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鈔類
時令類
正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爵献寿)
翩翻愿爱不遗若山(柳宗元闵生赋望九疑之垠垠苍梧郁其蜚云世莫得其伪真矧吾生之藐)
艰 (戎昱 苦哉行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李贺马诗匆忆周天子驱
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 (第 15a 页)
翩翻愿爱不遗若山(柳宗元闵生赋望九疑之垠垠苍梧郁其蜚云世莫得其伪真矧吾生之藐)
艰 (戎昱 苦哉行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李贺马诗匆忆周天子驱
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 (第 15a 页)
问是谁还是去年行春客)皮
(日休陆龟蒙北禅院避暑联句封章帷幄编梦寐江湖日摆落函谷尘高敧华阳帻) 戎昱 赠韩愈
(古风好我衣服甘我饮食无念百年聊乐一日)
(屋沃觉药陌锡职缉合叶洽十一韵通)
此十 (第 17a 页)
(日休陆龟蒙北禅院避暑联句封章帷幄编梦寐江湖日摆落函谷尘高敧华阳帻) 戎昱 赠韩愈
(古风好我衣服甘我饮食无念百年聊乐一日)
(屋沃觉药陌锡职缉合叶洽十一韵通)
此十 (第 17a 页)
画叶(塘上行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溘溘)元稹忆远曲妾
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 (戎昱 苦哉行目极泪盈睫须装旧花靥自为匈奴妾不如彼蜂)
蝶(韦应物郡中对雨宿雨冒空山空山响秋叶沈沈暮色至 (第 71b 页)
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 (戎昱 苦哉行目极泪盈睫须装旧花靥自为匈奴妾不如彼蜂)
蝶(韦应物郡中对雨宿雨冒空山空山响秋叶沈沈暮色至 (第 71b 页)
陶翰集(卷/亡)崔辅国集 贾至集二十卷 又别集十
五卷(苏冕/编)张孝嵩集十卷 储光羲集七十卷 苏源
明前集二十卷 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录)又度北门
集一卷 杜甫集六十卷 小集六卷(润州刺史/樊晃集)岑参
集十卷 卢象集十二卷 萧颖士游梁新集三卷
又集十卷 李华前集十卷 中集二十卷 李翰前
集三十卷 王昌龄集五卷 元结文编十卷 邵说
集十卷 裴倩集五卷(裴均/父)又湓城集五卷 刘汇集
三卷 樊泽集十卷 崔良佐集十卷 杨贲集十五
卷 刘迥集五卷 武就集五卷(元衡/父)于休烈集十卷
元载集十卷 张荐集三十卷 刘长卿集十卷
隋州外集十卷 戎昱 集五卷 崔祐甫集三十卷
常衮集十卷 杨炎集十卷 颜真卿吴兴集十卷
又庐陵集十卷 又临川集十卷 归崇敬 (第 8a 页)
五卷(苏冕/编)张孝嵩集十卷 储光羲集七十卷 苏源
明前集二十卷 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录)又度北门
集一卷 杜甫集六十卷 小集六卷(润州刺史/樊晃集)岑参
集十卷 卢象集十二卷 萧颖士游梁新集三卷
又集十卷 李华前集十卷 中集二十卷 李翰前
集三十卷 王昌龄集五卷 元结文编十卷 邵说
集十卷 裴倩集五卷(裴均/父)又湓城集五卷 刘汇集
三卷 樊泽集十卷 崔良佐集十卷 杨贲集十五
卷 刘迥集五卷 武就集五卷(元衡/父)于休烈集十卷
元载集十卷 张荐集三十卷 刘长卿集十卷
隋州外集十卷 戎昱 集五卷 崔祐甫集三十卷
常衮集十卷 杨炎集十卷 颜真卿吴兴集十卷
又庐陵集十卷 又临川集十卷 归崇敬 (第 8a 页)
隐身求志居剡县瀑布上处一楼今西北山有瀑
布泉是其处(孔稚圭太白山诗石险天猊分林交/日容缺阴洞发春芽寒岩留夏雪 戎)
(昱 送清澈游太白山诗卷经归太白蹑藓到萝龛/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岚倚身松入汉暝目月离)
(潭此境堪长往 (第 71b 页)
布泉是其处(孔稚圭太白山诗石险天猊分林交/日容缺阴洞发春芽寒岩留夏雪 戎)
(昱 送清澈游太白山诗卷经归太白蹑藓到萝龛/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岚倚身松入汉暝目月离)
(潭此境堪长往 (第 71b 页)
冲庵 万历仙居县志在县南七里之前山宋处士
郭磊卿别墅理宗御书冲庵二字赐之
读书径 名胜志在宁海县西圃面水唐令薛抗建
旧名风漪 戎昱 寄诗以出宰山水县读书松竹林
为韵遂更今名
书林 崇祯宁海县志在治厅东宋隆兴二年令薛 (第 43b 页)
