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編年類
時令類
詔令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之大勋集于武王则其烈之大可知矣为之子孙者
能继承嗣续而粉泽藻饰之则前人之功德不至于
泯灭矣以觐文王之耿光者言能昭文王之 德光 使
夫天下之目同见以扬武王之大烈者言能称武王
之大功使其愈久而愈不坠然则成王之所以持盈 (第 4a 页)
能继承嗣续而粉泽藻饰之则前人之功德不至于
泯灭矣以觐文王之耿光者言能昭文王之 德光 使
夫天下之目同见以扬武王之大烈者言能称武王
之大功使其愈久而愈不坠然则成王之所以持盈 (第 4a 页)
之远著而正义推广其说则谓是德充满居正而远
著于天下陈少南则谓宅者居处之所言德之光辉
显著随处而有遍洽天下胡益之谓 德光 自上及下
曰光宅自内及外曰光被然是数说皆不若伊川程
先生之说简而当
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 (第 6b 页)
著于天下陈少南则谓宅者居处之所言德之光辉
显著随处而有遍洽天下胡益之谓 德光 自上及下
曰光宅自内及外曰光被然是数说皆不若伊川程
先生之说简而当
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 (第 6b 页)
其克诘尔戎兵(止/)扬武王之大烈
陟禹迹者何巡守也天子之出必有兵卫六军以随之
方行天下遍历四岳也整点军卫巡行天下足以振压
奸宄坐消祸变所至之处足以见文王之耿光足以不
坠武王之大烈盖文王德光本自照临四海而武王一
戎衣有天下其烈莫盛焉使子孙不能保有其基业而
为他人分裂之则藩垣之外皆他人地文王 德光 虽在
彼而子孙无由觐见之武王辛苦成功者竟坠地而不
振矣传者不察其为巡守而云周公无故教成王点兵
不知周 (第 50b 页)
陟禹迹者何巡守也天子之出必有兵卫六军以随之
方行天下遍历四岳也整点军卫巡行天下足以振压
奸宄坐消祸变所至之处足以见文王之耿光足以不
坠武王之大烈盖文王德光本自照临四海而武王一
戎衣有天下其烈莫盛焉使子孙不能保有其基业而
为他人分裂之则藩垣之外皆他人地文王 德光 虽在
彼而子孙无由觐见之武王辛苦成功者竟坠地而不
振矣传者不察其为巡守而云周公无故教成王点兵
不知周 (第 50b 页)
达升任郎中以关六十管理关六十升任郎中以
保善管理保善故以 德光 管理
第四参领第九管领初系殷达护齐管理殷达护
齐故以开齐里管理开齐里故以连存管理连存
故 (第 31b 页)
保善管理保善故以 德光 管理
第四参领第九管领初系殷达护齐管理殷达护
齐故以开齐里管理开齐里故以连存管理连存
故 (第 31b 页)
而安巴坚病死舒噜护丧归西
楼立其次子元帅太子耀库济坤从至西楼而还耀库
济后更名德光谥安巴坚为大圣皇帝 德光 立三年改 …… (第 9a 页)
遣王晏
球破定州擒塔拉等斩之擒其壮健者五千馀人为契
丹直初安巴坚死长子东丹王托云当立其母舒噜爱
德光 德光 智勇素服诸部共希旨请立 (第 9b 页)
德光 托云不得
立长兴元年自夫馀泛海奔唐明宗赐其姓为东丹更
名曰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后又更姓李名赞华契丹
自 …… (第 9b 页)
盐沟置良乡县又于幽
州东五十里筑城皆戍以兵及破塔拉等又于其东置
三河县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输饷可通 德光 乃
西徙横帐居库尔泊出寇云朔之间明宗患之以石敬
瑭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御之应顺清泰
之间调发 (第 10b 页)
馈饷远近劳敝 德光 侍其母甚谨常侍立其 …… (第 10b 页)
侧国事必告而后行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敬
瑭遣使求救于 德光 称臣以父事之约事捷之后割卢
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契丹兵出雁门车骑
连亘数十里唐兵大败遂筑坛晋城 (第 11a 页)
南立敬瑭为皇帝
敬瑭自太原入洛阳 德光 送至潞州先时唐废帝遣赵
德钧并其子延寿将兵御契丹德钧阴遣人聘 (第 11a 页)
德光 求
立已为 (第 11a 页)
德光 指穹庐前巨石谓德钧使者曰吾已许
石郎矣石烂可改 (第 11a 页)
德光 至潞州遂执德钧父子而去 …… (第 11a 页)
用中国之人
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疋其馀
