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政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皆赴烈焰中死事闻赠朝议大/夫官其后表所居曰忠义坊)
黄 哲(华阳人崇宁进士知永兴军举主管文字 徐师仁 荐于朝忤蔡京意除国子学录迁)
(宗正寺少卿金人陷都城索玉牒哲贮以陶器坎/地而藏获免高宗郎位被旨迎 (第 5a 页)
黄 哲(华阳人崇宁进士知永兴军举主管文字 徐师仁 荐于朝忤蔡京意除国子学录迁)
(宗正寺少卿金人陷都城索玉牒哲贮以陶器坎/地而藏获免高宗郎位被旨迎 (第 5a 页)
(化县并割莆田仙游等县以属焉又以游洋地不/当冲要移于莆田县为军理今领县三治莆田)
事要郡名莆田(见沿/革注)莆阳 莆中风俗秀民特多(陈长/卿作)
(贡院记云莆蕞尔介与福泉之间/市廛户版不能五之一而云云焉)比屋业儒(游驿通判/题名记民)
(物繁夥云云号衣冠/盛处至今公卿相望)儒风非在常衮后(郡志梁陈以来/已有郑露书堂)
(及唐正元林藻伯仲因之𨽻业欧阳詹来/自泉山原其所倡盖非常衮入闽之后)形胜南揖壶
公(莆田志郡治自游洋徙建始因都巡检廨为之即异/僧黄涅槃所指之地北枕陈岩云云东薄宁海西萦)
(石室木兰寿/溪环流左右)山川之秀(同上云云/甲于闽中)介泉福之间(游醳记/莆田云)
(云通海道/舟车所会)土产荔支 (徐师仁壶山 集云蔡君谟谱荔支/以宋家香为上品至和丙申宋氏)
(老尝以饷公公谢以诗其叔云世传此植已三百年黄/巢兵过 …… (第 1b 页)
(小庙政和间里人刘仲审题其额曰通印实在王介/甫作诗之后或者遂谓通应子鱼岂非传袭之讹)井
泉蟹井(在 壶山 石穴中有双蟹岁旱县官率诣祈祷以/茅叶引之至缶中迎归即雨○刘子翚诗髣髴)
(小双蟹控/御蛟龙随)学校涵 …… (第 3a 页)
笛鼓千村叶气多)
四六(抗章枫陛/作镇莆田) (环城千里/并海一隅) (闽峤将穷/海邦尤盛) (水绕 壶山/ 地穷海峤)
(乃眷莆阳之郡/实为荔子之乡) (维莆水之为邦/实桐城之析壤) (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 (第 5b 页)
事要郡名莆田(见沿/革注)莆阳 莆中风俗秀民特多(陈长/卿作)
(贡院记云莆蕞尔介与福泉之间/市廛户版不能五之一而云云焉)比屋业儒(游驿通判/题名记民)
(物繁夥云云号衣冠/盛处至今公卿相望)儒风非在常衮后(郡志梁陈以来/已有郑露书堂)
(及唐正元林藻伯仲因之𨽻业欧阳詹来/自泉山原其所倡盖非常衮入闽之后)形胜南揖壶
公(莆田志郡治自游洋徙建始因都巡检廨为之即异/僧黄涅槃所指之地北枕陈岩云云东薄宁海西萦)
(石室木兰寿/溪环流左右)山川之秀(同上云云/甲于闽中)介泉福之间(游醳记/莆田云)
(云通海道/舟车所会)土产荔支 (徐师仁壶山 集云蔡君谟谱荔支/以宋家香为上品至和丙申宋氏)
(老尝以饷公公谢以诗其叔云世传此植已三百年黄/巢兵过 …… (第 1b 页)
(小庙政和间里人刘仲审题其额曰通印实在王介/甫作诗之后或者遂谓通应子鱼岂非传袭之讹)井
泉蟹井(在 壶山 石穴中有双蟹岁旱县官率诣祈祷以/茅叶引之至缶中迎归即雨○刘子翚诗髣髴)
(小双蟹控/御蛟龙随)学校涵 …… (第 3a 页)
笛鼓千村叶气多)
四六(抗章枫陛/作镇莆田) (环城千里/并海一隅) (闽峤将穷/海邦尤盛) (水绕 壶山/ 地穷海峤)
(乃眷莆阳之郡/实为荔子之乡) (维莆水之为邦/实桐城之析壤) (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 (第 5b 页)
