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投河河水逆行十馀里若有神扶之/者得救而起年八十二卒事闻建坊)

 胡鼎妻施氏   徐霆
妻赵氏  毛和妻姜氏
 姜珊妻徐氏  姜成妻毛氏  徐显荣妻胡氏
 程锡妻徐氏  周曾妻毛氏  邵惟 (第 34a 页)
  周 岳(馀干人)杨 垓(馀干人)赵良懋(馀干人)赵嘉宾(馀干人安
志误入戊辰进士榜今㨿林志摘出)


  咸淳六年庚午解试

  丁少过(新建人)毛时龙(新建人) 徐霆
(丰城人)皮 洪(丰城人)
洪 渊(丰城人)李 洪(奉新人)袁 浚(奉新人)邹兰孙(奉新人)
程傅 (第 52b 页)
北地广而族多因蒙古山以为
号鞑语谓银曰蒙古女真名其国曰大金故黑鞑亦名
其国曰大银(自是为青吉斯至此据 徐霆
黑/鞑事略邹伸之使鞑日录修入)族人岱齐古
特部号最强旧与伊苏克依相善后生嫌隙绝不与通及 (第 26a 页)
 聂特穆尔(承事至元二/十八年上) (阙/)德新(至元二十/九年上)

  徐霆(徵事元贞/元年上)
    赵洪(徵事大德/二年上)
 实默鸿吉哩台(承事大/德四年) 刘元亨(徵事大德/六年上)
 张 (第 37a 页)
  元驭学士书法在虞褚间而过自谦抑不肯与墨池
盟间兴到作一薄蹄竟则裂之或有求者复不应以
故行世绝少今年乃为华亭 徐长孺
书黄庭内景经
神采风调翩翩出蹊径外吾不知于汝南公主志枯 (第 2a 页)
树赋如何书阴符经者信本登善度人者诚悬金刚
者子瞻法华大洞玉者子昂余皆获寓目焉昔许黄
门所藏杨司命书内景已散佚贞白先生间关访购
久而后得之 长孺
仅一叩而得元驭手授不亦大幸
哉今人知宝右军残误之外景而不知司命有内景
惜其灵翰永秘聊为拈出之以元驭书 (第 2b 页)
   明王锡爵书黄庭经
元驭学士书法在虞褚间而过自谦抑不肯与墨池盟
间兴到作一薄蹄竟则裂之或有求者复不应以故行
世绝少今年乃为华亭 徐长孺
书黄庭内景经神采风
调翩翩出蹊径外吾不知于汝南公主志枯树赋如何
书阴符者信本登善度人者诚悬金刚者子瞻 (第 64b 页)
法华大

洞玉者子昂余皆获寓目焉昔许黄民所藏杨司命书
内景已散佚贞白先生间关访购久而后得之 长孺

一叩而得元驭手授不亦大幸哉今人知宝右军残误
之外景而不知司命有内景惜其灵翰永秘聊为拈出
之以元驭 (第 65a 页)
 徐瑄(字纯中徐定子奉贺光宗即位表补将仕郎试中法科由评事积迁朝奉大夫大理寺卿会济)


(邸狱兴史弥远嘱其附会贼杀无辜且啖以美官瑄守正不从遂削官谪道州徙象州卒端平)


(改元侍御史王遂请加褒赠诏复元官赠集英殿修撰升擢庶子仍补二子官)

  徐霆(字长孺永嘉人少为母舅陈埴所鞠励以讲学由是得闻性理之要长游四方所见益广连中)

(漕举绍定中李全乱淮楚霆从赵善相于制幕军谋檄笔实参其事全毙以功补官端平初轺)


(车初通霆以选介信使奉币入行阙又岁馀复命授江东路兵马钤辖移江西再移广历守钦)


(复州汉阳军以武功大夫致仕卒)
 徐逄年(字耕老髫龀超轶不群诵书通夕不寐弱冠举胄监入太学试辄中前列舍试入优登开) (第 20b 页)
 徐瑄(字纯中徐定子奉贺光宗即位表补将仕郎试中法科由评事积迁朝奉大夫大理寺卿会济)


(邸狱兴史弥远嘱其附会贼杀无辜且啖以美官瑄守正不从遂削官谪道州徙象州卒端平)