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使者相属于道无虚日 德光 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 (第 11b 页)
德
光 遣中书令韩频奉册高祖为英武明义皇帝高祖复 …… (第 11b 页)
遣赵莹冯道等以太常卤簿奉册 德光 及其母尊号终
其世奉之甚谨高祖崩出帝即位 (第 12a 页)
德光 怒其不先以告
而又不上表不称臣而称孙数遣使者责晋晋大臣皆
恐而景延广对契丹使者语独不逊 (第 12a 页)
德光 益怒杨光远
反青州招之开运元年 (第 12a 页)
德光 倾国南寇分其众为三
西出雁门攻并代刘知远击败之于秀容东至于河陷
博州以应光远 (第 12a 页)
德光 与延寿南攻陷贝 (第 12a 页)
德光 屯元城
兵及黎阳晋出帝亲征遣李守贞等东驰马家渡击败 …… (第 12a 页)
契丹而 德光 与晋相距于河月馀闻马家渡兵败乃引
众击晋战于戚城 (第 12b 页)
德光 临阵望见晋军旗帜光明而士
马严整有惧色谓其左右曰杨光远言晋家兵马半已
饿死何其盛也兵既交杀伤相半阵间 (第 12b 页)
断箭遗镞布厚
寸馀日暮 德光 引去分其兵为二一出沧州一出深州
以归二年正月 (第 12b 页)
德光 复倾国入寇围镇州分兵攻下鼓
城等九县杜重威守镇州闭壁不敢出契丹南掠邢洺
磁至于安阳河千里之内焚剽始尽 …… (第 12b 页)
于澶州遣杜重威等北征契丹归至虎北
闻晋军且至即复引而南及重威战于阳城卫村晋军
饥渴凿井辄坏绞泥汁而饮 德光 坐奚车中呼其众曰 …… (第 13a 页)
晋军尽在此矣可生擒之然后平定天下会天大风晋
军奋死击之契丹大败 德光 丧车骑一白橐驼而走至
幽州其首领大将各笞数百独赵延寿免焉是时天下
旱蝗晋人苦兵乃遣开封府军将张晖假供 (第 13b 页)
奉官聘于
契丹奉表称臣以修和好 德光 语不逊然契丹亦自厌
兵 (第 13b 页)
德光 母舒噜尝谓晋人曰南朝汉儿争得一向卧邪
自古闻汉来和蕃不闻蕃去和汉若汉儿实有回心则
我亦何惜通好晋亦不 …… (第 13b 页)
寿见晋衰而天下乱尝有意窥中国而 德光 亦尝许延
寿灭晋而立之延寿得晋书伪为好辞报晋言身陷敌
思归约晋发兵为应而 (第 14a 页)
德光 将高牟翰亦诈以瀛州降
晋晋君臣皆喜三年七月遣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
出兵为延寿应兵趋瀛州牟翰空城而去晋 (第 14a 页)
军至城下
见城门皆启疑有伏兵不敢入遣梁汉璋追牟翰及之
汉璋战死重威等军屯武彊 德光 闻晋出兵乃入寇镇
州重威西屯中渡 (第 14a 页)
德光 夹水而 (第 14a 页)
德光 分兵并西山 …… (第 14a 页)
出晋军后攻破栾城县县有骑军千人皆降于敌 德光
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重威等被
围粮绝遂举军降 (第 14b 页)
德光 喜谓赵延寿曰所得汉儿皆与
尔因以龙凤赭袍赐之使衣以抚晋军亦以赭袍赐重
威遣富珠哩监张彦泽将骑二千先入 (第 14b 页)
京师晋出帝与
太后为降表自陈过咎 德光 遣嘉哩以手诏赐帝曰孙
儿但勿忧管取一吃饭处 (第 14b 页)
德光 将至京师有司请以法
驾奉 (第 14b 页)
德光 曰吾躬擐甲胄以定中原太常之仪不暇 …… (第 14b 页)
顾也止而不用出帝与太后出郊奉迎 德光 辞不见曰
岂有两天子相见于道路邪四年正月丁亥朔旦晋文
武百官班于都城北望帝拜辞素服纱帽以待 (第 15a 页)
德光 被
甲衣貂帽立马于高冈百官俯伏待罪 (第 15a 页)
德光 入自封邱
门登城楼遣通事宣言谕曰我亦人也可无惧我夲无
心至此汉兵引我来尔遂入晋宫宫中嫔妓迎谒皆不
顾 …… (第 15a 页)
胜甲午 德光 胡服视朝于广政殿乙未被中国冠服百
官常参起居如晋仪而毡裘左衽胡马奚车罗列阶陛
晋人俛首不敢仰视二月丁 (第 15b 页)
丑朔金吾六军殿中省仗
太常乐舞陈于廷 德光 冠通天冠服绛纱袍执大圭以
视朝大赦改晋国为大辽国开运四年为会同十年 (第 15b 页)
德
光 尝许赵延寿灭晋而立以为帝故契丹击晋延寿常
为先锋虏掠所得悉以奉德光及其母舒噜 (第 15b 页)
德光 已灭
晋而无立延寿意以为中京留守大丞相燕王如故三 …… (第 15b 页)
月丙戌朔 德光 服靴袍御崇元殿百官入阁 (第 16a 页)
德光 大悦
顾左右曰汉家仪物盛如此我得于此殿坐岂非真天
子邪 (第 16a 页)
德光 已灭晋遣其部族酋豪及其通事为诸州镇
刺史节度使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
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劫 (第 16a 页)
