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礼制因革上
虞书舜典修五礼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
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通典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
礼记礼器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
因
论语子 张问 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
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 子曰夏礼吾能言 (第 1b 页)
虞书舜典修五礼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
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通典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
礼记礼器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
因
论语子 张问 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
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 子曰夏礼吾能言 (第 1b 页)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夫于文祖/神宗则告庙也率百官若帝之初则临群臣也自古)
(通葬三年其以凶服则不可入宗庙其以吉服则斩/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既成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
(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
(年则告庙临群臣固 (第 30a 页)
(通葬三年其以凶服则不可入宗庙其以吉服则斩/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既成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
(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
(年则告庙临群臣固 (第 30a 页)
国传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师古注与谯同(亦通作燋诗豳风予羽谯谯毛传谯谯杀也郑笺谯或作燋)又字汇补视隹
(切音谁史记卫绾传景帝立岁馀不谯呵绾注索隐曰谯呵音谁何犹借访也)(正字通俗譳字)谭(广韵正韵)
(徒含切集韵韵会徒南切𡘋章覃玉篇大也诞也著也大戴礼子 张问 入官修业居久而谭注谓安纵也成公绥啸赋参谭云)
属注谭犹著也参谭不绝(又国名春秋庄十年谭子奔莒杜注谭 (第 112b 页)
(切音谁史记卫绾传景帝立岁馀不谯呵绾注索隐曰谯呵音谁何犹借访也)(正字通俗譳字)谭(广韵正韵)
(徒含切集韵韵会徒南切𡘋章覃玉篇大也诞也著也大戴礼子 张问 入官修业居久而谭注谓安纵也成公绥啸赋参谭云)
属注谭犹著也参谭不绝(又国名春秋庄十年谭子奔莒杜注谭 (第 112b 页)
言容茧 (详见容/貌章) 言若不
足丧纪之言也(贾谊/容经) 居丧不言乐(非其时也/ 曲礼) 子 张
问 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时人君无行三/年之丧礼者问)
(有此与怪之也欢喜说也言/乃喜说则臣民望 (第 23b 页)
足丧纪之言也(贾谊/容经) 居丧不言乐(非其时也/ 曲礼) 子 张
问 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时人君无行三/年之丧礼者问)
(有此与怪之也欢喜说也言/乃喜说则臣民望 (第 23b 页)
帝之初则临群臣也自古通丧三年其以凶服则不
可入宗庙其以吉服则斩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既成
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谅阴
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
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则告庙临群臣固有 (第 4a 页)
可入宗庙其以吉服则斩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既成
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谅阴
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
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则告庙临群臣固有 (第 4a 页)
嗣王归于亳而其序则曰三年复归于亳皆是周人