(改元侍御史王遂请加褒赠诏复元官赠集英殿修撰升擢庶子仍补二子官)

 徐霆(字 长孺
永嘉人少为母舅陈埴所鞠励以讲学由是得闻性理之要长游四方所见益广连中)

(漕举绍定中李全乱淮楚霆从赵 (第 20b 页)
  (之总得十二卷而家所藏公墨迹石刻小楷藁/行草圣之类为诗文卮语几百番儿辈欲分得)
   (之而客有 徐长孺
章仲玉及吾从子骃素善公/结法因名响拓大小汇为七帙藏之山房内煎)
   (茶听琴四咏归去来辞及跋王晋卿 (第 42b 页)
 刘晔字耀卿未第时娶尚书赵晃之女早逝再娶赵

 氏九姨 宋天禧中除晔龙图待制
 刘凝之以女妻六合 徐长孺
(第 22a 页)
长孺
死有子名武
 刘纯材富室也以女妻贫士白厚(见白/氏)
 伊阳刘氏家富以女妻吕子衡(见吕/氏)
 刘延 (第 22a 页)
  王学士书黄庭经
元驭学士书法在虞褚间而过自挹不肯与墨池盟间
兴到作一薄蹄竟则裂之或有求者复不应以故行世
绝少今年乃为华亭 徐长孺
书黄庭内景经神采风调
翩翩出蹊径外吾不知于汝南公主志枯树赋如何当
亦不落夹矣书阴符者信本登善度人者诚 (第 17b 页)
悬金刚者
子瞻法华大洞玉者子昂余皆获寓目焉纵跌宕八法

能如易迁宫中人写玉晨蕊珠语耶昔许黄民所藏杨
司命书内景已散佚贞白先生间关访购久而后得之 长孺
仅一叩而得元驭手授不亦大幸哉今人知宝右
军残误之外景而不知司命有内景惜其灵翰永秘聊
为拈出之以元驭书 (第 18a 页)
  题竹醉翁集后
顾翁以五月十三日生里中谓之竹醉日云以是日徙
者毋弗荣者顾翁既老而乐其名自称竹醉翁所为诗
文悉以竹醉弁之而申学士刘侍御其撰传若赞则或
称醉竹云夫竹之为竹苍翠劲挺虬须龙鳞脩干密节
夫人而能知之若所谓醉吾不能悉其状意者藉地粕
挹天酒柔篁新粉使人狎而易为把臂欤顾翁之所托

于竹醉吾亦不能悉意者思其林若叔夜之傀俄其玉
山欤吾虽不能悉竹之醉然时时游于竹仅识竹虽不
能识顾翁(阙/)于顾翁之诗而窃于其所谓峭茜青葱者
而识其似也异日顾翁进我于竹间吾将醉而更悉之
   徐长孺
诗卷
屠明府长卿于县斋清暇约沈山人嘉则为乐府五七
言绝句各廿章而命不佞嗣响焉一时诸名士如 (第 7a 页)
徐长
辈皆有属和之什雍雍乎盛矣记胜国末吴中饶介 (第 7a 页)
之以醉樵歌试诸名士独张孟简第一得黄金一挺高
季迪次之得白金三斤馀各有差屠明府斋库萧然当
别无所觊觊齿牙一馀羡耳 长孺
脩辞甚蔚丽有才致
当不负明府甲乙榜也其以为何如
  题徐氏族谱序记卷
古者相里氏相马氏而独无相人氏然 …… (第 7b 页)
  题王太史二姑山记后
不佞读颜司徒麻姑坛记慨然想见姑与王方平二上
真之灵迹而不可得今年王太史胤昌过余恬澹靖出
所草游二姑山记读之觉九咽作青精气两腋习习风
生因戏谓太史君是方平裔宜其精至乃尔第不见方
平现云杪如卫子卿何耶麻姑以人胜耳从姑之胜远
过于麻姑历千万年而君始拈出之所结缘甚深矣异