(游县西北俗传尝有仙人/往来其间又名仙人台)九仙山(在仙游县东北四/十五里石穴涌泉)
(色白味甘世传有何氏兄弟九人饮此泉得仙因名 宋徐师仁 诗晨踰九仙山暮访九鲤湖何氏兄弟跨)
(鲤鱼同时轻举排天衢山头云气故恍惚三十六/鳞今有无琼浆白日醉天 (第 38a 页)
(色白味甘世传有何氏兄弟九人饮此泉得仙因名 宋徐师仁 诗晨踰九仙山暮访九鲤湖何氏兄弟跨)
(鲤鱼同时轻举排天衢山头云气故恍惚三十六/鳞今有无琼浆白日醉天 (第 38a 页)
岁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伐之时王氏主其木媪抱木
愿并戮巢兵为之不伐今虽老矣其实益滋繁味益甘
滑真佳植也 (徐师仁/ 湖山集)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
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类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
枝尔陈紫之后无陈紫过 (第 71a 页)
愿并戮巢兵为之不伐今虽老矣其实益滋繁味益甘
滑真佳植也 (徐师仁/ 湖山集)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
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类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
枝尔陈紫之后无陈紫过 (第 71a 页)
子归之
中大夫陈彦恭志蔡京之党王相欲增鼓铸君曰山泽
之利不可竭祖宗之额不可踰 徐师仁 当前徽宗修道史时充润文官凡四人董晞渊
尤长释氏书为章句流布四方愚每谓异端之书皆
中国士人撰成此亦 (第 14b 页)
中大夫陈彦恭志蔡京之党王相欲增鼓铸君曰山泽
之利不可竭祖宗之额不可踰 徐师仁 当前徽宗修道史时充润文官凡四人董晞渊
尤长释氏书为章句流布四方愚每谓异端之书皆
中国士人撰成此亦 (第 14b 页)
林藻许稷黄璞徐寅黄滔翁承赞列传论
论曰吾莆自郑露倡学历二百馀年至唐贞元间始有
林蕴林攒之忠孝既已论著于前其他以文行著名于
载籍者若蕴之父披举明经尝著无鬼论披子藻砺志
力学举进士为莆首倡而许稷徐寅翁承赞及仲昭之
始祖御史公相继起而和之其后族祖校书公又自福
唐迁莆而居焉是亦莆人也按旧志称稷及寅皆文词
精丽承赞及校书御史二公所著诸集俱载唐艺文志
而御史公集至今尚存莆文章家推为初祖盖至是而
莆之文物始渐盛然亦仅有此数人耳而吴司业源名
公事述于寅则有所贬议于承赞则无所纪述是盖犹
有所憾也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吴世延方惟深徐铎 徐师仁 李揆林大鼐柯梦得
赵庚夫余谦一列传论
论曰吴世延见重于周元公则其为人可知矣方惟深 (第 48a 页)
之诗最为王安石所称而钱正老又谓其刚风劲气有
足动人则诗盖其馀事也徐铎以文章魁天下然其与
蹇序辰编类章牍流毒元祐名臣忠义士为之一空是
则文章不本于道德虽工奚益哉林大鼐之文盛为一
时名公所称道然其擢用升迁之骤盖亦不能无可议
也 徐师仁 文追古作李揆才堪翰苑余谦一文辞警切
皆一时之杰然者也柯梦得诗学孟东野一生苦吟赵
庚夫志业无所泄一寓于 (第 48b 页)
论曰吾莆自郑露倡学历二百馀年至唐贞元间始有
林蕴林攒之忠孝既已论著于前其他以文行著名于
