根生
之食谓百谷栋案释名云艰根也如物根也则是书
本作 …… (第 10b 页)
续乃命于天诗鹊巢云百两御之训解皆为迎栋案
此经与牧誓弗迓克本皆当作御赵宋以来儒者见
孔氏训御为迎遂改作迓(或 卫包 所改)蔡氏撰书传亦仍
其谬呜呼古学之亡久矣吾谁与正之(列子云郑氏遇骇鹿御而) (第 16a 页)
大禹谟惟影响依字当作景向刘向奏云神明之应应
若景向是也邹季友曰影古文作景葛洪始加彡此
天宝三载 卫包 改古文以今文时所易也栋案高诱 (第 10a 页)
淮南子注曰景古影字诱汉末人当时已有作景旁
彡者非始于葛洪字苑景旁从彡已见颜氏家训亦
非 卫包 所改
皋陶谟暨稷播奏庶艰食释文云艰马本作根云根生
之食谓百谷栋案释名云艰根也如物根也则是书
本作 …… (第 10b 页)
续乃命于天诗鹊巢云百两御之训解皆为迎栋案
此经与牧誓弗迓克本皆当作御赵宋以来儒者见
孔氏训御为迎遂改作迓(或 卫包 所改)蔡氏撰书传亦仍
其谬呜呼古学之亡久矣吾谁与正之(列子云郑氏遇骇鹿御而) (第 1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九经古义卷四 长洲惠栋撰
尚书古义
泰誓晁氏曰儒言尚书泰誓作大开元间 学士卫包 受
诏成今文尚书乃始作泰或以交泰为说真燕书哉
栋案顾彪古文尚书义疏云泰者大之极也犹如天
子诸侯 (第 1a 页)
之子曰大子天子之卿曰大宰此会中之大
故称泰誓彪字仲文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当时已
改为泰非始于 卫包(繁阳令杨君碑大夫人字始作泰知大与泰异文始于后汉) …… (第 1a 页)
古辟字马本亦作辟释文云旧读皆作开小颜以
为孔氏释云东郊不开不得径读为开案说文虞
书辟四门作从门从此经字亦当从说文作
唐石经作辟者 卫包 改从今文也宋以来直作开
字非也
秦誓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正义曰员即云也是尚书本
作员 (第 17a 页)
卫包 改古文始从云诗出其东门云聊乐我员 (第 17a 页)
九经古义卷四 长洲惠栋撰
尚书古义
泰誓晁氏曰儒言尚书泰誓作大开元间 学士卫包 受
诏成今文尚书乃始作泰或以交泰为说真燕书哉
栋案顾彪古文尚书义疏云泰者大之极也犹如天
子诸侯 (第 1a 页)
之子曰大子天子之卿曰大宰此会中之大
故称泰誓彪字仲文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当时已
改为泰非始于 卫包(繁阳令杨君碑大夫人字始作泰知大与泰异文始于后汉) …… (第 1a 页)
古辟字马本亦作辟释文云旧读皆作开小颜以
为孔氏释云东郊不开不得径读为开案说文虞
书辟四门作从门从此经字亦当从说文作
唐石经作辟者 卫包 改从今文也宋以来直作开
字非也
秦誓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正义曰员即云也是尚书本
作员 (第 17a 页)
卫包 改古文始从云诗出其东门云聊乐我员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