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洞真部
續道藏
(顾氏栋高曰案传云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则县邑之长亦谓之守)
二十七年左氏传作执秩以正其官(注执秩主/爵秩之官)
二十八年左氏传王命晋侯为侯伯赐之虎贲三百人
(注国语云天子有虎贲习武训诸侯有旅贲御灾害大/夫有贰车备承事士有陪乘告奔走周礼司马之属有)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虎士八百人)
二十八年左氏传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
三十年左氏传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
酖
宣公二年左氏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蕙田案宰夫即膳宰非周礼天官之宰夫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孔子曰 董狐 古之良
史也书法不隐
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注无公子/故废公族)
(之/官)及成公即位 …… (第 29b 页)
于是
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注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
(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董狐 其后)
十七年左氏传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
于雒 (第 33a 页)
二十七年左氏传作执秩以正其官(注执秩主/爵秩之官)
二十八年左氏传王命晋侯为侯伯赐之虎贲三百人
(注国语云天子有虎贲习武训诸侯有旅贲御灾害大/夫有贰车备承事士有陪乘告奔走周礼司马之属有)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虎士八百人)
二十八年左氏传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
三十年左氏传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
酖
宣公二年左氏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蕙田案宰夫即膳宰非周礼天官之宰夫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孔子曰 董狐 古之良
史也书法不隐
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注无公子/故废公族)
(之/官)及成公即位 …… (第 29b 页)
于是
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注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
(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董狐 其后)
十七年左氏传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
于雒 (第 33a 页)
(君之过也孔子不仕昭公讳取同姓而称丘也过者/圣人含弘劝奖揽过归已非实事也若史策书理则)
(不一良史直笔不隐 董狐 书赵盾是也忠顺/臣则讳君亲之恶春秋讳国恶之类是也)就养有
方不可侵官也(孔疏成十六年晋楚战于鄢陵时 (第 5b 页)
(不一良史直笔不隐 董狐 书赵盾是也忠顺/臣则讳君亲之恶春秋讳国恶之类是也)就养有
方不可侵官也(孔疏成十六年晋楚战于鄢陵时 (第 5b 页)
(与于国政坐而视之则亲亲因不忍见也何休云不忍/见其如此故请至于陈葬原仲至庄三十二年季子与)
(国政故逐庆父酖叔牙也此注力不能讨亦谓不与/国政若与国政力能讨而不讨则责之宣二年晋史)
(董狐 书赵盾/以弑君是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卿大夫辟内乱之
事 方氏悫曰门内之治恩掩义内乱不与者所以
重 (第 33a 页)
(国政故逐庆父酖叔牙也此注力不能讨亦谓不与/国政若与国政力能讨而不讨则责之宣二年晋史)
(董狐 书赵盾/以弑君是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卿大夫辟内乱之
事 方氏悫曰门内之治恩掩义内乱不与者所以
重 (第 33a 页)
注河东汾阴县冇董亭(又泽名后汉郡国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泽)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飏叔安有裔子曰董
(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服事帝舜赐之姓曰董又宣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又集韵主勇切音肿群经音辨短也左传余发
董董今本作种种(又字汇补董正之董读若督东谷切) (第 66a 页)
(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服事帝舜赐之姓曰董又宣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又集韵主勇切音肿群经音辨短也左传余发
