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杀武元衡
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仗内京兆府御史台遍鞫之皆
款服(款诚也言吐/诚而伏罪也) 京兆尹崔元略
以元衡物色询之则
多异同 (第 10b 页)
元略
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衡(恒户/登翻)
(刺七/亦翻)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已成遂窃以为己功还
(第 10b 页)
仲方等力谏乃减其半 谏官言京兆尹 崔元略
以诸
父事内常侍崔潭峻丁卯 (第 23b 页)
元略
迁户部侍郎 昭义节
度使刘悟之去郓州也以郓兵二千自随为亲兵八月
庚戌悟暴疾薨子将作监主簿从谏匿其丧( (第 23b 页)
林学士第/一厅为承旨)
(厅以翰林学士久次者为之从考异/曰实录李让夷引铉为相今 实录)铉元略之子也 (崔/元)
(略
见二百二十三/卷敬宗宝历元年)上夜召学士韦琮以铉名授之令草
制宰相枢密皆不之知时枢密使刘行深杨钦义皆 …… (第 17a 页)
弟将申大
义在抑私怀 丁巳以李石为太子少傅分司以河中
节度使崔元式为河东节度使石雄为河中节度使元
元略
之弟也 (第 33b 页)
(元略
时宰/崔铉之父) 己未石雄拔良马等三寨
一堡(初退浑李万江归李抱玉于潞州牧津梁寺地美/水草马如鸭而健 (第 33b 页)
鞫之皆款服 京兆尹崔元略
以元衡物色询之则多异
(第 93a 页)
元略
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衡而士元等
后期闻恒人事成遂窃以为己功远报受赏耳今自度
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 (第 93a 页)
 王播(太原人元/和五年)    窦易直(始平人元/和六年)
 元义方(元和/六年)     郑云逵(荥阳人/元和中)
 裴武(元和/中)       崔元略(博州人元/和十二年)
 卢士玫(山东人长庆/中权知京兆)  韩愈(邓州南阳/人长庆中)
 刘栖楚(穆宗/时)     柳 …… (第 31b 页)
 李建(顺宗/时)      刘遵古
 王公亮       裴武(元和/四年)
 郭行馀(元和/中)     韦审规(穆宗/时)
  崔元略(博州/人)
     罗立言(宣州人/太和中) (第 34a 页)
 (元/龟) 元和末民间垫陌有至七十者铅锡钱益多吏

 捕犯者多属问军诸使謼集市人强夺殴伤吏卒
 兆尹崔元略
请犯者本军本使涖决帝不能用诏送
 本军本使而京兆府遣人涖决(食货/志)
穆宗即位京师鬻金银十两亦垫一 (第 87a 页)
 (书正/字)郗纯(金乡人中/书舍人)王志愔(聊城人御/史中正)孙嘉之(武水/人州)
 (司/马)孙逖(武水人/京兆尹)孙简(武水人谏/议大夫)孙揆(武水人谏/议大夫) 崔元

 略(博平人/节度使)
崔元式(博平/人)崔元受(博平/人)崔元儒(博平/人)
 扄(博平人中/书侍郎)崔咸(博平人/秘书 (第 14b 页)
  (使俭已临民绥靖有方三/年上下充实蛮夷怀归)

  段文昌(文宗时西川节度使治尚宽简间以威断/群蛮震服长庆二年黔中蛮叛 观察使崔)
  (元略
以闻文昌使人开晓蛮引还彭濮蛮火酋蹉/禄来降立石刋誓修贡献柔远之功时论尚之)
  刘 潼(宣宗时为京兆 (第 15b 页)
 段文昌(字墨卿荆州人文宗时为四川节度使政/尚宽静闻以威断不常任也群蛮震服长)
  (庆二年黔中蛮叛 观察使崔元略
以闻/文昌使人开晓蛮引还迁兵部尚书) (第 4b 页)
政楼问人疾苦九月幸鱼藻池大张乐
观竞渡
十一月二十日将幸华清宫温汤宰臣疏请罢行御史
大夫李绛率百僚与 常侍崔元略
等又疏谏三请不从 (第 16b 页)
欺如可施行望为常典从之
宝历二年正月 户部侍郎崔元略
奏准赋役今内外六
品以下官及京司诸色职掌人合免课役请自今以后
应诸司见任官及准式合蠲免职掌人等并先于 (第 23a 页)
   东都留台
旧制中都留台官自中丞已下元额七员中丞一员侍
御史一员殿中侍御史二员监察御史三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东都杀留台御史中丞虞奕(奕/临)
(难不苟免居位守/死太常谥曰贞烈)
大历十年以检校驾部郎中兼侍御史何运出纳使蒋
沇兼为御史中丞仍东都留台
十四年七月以吏部郎中房宗偃为御史中丞仍东都

