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表记缁衣儒行大学昏义乡饮酒义
       射义燕义聘义十九篇仲子(模/)过庭
       录时有论说
    龙泉叶 氏(适/)
 字正则
     叶 氏(棣/)
     叶 氏 (第 25b 页)
 学也后世之不知礼者以为繁礼饰猊无所用之者
 是未尝推明先王之礼意耳
 山阴陆氏曰小礼之不谨大礼之所自亡也
  龙泉叶氏
曰曲礼中三百馀条人情物理的然不违
 馀篇如此要切言语可并集为篇使初学者由之而
 入岂惟初入固当终身守 (第 5b 页)
 而不得其原其势出于不得已君子苟欲正之必先
 立皇极之道则道出于上人知向方矣苟为不然徒
 罪天下之溺于佛则是坐视斯人失其性而死耳
  龙泉叶氏
曰曾子之学坚定明笃虽神已离形而不
 变异死生若一致然且改过甚勇以正为终是后学 (第 9b 页)
 奠之于终读王制者其深考之

  龙泉叶氏
曰王制一篇当时盖欲施用而博士诸生
 考论之所成异于各以见闻记录者故比诸篇颇为
 斟酌亦有次第然孔子时 (第 6b 页)
 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此言阴阳中而为五行五行
 播而为四时四时和而十有二月生焉月以盈阙为
 节故皆以三五
  龙泉叶氏
曰天阳也天必能秉阳而后日星垂于下 (第 39b 页)
 长之变制衣服居处之意其意盖若此而已

  龙泉叶氏
说见前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
者也
 郑氏曰此言兼气性之效
 孔氏曰自此至不失 …… (第 16a 页)
 也

  龙泉叶氏
说见前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
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
以为 …… (第 21a 页)
 神以为徒鬼神不欺人以为与人谓民奥主也民以

 为主也左氏昭十三年传云国有奥主
  龙泉叶氏
曰人性非所治所治者其情也圣人之治
 以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为之纲目立之至公周尽物
 则故能深通人情之变平 …… (第 30b 页)
 逢逢岂非能以之为畜故然邪

 马氏曰于龟又言人情不失何也盖龟者能逆知人
 之情状而善恶吉凶皆不能逃之也
  龙泉叶氏
曰四灵为畜上世载之详矣圣人尽人道
 之正则彼动物之杰不得翻然自遂其雄狡而一将
 听命于人于是虫鱼鸟兽 …… (第 33a 页)
 无为而继之以守至正然后能守其无为之道也

  龙泉叶氏
曰礼之理显而事隐礼之理可极而事难
 名故先王非以礼之不备于其身为忧而以礼之不
 达于其下为患也夫礼者 (第 41b 页)
 离乎数者道也范围天地而不过官天而不官于天
 矣官犹主也若夫圣人以道制礼而极其妙则又可
 以官故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龙泉叶氏
曰古人究极礼之本末贯彻上下而著于
 功用故大一其本也天地其分也阴阳其转也四时
 其变也鬼神其列也命其 …… (第 4a 页)
 也盖圣人之道寓于度数之间莫非顺性命之理而
 所以养人也然其行之大者在于货力辞让饮食冠
 昏丧祭射御朝聘而已此亦非礼之尽特言大略而
 已
  龙泉叶氏
蒋氏说见前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 …… (第 13a 页)
 讲学为主故其序如此

  龙泉叶氏
曰得礼义之本要而后能通人情能通人
 情而后能治人情人情可治则其性德全而道化成
 以儒者之言义道也严于 (第 21b 页)
 竹箭松柏通贯四时而不改柯叶非若草木之形荣

 于春夏而悴于秋冬也
  龙泉叶氏
曰故莫重于礼者谓其达于器而已矣议
 道失先后之伦不知夫礼者固无以达于器也故或
 离礼于器而独立或合礼 …… (第 8a 页)
 量入以为礼也所谓以地广狭者言其为诸侯者量