董董今本作种种(又字汇补董正之董读若督东谷切) (第 66a 页)
(称孔子为昭公讳而称丘也过者圣人含弘劝奖揽过/归己非实事也若史策书理则不一若其良史直笔不)
(隐君过 董狐 书赵盾弑君及丹楹刻桷之属是也若忠/顺臣则讳君亲之恶者春秋辟讳皆是故僖元年左传)
(云讳国恶礼也不可侵 (第 4b 页)
(隐君过 董狐 书赵盾弑君及丹楹刻桷之属是也若忠/顺臣则讳君亲之恶者春秋辟讳皆是故僖元年左传)
(云讳国恶礼也不可侵 (第 4b 页)
(不能亦不言也故春秋崔杼弑庄公而晏子不讨崔杼/而不责晏子若力能讨而不讨则责之 春秋董狐
书赵)
(盾云子为正卿亡不出竟反不讨贼书以弑君是也郑/此云子孙无问尊卑皆得杀之则似父之弑祖子得杀) (第 33a 页)
(盾云子为正卿亡不出竟反不讨贼书以弑君是也郑/此云子孙无问尊卑皆得杀之则似父之弑祖子得杀) (第 33a 页)
与国政故逐庆父/而酖叔牙也此注云力不能讨亦谓不与国政若与国)
(政力能讨之而不讨则责之故宣二年晋史 董狐 书赵盾以弑君云子曰不越竟是也)
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
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 (第 17b 页)
(政力能讨之而不讨则责之故宣二年晋史 董狐 书赵盾以弑君云子曰不越竟是也)
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
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 (第 17b 页)
(之所以分其恶于众夫春秋以立臣子之防岂有/为乱贼分恶者哉且即以晋论灵与厉相去不远)
(而灵则书盾厉则称国何也盖穿弑灵公时则有 董狐 之直笔赵盾遂受恶而不辞今书弑厉公史)
(笔未必如 (第 125b 页)
董狐 书亦未必受恶其赴告于列国必/有所以诿其罪者鲁之旧史从其所赴而书之矣) (第 125b 页)
(而灵则书盾厉则称国何也盖穿弑灵公时则有 董狐 之直笔赵盾遂受恶而不辞今书弑厉公史)
(笔未必如 (第 125b 页)
董狐 书亦未必受恶其赴告于列国必/有所以诿其罪者鲁之旧史从其所赴而书之矣) (第 125b 页)
而其贼见讨者则书名氏如卫州吁齐无知宋万陈
夏徵舒郑公子归生蔡世子般是也有弑君而其人
当国亦得书名氏者其国之史臣出死力以争之 晋
董狐 书赵盾齐太史书崔杼是也有弑君而代为君
且又当国其名氏亦可得而指者楚商臣弑其君頵 (第 2b 页)
夏徵舒郑公子归生蔡世子般是也有弑君而其人
当国亦得书名氏者其国之史臣出死力以争之 晋
董狐 书赵盾齐太史书崔杼是也有弑君而代为君
且又当国其名氏亦可得而指者楚商臣弑其君頵 (第 2b 页)
(事有大小非言字有多少也大事者谓君举告庙及/邻国赴告经之所书皆是也小事者谓物不为灾及)
(言语文辞传之所载皆是也大事后虽在策其初亦/记于简何则弑君大事南史欲书崔杼执简而往 董)
(狐 既书赵盾以示于朝是执简而示之非举策以示/之明大事皆先书于简后乃定之于策也其有小事)
(文辞或多如吕 (第 29b 页)
(言语文辞传之所载皆是也大事后虽在策其初亦/记于简何则弑君大事南史欲书崔杼执简而往 董)
(狐 既书赵盾以示于朝是执简而示之非举策以示/之明大事皆先书于简后乃定之于策也其有小事)
(文辞或多如吕 (第 29b 页)
之言鲁史策书)
(所讳也不忍言君之见弑又不忍言其僵尸之处讳而/不书故夫子因之传不言书曰知是旧史讳之也 董狐)
( 书赵盾弑君仲尼谓之良史不书君弑则是史之不良/夫子不改其文而因之者为人臣者或心实爱君为讳)
(愆过或志 (第 29a 页)
在疾恶故章贼名虽事迹不同而俱是为国/圣贤两通其事欲见仁非一涂僖元年传曰讳国恶礼)
(也以中尼之善 董狐 知为史必须直也以丘明之礼讳/恶知为史又当讳也释例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微諌) …… (第 29a 页)
辞执其是而諌其非不必其得盖匡救将/然而将顺其巳然故有隐讳之义焉至于激节之士则)
(不然南史执简而累进 董狐 书法而不隐鬻拳劫君而/自刖晏婴端委而引直圣贤亦录而善之所以广义训)
(博大道殷有三仁此之谓也是言圣贤 (第 29b 页)
(所讳也不忍言君之见弑又不忍言其僵尸之处讳而/不书故夫子因之传不言书曰知是旧史讳之也 董狐)
( 书赵盾弑君仲尼谓之良史不书君弑则是史之不良/夫子不改其文而因之者为人臣者或心实爱君为讳)
(愆过或志 (第 29a 页)
在疾恶故章贼名虽事迹不同而俱是为国/圣贤两通其事欲见仁非一涂僖元年传曰讳国恶礼)
(也以中尼之善 董狐 知为史必须直也以丘明之礼讳/恶知为史又当讳也释例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微諌) …… (第 29a 页)
辞执其是而諌其非不必其得盖匡救将/然而将顺其巳然故有隐讳之义焉至于激节之士则)
(不然南史执简而累进 董狐 书法而不隐鬻拳劫君而/自刖晏婴端委而引直圣贤亦录而善之所以广义训)
(博大道殷有三仁此之谓也是言圣贤 (第 29b 页)
不然对曰子为正御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注逸
诗也言人多所怀恋则自遗忧音义(大音/泰)孔子曰 董
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注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
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注善其为法受屈音义(为于/伪反)
(注 …… (第 17a 页)
(越竟乃免出竟则免责明其义巳绝也襄三十年郑/人杀良霄传曰不称夫人言自外入也去国不称大)
(夫是为义绝之验且受君之命乃得为臣今君欲杀/巳逃奔他国君之于臣既巳绝矣臣之于君能无绝)