载籍者若蕴之父披举明经尝著无鬼论披子藻砺志
力学举进士为莆首倡而许稷徐寅翁承赞及仲昭之
始祖御史公相继起而和之其后族祖校书公又自福
唐迁莆而居焉是亦莆人也按旧志称稷及寅皆文词
精丽承赞及校书御史二公所著诸集俱载唐艺文志
而御史公集至今尚存莆文章家推为初祖盖至是而
莆之文物始渐盛然亦仅有此数人耳而吴司业源名
公事述于寅则有所贬议于承赞则无所纪述是盖犹
有所憾也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吴世延方惟深徐铎 徐师仁 李揆林大鼐柯梦得
赵庚夫余谦一列传论
论曰吴世延见重于周元公则其为人可知矣方惟深 (第 48a 页)
之诗最为王安石所称而钱正老又谓其刚风劲气有
足动人则诗盖其馀事也徐铎以文章魁天下然其与
蹇序辰编类章牍流毒元祐名臣忠义士为之一空是
则文章不本于道德虽工奚益哉林大鼐之文盛为一
时名公所称道然其擢用升迁之骤盖亦不能无可议
也 徐师仁 文追古作李揆才堪翰苑余谦一文辞警切
皆一时之杰然者也柯梦得诗学孟东野一生苦吟赵
庚夫志业无所泄一寓于 (第 48b 页)
翁集》 卷
黄公度著。公度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官至考功员外郎,工诗能文。
《壶山集》七十卷 徐师仁 著。 师仁 字存圣,莆田人。七岁外祖问:霍光何以不学?对曰:伊尹放太甲而霍光不知,非不学。而何后登第,为校书郎,
黄公度著。公度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官至考功员外郎,工诗能文。
《壶山集》七十卷 徐师仁 著。 师仁 字存圣,莆田人。七岁外祖问:霍光何以不学?对曰:伊尹放太甲而霍光不知,非不学。而何后登第,为校书郎,
。建炎初,南阳陷,不屈死,举家歼焉。
黄哲
按《四川总志》:哲,华阳人。崇宁进士。永兴军举主管文字。 徐师仁 荐于朝,忤蔡京意,除国子学录,迁宗正寺少卿。金人陷都城,索玉牒,哲贮以陶器坎地,而藏,获免。高宗即位
黄哲
按《四川总志》:哲,华阳人。崇宁进士。永兴军举主管文字。 徐师仁 荐于朝,忤蔡京意,除国子学录,迁宗正寺少卿。金人陷都城,索玉牒,哲贮以陶器坎地,而藏,获免。高宗即位
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皆归密,因袭取黎阳仓。永安大族周法明举江、黄地附之,齐郡贼徐圆朗、任城大侠 徐师仁
来归。密令幕府移檄州县,列炀帝十罪,天下震动。护军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
日,当会子于白云法洞。此壶公所由名。山有八面,高千馀仞,方锐如圭首,峙立如展旗,为郡镇山。有虎丘岩。 宋徐师仁
曰:李习之谓,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 壶山
虎丘岩殆兼此景,有真净岩、有灵云岩、有桃花洞、蘸月池、泉石奇胜,有南泉岩,有竹峰岩,有西云岩,有盘陀 ……簿,过此,谓:莆田多人物,乃此公作怪。古谶:水绕壶公山,此时正好看。比事云:自木兰陂成疏渠,引流南绕 壶山,
而族望益显。按 壶山
自石梯过莲峰,山旧有莲峰院,山断矗起,先为灵云岩,乃妙应静室,所谓虎丘岩,盘陀石,法流泉濯缨沼石壁峰,碧溪湾皆灵云左右景也,李习之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佳草、新花、视远为幽。著作 徐师仁