之辞也盖殷人之所谓祀至周人称之则皆以谓年
说命曰王宅忧亮阴三祀而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亮
阴三年不言盖世代既殊则其所称说亦异也太甲
始立伊尹奉之以见于先王之庙于是言其乃祖成 (第 23a 页)
之辞也盖殷人之所谓祀至周人称之则皆以谓年
说命曰王宅忧亮阴三祀而子 张问 于孔子高宗亮
阴三年不言盖世代既殊则其所称说亦异也太甲
始立伊尹奉之以见于先王之庙于是言其乃祖成 (第 23a 页)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
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
中分尧曰下章子 张问 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
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何氏名晏魏南阳人○或问今之论语其鲁论与曰
以何晏所叙篇 (第 71a 页)
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
中分尧曰下章子 张问 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
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何氏名晏魏南阳人○或问今之论语其鲁论与曰
以何晏所叙篇 (第 71a 页)
岂徒哉言必用我也为东周言兴周道于东方(语录曰此
是古注说○又曰问公山弗扰果能用夫子夫子果往从之亦不过劝得他改过自新舍逆从顺而已亦
如何便兴得周道曰圣人自不可测且是时名分亦未定若谓弗扰既为季氏臣便不当畔季氏所谓改
过者不过于臣顺季氏而已此只是常法圣人须有措置问如此则必大冇所更张否曰圣人须惊天动
地然卒于不往者亦料其做不得尔○辅氏曰鲁在周之东故云尔也盖圣人无小成苟就之事如获用
焉不兴周道以继文武不已也) ○程子曰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
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
其必不能改故也
○子 张问 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第 8a 页)
是古注说○又曰问公山弗扰果能用夫子夫子果往从之亦不过劝得他改过自新舍逆从顺而已亦
如何便兴得周道曰圣人自不可测且是时名分亦未定若谓弗扰既为季氏臣便不当畔季氏所谓改
过者不过于臣顺季氏而已此只是常法圣人须有措置问如此则必大冇所更张否曰圣人须惊天动
地然卒于不往者亦料其做不得尔○辅氏曰鲁在周之东故云尔也盖圣人无小成苟就之事如获用
焉不兴周道以继文武不已也)
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
其必不能改故也
○子 张问 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第 8a 页)
弟也语曰患之将至思而弗忧则子夏导牛意也牛
不能从至魋之叛宋欲灭桓氏而始出奔不遑择国
而处其亦晚矣
子 张问 明章总旨 此当与众好众恶章参看又当与
先觉章参看 此章当合先觉章及何为则民服章 (第 11b 页)
同看
子 张问 明章 子 (第 12a 页)
张问 明意思分明要从远处讨明夫
子窥其意向在远故言汝欲明只就人情物理上明
得便是明即此明得便是远何必远 …… (第 12a 页)
惰农亦私有所恃而不尽力于南亩则反以滋小民
惰窳之习助天而弃人亦非策之善者不若象山平
籴之说为久而无弊也救荒者慎思之
子 张问 崇德辨惑节 张彦陵曰崇德工夫全在徙义
上但根基须从实地做起故以主忠信先之二者原
是一串事但论用力 …… (第 22a 页)
自潜化于善矣 乐天斋翼注曰犹云真心好善也
有躬行以率之意不作欲民之善说 风草是借言
不是喻言
子 张问 士章总旨 此章即是为己为人之辩但子夏
则防其于谨严处有个为人之意子张则防其于广
大处有个为人之意 (第 29a 页)
不能从至魋之叛宋欲灭桓氏而始出奔不遑择国
而处其亦晚矣
子 张问 明章总旨 此当与众好众恶章参看又当与
先觉章参看 此章当合先觉章及何为则民服章 (第 11b 页)
同看
子 张问 明章 子 (第 12a 页)
张问 明意思分明要从远处讨明夫
子窥其意向在远故言汝欲明只就人情物理上明
得便是明即此明得便是远何必远 …… (第 12a 页)
惰农亦私有所恃而不尽力于南亩则反以滋小民
惰窳之习助天而弃人亦非策之善者不若象山平
籴之说为久而无弊也救荒者慎思之
子 张问 崇德辨惑节 张彦陵曰崇德工夫全在徙义
上但根基须从实地做起故以主忠信先之二者原
是一串事但论用力 …… (第 22a 页)
自潜化于善矣 乐天斋翼注曰犹云真心好善也
有躬行以率之意不作欲民之善说 风草是借言
不是喻言
子 张问 士章总旨 此章即是为己为人之辩但子夏
则防其于谨严处有个为人之意子张则防其于广
大处有个为人之意 (第 29a 页)
了不若饶氏难为臆度之语妙且为东周与可也有
成亦不必果别若圣人乘势而起比常时自易些此
意则有之
子 张问 仁于孔子章 张彦陵曰按子张一生病痛只
是务外夫子因病立方 五则字不落一层正示以
能行五者于天下之 (第 7a 页)
成亦不必果别若圣人乘势而起比常时自易些此
意则有之
子 张问 仁于孔子章 张彦陵曰按子张一生病痛只
是务外夫子因病立方 五则字不落一层正示以
能行五者于天下之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