掠人民号为打草榖东西二
三千里之间民被其毒远近怨嗟汉高祖起太原所在
州镇多杀契丹守将归汉 德光 大惧又时已热乃以萧
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翰契丹之大族其号阿巴翰之妹 …… (第 16a 页)
亦嫁 德光 而阿巴夲无姓氏契丹呼翰为国舅及将以
为节度使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于是始姓萧 (第 16b 页)
德光 已
留翰守汴乃北归以晋内诸司伎术宫女诸军将卒数
千人从自黎阳渡河行至汤阴登愁死冈谓其宣徽使
高勋曰我 …… (第 16b 页)
以打围食肉为乐自入中国心常不
快若得复吾夲土死亦无恨勋退而谓人曰是将死矣
相州梁晖杀契丹守将闭城距守 德光 引兵破之城中
男子无少长皆屠之妇女悉驱以北后汉以王继宏镇 …… (第 16b 页)
相州得髑髅十数万枚为大冢葬之 德光 至临洺见其
井邑荒残笑谓晋人曰致中国至此皆燕王为罪首又
顾张砺曰尔亦有力 (第 17a 页)
德光 行至栾城得疾卒于杀胡
林契丹破其腹去其肠胃实之以盐载而北晋人谓之
帝羓永康王乌云立谥 (第 17a 页)
德光 为嗣圣皇帝号安巴坚为
太祖 (第 17a 页)
德光 为太宗乌云东丹王托云子也托云奔唐乌
云留不从号永康王性残忍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知
书契丹兵助晋攻唐唐废 …… (第 17a 页)
封托云为燕王 德光 灭晋乌云从至京师 (第 17b 页)
德光 死栾城
乌云与赵延寿及诸大将等俱入镇州延寿自称权知
军国事遣人求镇州管籥于乌云乌云不与延寿左右
曰契 …… (第 17b 页)
乌云
召延寿饮酒诱而锁之籍其家乃宣德光遗制曰可于
中京即皇帝位中京契丹谓镇州也遣使告哀于诸镇
萧翰闻 德光 死弃汴州而北乌云已立先遣人报其祖 …… (第 17b 页)
功业其子在我
侧者当立人皇王背我归中国其子岂得立邪乃率兵
逆乌云将废之乌云留其将满达守镇州晋诸将相随 德
光 在镇州者皆留之而去与其祖母舒噜相拒于石桥
舒噜所将兵多亡归乌云乌云乃幽舒噜于祖州祖州
安巴坚墓所也初 (第 18a 页)
德光 之击晋也舒噜常非之曰吾国
用一汉人为主可乎 (第 18a 页)
德光 曰不可也舒噜曰然则汝得
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 (第 18a 页)
德光 死载其尸归舒 …… (第 18a 页)
抚其尸曰待我国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已
而乌云囚之后死于木叶山乌云更名阮号天授皇帝
改元曰天禄是岁八月葬 德光 于木叶山遣至镇州召
冯道和凝等会葬使者至镇州镇州军乱大将白再荣
等逐出满达据定州已而悉其众以北满达者 (第 18b 页)
德光 之
从弟也 (第 18b 页)
德光 灭晋以为邢州节度使乌云立命守镇州
满达尤酷虐多略中国人剥面抉目拔发断腕而杀之
出入常以钳凿挑割之具自 …… (第 18b 页)
半
乌云立五年会诸部酋长复谋入寇诸部大人皆不欲
乌云彊之燕王舍音与太宁王额哩森等率兵杀乌云
于火神淀 德光 子齐王舒噜闻乱走南山契丹击杀舍
音额哩森而迎舒噜以立舒噜立改元应历号天顺皇 …… (第 19a 页)
还周师下三关瀛莫兵不血
刃舒噜闻之谓其国人曰此夲汉地今已还汉又何惜
邪
欧阳氏五代史记论曰初萧翰闻 德光 死北归有同
州合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而翰妻争 …… (第 20a 页)
有息鸡草尤美而夲大马食不过十夲而饱自袅潭
入大山行十馀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乌云时卓帐于此
会部人葬 德光 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
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有长松丰草珍禽野卉有屋宇 …… (第 22a 页)
碑石曰陵所也乌云入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
入入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
肯言峤所目见囚舒噜葬 德光 等事与中国所记差
异已而翰得罪被锁峤与部曲东之福州翰所治也
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云此西南去幽州 (第 22b 页)