谓虎丘岩,殆兼此景,循灵云而南有西云岩,中和院、南泉岩,从灵岩上至绝顶,两峰相附而平南,向稍下为真净 ……洞,旧有居民曰:范宅。宝胜、太平、西平、灵鹫、中峰诸院在其西,石泉、翠峰在其东南,竹峰在其西北,旧传 壶山
八面,计十八院,三十六岩,今唯白云、中和再建,馀俱无存者。前志载有柏化石、宋彭乘《墨客挥犀》载: 壶山
有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蔡君谟见而异焉,因运置私第。
龙潭,在 壶山 西范宅。《旧志》称:故老相传,元时,范氏养马潭边,与龙交,生龙马。事闻,诏取之。
城山,在景德里,黄 ……则俱见,故呼五侯。自郡城视之,又止见其三,故又呼笔架山。有涌泉岩,大云院,今废。石牛山,在安乐里,由 壶山 东南,行形势雄壮,上有石作牛形,旁有石方广如印,高数丈。
翠峰,在安乐里 壶山 之麓,唐校书余镐建牛山、善应二庙。成化间,裔孙用和重修。
梅花山,在安乐里 壶山 之左,
柯山,在安乐里,由 壶山 东南行至海而止,旧名松山,以状元柯潜生此,遂姓其山。
梁溪,在安乐里 壶山 下,灵云岩诸水注此,循山北流至新塘,与沟水合,溪山清邃树木阴森。
壶公山部艺文一
壶公山赋
龙潭,在 壶山 西范宅。《旧志》称:故老相传,元时,范氏养马潭边,与龙交,生龙马。事闻,诏取之。
城山,在景德里,黄 ……则俱见,故呼五侯。自郡城视之,又止见其三,故又呼笔架山。有涌泉岩,大云院,今废。石牛山,在安乐里,由 壶山 东南,行形势雄壮,上有石作牛形,旁有石方广如印,高数丈。
翠峰,在安乐里 壶山 之麓,唐校书余镐建牛山、善应二庙。成化间,裔孙用和重修。
梅花山,在安乐里 壶山 之左,
柯山,在安乐里,由 壶山 东南行至海而止,旧名松山,以状元柯潜生此,遂姓其山。
梁溪,在安乐里 壶山 下,灵云岩诸水注此,循山北流至新塘,与沟水合,溪山清邃树木阴森。
壶公山部艺文一
壶公山赋
峰、碧汉湾皆灵云左右景也。李习之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佳草、新花、视远为幽,著作 徐师仁
谓虎丘岩。殆兼此景,循灵云而南有西云岩、中和院、南泉岩、灵从岩。上至绝顶,两峰相附,而平南向稍。下为 ……风泽洞,旧有居民曰范宅、宝胜、太平、西平、灵鹫、中峰诸院在其西,石泉翠峰在其东南,竹峰在其西北。旧传 壶山
八面,计十八院三十六岩,今唯白云中和再建,馀俱无一存者。《前志》载有柏花石,宋彭乘墨客挥犀。载 壶山
有柏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蔡君谟见而异焉,因运置私第。城山 黄石主山也。由壶公发脉东北 ……又名文峰岩,岩下旧有伏龙穴。
琼山 在后洋由双髻山发脉西行,冈阜联络,有松万株。
蔡山 在横塘后,由 壶山 而来。
白塔山 即三台山由壶公山发脉东北行,城山之来脉也。其山小而圜秀,下为东州,南为横塘,北为小横 ……东山 由双髻山发脉北行西转为榜头山,又
西为东山。一名象峰,有象峰岩刘孝子闵庐墓于此。下为斗南,又南一支状如屏,为屏山,有妙泉庵旧址。又有东山后北趋至海,有水则有澳,翁厓长者李宏墓在厓下。持久山 发脉自双髻。崒嵂蜿蜒数里许,入海。石牛山 由 壶山 东南行,形势雄壮,上有石,作牛形,旁有石,方广如印,高数丈,下有小石阁。羊眠山 在石牛西。《弘治志》作扬名。
梅花山 在 壶山 之左。其麓为梅垄。
柯山 由 壶山 东南行至海而止。旧名松山,以状元柯潜生此,遂姓其山。
石马山 有石如马,下有石马宫。
芝山 峭石巑岏 ……旧有庵,曰万机状元柯潜尝读书于此。岳香山 《旧志》云:山有香气。