 入以为礼也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者天子诸侯莫
 不然也
  龙泉叶氏
曰礼与财非相恶也而相害者何也礼以
 缛为隆财以啬为裕礼之文难极财之实有尽而制
 礼之节与用财之数常不 …… (第 24a 页)
 穆齿则伦见于宗庙之事父子之道也如此
 庐陵胡氏曰宜合宜称各当分羔豚大牢此总指天
 子诸侯祭耳云羔豚者见虽小必足也
  龙泉叶氏
曰凡此五者时措其宜以顺天下事物之
 礼而治之也所顺在先而以天下事物从礼则礼行 (第 30a 页)
 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多矣则坊之之道故不可

 以不记矣
  龙泉叶氏
曰先王所以坊民者大矣夫道散而难名
 民聚而无所定方当教化未明之初天下之人无有
 君臣上下尊卑长幼之节 (第 1b 页)
 延平黄氏曰道之无不在也虽稊稗瓦甓之閒无不
 在也道之不可须臾离也虽躇步𧿥蹈之閒不可离
 也惟其无不在故不可须臾离
  龙泉叶氏
曰按子张问孔子曰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非以为我之所必 …… (第 15a 页)
 则中故为大本发与理会故为达道天地之所以变
 化万物之所以生育皆中和而已故致其中和之极
 则天地可得而位万物可得而育也
  龙泉叶氏
曰按书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第 45a 页)
 极之蕴欤盖明德本也新民末也而本末一事也明
 明德始也止于善终也而终始一道也此圣学也知
 止是知所谓至善也止于至善是得其所止而天矣
  龙泉叶氏
曰明德者人之本也治己待人遇事接物
 以至于死生变故之际皆有至明而不可乱者自众
 人而视圣贤疑其所独至 (第 17a 页)
 道也以是为本乃知所先

  龙泉叶氏
曰此章极体用而言之也天下一本也尧
 舜文武一人也人之生也固有位天地育万物之功
 天未尝私其道于一人也 …… (第 17b 页)
 外一致作于此者见于彼至隐至微之间而有所谓
 昭昭不可欺者则亦知所以反身矣知所以反身者
 知格物之道也(居仁/)
  龙泉叶氏
曰意者始发而未形去心之全体尚未远
 矣然而有爱恶之别有公私之异端绪之差源流之
 分皆见于此尧舜之为尧 (第 39b 页)
 覆育之恩也乐其乐者含哺鼓腹而安其乐利其利
 者耕田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盛德至善之馀
 泽故虽没世而人犹思之愈久而不能忘也
  龙泉叶氏
曰学者以密察之功微细以验之积渐以
 充之诚意所贯本末光明其或文或质或浅或深疾
 徐反复之际式有可观之 …… (第 6b 页)
 德于天下必先自明也新民者必先自新也至于所
 止不同亦皆至善也
 永嘉薛氏曰明德峻德也日新德新也
  龙泉叶氏
曰人之于德皆自明也岂有明之者哉火 …… (第 16a 页)
 定能定则不它矣此谓知本古人之所以大过人者
 无所不用其极也能知所止无所往而不建其极也
 黄鸟尚知安身之所人而不求所止可乎
  龙泉叶氏
曰学者之于道非有可止之法其所为力 …… (第 23a 页)
 至脩身章又从头说起至齐家治国章又依前说教
 他节节去照顾 又曰正心是就心上说脩身是就
 应事接物上说
  龙泉叶氏
曰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物也非心也是
 物交于其心不出于此必入于彼物为之制则心之 (第 34b 页)
 以胜其情爱昵比之私而能有以齐之哉然原其所

