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正一部
續道藏
 此后世立生祠之始
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二年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
牢祠萧何霍光帝谒陵园过式其墓
章帝本纪建初七年冬十月西巡狩幸长安丙辰遣使
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
安帝本纪延光三年闰十月乙未遣使者祀太上皇于
万年以中牢祀萧何曹参霍光

桓帝本纪延熹八年夏四月丁巳坏郡国诸房祀
 注房谓祠堂也王涣传曰时唯密县存故 太傅卓茂
 
庙洛阳留今王涣祠
桓谭传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祀谭冢乡
里以为荣
杨厚傅厚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 …… (第 4a 页)
    蕙田案两汉风俗淳茂祀典所及见于史册
    者萧曹与霍皆有相业功在社稷桓谭以经
    学博闻名后世 卓茂
韩福等以行义称至于
    民间亦立生祠有甘棠之爱焉百世而下犹
    为兴起况当其时者乎逮汉末诸君 …… (第 4b 页)
         右元
明史礼志鄱阳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
忠臣祠祀赵德胜等十四人太平忠臣庙祠花云王鼎
许瑗金华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太祖时
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
均州祀黄霸密县祀 卓茂
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 (第 49b 页)
    注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唐书杨收传汉
    制总群官而听曰省分务而专治曰寺是也
后汉书百官志太傅上公一人(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 卓茂
为太傅薨因省)
(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 (第 10b 页)
 其禄奉之不薄而入仕则此涂出其待之固优也其
 后朱博不喜儒吏而务抑摧折而吏道始衰矣光武
 初立凡六百石以下皆增于西京旧秩盖优小吏也
  卓茂
为令自言亭长受米肉馈者置而不问其习见
 小吏之常态而不之责也
 新安朱氏曰孟子言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 (第 14a 页)
其坟存见夫人室家
李通传通卒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铫期传期卒帝亲临襚敛
邓晨传晨卒乘舆与中宫亲临送葬 卓茂
传茂卒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赵熹传熹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
牟融傅融卒车驾亲临其丧
邓彪传 (第 12b 页)
 亡以应卒注卒谓暴也(又与倅同音翠副贰也礼燕义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又集韵崒亦作卒 又韵 

(补叶将遂切音翠左思吴都赋雕题之士镂身之卒比饬虬龙蛟螭与对)又叶昌悦切音测苏辙功臣寺诗流传后世人谈 
(笑资口舌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卓古文(唐韵正韵竹角切集韵韵)
(会侧角切𡘋音涿说文高也早上为卓隶作卓扬子法言颜苦孔之卓注颜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坚也)又释名 
 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又姓 后汉卓茂
(第 85b 页)
卓茂
(第 85b 页)
子康
南阳宛人也)协古文协(唐韵正韵胡颊切集)
(韵韵会檄颊切𡘋音挟说文众之同和也从劦十声书尧典协和万邦 (第 85b 页)
 带平声一曰阿呆(又集韵汤来切同儓倍儓隶也)(广韵于盈切集韵伊盈切正韵于京切𡘋音缨释名人始生曰)
(婴儿胸前曰婴抱之婴前乳养之故曰婴一曰女曰婴男曰孩)又六书故女首饰也婴所以饰也荀子富国篇处女婴宝珠 
 别作璎 又加也贾谊治安策婴之以芒刃(又触也韩非子说难龙喉下逆鳞婴之则杀人)又绕也 后汉卓茂
传婴城者 
 相望(又萦也绊也陆机诗世网婴吾身张九龄诗形随世网婴)又山名隋图经婴山并州之主山又山海经 (第 66b 页)
 切音殴与欧呕𡘋同吐也详欧字注(又集韵于候切沤去声又广韵平表切集韵被表切𡘋音又集韵巨夭切音趫义𡘋)
(同)(广韵集韵𡘋资四切音恣说文战见血曰伤乱或为惛死而复生为)又广韵集韵𡘋七四切音次义同 
(又集韵息利切音四博雅病也)或作 款(唐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并音窾说文意有所欲也徐铉曰)