金山 上有金山院。院前有塘,夜静见 壶山 倒影。
嵩山 在海滨。其山峭拔,上有嵩山院,院后有石壁苔纹,成文笔峰三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然。吴山 ……阜,如龟形,又呼大龟屿。其山之东有大石盘,上有巨人迹。
小孤屿 在黄石后。朱尾视大,孤屿为小。二屿皆 壶山 馀气水口之罗星也。尚书翁世资赐茔在焉。按《宋志》:大孤屿小孤屿在县东七十里。赤屿 在持久山外海中突起 ……旷阔,众水洄流,群山环翠,为城南一胜境。
宝胜溪 发源宝胜山,合杨园山流水北流,与大溪合。
梁溪 在 壶山 下。灵云岩诸水注此,循山北流至新塘,与沟水合。溪山清邃,树木阴森。
上溪 即北摩溪。发源林葬坑,南流 ……在新县南。上即夹漈先生庐,夹漈未聘时,每夜有云起触天。
九龙潭 在九龙山下,溪水会流成潭。
龙潭 在 壶山 西范宅。《弘治志》称故老。相传元时范氏养马潭边,与龙交,生龙马。事闻,诏取之。清江潭 水由木兰溪而来 ……温泉 在洙溪。
大泉 在平海城东二里许。泉脉自石罅中涌出。
薛公池 详具县学志。
双池 在龙坡社后 壶山 文会。有宋贵诚宅双池乔木诗。
印斗池 在东里黄氏祠前。其池甚小,方正如印。
方池 在万寿宫内。元延祐 ……在光孝寺内最深。《岳志》谓得泉正脉。义井 在永福寺左。广几及丈,大旱不竭,按莆邑有五泉,一曰仁泉,在 壶山 蟹井之左数武,石壁上刻仁泉二大字,岳正义书。二曰义泉,即此。三曰礼泉,即醴泉里。四曰智泉,县令何南金
琼山 在后洋由双髻山发脉西行,冈阜联络,有松万株。
蔡山 在横塘后,由 壶山 而来。
白塔山 即三台山由壶公山发脉东北行,城山之来脉也。其山小而圜秀,下为东州,南为横塘,北为小横 ……东山 由双髻山发脉北行西转为榜头山,又
西为东山。一名象峰,有象峰岩刘孝子闵庐墓于此。下为斗南,又南一支状如屏,为屏山,有妙泉庵旧址。又有东山后北趋至海,有水则有澳,翁厓长者李宏墓在厓下。持久山 发脉自双髻。崒嵂蜿蜒数里许,入海。石牛山 由 壶山 东南行,形势雄壮,上有石,作牛形,旁有石,方广如印,高数丈,下有小石阁。羊眠山 在石牛西。《弘治志》作扬名。
梅花山 在 壶山 之左。其麓为梅垄。
柯山 由 壶山 东南行至海而止。旧名松山,以状元柯潜生此,遂姓其山。
石马山 有石如马,下有石马宫。
芝山 峭石巑岏 ……旧有庵,曰万机状元柯潜尝读书于此。岳香山 《旧志》云:山有香气。
金山 上有金山院。院前有塘,夜静见 壶山 倒影。
嵩山 在海滨。其山峭拔,上有嵩山院,院后有石壁苔纹,成文笔峰三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然。吴山 ……阜,如龟形,又呼大龟屿。其山之东有大石盘,上有巨人迹。
小孤屿 在黄石后。朱尾视大,孤屿为小。二屿皆 壶山 馀气水口之罗星也。尚书翁世资赐茔在焉。按《宋志》:大孤屿小孤屿在县东七十里。赤屿 在持久山外海中突起 ……旷阔,众水洄流,群山环翠,为城南一胜境。
宝胜溪 发源宝胜山,合杨园山流水北流,与大溪合。
梁溪 在 壶山 下。灵云岩诸水注此,循山北流至新塘,与沟水合。溪山清邃,树木阴森。
上溪 即北摩溪。发源林葬坑,南流 ……在新县南。上即夹漈先生庐,夹漈未聘时,每夜有云起触天。
九龙潭 在九龙山下,溪水会流成潭。
龙潭 在 壶山 西范宅。《弘治志》称故老。相传元时范氏养马潭边,与龙交,生龙马。事闻,诏取之。清江潭 水由木兰溪而来 ……温泉 在洙溪。
大泉 在平海城东二里许。泉脉自石罅中涌出。
薛公池 详具县学志。
