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職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所以神不神由/人心之向背也)
政和二年武学谕张滋言诗云赫赫南仲惟师尚父文
武吉甫显允方叔王命召虎程伯休父是均为周将功
著声诗今昔所尊惟一尚父而南仲吉甫之徒不预配
食馀如却縠之说礼乐敦诗书尉缭以言为学者师法

不当弃而不录请并配食博士孙宗鉴亦请以 黄石公
配后有司讨论不定国子监丞赵子崧复言之宣和五
年礼部言武成王从祀除本傅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
爵之人齐相管 (第 32b 页)
    宠礼与古启心沃心之道殊矣
王圻续通考太祖既有婺州遂分置中书省召儒士许
琼叶瓒胡翰吴沈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孽童义戴良
吴复张敬起孙履等皆会食中书日召二人进经史敷
陈治道(此论道讲/学之始)乙巳春正月上御端门论及 黄石公
三略且口释之起居注宋濂对曰尚书二典三谟帝王
大经大法靡不毕具愿主上留意讲明上曰吾非不知 (第 39b 页)
    如鸡豚逮亲存也则春秋末有行之者矣孟
    子云东郭墦间之祭则战国时有行之者矣
    张良子孙上先冢并祠 黄石
则西汉初有行
    之者矣夫岂始于明帝哉特天子率百官上
    陵以每岁正月行之垂为永制则自明帝始 …… (第 6b 页)
 (烧且透而砖必坚人子为亲止此而已岂可吝乎和/和灰灰隔法三分石灰一分黄土一分湖沙曰三)
 (土予偶阅一书曰石灰火化糯米水煮合筑之水火/既济久久复还原性结成完石今曰黄土山间烂 黄)
 (石
末也若黄土损其石力不能成石云予筑二亲圹/用糯米粥纯石灰唐一庵曰湖州山中有窎樟树取)
 (皮叶杵烂水浸 …… (第 32b 页)
 (圹须用细土填实他时临用取去之盖石泯缝免使/客水得入 石盖紫色石坚二块合缝易于盖予二)
 (亲盖石上筑纯灰一尺二寸又加三和土尺馀四围/纯灰隔外套下二尺馀又压大 黄石
数十块三和土)
 (挨之碎黄石数十担覆砌之大石取其重后人难动/细碎石取其无用且坏犁锄 成坟坟者土之 (第 33a 页)
 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
 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
汉书张良传良从高帝过济北果得谷城山下 黄石(即/前)
(圯上老人/所云者)
取而宝祠之及良死并葬 (第 22a 页)
黄石
每上冢伏腊 (第 22a 页)
黄石
萧望之传望之死天子追念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
望之冢终元帝世 (第 22a 页)
 宝 又姓(又叶博古切音补诗大雅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叶上土)又陈琳玛瑙赋帝道匪康皇鉴元辅顾以多福康以硕 
 宝(又通作葆史记鲁世家母坠天之降葆命注读如宝留侯世家见谷城下 黄石
取而葆祠之徐广曰史珍宝字皆作葆)
十八寷(唐韵敷戎切集韵敷冯切𡘋音丰说文大屋也引易丰其屋易本作丰俗 (第 38b 页)
 泽州(又集韵所锦切音㾕又斯荏切音椮又所禁切音渗义𡘋同)又以物探水也韩愈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注北 
(人以物探水为沁又思林切音心水名)(唐韵集韵韵会𡘋鱼衣切音溰水名说文水出东海费县一曰沂水出泰)

(山盖青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青州其浸沂沭水经注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径城东)
(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閒以为圯子房遇 黄石公
即此处地理通释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
(郦道元谓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谓之沂水出泰山武阳之冠石 (第 17a 页)
 天官书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晋灼曰葆菜也野生曰旅(又通褓史记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注葆小儿被也)又 
(通宝史记留侯世家见谷城山下 黄石
取而葆祠之注史记珍宝字皆作葆)又与堡通史记匈奴传侵盗上郡葆塞 又集 
(韵博毛切音褒广也) 集韵乃带 (第 62a 页)
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


(间以为圮张子房遇 黄石公
于圮上即此邳州志云沂河旧在州西一里今其道为黄流淤塞水自)


(郯城入运河)以今舆地言之沂水出沂水 (第 8a 页)
玺也重也贵也或作宝后汉纪珍宝万倍
又姓集韵古作□□通作葆史鲁世家毋坠天之降葆命读如宝留侯世家见榖城下 黄石
取而葆祠之徐广云史珍宝字皆作 (第 21a 页)
  允孚亶展谌诚亮询信也注方言曰荆吴淮泗之间曰
展燕岱东齐曰谌宋卫曰询亦皆见诗音义(允音尹孚音敷亶丁
但反谌甚针反岱音待)
(皆谓诚实不欺也○案方言云允訦恂展谅穆信也齐鲁之间曰允燕岱东齐

