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別史類
政書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署
王 杲至道初知并州寻徙知石州又徙石隰副部署

周审玉至道初并州兵马钤辖
李重贵至道中并代副都部署真宗初授代州防御使
姚 铉至道中河东转运使
李怀忠太宗初大同军节度使
潘 楷太宗初铜鞮令兼勘给粮料院
余崇德太宗时铜鞮尉
孙可象太宗时铜鞮主簿
曹 璨太宗时并代二州兵马都监淳化二年知代州

 至道中拜天德军节度真宗时拜彰德军节度使 赵承宗
太平兴国中知泽州
裴 庄太宗时权忻州录事参军擢绛州防御推官提
 点并岚二州缗帛刍粮改辽州判官雍熙三年 (第 12b 页)
 (都/人)卢策(知青州/钱塘人)曾布(知青州/南丰人)徐铎(知青州兴/化莆田人)曾孝序

 (知青州/晋江人)徐处仁(知青州又知东平/府应天谷熟人)袁廓(知郓州剑川/州梓潼人)
  赵承宗(知郓州/蓟州人)
吴元扆(知郓/州)雷孝先(知郓州同/州邠人)李迪
 (知郓兖青三/州赵郡人)王延德(知郓州/大名人) (第 50b 页)
来格来崇皇灵显融初献四祖有
分乐思皇高祖穆然深玄具远历年其神在天尊临太室
馀庆绵绵歆于几筵有永其传为 德祖
之奏思皇曾祖清
动醇古田里韬光天䔍其祜佑我曾孙弘开土宇追远竭
虔勉遵前矩为懿祖之奏惟我皇祖淑世诏谋盛 …… (第 4a 页)
 不暇及矣尝学于太监李永昌

宗庙(附王国/以下)
丙午冬建宗庙令冷谦典乐
洪武元年春二月立太庙于阙左庙南向 德祖
居中以下
三祖昭穆列考妣并以四孟及岁除凡五享孟春特祭其
馀祫于太祖庙
夏四月行祫祭礼重定时享清明端午 …… (第 25a 页)
 凡皇后先崩既葬神主未入太庙藏于别庙及帝崩合
葬后然后神主得祔
七年御史荅禄与权请行大禘礼不果行
九年定王国宗庙立于宫城外之左二昭二穆与始封之

祖为五
冬十月新太庙成为同堂异室之制 德祖
居中三祖帝后
东西向亲王侑于东庑功臣侑于西庑罢特享四孟合享
定于孟春择上旬吉曰三时俱朔日官民不敢犯三 (第 27a 页)
林南黄太林南林太黄林南林黄太黄林黄太姑太林
成治效此帝王之道亦祖考之教
南林太林太林南林太姑太黄林 德祖
庙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 (第 12a 页)
 襄惠张净峰先生岳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福之惠安人正德丁丑进士授行
人邸寓僧舍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出则徒步走市
中时称泉州三狂武宗寝疾豹房上书请内阁九卿轮

直尝药不报已諌南巡罚跪五日杖阙下谪官世宗即
位复行人历南武选员外祠祭主客郎中出为广西提
学佥事调江西寻谪广东提举先生为郎时上议禘祭
推求所自出之帝中允廖道南议禘颛顼永嘉议禘
贵溪谓德祖在大祫已为始祖不宜又为始祖之所
自出当设虚位南向而以太祖配享第未知虚位之书
法宗伯李时以问 (第 7b 页)
  更定祀典
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洪武初中
书省臣李善长等进郊社宗庙议分祭天地于南北郊
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岁从夏
至则祀地于方泽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 德祖
而下 …… (第 1a 页)
灾异之应礼缘人情者也太
宗迁都当时未有建白以复古制者礼乐百年而后兴
讵不信哉至于宗庙之制国初立四亲庙 德祖
居中懿 (第 2b 页)
江南西川为外援夏五月辛卯遣使贡方物于辽秋七
月初立七庙于高祖旧第号显圣宫(七庙当是前汉高/祖邦文祖湍 德祖)
(
昂翼祖僎显祖琠高祖皓世德旻也未审是非又天福/十二年祖庙中有光武皇帝亦在不祧今七庙数不知) (第 2a 页)
颐朱熹皆以尊僖祖为得礼之正盖报本反始义
所当重也我高皇帝肇建丕图追祀四祖至英宗上宾
遂备九室在当时则 德祖
为高祖无可推之亲在今日
则德祖当为始祖无可祧之主臣愚以为太祖太宗比 (第 15b 页)
择地
于是伏阙谏乃行焉语在伏阙弘治初元诏议宪宗升
祔及孝穆皇太后祔享之礼议者人人殊礼部左侍郎
倪岳言 德祖
以上无可复推则德祖视周后稷太祖太
宗视周文武百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迭迁今宪考升
祔则懿祖神主当祧宜于太 …… (第 19b 页)
祔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以下
为七庙异时祧尽则以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
祫礼行于前庙时享则尊太祖祫祭则尊 德祖
各不失
尊庶无悖礼议者不从十七年三月圣慈仁寿太皇太
后崩上御西角门朝退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至 (第 20b 页)
所自出之帝也 德祖
既为太祖之始祖岂可复为始祖
所自出之帝乎请虚其位而加隆称焉仍以太祖配中
允廖道南则谓朱氏为颛顼裔宜禘 (第 4a 页)
颛顼辅臣孚敬会
群僚议东阁倡言曰请虚位者失之无尊颛顼者失之
远宜仍禘 德祖
便言复上书诤之上虽意未决而心是
言旋特进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言眉目疏朗
美须髯大音声不操楚语上故 (第 4a 页)