郭磊卿别墅理宗御书冲庵二字赐之
读书径 名胜志在宁海县西圃面水唐令薛抗建
旧名风漪 戎昱 寄诗以出宰山水县读书松竹林
为韵遂更今名
书林 崇祯宁海县志在治厅东宋隆兴二年令薛 (第 43b 页)
唐贞元中吉州刺史阎侯隐于城东十五里芙蓉峰后
传以为仙去其山世为阎氏业子孙世为郡人山高广
可十里俯览郡中诸山或言古仙人浮丘伯及其弟子
王郭二人亦尝往来其处及称山中多光怪倏忽变化
甚异延祐三年侯诸孙弘毅即其地祠浮丘以其二弟
子及侯配广殿大庭高门修廊皆合制度又割田廪有
道之士以奉祠事明年郡人曾编修巽申为请于元教
大宗师命为天华观至顺元年升为宫明年正一教主
三十九代天师加天华万寿宫并书其颜咸谓君子作
始宜具金石刻请为刻辞按庐陵志侯名寀初隐芙蓉
后得道山东南三十里之洞岩临江玉笥山志又言承
天宫西南十五里南障山葆光观有吉州阎使君别墅
后得道衡岳学仙之人固芒忽不可知而 戎昱 集载送
吉州阎使君入道诗此尤足徵者浮丘事见列仙传天
下高山绝境𩔖有浮丘遗迹要不可诘然古之士君子
负 (第 64a 页)
传以为仙去其山世为阎氏业子孙世为郡人山高广
可十里俯览郡中诸山或言古仙人浮丘伯及其弟子
王郭二人亦尝往来其处及称山中多光怪倏忽变化
甚异延祐三年侯诸孙弘毅即其地祠浮丘以其二弟
子及侯配广殿大庭高门修廊皆合制度又割田廪有
道之士以奉祠事明年郡人曾编修巽申为请于元教
大宗师命为天华观至顺元年升为宫明年正一教主
三十九代天师加天华万寿宫并书其颜咸谓君子作
始宜具金石刻请为刻辞按庐陵志侯名寀初隐芙蓉
后得道山东南三十里之洞岩临江玉笥山志又言承
天宫西南十五里南障山葆光观有吉州阎使君别墅
后得道衡岳学仙之人固芒忽不可知而 戎昱 集载送
吉州阎使君入道诗此尤足徵者浮丘事见列仙传天
下高山绝境𩔖有浮丘遗迹要不可诘然古之士君子
负 (第 64a 页)
奉夷狄不亦辱乎又敌若
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因诵 戎昱
昭君诗曰安危
托妇人帝意遂变一日急召崧𤦺至后楼盛怒责之曰
卿辈皆知古今欲佐人主致太平今乃为谋如是朕 (第 116b 页)
循故
托妇人帝意遂变一日急召崧𤦺至后楼盛怒责之曰
卿辈皆知古今欲佐人主致太平今乃为谋如是朕 (第 116b 页)
许圉师(安陆人/) 郝处俊(安陆人/) 刘 洎(荆州人尚/书左丞)
綦母潜(荆南人/著作郎) 岑 参(襄阳人/刺史) 阎伯玙(麻城人/都督)
戎 昱(荆州人/节度使) 郑 谷(荆门人/郎中) 刘 瞻(桂阳人/平章事)
刘 蜕(江陵人/) 刘 度(石首人/尚书) 周 (第 1b 页)
綦母潜(荆南人/著作郎) 岑 参(襄阳人/刺史) 阎伯玙(麻城人/都督)
戎 昱(荆州人/节度使) 郑 谷(荆门人/郎中) 刘 瞻(桂阳人/平章事)
刘 蜕(江陵人/) 刘 度(石首人/尚书) 周 (第 1b 页)
薛据荆南人全唐诗小传作河中宝鼎人骨鲠有气
魄为文卓荦不群尝著古兴诗见志殷璠亟称之仕
至太子司议郎
戎昱 姓谱荆南人至德间以文名登进士卫伯玉辟
为从事常著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銮欲妻以女命
改姓昱拒之建中间 (第 22b 页)
魄为文卓荦不群尝著古兴诗见志殷璠亟称之仕
至太子司议郎
戎昱 姓谱荆南人至德间以文名登进士卫伯玉辟
为从事常著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銮欲妻以女命
改姓昱拒之建中间 (第 22b 页)
令狐楚字壳士华原人弱冠举进士贞元中桂管
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恐楚不从乃先
奏而后聘楚虽在拱所以父官并州不得奉养未
尝预宴乐满岁请归(节本传)
戎昱 荆南人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有桂州登
西山上陆大夫及早秋岁暮诗京兆尹李銮欲妻
以女命改姓昱却之(节本传 (第 14a 页)
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恐楚不从乃先
奏而后聘楚虽在拱所以父官并州不得奉养未
尝预宴乐满岁请归(节本传)
戎昱 荆南人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有桂州登
西山上陆大夫及早秋岁暮诗京兆尹李銮欲妻
以女命改姓昱却之(节本传 (第 14a 页)
辱身乎于是阖门三百馀口皆遇害
万昱妻范氏杞县人至正间昱奉亲与兄弟避难
母殁于道继而父兄亦卒会丞相台哈巴哈总 戎昱
从事 左右奉命远出行且语范曰吾兄已殁唯馀
一息苟不得已弃己子耳范许诺寻果兵变范如
夫所云弃子存侄略 (第 6a 页)
万昱妻范氏杞县人至正间昱奉亲与兄弟避难
母殁于道继而父兄亦卒会丞相台哈巴哈总 戎昱
从事 左右奉命远出行且语范曰吾兄已殁唯馀
一息苟不得已弃己子耳范许诺寻果兵变范如