曰訦宋卫汝颍之间曰恂荆吴淮泗之间曰展西瓯毒屋
黄石
野之间曰穆众信曰谅周南召南卫之语也云
亦皆见诗者鄘风定之方中云终然允臧大雅文王云万邦作孚小雅祈父云亶 (第 11b 页)
 前衡上黄下赤地之后衡上黄下青此所以一军师
 之目此金鼓旌旗之法也昧乎此则有失律之凶其
 在周兴则有太公六韬之法在汉则有 黄石公
三略
 之法在蜀则有武侯八阵之法若夫楚之乱次晋之
 争舟齐之辙乱吴之争舍皆无律之师也其能吉乎
 爻辞 (第 39b 页)
 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
 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亡乱是以身安而国
 家可保也汉光武日谨一日以十年为远审 黄石

 苞桑所以能身济大业延祚四百也汉王允唐李德
 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祸败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 (第 11a 页)
 荇菜以供祭祀求贤匹以为内助蚕桑之事浣濯之
 功而已其他非所敢与也如此则内外不乱而天下
 化矣自非顺而巽则曷臻此 黄石公
曰女谒公行者
 乱不守妇道而干预外政致私谒公行乱国之道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第 28a 页)
 (里易氏曰盖县在唐兖州之境下邳唐属泗州后以/下邳县置淮阳军沂水经下邳县分为二一于城北)
 (西南入泗一经城东屈曲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上有桥张良遇 黄石公
之处曾氏曰郦道元谓沂)
 (水出尼丘山西北经鲁之雩门曾点浴沂即此又武/水出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世谓之小沂 …… (第 16a 页)
 (后以万寿入江津凡七百里至渝州渝州巴县后为/恭州本汉江州县地属巴郡江在县南凡三百四十)
 (里至涪州涪陵县本汉旧县属巴郡大江 黄石
滩一/名横石又东流三百五十里至忠州忠州临江县本)
 (汉旧县属巴郡江在县南百步又东流二百六十里/至万 (第 51b 页)
 (尔躬亦与中穷终为韵)
(羽弓切)

古音羽陵反(诗无羊三章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


来既升(正月五章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


雌雄(左传襄十年孙文子卜繇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正义云古人读雄与陵为韵诗正月无)


羊皆以雄韵陵是也 楚词国殇见上(韩非子见上素问著至教论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


(黄石公
三略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淮南子览冥训 


夫死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 (第 2b 页)
 (漫陆离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仕宜切)

古音在何反(左传昭十六年子齹赋野有蔓草齹音在何反)今此字两收于五支七歌部中 


以上字当与七歌八戈通为一韵(凡从多从为从麻从垂从皮从从奇从义从罢从离从也从差从)

 (丽之属皆入此)
 (按二韵在古诗截然不相入楚辞亦然 黄石公
三略始以施加宜移化随入支字韵汉司马相如大人赋)
 (以驰离河沙入脂之微灰字韵卓文君白头吟以离为入支字 (第 32a 页)
功少者皆曰略书)
(嵎夷既略又巡行也左传吾将略地焉又行而取之也汉书略通夜郎又夺也齐语犠牲不略又书篇名 黄石)

(公
三略汉刘歆七略又蠖略龙行貌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又姓)(夺取也抄劫人财物也又拂过也又)
(书法撇长者谓 (第 3b 页)
 人有忧之忧之者何忧其无儆也惟勿恃其否之可
 休勿安其休之为吉而常有危亡之虑则休否之吉
 可以固如桑本而不拔矣光武日谨一日以十年为
 远审 黄石
存苞桑所以能身济大业延祚四百也曰
 其亡又曰其亡儆之至也不然如梁武帝唐庄宗身 (第 12b 页)
 莫知以盈自仆人知以党自助莫知以党自蠹六四

 不盈如月之近于望不党如马之亡其匹其中心之
 诚人信之君信之又何咎矣张良蚤师 黄石
晚从赤
 松月几望也韩愈前不污伾文后不污牛李马匹亡
 也绝类上也谓绝党以承上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 (第 11b 页)
(于度外休否也以十年为远而惓乎审 黄石
存包桑之/诏戒心也使否泰之循环如易之六阴六阳可以刻期)
(而至则人事可废而非然也汉四百年而乱唐与宋皆 (第 4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