 以不能察夫当然之理则又本于心不正而上章既
 言之矣
  龙泉叶氏
曰所同所与者必亲爱之所异所非者必
 贱恶之贤能者必敬畏之陷溺者必哀矜之是心之
 出因物而迁然未尝反之 …… (第 8a 页)
 永嘉薛氏曰内外之合所谓恕也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笃恭而天下平用此道
 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龙泉叶氏
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知足而为
 屦我知其不为蒉也患不为屦耳岂有为蒉者哉古
 人有慈孝之实推而行之 …… (第 21b 页)
 纣幽厉也 曰得众得国失众失国何也曰言能絜
 矩则民父母之而得众得国矣不能絜矩则为天下
 僇而失众失国矣
  龙泉叶氏
曰絜是矩者非难也天下之方至于矩而 (第 34a 页)
 矣财散于下则民归于上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郑氏以为君有逆命则民有
 逆辞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得其旨矣
  龙泉叶氏
曰甚矣利之可畏也聚天下不可以无利
 而利聚则民必携圣人知其然也散天下之财使之
 疏通流演而无壅遏偏聚 …… (第 6a 页)
 之也盖善则得之者有德而有人之谓也不善则失
 之者悖入而悖出之谓也然则命之不常惟人之所
 自为耳可不谨哉
  龙泉叶氏
曰得失观其善恶而已矣世固有得天下
 之大如舜禹而行道之人乞一箪食豆羹之微或不
 可而辄丧之者焉学者考 …… (第 9b 页)
 已必左右沮遏千虑百图非使君子不能自达则其
 心终不厌恶之未遂虽欲自己有所不能思其反则
 可知君子之于善矣
  龙泉叶氏
曰此固其国家之所宝而一介臣者亦所 …… (第 15b 页)
 于是矣 忠信骄泰之所以为得失者何也曰忠信
 者尽己之心而不违于物絜矩之本也骄泰则恣己
 徇私以人从欲不能与人同好恶矣
  龙泉叶氏
曰人之所好恶者天下之心也故其好之
 也非以为己利其恶之也非以为己怨凡以为人而
 已君子岂有私意于其间 …… (第 19a 页)
 吏贪欲之心借此以为口实乎故余以为财非其财
 者皆所当得之财也何谓不当得之财下文孟献子
 之论是矣
  龙泉叶氏
曰一人之所生过于一人之所食先王之 …… (第 29a 页)
 者是盗窃之害犹小而聚敛之害甚大也二者俱不

 可有权轻重而论则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耳
 异时尹铎保障茧丝之论盖有见于斯也
  龙泉叶氏
曰孟献子衰世之大夫也未足以知大义
 之所在焉然其所存则固若此矣天下之恶无过于
 盗而谓聚敛为甚者非恶 …… (第 37a 页)
 其纳忠而不知其大不忠也嘉其任怨而不知其怨
 归于上也呜呼若二公之言则可谓深得此章之指
 者矣有国家者可不监哉
  龙泉叶氏
曰长国家而务财用此小人之所从入也
 非其国之好利则小人无自而进小人进则利门启
 而百患起善为国者明善 (第 39a 页)
   括苍项氏(安世字平甫间有/数说今作项氏)
   莆阳李氏(叔宝字景齐有周礼精/意刋行今作李景齐)
    龙泉叶氏(适字正则有数说见/习学记言今作叶氏)
   长沙易氏(祓字彦祥有周礼总义皆/推广诸家说今作易氏)
   金华薛氏(衡字平仲有周礼序/官考 (第 34b 页)
中形外此言君子之诚中形外○金氏曰小人閒居为不善至其严
乎自欺败露之可畏德润身心广体胖自慊快足之可乐○ 龙泉叶氏
曰富润屋德润身由毫末之微积而
至于不可掩之效润字当细玩○饶氏曰心不正何以能广身不修何以能胖心广体胖即 (第 50b 页)
 (易箦须要如此乃安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
 (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必不肯安于此○ 龙泉叶氏
曰曾子之学坚定明笃虽神已离形而不)
 (变异死生若一致然且改过甚勇/以正为终是后学鉴照准程处也)
(第 18b 页)
 (生者也○长乐陈氏曰上言声与色目然之序故先/声而后味味而后色以明有气而后有形也此言人)
 (之所用声味与色之序故食味而后别声别声而后/被色以明由内以及外也○ 龙泉叶氏
曰天地之道)
 (至诚而不息五行之气至和而不乖此王则彼衰彼/息则此生迭相为端而未尝竭也五行岁月始此终 (第 39b 页)
 (大是也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则王制所谓视年之/丰耗是也先王之为礼节以制则有所裁节以度则)
 (有所限故能于财则不伤于民则不害此其所以年/虽大杀而众不匡惧也○ 龙泉叶氏
曰礼无定经也)
 (以举国之数为经也无常伦也以地之广狭为伦也/不自为厚薄也以年之上下为厚薄也制礼之节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