双池 在龙坡社后 壶山 文会。有宋贵诚宅双池乔木诗。
印斗池 在东里黄氏祠前。其池甚小,方正如印。
方池 在万寿宫内。元延祐 ……在光孝寺内最深。《岳志》谓得泉正脉。义井 在永福寺左。广几及丈,大旱不竭,按莆邑有五泉,一曰仁泉,在 壶山 蟹井之左数武,石壁上刻仁泉二大字,岳正义书。二曰义泉,即此。三曰礼泉,即醴泉里。四曰智泉,县令何南金
,石桥名通济桥,修四十寻,广二十之一,分水为八道。靖康元年,太守江尚合众力鞭石累址,太守张读续成之。 著作佐郎徐师仁
记。
通津桥 成化二年,太守岳正重建。
岳公桥 成化二年,太守岳正凿沟塘东,即造此桥。郡人学士林文记
通津桥 成化二年,太守岳正重建。
岳公桥 成化二年,太守岳正凿沟塘东,即造此桥。郡人学士林文记
蒋敏修
胡缉 胡致隆
梁子美 赓邃明
孙叔通 徐师仁
李公彦 雷度
邓辀 汪端友
文学典第七十八卷
文学名家列传六十六
宋十 ……官清海节度推官。时方禁史学,士至有不知魏晋者,叔通储书万卷,历代兴废治乱得失叩之响应,时号孙书库。 徐师仁
按《福建通志》: 师仁 字从圣,雄子。幼敏悟,甫七岁,过母家,值外祖读《霍光传》,疑光何为不学无术, 师仁 曰:伊尹放太甲而光不知,非不学耶?外祖大惊。大观初,登第历秘书省校书郎,时修史,遍选天下,得四人, 师仁 居其一。后迁著作佐郎,在东观,得读未见书,有集行于世。
李公彦
按《江西通志》:公彦字成德,临川人,
胡缉 胡致隆
梁子美 赓邃明
孙叔通 徐师仁
李公彦 雷度
邓辀 汪端友
文学典第七十八卷
文学名家列传六十六
宋十 ……官清海节度推官。时方禁史学,士至有不知魏晋者,叔通储书万卷,历代兴废治乱得失叩之响应,时号孙书库。 徐师仁
按《福建通志》: 师仁 字从圣,雄子。幼敏悟,甫七岁,过母家,值外祖读《霍光传》,疑光何为不学无术, 师仁 曰:伊尹放太甲而光不知,非不学耶?外祖大惊。大观初,登第历秘书省校书郎,时修史,遍选天下,得四人, 师仁 居其一。后迁著作佐郎,在东观,得读未见书,有集行于世。
李公彦
按《江西通志》:公彦字成德,临川人,
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皆归密,因袭取黎阳仓。永安大族周法明举江、黄地附之,齐郡贼徐圆朗、任城大侠 徐师仁
来归。密令幕府移檄州县,列炀帝十罪,天下震动。护军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
君德、平原贼帅郝孝德并归于密,共袭破黎阳仓,据之。周法明举江、黄之地以附密,齐郡贼帅徐圆朗、任城大侠 徐师仁
、淮阳太守赵他等前后款附,以千百数。翟让所部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权。让兄宽复谓让曰: ……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皆归密,因袭取黎阳仓。永安大族周法明举江、黄地附之,齐郡贼徐圆朗、任城大侠 徐师仁
来归。密令幕府移檄州县,列炀帝十罪,天下震动。护军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
莫究其所。唐元和十四年。韩公出剌是邦。请置乡校牒曰。此州学废日久。则前乎此。固有学特来有振起之者。按 徐师仁
创学记云。学舍旧在西湖。阴阳皆以为不利。元祐中。王俟涤虽有迁徙之议。病其难而来暇。王公大宝迁学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