(乎 董狐 云子为正卿反不讨贼明其威足讨贼卿位/犹在故责之耳我以君宠得为国卿仗君之威故群)
(下用命亦既失位出 …… (第 17b 页)
当时事情然也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疏以示良史之意○(臣召南/)按三
传俱言弑君者赵穿其实盾为主使故亡不越竟俟
其事也反不讨贼德其私也盾自为司马昭而以穿
为成济此 董狐 所以直书而孔子因之以为万世贼 (第 34b 页)
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注逸
诗也言人多所怀恋则自遗忧音义(大音/泰)孔子曰 董
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注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
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注善其为法受屈音义(为于/伪反)
(注 …… (第 17a 页)
(越竟乃免出竟则免责明其义巳绝也襄三十年郑/人杀良霄传曰不称夫人言自外入也去国不称大)
(夫是为义绝之验且受君之命乃得为臣今君欲杀/巳逃奔他国君之于臣既巳绝矣臣之于君能无绝)
(乎 董狐 云子为正卿反不讨贼明其威足讨贼卿位/犹在故责之耳我以君宠得为国卿仗君之威故群)
(下用命亦既失位出 …… (第 17b 页)
当时事情然也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疏以示良史之意○(臣召南/)按三
传俱言弑君者赵穿其实盾为主使故亡不越竟俟
其事也反不讨贼德其私也盾自为司马昭而以穿
为成济此 董狐 所以直书而孔子因之以为万世贼 (第 34b 页)
(游游生谈谈生秦是也九世之祖称高祖者言/是高远之祖也郯子以少皞为高祖意与此同)及辛
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注辛有周人也其
二子适晋为太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董狐 其后疏(注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则辛有平王时人也)
(此王因籍说董言晋国唯 (第 16b 页)
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注辛有周人也其
二子适晋为太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董狐 其后疏(注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则辛有平王时人也)
(此王因籍说董言晋国唯 (第 16b 页)
(地者皆史策讳之非也古者史不讳国恶恶有不记/者其罪死以直为职者也女史典彤管之法记宫中)
(之事事有不记者其罪亦死明史之任一也 董狐 书/赵盾弑君以示于朝仲尼谓之良史是史不讳国恶)
(也左氏以崔杼杀齐太史为虐是史不当讳国恶也/齐晋皆 (第 13b 页)
(之事事有不记者其罪亦死明史之任一也 董狐 书/赵盾弑君以示于朝仲尼谓之良史是史不讳国恶)
(也左氏以崔杼杀齐太史为虐是史不当讳国恶也/齐晋皆 (第 13b 页)
榖梁(穿弑也盾不弑而曰盾弑何也以罪盾也其以/罪盾何也曰灵公朝诸大夫而暴弹之观其辟)
(丸也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赵穿弑公而后反/赵盾 史狐 书贼曰赵盾弑公盾曰天乎天乎予无罪) (第 22a 页)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史狐 曰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
(子而谁故书之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者 (第 22b 页)
过在下也)
胡传(赵穿手弑其君 董狐 归狱于盾其断盾之狱辞/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以是书断而)
(盾也受其恶而不敢辞仲尼因其法而不之 …… (第 22b 页)
(至故也忠孝不至则加恶名欲使忠臣睹之不敢惜/力孝子见之所以尽心是将来之远防也 赵氏匡)
(曰左氏云仲尼曰惜也越竟乃免案 董狐 云亡不越/竟言行未远而君被弑反又不讨贼状涉同谋尔非) (第 23a 页)
(丸也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赵穿弑公而后反/赵盾 史狐 书贼曰赵盾弑公盾曰天乎天乎予无罪) (第 22a 页)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史狐 曰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
(子而谁故书之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者 (第 22b 页)
过在下也)
胡传(赵穿手弑其君 董狐 归狱于盾其断盾之狱辞/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以是书断而)
(盾也受其恶而不敢辞仲尼因其法而不之 …… (第 22b 页)
(至故也忠孝不至则加恶名欲使忠臣睹之不敢惜/力孝子见之所以尽心是将来之远防也 赵氏匡)
(曰左氏云仲尼曰惜也越竟乃免案 董狐 云亡不越/竟言行未远而君被弑反又不讨贼状涉同谋尔非)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