第四十三人谯筌字器之小名宝子小字瑞哥年四十
七十月初七日生外氏赵具庆下兄弟终鲜四举娶姚
氏曾祖惟 德祖
赴父之抃本贯潼川府飞乌县礼贤乡
永乐里父为户 (第 89a 页)
   赵韩王六世小谱
忠献韩王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曾祖吴国公冀三河
令祖赵国公全宝澶州司马父齐国公迥相州司马迁居
洛阳齐国公生四子长忠献次贞尚书都官郎中次安易

宗正卿次正东头供奉官忠献三娶长魏国夫人魏氏生
羽林卫 大将军承宗
次齐国夫人魏氏生昭宣使神州团
练使赠中书令承煦次陈国夫人和氏后唐宰相凝之女
也生二女皆度为道士 (第 1b 页)
承宗
娶长乐郡主高氏盖太祖甥
女也无嗣承煦字景阳初娶仙源郡夫人孟氏蜀主昶之
女继延康郡夫人孟氏昶子滕国公元 (第 1b 页)
人人殊礼部左侍郎倪岳言 德祖
以上无可复推则德
祖视周后稷太祖太宗视周文武百世不祧懿祖而下
以次迭迁今宪考升祔则懿祖神主当祧宜于太 …… (第 11a 页)
有功宗有
德乃孔子之言故凡号太祖者即始祖必事之以配天
若商周之契稷皆以功而非论其本统也宋之禧祖及
德祖
可比商祖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徒谓大儒
尝有取于王安石之说而不从孔子遂使七庙有始祖
又有太祖太祖既以配 …… (第 11b 页)
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以下为七庙异时祧
尽则以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祫礼行于前庙
时享则尊太祖祫祭则尊 德祖
各不失尊庶无悖礼议
者不从以太庙之制已有九庙又难于并祧故也十七
年三月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上御西角门朝 (第 12a 页)
  帝号追崇 德祖
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
为重八公第三子葬于朱巷是为德祖玄皇帝配胡氏
曰玄皇后俱洪武元 (第 16b 页)
 不载字者王太常谓可补当时之阙诚然第以相时
 律之政恐不皆实纪耳(于志宁字仲谧李元道字元/阳蔡允恭字克让许敬宗字)
 (延族刘孝孙字 德/祖
盖文达字文达)
武照以淫牝秽乱唐室实旷劫所无之变而一代英才
 杰士俯首臣伏无敢声其罪者独骆宾王广陵一 (第 10a 页)
资质所以流浪渐与仁远焦漪园诸公极与扬雄开脱
正如 德祖
所云老不晓事耳汉家有两人怕死流为贪
著富贵如马融就聘于邓骘中郎应召于董公两人皆
颇知学但未尝在仁字站 (第 3a 页)
   真隐传
鬼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隐居韬智居鬼谷山因以为
称苏秦张仪师之遂立功名先生遗书责之曰若二君
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波浪荡其根上无径

尺之阴身被数尺之痕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
也子不见嵩岱之松柏华霍之檀桐乎上枝干于青云
下根通于三泉千秋万岁不受斧斤之患此木岂与天
地有骨肉哉盖所居然也
  杂文
   吊古文
贾谊发愤于湘江长卿愁悉于园邑彦真因文以悲出
伯喈衒史而求入文举疏诞以殃速 德祖
精密而祸及 (第 11a 页)
   赠中顺大夫镇江知府徐公墓碑
皇上即位之十年诏曰光禄卿徐兴祖慎事小心在朕
左右二十又五年未尝有过非其祖父之教曷以致斯
其准恒制宠赠之官以劝奉职者于是吏部承诏赠其
大父馀庆中顺大夫应天府丞父景福中顺大夫镇江

府知府祖妣朱氏赠德人妣高氏赠淑人兴祖既祗奉
制书告于墓下复谓余曰吾祖父世有醇 德祖
之事稍
远弗能悉知知而悉者惟吾父而已吾父之德吾知之
吾子虽知之弗悉也至于吾孙又不若吾子之知则遂
忘矣 (第 53a 页)
   宗定九新柳堂诗集序

成双美誉早传于参佐厅前第五高名不减于骠骑省
内乃有方城之硕裔是为淮海之俊人琴响四山身能
入画风乘万里志不须舟羡平舆而鳞跃双龙在扶风
而眉先五马盖广陵有二宗子而定九其首称也定九
与余生同梓里雅闻兄事袁丝长并芸窗未敢儿称
眠当共被夜舞司州出必同车朝游洛市曲江虎视
一时雄长诸侯文树鸾搴四海群推六子时而登筵授
简彼独探珠或且 (第 24b 页)
   故钦天监正黄济民墓铭
历象授时从古帝王所重肆国朝申命厥官尤致谨焉

其或学之弗专且精而于推测或昧焉则弗足以尽敬
天勤民之道惟得人以任其职则天象明而人时定其
有补于政治非小也故奉政大夫钦天监正黄恺济民
可谓专其业而精其术者矣济民之先为邺之古荡人
始祖泓仕东晋为太史令后世遂以星历名家高祖清
曾祖秉彝俱有隐 德祖
尹中仕元为彰德长官父讳荣
洪武中任彰德府阴阳正术积德行善人以长者称母
雷氏有懿行岁戊午二月二十有八日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