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史類
正史類
編年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有虞祭之食何尝见死者享之然报本反始之思自
不能已岂复有倍之之意乎先王制礼深意如此
秦氏继宗曰有子之言 乃贤 者过之之事子游则礼
之中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如郑此礼本凡有九句首末各四
正明哀乐相对中央舞斯愠一 (第 15b 页)
不能已岂复有倍之之意乎先王制礼深意如此
秦氏继宗曰有子之言 乃贤 者过之之事子游则礼
之中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如郑此礼本凡有九句首末各四
正明哀乐相对中央舞斯愠一 (第 15b 页)
贤人之业此一段论乾坤易简至于可久可大可
谓极矣何故止言贤人德业或谓非圣贤之贤 乃
贤 于人之贤答曰可久可大贤人之德业也久大
则圣人矣(南轩/集)
龟山杨氏曰解经大抵须得理会而语简 …… (第 22b 页)
于天地之间及人道者虽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下大明乾坤之德而终之
以圣人法乾坤之道则乾坤之义毕矣系 易之 义
莫大于此莫先于此故以是首章也且自易言之
则易始于乾坤而乾又为坤之始是为大始也自 …… (第 23a 页)
明穷奢欲矜权术滋法令则业于是乎不可大天
下之理既不能得于是上下乖离而天下始乱矣
汉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其中本于至简至
易之 道哉圣人忧患后世不知君人之有道此文
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复系辞以明之之意也然
乾坤易简与人道易 …… (第 25a 页)
则易知简则易从却是以人事言之两个易字又
自不同一个是简 易之 易一个是难 (第 29a 页)
易之 易要之
只是一个字但微有毫釐之间因论天地间只有
一个感与应所谓阴与阳无处不是且如前后前
…… (第 29a 页)
极以位言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吉凶者失得之著也变化者进退之著
也设卦系辞所以示其著也 吉凶变化悔吝刚柔
易之 四象欤悔吝由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 变化
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
故察进退之理为难 …… (第 34a 页)
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
之动三极之道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击辞焉而明吉凶总言 易之 为书也 …… (第 34a 页)
以吉凶象之彼有忧虞则卦以悔吝象之彼有进
退则卦以变化象之彼有昼夜则卦以刚柔象之
彼所有之象圣人莫不观而象之于此此作 易之
道也六爻之动动则变所以象三极变化之道也
既象进退又象三极者进退特人事耳由卦全体
而言天地人之 (第 35a 页)
道皆具岂特人事而已哉曰明吉
凶则悔吝可知然刚柔变化自为 易之 二道相因
而生故各有象独辞无象故不言也刚之极则柔
昼之极则夜所以刚柔象昼夜也(易/说)
…… (第 35b 页)
始兼两之义也故极而不变其道乃穷说卦震其
究为健三变而乾也巽其究为躁三变而震也观
此可以例馀卦矣(易/传) 易之 为道天地之道邪人
之道邪易兼明之矣击辞焉而明吉凶明人道也 …… (第 36b 页)
道也盖有天地斯有万物是以卦之变不过乎三
六位者重三也九数者三三也邵康节曰易有贞
数三是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 序也其安
于高卑贵贱之位乎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其玩
于吉凶悔吝之辞乎若夫有为有行动而之焉则
…… (第 38a 页)
爻之象而击以辞也 言卦爻阴阳迭相推荡而
阴或变阳阳或化阴圣人所以观象而击辞众人
所以因蓍而求卦者也 吉凶悔吝者 易之 辞也
得失忧虞者事之变也得则吉失则凶忧虞虽未 …… (第 38b 页)
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一进一退循环无端此
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盖取其变也
只以此说推之似无窒碍(文/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 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 (第 42b 页)
天矣(经/说) 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
而能通其意者也(易传/序)
横渠先生曰序犹言分也 易之 中有贵有贱有吉有
凶皆其自然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所乐 …… (第 43a 页)
龟山杨氏曰观象玩辞故能明吉凶之变观变玩
占故能识时措之宜所以尽三极之道也(会/通)
白云郭氏曰上言圣人谓作 易之 圣人也此言君 (第 43b 页)
子谓玩 易之 君子也有圣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
之如此非独明作 (第 44a 页)
易之 道亦所以垂玩 (第 44a 页)
易之 法又
以见非圣人不能作易而君子之成德玩 (第 44a 页)
易之 所
致也然玩易有二道一则所居而安者 (第 44a 页)
易之 序所
乐而玩者爻之辞是也一则居则观其象而玩其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也 (第 44a 页)
易之 序者卦之序
也序有时在其中故君子居其时而安之者得其
序也如居否之时则俭德辟难居既济之时则思 …… (第 44a 页)
尚乐而玩则卦辞为可知矣此其一也其二则圣
人又明居处动作之有异不可以一涂尽其道方
居之时无所营为故观 易之 象以明时玩 (第 44b 页)