日以为太史治可也太史笑曰吾而方平裔足下独非
方平裔也耶命题其后
  题与 徐长孺
三札后
余一岁来得报 (第 22a 页)
长孺
三纸大要以 (第 22a 页)
长孺
欲相师故力拒
之而会 (第 22a 页)
长孺
亦用太君善疾故阻此来今年正月太君
疾良已而 (第 22a 页)
长孺
就宗伯聘与辰玉共竹林下铜盆食五
日一过观次佐焚脩又不废制科业可谓双举其肘矣
第以余三纸皆代笔必欲得手 (第 22a 页)
  摹苏长公真迹
余于眉山苏长公无能为役凡公生平长技十不获一
而独贤劫以来所受风味习气时时有相入者昨年始
悉取诸名贤文辞稗官谐史小有关于公者即笔之总
得十二卷而家所藏公墨迹石刻小楷稿行草圣之类
为诗为文为卮语几百番儿辈欲分得之垂割而客有
(阙/)  徐长孺
章仲玉及吾从子骃素善公结法因令各
响拓大小汇为七帙藏之山房其体之俶傥权奇出入 (第 19a 页)
艺资耳不可徇而步趋也方苦文责填委又以城
居不能绝杯勺筐篚之役来卷须俟旬后细批抹荅诗
书扇并上外一扇附 徐长孺
可致之
  陆山人
令叔来拜手教其辞甚宏典而冲然若有藉于不佞者
知沧海之不择流也及读所草胡陈二先生传 (第 4a 页)
郁然剑色第不念庙
廊之上遂空群耶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可叹可叹大贶
拜嘉却有薄附将意不一
  莫子良方伯 徐长孺
来道我公向道之笃因得承动履清豫盖未几
而使者至矣披手书诵之更隃所闻于 (第 7b 页)
长孺
者第谓八
子为魔计穷担石夫九子魔母耳八子乃遂魔父耶长 (第 7b 页)
  又
得手教具感护法至意别纸数字想李使君报札也此
君敏爽固应作针水契第坐客何人得非吾邦大吏乎
所谓阐提见不足与校也兄不旬日已成仙师传详丽

出刘中垒上郭光禄陶都水未足儗第仆居一再侍仙
师意似不欲太漏光彩又亟戒仆寡言而篇中过情之
谈往往滥及仆仆不敢辞世法谤恐得罪上真耳记向
者师与兄书谓大道知之不言言之不文兄不能忘言
且又文矣其姑秘之以为箧中之宝若中间小有传闻
异辞辄另列上从容质元驭先生可也由拳集读之真
如太阿出匣霜风飒然又似甓社湖头睹明月珠目眩
睛遁不佞焚笔研来无数日而𢥠然有起色结习之不

易祛若此序中 徐长孺
不满六尺能作才语多多许亦
可念也雅贶拜领遂附不腆之敬惟恐蕳渎为荷
  又
得手教满纸具见精进至意足下 (第 6a 页)
如师律洽如父兄初淮盗起暴甚俄二男子饮酒临淮
兵家军伍张喜踪迹之乃命录事 徐霆
逮捕果吕文景
吉二其魁也尽获其党一百七十六人杀人二百馀情
得中书省以闻戮者七十人淮内以治先录司李哇哇 (第 8b 页)
      徐天麟
  徐逢年      徐范
  徐清叟      徐鹿卿
  徐经孙       徐霆
  徐明叔      徐华老
  徐莘老      徐梅龟
  徐梦发      徐霖
  徐宗仁  ……踰月,讽御史奏免,罢归。授湖南安抚使、知漳州,不拜。授端明殿大学士,閒居十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徐霆
按《万姓统谱》:霆字长孺,永嘉人。少为母舅陈埴所鞠,励以讲学,由是得闻性理之要。长游四方,所见益广,
乌乌〈汉书杨恽废为庶人。家居以财自娱。孙会宗以书谏之。答云。酒酣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本传〉飞乌〈太平广记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或属上曹。或属下曹。为飞乌。详藏钩下〉
冒乌 〈徐霆
黑鞑事略鞑人见物则欲。谓之撒花。予之则曰。捺杀因鞑。语好也。不予则曰。胃乌鞑。语不好也。撒花者。汉语
佩虎符。招信寻改临淮,廷玉换金符。伯颜闻之,咨中书省,仍佩虎符。临淮多盗,有二男子饮兵家,廷玉使隶事 徐霆
逮捕之,果盗魁,尽获其党一百七十六人,戮七十人,馀悉宥之,民遂安堵。隶事李娃过临淮,吏诬为盗,廷玉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