留台充东都畿汝观察处置使
建中二年六月以检校秘书少监永平军节度副使郑
升则为御史中丞东都留台充东都畿汝观察处置使
贞元十六年十二月以给事中姚齐梧为御史中丞仍
东都留台
元和二年四月以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卢坦为
御史中丞东都留台
十三年三月以权知御史中丞 崔元略
为东都留台自 (第 13a 页)
然臣职
司辇毂合为陛下弹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上嘉
其意乃许之自此权右敛迹
十三年正月京兆少尹知府事 崔元略
奏诸司诸军诸 (第 31b 页)
   崔发曳中人而被囚
宝历元年五坊使驱百姓鄠令崔发怒命擒入曳之诘
之乃中使也敬宗怒收发系御史台是日发与诸囚立
金鸡下忽有品官数十人执梃乱捶发破面折齿绝气
乃去数刻而苏敬宗命复系发于台狱给事中李渤上
言县令不应曳中人中人不应驱御囚其罪一也然县
令所犯在赦前中人所犯在赦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
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藩镇闻之则慢易之心生矣

谏议大夫张仲方上言略曰鸿恩将布于天下而不行
御前霈泽遍被于昆虫而独遗崔发敬宗皆不听李逢
吉等从容言于敬宗曰崔发辄曳中人诚大不敬然其
母年垂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
此所宜矜念敬宗乃悯然即命中使释其罪送归家仍
慰劳其母
    崔元略
以诸父事内侍
谏官言京兆 (第 13a 页)
崔元略
以诸父事内常侍崔潭 (第 13a 页)
元略

迁户部侍郎
   刘蕡对策指切宦官
太和二年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
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 (第 13a 页)
   李师道赏杀武元衡人

十四年先是贼数遣人入关截陵戟焚仓场流矢飞书
以震骇京师沮挠官军有司督察甚严潼关吏至发人
囊箧以索之然终不能绝及田弘正入郓阅李师道簿
书有赏杀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赏潼关蒲津吏卒案
乃知向者皆吏卒受赂于贼容其奸也
   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
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仗内京兆
府御史台遍鞫之皆款服 京兆尹崔元略
以元衡物色 (第 99b 页)
询之则多异同 元略
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
衡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成遂窃以为己功还报受
赏耳今自度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 (第 100a 页)
 故后人加水焉凝之从冫水无义当从今文(二条金/)

 (石文字记/)
李辅光墓志
  崔元略
纂 巨雅正书 元和十年 今在高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法参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所
 除唐时士人而出于内 (第 31b 页)
 (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三唐王播墓志(牛僧孺撰柳公权正/书太和四年四月)第一千七百九十四唐节堂记(刘三复撰李德裕八/分书太和四年五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唐玭禅师碑(刘轲撰僧云皋正/书太和四年七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六唐何文悊碑(王源中撰刘禹锡正/书太和四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唐秋日望赞皇山诗(李德裕撰并/八分书太和)
 (四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八唐侯仲庄碑(杜黄裳撰 崔元略
正/书太和四年闰十一)
 (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九唐桃源诗(刘禹锡撰李某书/名缺太和四年)
第一千 (第 20a 页)
 重修李造遗爱碑(高从规撰年正书孟贞/元二十一 立)
房次卿李惟益
 召伯祠堂记(崔敖撰贞次卿书/篆额 元年立) (惟益/陜) 崔元略(义成军/节度使)
 左龙武军大将军侯仲庄碑(杜黄裳撰京贞/元中立 兆) (第 29a 页)
 皆可知矣

内侍李辅光墓志  崔元略
撰 巨雅正书 元和十
年四月
 今在高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司法参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
 所除唐时士 (第 40b 页)
   内侍李辅光墓碑

在高陵县 崔元略
撰巨雅正书元和十年 赵子函云
清劲有圣教遗意葬在咸阳东北近泾万历中泾岸崩
拥水不流三日乃得兹石其铭曰 (第 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