楼立其次子元帅太子耀库济坤从至西楼而还耀库
济后更名德光谥安巴坚为大圣皇帝 德光 立三年改 …… (第 9a 页)
遣王晏
球破定州擒塔拉等斩之擒其壮健者五千馀人为契
丹直初安巴坚死长子东丹王托云当立其母舒噜爱
德光 德光 智勇素服诸部共希旨请立 (第 9b 页)
德光 托云不得
立长兴元年自夫馀泛海奔唐明宗赐其姓为东丹更
名曰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后又更姓李名赞华契丹
自 …… (第 9b 页)
盐沟置良乡县又于幽
州东五十里筑城皆戍以兵及破塔拉等又于其东置
三河县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输饷可通 德光 乃
西徙横帐居库尔泊出寇云朔之间明宗患之以石敬
瑭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御之应顺清泰
之间调发 (第 10b 页)
馈饷远近劳敝 德光 侍其母甚谨常侍立其 …… (第 10b 页)
侧国事必告而后行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敬
瑭遣使求救于 德光 称臣以父事之约事捷之后割卢
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契丹兵出雁门车骑
连亘数十里唐兵大败遂筑坛晋城 (第 11a 页)
南立敬瑭为皇帝
敬瑭自太原入洛阳 德光 送至潞州先时唐废帝遣赵
德钧并其子延寿将兵御契丹德钧阴遣人聘 (第 11a 页)
德光 求
立已为 (第 11a 页)
德光 指穹庐前巨石谓德钧使者曰吾已许
石郎矣石烂可改 (第 11a 页)
德光 至潞州遂执德钧父子而去 …… (第 11a 页)
用中国之人
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疋其馀
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使者相属于道无虚日 德光 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 (第 11b 页)
德
光 遣中书令韩频奉册高祖为英武明义皇帝高祖复 …… (第 11b 页)
遣赵莹冯道等以太常卤簿奉册 德光 及其母尊号终
其世奉之甚谨高祖崩出帝即位 (第 12a 页)
德光 怒其不先以告
而又不上表不称臣而称孙数遣使者责晋晋大臣皆
恐而景延广对契丹使者语独不逊 (第 12a 页)
德光 益怒杨光远
反青州招之开运元年 (第 12a 页)
德光 倾国南寇分其众为三
西出雁门攻并代刘知远击败之于秀容东至于河陷
博州以应光远 (第 12a 页)
德光 与延寿南攻陷贝 (第 12a 页)
德光 屯元城
兵及黎阳晋出帝亲征遣李守贞等东驰马家渡击败 …… (第 12a 页)
契丹而 德光 与晋相距于河月馀闻马家渡兵败乃引
众击晋战于戚城 (第 12b 页)
德光 临阵望见晋军旗帜光明而士
马严整有惧色谓其左右曰杨光远言晋家兵马半已
饿死何其盛也兵既交杀伤相半阵间 (第 12b 页)
断箭遗镞布厚
寸馀日暮 德光 引去分其兵为二一出沧州一出深州
以归二年正月 (第 12b 页)
德光 复倾国入寇围镇州分兵攻下鼓
城等九县杜重威守镇州闭壁不敢出契丹南掠邢洺
磁至于安阳河千里之内焚剽始尽 …… (第 12b 页)
于澶州遣杜重威等北征契丹归至虎北
闻晋军且至即复引而南及重威战于阳城卫村晋军
饥渴凿井辄坏绞泥汁而饮 德光 坐奚车中呼其众曰 …… (第 13a 页)
晋军尽在此矣可生擒之然后平定天下会天大风晋
军奋死击之契丹大败 德光 丧车骑一白橐驼而走至
幽州其首领大将各笞数百独赵延寿免焉是时天下
旱蝗晋人苦兵乃遣开封府军将张晖假供 (第 13b 页)
奉官聘于
契丹奉表称臣以修和好 德光 语不逊然契丹亦自厌
兵 (第 13b 页)
德光 母舒噜尝谓晋人曰南朝汉儿争得一向卧邪
自古闻汉来和蕃不闻蕃去和汉若汉儿实有回心则
我亦何惜通好晋亦不 …… (第 13b 页)
寿见晋衰而天下乱尝有意窥中国而 德光 亦尝许延
寿灭晋而立之延寿得晋书伪为好辞报晋言身陷敌
思归约晋发兵为应而 (第 14a 页)
德光 将高牟翰亦诈以瀛州降
晋晋君臣皆喜三年七月遣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
出兵为延寿应兵趋瀛州牟翰空城而去晋 (第 14a 页)
军至城下
见城门皆启疑有伏兵不敢入遣梁汉璋追牟翰及之
汉璋战死重威等军屯武彊 德光 闻晋出兵乃入寇镇
州重威西屯中渡 (第 14a 页)
德光 夹水而 (第 14a 页)
德光 分兵并西山 …… (第 14a 页)
出晋军后攻破栾城县县有骑军千人皆降于敌 德光
