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韦景先       豆卢郑麟(雍州万/年人)

  崔巽(已上玄/宗时任)     杨蕙(旧志蕙/讹作慧)
   崔论        
独孤问俗
  裴清(再/任)       杜位(已上肃/宗时任)
  萧定        颜真卿(字 …… (第 26a 页)
  贺兰进明      李(缺名陈郡人已/上玄宗时任)
  殷(缺名肃/宗时任)      李岘(吴王恪孙/祎之子)
  徐向         崔论(定州安/喜人)
  韦光辅       赵涓(冀州/人)
  裴郾        陈智
  李若初(赵郡/人)   (第 35a 页)
 郭璋(中和三年王重/荣攻破州死之)  许经(安陆/人)
 米诚(僖宗/时)      王行约(乾宁/元年)
 李瑭(乾宁/中)      杨景复
  崔论        
崔子源(河东/解人)
 裴通(河东/解人)      裴知礼(河东/解人) (第 42a 页)
  下文未决所附故也林氏注正与上文

  相贯则同 崔论
碧虚陈景元本第二章
  从此句始则同吕说今详考经意盖欲
  实鲲鹏之义故一唱题而两举證首引
  齐谐 (第 018b 页)
   崔铣
  崔器       崔俨
  崔巨       崔瓘
  崔祐甫      崔倕
   崔论       
崔汉衡
  崔损       崔能
  崔从       崔元亮
  崔纵       崔倰
  崔 ……崔宁
按《唐书·崔宁传》:宁,本贝州安平人,后徙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以步卒。从李宓讨云南,无功,还成都,行军司马 崔论
悦之,荐为牙将。历事崔圆、裴冕。还京师,留为折冲郎将。宝应初,蜀乱。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 ……《唐书·崔邠传》:邠父倕,三世一爨,当时言治家者推其法。至德初,献赋行在,肃宗异其文,位吏部侍郎。 崔论
按《唐书·崔仁师传》:仁师子挹,挹子液,液 子论,
有吏干,乾元中为州刺史,以治行称。大历末,迁同州刺史,为黜陟使庾何所按,议者不直何,故复用为衢州刺史
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以步卒事鲜于仲通。又从李宓讨云南,无功,还成都,行军司马 崔论
悦之,荐为牙将。
《崔涣传》:涣博综经术,长论议。累迁司门员外郎。杨国忠恶不附己,出为巴西太守。元宗
符离令。既罢。久不调。遂客游剑南。从军为步卒。事鲜于仲通。乂随李宓讨云南。宓战败。旰归成都。行军司马 崔论。
见旰悦其状貌。又以其宗姓。厚遇。荐为衙将。历事崔圆裴晃。遭流谤。朝廷将遣使推按。旰部下截耳称冤。中使
匿于郢州人胡履虚之家。作《幽徵赋》以见意,辞甚典丽。遇赦还,道病卒。友人裴耀卿纂其遗文为集十捲。 崔论
液子论,以吏干称。天宝中自栎阳令迁司勋员外郎、濛阳太守。乾元后,历典名郡,皆以理行称。大历末,元载以
崔宁
崔宁,卫州人,本名旰。虽儒家子,喜纵横之术。卫州刺史茹璋授旰符离令,既罢,久不调,遂客游剑南,从军为步卒,事鲜于仲通。又随李宓讨云南,宓战败,旰归成都。行军司马 崔论
见旰,悦其状貌,又以其宗姓厚遇,荐为衙将。历事崔圆、裴冕。冕遭流谤,朝廷将遣使推按,旰部下截耳称冤,
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以步卒事鲜于仲通。又从李宓讨云南,无功,还成都,行军司马 崔论
悦之,荐为牙将。历事崔圆、裴冕。冕被谤,朝廷疑之,遣使者问状,宁部兵耳白其冤,使者以闻。宁亦还京师
姑藏之箧中。以俟他日更详矣。今此兄遽至于此。此事亦仍作未决之讼。抑可谓千古之恨矣。盛论固已仰观。直卿 兄论
此文字。亦欲一得寓目。如在案上。幸不惜相示如何。万万非面难。既姑不宣。
答朴尚甫(壬辰)
 姑夫尹尚 (第 292L 页)
无宁近从先正已定之论云云。据此则今日纷纷之说。可以勘断矣。来书所谓京中人大小祥依例设行云者。不过绍述 崔论
者之为耳。向者昌平之林走伻于尼尹。问其行祥祭与否。则少尹答以不可行。故不脱服。朴山之梁亦因此不行祥祭 (第 102H 页)
来辄信宿。曾有所辨论而未契者。先生即抽朱子大全某卷披示为證。崔乃点头。顾门人而笑曰博览难及。
先生与 崔论
宋龟峰为人为学曰。余尝于清风舟中。与尤翁论及此老识解高而行不掩。尤翁亦颔可云矣。又曰此老终是豪爽。如 …… (第 481H 页)
父祀连也。松江故不往。李山海暂往。称腹痛而遁去。栗谷独被龟峰泣请。黾勉题主。亦一困厄云。
先生与崔尚 论前辈。
举先人字而言曰尝闻某台之言。清阴晚年深悔不曾学问云矣。崔曰寻常理学之士。恐难及此老树立。先生颔之。 (第 481H 页)
奏褒扬。直是当然。但近来事有不可以常例望焉。何可必也。乃若奔走侯门。动寻蹊径之万万鄙厌者。此固不足为 崔先生论。
至于自士林郑重根据。复为呈书于后来之伯。以备式年报 闻之典。恐是不可已者。窃想佥贤之见。亦必如此矣。 (第 50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