夫所云弃子存侄略 (第 6a 页)
行李德裕题剑门云奇峰百仞悬清眺出岚烟迥若
戈回日高疑剑倚天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想是三
刀梦森然在目前 戎昱 入剑门云剑门兵革后万事尽
堪悲鸟鼠无巢冗儿童话别离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
时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许棠送张 (第 13a 页)
戈回日高疑剑倚天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想是三
刀梦森然在目前 戎昱 入剑门云剑门兵革后万事尽
堪悲鸟鼠无巢冗儿童话别离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
时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许棠送张 (第 13a 页)
后唐潞王不用李崧和亲之谋
后晋天福元年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
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潞王夜与近
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
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
谓同僚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槩观
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
丹毋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今诚与之和岁以礼币
约至十馀万缗遗之彼必驩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
陆梁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它夕二人密言于潞王
潞王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契丹书以俟命久之潞
王以其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曰以天子之
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
以拒之因诵 戎昱 昭君诗曰安危托妇人潞王意遂变
一日急召崧𤦺至后楼盛怒责之曰卿辈皆知古今欲
佐人主致太平今乃为谋如是 (第 32a 页)
后晋天福元年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
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潞王夜与近
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
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
谓同僚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槩观
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
丹毋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今诚与之和岁以礼币
约至十馀万缗遗之彼必驩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
陆梁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它夕二人密言于潞王
潞王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契丹书以俟命久之潞
王以其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曰以天子之
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
以拒之因诵 戎昱 昭君诗曰安危托妇人潞王意遂变
一日急召崧𤦺至后楼盛怒责之曰卿辈皆知古今欲
佐人主致太平今乃为谋如是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