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重威等被
围粮绝遂举军降 (第 14b 页)
德光 喜谓赵延寿曰所得汉儿皆与
尔因以龙凤赭袍赐之使衣以抚晋军亦以赭袍赐重
威遣富珠哩监张彦泽将骑二千先入 (第 14b 页)
京师晋出帝与
太后为降表自陈过咎 德光 遣嘉哩以手诏赐帝曰孙
儿但勿忧管取一吃饭处 (第 14b 页)
德光 将至京师有司请以法
驾奉 (第 14b 页)
德光 曰吾躬擐甲胄以定中原太常之仪不暇 …… (第 14b 页)
顾也止而不用出帝与太后出郊奉迎 德光 辞不见曰
岂有两天子相见于道路邪四年正月丁亥朔旦晋文
武百官班于都城北望帝拜辞素服纱帽以待 (第 15a 页)
德光 被
甲衣貂帽立马于高冈百官俯伏待罪 (第 15a 页)
德光 入自封邱
门登城楼遣通事宣言谕曰我亦人也可无惧我夲无
心至此汉兵引我来尔遂入晋宫宫中嫔妓迎谒皆不
顾 …… (第 15a 页)
胜甲午 德光 胡服视朝于广政殿乙未被中国冠服百
官常参起居如晋仪而毡裘左衽胡马奚车罗列阶陛
晋人俛首不敢仰视二月丁 (第 15b 页)
丑朔金吾六军殿中省仗
太常乐舞陈于廷 德光 冠通天冠服绛纱袍执大圭以
视朝大赦改晋国为大辽国开运四年为会同十年 (第 15b 页)
德
光 尝许赵延寿灭晋而立以为帝故契丹击晋延寿常
为先锋虏掠所得悉以奉德光及其母舒噜 (第 15b 页)
德光 已灭
晋而无立延寿意以为中京留守大丞相燕王如故三 …… (第 15b 页)
月丙戌朔 德光 服靴袍御崇元殿百官入阁 (第 16a 页)
德光 大悦
顾左右曰汉家仪物盛如此我得于此殿坐岂非真天
子邪 (第 16a 页)
德光 已灭晋遣其部族酋豪及其通事为诸州镇
刺史节度使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
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劫 (第 16a 页)
掠人民号为打草榖东西二
三千里之间民被其毒远近怨嗟汉高祖起太原所在
州镇多杀契丹守将归汉 德光 大惧又时已热乃以萧
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翰契丹之大族其号阿巴翰之妹 …… (第 16a 页)
亦嫁 德光 而阿巴夲无姓氏契丹呼翰为国舅及将以
为节度使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于是始姓萧 (第 16b 页)
德光 已
留翰守汴乃北归以晋内诸司伎术宫女诸军将卒数
千人从自黎阳渡河行至汤阴登愁死冈谓其宣徽使
高勋曰我 …… (第 16b 页)
以打围食肉为乐自入中国心常不
快若得复吾夲土死亦无恨勋退而谓人曰是将死矣
相州梁晖杀契丹守将闭城距守 德光 引兵破之城中
男子无少长皆屠之妇女悉驱以北后汉以王继宏镇 …… (第 16b 页)
相州得髑髅十数万枚为大冢葬之 德光 至临洺见其
井邑荒残笑谓晋人曰致中国至此皆燕王为罪首又
顾张砺曰尔亦有力 (第 17a 页)
德光 行至栾城得疾卒于杀胡
林契丹破其腹去其肠胃实之以盐载而北晋人谓之
帝羓永康王乌云立谥 (第 17a 页)
德光 为嗣圣皇帝号安巴坚为
太祖 (第 17a 页)
德光 为太宗乌云东丹王托云子也托云奔唐乌
云留不从号永康王性残忍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知
书契丹兵助晋攻唐唐废 …… (第 17a 页)
封托云为燕王 德光 灭晋乌云从至京师 (第 17b 页)
德光 死栾城
乌云与赵延寿及诸大将等俱入镇州延寿自称权知
军国事遣人求镇州管籥于乌云乌云不与延寿左右
曰契 …… (第 17b 页)
乌云
召延寿饮酒诱而锁之籍其家乃宣德光遗制曰可于
中京即皇帝位中京契丹谓镇州也遣使告哀于诸镇
萧翰闻 德光 死弃汴州而北乌云已立先遣人报其祖 …… (第 17b 页)
功业其子在我
侧者当立人皇王背我归中国其子岂得立邪乃率兵
逆乌云将废之乌云留其将满达守镇州晋诸将相随 德
光 在镇州者皆留之而去与其祖母舒噜相拒于石桥
舒噜所将兵多亡归乌云乌云乃幽舒噜于祖州祖州
安巴坚墓所也初 (第 18a 页)
德光 之击晋也舒噜常非之曰吾国
用一汉人为主可乎 (第 18a 页)
德光 曰不可也舒噜曰然则汝得
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 (第 18a 页)
德光 死载其尸归舒 …… (第 18a 页)
抚其尸曰待我国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已
而乌云囚之后死于木叶山乌云更名阮号天授皇帝