(塞也意有所欲而犹塞款款然也谢灵运诗语往实款然注款然谓如其所欲)又博雅诚也爱也楚辞卜居宁悃悃款款朴 
(以忠乎注悃悃款款志纯一也 后汉卓茂
鲁恭传赞卓鲁款款愔悫德满注款款忠诚也)又叩也求通也晏子杂篇前驱款 
(门史记商君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太 (第 11b 页)
 过以汎剽之单慧历执古之醇听(又水名水经注水出梁州阆阳县魏遣夏侯渊与张合下巴西进军宕渠刘备军汎口即)
(是水所出也汎水又东径汎阳县故城南东流注于沔谓之汎口又山海经发爽之山汎水出焉南流注于渤海)又乡名在 
 琅邪郡不其县 后汉卓茂
封汎乡侯(又广韵房戎切集韵韵会符风切正韵扶中切𡘋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
 泛滥(又集韵扶法 (第 6a 页)
 国之志注志谓记也又汉书有十志俱与志同(又类篇或作识论语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又韵会通作痣史记汉 
(高祖纪左股七十二黑子师古注今中国通呼为黡子吴楚俗谓之志志记也南齐书江祏传高宗胛上有赤志)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而振切音刃玉篇识认也增韵辨识也关尹子二柱篇浑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认而已之后 汉卓茂)
(
传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解与之他日别得亡者诣府送还元史王克敬传临事不认真岂尽忠之道乎)又错认水酒名见  …… (第 66a 页)
 之意通雅即谆谆也 又姓见字汇(又玉篇广韵之闰切集韵韵会正韵朱闰切𡘋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
 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又韵会忠谨之貌 后汉卓茂
传劳心谆谆)又玉篇佐也晋语曾孙蒯瞆以谆赵 
 鞅之故(又扬子方言谆憎所疾也宋鲁凡相恶谓之谆憎若秦晋言 …… (第 78a 页)
 即我谋(又叶莫徒切音模诗小雅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注膴音呼)又叶况于切音吁焦氏易林懿公浅愚不受深谋 又 
(叶满补切音母诗小雅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又叶莫故切音暮传鹑觚马皇后赞作后作母帝咨厥谋 
(国赖内训家应显祚)(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于歇切堰入声说文白也尔雅释诂告也请也左传隐十一年唯我郑)
(国之有请谒焉注谒告也礼曲礼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注谒请也典谒者主宾客告请之事)又增韵 
 访也请见也 后汉卓茂
传茂诣河阳谒见光武(又释名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
(之门状今之拜帖史 (第 93a 页)
 天斋翼注曰康子之问在弭盗以法夫子之对在弭
 盗以心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北魏主问秘书令高
 祐曰何以止盗对曰昔宋均立德猛虎渡河 卓茂
(第 27b 页)
 书吕刑云咸庶中正则中正者听讼之道也虞芮争
 田之讼必欲见文王鼠牙雀角之诚伪必欲见召伯
 此为利见大人又或不与之校如直不疑或为和解
 如 卓茂
或使其心化如王烈或为之辨明如仲由皆
 讼者之利也 (第 41b 页)
 (象此取义不一也然亦有不必如此取者此特其一/例也卦辞如此辞极齐整盖所取诸爻义皆与爻中)
 (本辞协亦有虽取爻义而与爻本辞不同者○项氏/安世曰利见大人或不与之校如直不疑或为之和)
 (解如 卓茂
或使其心化如王烈或为之辨明如仲由/皆讼者之利也不利涉大川涉险之道利在同心此)
 (岂相争/之时哉) (第 39b 页)
释名人始生曰婴婴匈前也投之婴前乳养故曰婴增韵婴孩也又加也汉贾谊传婴之以芒刃又触也唐书婴逆
鳞又绕也后 卓茂
传婴城相望注以城自婴绕又萦也系也荀子处女婴宝珠文选余婴沈痼疾又姓晋大夫季婴之后集韵 (第 33b 页)
告也广韵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
谆谆若八九十者汉五行志注师古曰重复貌诗诲尔谆谆注之顺切又忠谨之貌后 卓茂
傅劳心谆谆又方言齐鲁凡相疾 (第 22b 页)
气)
(乏则欠又水名又逋负又艳韵)○汎(赴剑切浮貌一曰任风自纵也又洒也又汎剽轻疾也又水名又地)
(名 汉卓茂
封汎乡侯亦作泛汜惟浮义与东韵同馀异)(水延漫也又广也礼记氾扫曰埽又水氾不定)
(貌又水名汉高帝即位 (第 24a 页)
 稽都尉呜呼此君子所以贵特立不变至老而不肯
 徇时好也故曰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
 不遇命也诗曰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何以徇时为哉
 昔者 卓茂
为密令上下皆嗤其不能河南郡至为置
 守令茂不以为嫌治事自若数年治行大著寻迁京 (第 22a 页)
 郡丞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归光武即位访求茂诏曰
 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遂以为 太傅褒德侯

 一茂之身始而上下皆嗤其不能者此一人也终而
 名冠天下以明天子为知己者亦此人也则君子亦
 求其在 (第 22b 页)
(蚓)
(二十二稕)(之闰切束秆也)(上同)(告之丁宁者又忠谨之貌 后汉卓茂
传劳心谆谆或作啍)
(郭璞曰衣缘饰也)(垒土也一曰射臬)(訰訰乱也) 峻(私闰切险峭也)(上 (第 4a 页)
 华山庙碑  校官碑丨 (曹全碑圣主丨诹按畴丨四岳) 疑元老   诗小雅周爰咨诹释 
 文云咨本  华山庙碑  武荣碑丨 (柳敏又作咨)  丨粮品物  才 卓茂
   碑天 
 丨鲠□字原云义作资按  白石神君碑 (禹字书无字仅见此碑)  絜其丨盛   庙 
( …… (第 28a 页)
 魏受禅表  杨震碑克 (李翊夫人碑世九德既丨) 项于丨   有皇兮气所丨   
 鲁峻碑息  武荣碑资  戚伯著碑 (老子睿不丨)  丨 卓茂
   丨略胥通  铭与 
 楚子西同科丨不及孙卿孟轲按碑文义 (魏受当即材质之材字原以为与才同非是) (第 69a 页)
 罃(同上一曰备火长颈瓶)(黄鹂亦作莺)(同上又有文章貌诗有莺其领)(樱桃)
(鹦鹉能言鸟又左传青鸟氏司启者也杜预曰青鸟鸧鹦也以立春鸣立夏止)(嘤嘤鸟相命声诗鸟鸣嘤)
(嘤又鸟鸣相如赋鸿雁嘤嘤)(婴孩又加也逆也触也贾谊传婴之以芒刃唐书婴逆鳞又绕也 卓茂
传论婴城者)
(相望又系也萦也荀子处女婴宝珠选诗余婴沈痼疾)(石似玉)(冠系又马鞅左传鞶厉游缨杜 (第 6a 页)
   彖
需以有实故需讼以有实故讼无实而需时至何用无
实而讼情得必穷故二卦皆以有孚为主需主九五讼
主九二二爻皆在坎中二卦之有孚即坎之有孚也曲
直未明故窒胜负未分故惕中止则吉终成则凶讼之
情状于是曲尽矣利见大人或不与之校如直不疑或
为之和解如 卓茂
或使其心化如王烈或为之辨明如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