改元曰天禄是岁八月葬 德光 于木叶山遣至镇州召
冯道和凝等会葬使者至镇州镇州军乱大将白再荣
等逐出满达据定州已而悉其众以北满达者 (第 18b 页)
德光 之
从弟也 (第 18b 页)
德光 灭晋以为邢州节度使乌云立命守镇州
满达尤酷虐多略中国人剥面抉目拔发断腕而杀之
出入常以钳凿挑割之具自 …… (第 18b 页)
半
乌云立五年会诸部酋长复谋入寇诸部大人皆不欲
乌云彊之燕王舍音与太宁王额哩森等率兵杀乌云
于火神淀 德光 子齐王舒噜闻乱走南山契丹击杀舍
音额哩森而迎舒噜以立舒噜立改元应历号天顺皇 …… (第 19a 页)
还周师下三关瀛莫兵不血
刃舒噜闻之谓其国人曰此夲汉地今已还汉又何惜
邪
欧阳氏五代史记论曰初萧翰闻 德光 死北归有同
州合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而翰妻争 …… (第 20a 页)
有息鸡草尤美而夲大马食不过十夲而饱自袅潭
入大山行十馀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乌云时卓帐于此
会部人葬 德光 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
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有长松丰草珍禽野卉有屋宇 …… (第 22a 页)
碑石曰陵所也乌云入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
入入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
肯言峤所目见囚舒噜葬 德光 等事与中国所记差
异已而翰得罪被锁峤与部曲东之福州翰所治也
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云此西南去幽州 (第 22b 页)
王承恩(会稽/人) 陆时选(秀水/人)
王重巽(会稽人以下三/人云南中式) 严实(嘉兴/人)
严官(嘉兴/人) 吴 德光(嘉兴人以下四/人贵州中式) 董绍舒(山阴人戊/戌进士) 叶可行(西安/人)
郁王瑛(嵊人云/南副使)
万历二十八 (第 5a 页)
王重巽(会稽人以下三/人云南中式) 严实(嘉兴/人)
严官(嘉兴/人) 吴 德光(嘉兴人以下四/人贵州中式) 董绍舒(山阴人戊/戌进士) 叶可行(西安/人)
郁王瑛(嵊人云/南副使)
万历二十八 (第 5a 页)
中更名景德崇宁二年诏天下建崇宁寺州以此
寺应诏加万寿二字政和元年改为天宁绍兴七
年改广孝十五年又改为报恩光孝寺乾德九年
火 僧德光 有权踵新之(尤袤报恩光孝寺僧堂记/淳熙三年秋七月参政观) (第 38b 页)
寺应诏加万寿二字政和元年改为天宁绍兴七
年改广孝十五年又改为报恩光孝寺乾德九年
火 僧德光 有权踵新之(尤袤报恩光孝寺僧堂记/淳熙三年秋七月参政观) (第 38b 页)
海印慧力寺僧相传水滨石龙蜿蜒鳞甲悉具与慧力
寺古刻木龙俱为怪师以铜钉钉木龙诵秘典运雷
石龙一夕尽碎(同上)
德光号拙庵居南山光华寺深明宗旨住景德灵隐淳
熙间四被召对赐号 佛照禅师 时孝宗目眇外国进
千手眼观音像欲受则纳侮正迟疑间廷臣言可迎 (第 54b 页)
寺古刻木龙俱为怪师以铜钉钉木龙诵秘典运雷
石龙一夕尽碎(同上)
德光号拙庵居南山光华寺深明宗旨住景德灵隐淳
熙间四被召对赐号 佛照禅师 时孝宗目眇外国进
千手眼观音像欲受则纳侮正迟疑间廷臣言可迎 (第 54b 页)
内奏请滇省舟楫不通所有生息银两分派营运则易
聚总生息则难若督抚提镇各标赏银过多转致不能
营运渐生弊端臣是以将各镇应领银两令与各协营
均匀分给俾得同受皇恩黔粤两省亦彷 佛照 此办理
等语此鄂尔泰因地制宜行之于边远三省使兵丁均
沾赏赉者今据广东总督郝玉麟奏称广东督抚提镇
各标 (第 7a 页)
聚总生息则难若督抚提镇各标赏银过多转致不能
营运渐生弊端臣是以将各镇应领银两令与各协营
均匀分给俾得同受皇恩黔粤两省亦彷 佛照 此办理
等语此鄂尔泰因地制宜行之于边远三省使兵丁均
沾赏赉者今据广东总督郝玉麟奏称广东督抚提镇
各标 (第 7a 页)
王景勋(云南府人制/之子同知) 林宜春(马龙人/知县)
周德良(云南/府人) 徐一鸣(河西人/同知)
吴 德光(永昌/人) 赵际昌(邓川/人)
严 实(云南府人清/之子同知) 戴士毅(罗次人/推官)
李 (第 96b 页)
周德良(云南/府人) 徐一鸣(河西人/同知)
吴 德光(永昌/人) 赵际昌(邓川/人)
严 实(云南府人清/之子同知) 戴士毅(罗次人/推官)
李 (第 96b 页)
云蛮语逢人译夷歌到处闻干戈新战后残照几
家村
极乐庵 黄龙光
正有尘劳苦来寻极乐庵玻璃千 佛照 空寂万山
涵香染莲花妙僧依净土参何年仙子迹吹笛度
鸾骖
涵碧潭 李时 (第 15a 页)
家村
极乐庵 黄龙光
正有尘劳苦来寻极乐庵玻璃千 佛照 空寂万山
涵香染莲花妙僧依净土参何年仙子迹吹笛度
鸾骖
涵碧潭 李时 (第 15a 页)
后唐明宗不肯改国号
天成元年有司议即位礼李绍真孔循以为唐运已尽
宜自建国号明宗问左右何谓国号对曰先帝赐姓于
唐为唐复雠继昭宗后故称唐今梁朝之人不欲殿下
称唐耳明宗曰吾年十三事献祖献祖以吾宗属视吾
犹子又事武皇垂三十年先帝垂二十年经纶攻战未
尝不预武皇之基业则吾之基业也先帝之天下则吾
之天下也安有同家而异国乎令执政更议吏部尚书
李琪曰若改国号则先帝遂为路人梓宫安所托乎不
惟殿下不忘三世旧君吾曹为人臣者能自安乎前代
以旁支入继多矣宜用嗣子柩前即位之礼众从之明
宗自兴圣宫赴西宫服斩衰于柩前即皇帝位百官缟
素既而御衮冕受册百官吉服称贺
契丹舒噜后爱中子德光为天皇王
契丹舒噜后爱中子 德光 欲立之至西楼命与托云俱
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
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 (第 69b 页)
德光 辔欢跃曰 (第 69b 页)
天成元年有司议即位礼李绍真孔循以为唐运已尽
宜自建国号明宗问左右何谓国号对曰先帝赐姓于
唐为唐复雠继昭宗后故称唐今梁朝之人不欲殿下
称唐耳明宗曰吾年十三事献祖献祖以吾宗属视吾
犹子又事武皇垂三十年先帝垂二十年经纶攻战未
尝不预武皇之基业则吾之基业也先帝之天下则吾
之天下也安有同家而异国乎令执政更议吏部尚书
李琪曰若改国号则先帝遂为路人梓宫安所托乎不
惟殿下不忘三世旧君吾曹为人臣者能自安乎前代
以旁支入继多矣宜用嗣子柩前即位之礼众从之明
宗自兴圣宫赴西宫服斩衰于柩前即皇帝位百官缟
素既而御衮冕受册百官吉服称贺
契丹舒噜后爱中子德光为天皇王
契丹舒噜后爱中子 德光 欲立之至西楼命与托云俱
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
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 (第 69b 页)
德光 辔欢跃曰 (第 69b 页)
树重萼千叶莲修廊复殿奇花异木最号奇胜今并
废不存(唐人再修功德记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人郴州牧倪 德光 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
(寺至梁大同三年改为兴福寺自为邑为寺历陈隋/四代迄于我唐甲辰岁岁逾三百年会昌 (第 11b 页)
废不存(唐人再修功德记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人郴州牧倪 德光 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
(寺至梁大同三年改为兴福寺自为邑为寺历陈隋/四代迄于我唐甲辰岁岁逾三百年会昌 (第 11b 页)
物多者得大州善地盖自天子皆以贿赂为事矣则
其民何以堪之哉
秋七月辛酉晋作受命宝(以通/鉴脩)八月晋上辽主 德光 及
太后尊号(以通/鉴脩)九月范延光降晋以为天平节度使(以/吕)
(祖谦标/目脩)辛未晋以杨光远为天 …… (第 8b 页)
犹知愧而帝不知愧乎事见通鉴
十一月丁亥汉改元(以通/鉴脩)十二月晋杨光远反(以吕祖/谦标目)
(脩/)唐宋齐丘罢(以通/鉴脩)
(晋出帝开运元年年南唐元宗皇帝保大二年年南汉/中宗皇帝乾和二 蜀秦国公孟昶广政七 殷)
(帝王延政天德二年越闽王朱文政辽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吴 王钱弘佐 会同八年)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开运即位三年始改元与梁
贞元同失
春正月甲戌朔辽主 德光 寇晋晋以归德节度使高行
周为北面都部署乙酉晋主如澶州甲午以刘知远为 …… (第 17a 页)
考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通/鉴)冬十一月闽泉州指挥使留
从效陷泉州殷漳汀二州亦降之闽遣兵攻之寻大败
(以吕祖谦/标目脩)十二月癸丑晋封知闽国事朱文进为王(以/通)
(鉴/脩)丁巳晋莱州防御使杨承勋囚其父光远以降(以新/纪脩)
殷攻闽唐代殷以救之(以吕祖谦/标目脩)闰月晋杨光远伏诛
丙戌起复杨承勋汝州防御使(以吕祖谦/标目脩)闽杀其主文
进以降殷(以吕祖谦/标目脩)辽主 德光 寇晋屯元氏(以吕祖谦/标目脩) …… (第 18b 页)
通典隋新兴郡改为忻州
唐克闽外城(以十国/纪年脩)丙辰河决晋澶州(以通/鉴脩)辽刘延祚
诈以瀛州降冬十月晋以杜重威为北面都招讨使李
守贞为兵马都监(以列/传脩)壬午吴越救闽(以吕祖谦/标目脩)十一
月辽主 德光 寇晋杜重威张彦泽等至中渡辽围之十
二月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战于滹沱河死之重威
彦泽李守贞降辽
解题 (第 21b 页)
其民何以堪之哉
秋七月辛酉晋作受命宝(以通/鉴脩)八月晋上辽主 德光 及
太后尊号(以通/鉴脩)九月范延光降晋以为天平节度使(以/吕)
(祖谦标/目脩)辛未晋以杨光远为天 …… (第 8b 页)
犹知愧而帝不知愧乎事见通鉴
十一月丁亥汉改元(以通/鉴脩)十二月晋杨光远反(以吕祖/谦标目)
(脩/)唐宋齐丘罢(以通/鉴脩)
(晋出帝开运元年年南唐元宗皇帝保大二年年南汉/中宗皇帝乾和二 蜀秦国公孟昶广政七 殷)
(帝王延政天德二年越闽王朱文政辽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吴 王钱弘佐 会同八年)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开运即位三年始改元与梁
贞元同失
春正月甲戌朔辽主 德光 寇晋晋以归德节度使高行
周为北面都部署乙酉晋主如澶州甲午以刘知远为 …… (第 17a 页)
考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通/鉴)冬十一月闽泉州指挥使留
从效陷泉州殷漳汀二州亦降之闽遣兵攻之寻大败
(以吕祖谦/标目脩)十二月癸丑晋封知闽国事朱文进为王(以/通)
(鉴/脩)丁巳晋莱州防御使杨承勋囚其父光远以降(以新/纪脩)
殷攻闽唐代殷以救之(以吕祖谦/标目脩)闰月晋杨光远伏诛
丙戌起复杨承勋汝州防御使(以吕祖谦/标目脩)闽杀其主文
进以降殷(以吕祖谦/标目脩)辽主 德光 寇晋屯元氏(以吕祖谦/标目脩) …… (第 18b 页)
通典隋新兴郡改为忻州
唐克闽外城(以十国/纪年脩)丙辰河决晋澶州(以通/鉴脩)辽刘延祚
诈以瀛州降冬十月晋以杜重威为北面都招讨使李
守贞为兵马都监(以列/传脩)壬午吴越救闽(以吕祖谦/标目脩)十一
月辽主 德光 寇晋杜重威张彦泽等至中渡辽围之十
二月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战于滹沱河死之重威
彦泽李守贞降辽
解题 (第 21b 页)
(去燕京一/千一百里)
辽主德光除诸镇节度使彰义史匡威不受代雄武何
重建以秦成阶三州降蜀势稍沮晋昌节度使赵在礼
自杀辽纵胡骑剽掠括借士民钱帛内外怨愤(以通/鉴脩)刘
知远奉表于辽(以朱熹/纲目脩)唐虞部员外郎韩熙载上疏请
恢复(以吕祖谦/标目脩)二月辽主 德光 行朝贺礼(以通/鉴脩)辽主 (第 2a 页)
德
光 以赵延寿为恒州留守大丞相(以通/鉴脩)辛未刘知远即
皇帝位于河东用晋天福年号
解题曰欧阳脩正统论曰 …… (第 2a 页)
之前宜有所称可以推知也
知远以弟河东马步军都指挥弘倧为特进太原尹武
节都指挥使史弘肇攻代州杀其刺史王晖(以新纪九/国志脩)
三月丙戌朔辽主 德光 行入閤礼(以通/鉴脩)晋遣使安集农
民保聚山谷者(以通/鉴脩)吴越大败唐兵取福州闽地遂三
分(以吕祖 (第 3b 页)
谦标目/十国纪年脩)辽主 德光 以其将萧翰为宣武节度 …… (第 3b 页)
解题曰按新史职方考府州晋置永安军汉罢之周
复
晋史弘肇取潞州(以新/纪脩)戊辰奉国指挥使武行德以河
阳来归(新/纪)丙子辽主 德光 道死其众入于恒州五月乙 (第 5a 页)
辽主德光除诸镇节度使彰义史匡威不受代雄武何
重建以秦成阶三州降蜀势稍沮晋昌节度使赵在礼
自杀辽纵胡骑剽掠括借士民钱帛内外怨愤(以通/鉴脩)刘
知远奉表于辽(以朱熹/纲目脩)唐虞部员外郎韩熙载上疏请
恢复(以吕祖谦/标目脩)二月辽主 德光 行朝贺礼(以通/鉴脩)辽主 (第 2a 页)
德
光 以赵延寿为恒州留守大丞相(以通/鉴脩)辛未刘知远即
皇帝位于河东用晋天福年号
解题曰欧阳脩正统论曰 …… (第 2a 页)
之前宜有所称可以推知也
知远以弟河东马步军都指挥弘倧为特进太原尹武
节都指挥使史弘肇攻代州杀其刺史王晖(以新纪九/国志脩)
三月丙戌朔辽主 德光 行入閤礼(以通/鉴脩)晋遣使安集农
民保聚山谷者(以通/鉴脩)吴越大败唐兵取福州闽地遂三
分(以吕祖 (第 3b 页)
谦标目/十国纪年脩)辽主 德光 以其将萧翰为宣武节度 …… (第 3b 页)
解题曰按新史职方考府州晋置永安军汉罢之周
复
晋史弘肇取潞州(以新/纪脩)戊辰奉国指挥使武行德以河
阳来归(新/纪)丙子辽主 德光 道死其众入于恒州五月乙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