易之 辞
以探道及动之后悔吝攸生故观其变以知善恶
玩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之者盖 …… (第 44b 页)
于所居所乐一动一静之际莫非以易道自处非
天私君子而祐之实自致也占不独著龟也凡极
数知来皆占也谓占于 易之 道也前章终于天下
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谓在上尊位之圣人也不
曰圣人而曰贤人谓能法乾坤易简非独圣 …… (第 45a 页)
占于占言变则居之所玩未变之辞也居处动作
无非道也天人一理也是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传)
新安朱氏曰 易之 序谓卦爻所著事理当然之次
第玩者观之详 象辞变已见上凡单言变者化 (第 45b 页)
在其中占谓其所值吉凶之决也(并本/义) 问所居
而安者 易之 序也与居则观其象之居不同上居
字是总就身之所处而言下居字是静对动而言
曰然 问居则观其象玩其 …… (第 46a 页)
动爻之后卦故分别老少若如此则卦遂无动占
者何用观变而玩占(并语/录)
右第二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 易之 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十九 (第 46b 页)
谓极矣何故止言贤人德业或谓非圣贤之贤 乃
贤 于人之贤答曰可久可大贤人之德业也久大
则圣人矣(南轩/集)
龟山杨氏曰解经大抵须得理会而语简 …… (第 22b 页)
于天地之间及人道者虽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下大明乾坤之德而终之
以圣人法乾坤之道则乾坤之义毕矣系 易之 义
莫大于此莫先于此故以是首章也且自易言之
则易始于乾坤而乾又为坤之始是为大始也自 …… (第 23a 页)
明穷奢欲矜权术滋法令则业于是乎不可大天
下之理既不能得于是上下乖离而天下始乱矣
汉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其中本于至简至
易之 道哉圣人忧患后世不知君人之有道此文
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复系辞以明之之意也然
乾坤易简与人道易 …… (第 25a 页)
则易知简则易从却是以人事言之两个易字又
自不同一个是简 易之 易一个是难 (第 29a 页)
易之 易要之
只是一个字但微有毫釐之间因论天地间只有
一个感与应所谓阴与阳无处不是且如前后前
…… (第 29a 页)
极以位言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吉凶者失得之著也变化者进退之著
也设卦系辞所以示其著也 吉凶变化悔吝刚柔
易之 四象欤悔吝由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 变化
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
故察进退之理为难 …… (第 34a 页)
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
之动三极之道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击辞焉而明吉凶总言 易之 为书也 …… (第 34a 页)
以吉凶象之彼有忧虞则卦以悔吝象之彼有进
退则卦以变化象之彼有昼夜则卦以刚柔象之
彼所有之象圣人莫不观而象之于此此作 易之
道也六爻之动动则变所以象三极变化之道也
既象进退又象三极者进退特人事耳由卦全体
而言天地人之 (第 35a 页)
道皆具岂特人事而已哉曰明吉
凶则悔吝可知然刚柔变化自为 易之 二道相因
而生故各有象独辞无象故不言也刚之极则柔
昼之极则夜所以刚柔象昼夜也(易/说)
…… (第 35b 页)
始兼两之义也故极而不变其道乃穷说卦震其
究为健三变而乾也巽其究为躁三变而震也观
此可以例馀卦矣(易/传) 易之 为道天地之道邪人
之道邪易兼明之矣击辞焉而明吉凶明人道也 …… (第 36b 页)
道也盖有天地斯有万物是以卦之变不过乎三
六位者重三也九数者三三也邵康节曰易有贞
数三是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 序也其安
于高卑贵贱之位乎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其玩
于吉凶悔吝之辞乎若夫有为有行动而之焉则
…… (第 38a 页)
爻之象而击以辞也 言卦爻阴阳迭相推荡而
阴或变阳阳或化阴圣人所以观象而击辞众人
所以因蓍而求卦者也 吉凶悔吝者 易之 辞也
得失忧虞者事之变也得则吉失则凶忧虞虽未 …… (第 38b 页)
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一进一退循环无端此
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盖取其变也
只以此说推之似无窒碍(文/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 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 (第 42b 页)
天矣(经/说) 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
而能通其意者也(易传/序)
横渠先生曰序犹言分也 易之 中有贵有贱有吉有
凶皆其自然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所乐 …… (第 43a 页)
龟山杨氏曰观象玩辞故能明吉凶之变观变玩
占故能识时措之宜所以尽三极之道也(会/通)
白云郭氏曰上言圣人谓作 易之 圣人也此言君 (第 43b 页)
子谓玩 易之 君子也有圣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
之如此非独明作 (第 44a 页)
易之 道亦所以垂玩 (第 44a 页)
易之 法又
以见非圣人不能作易而君子之成德玩 (第 44a 页)
易之 所
致也然玩易有二道一则所居而安者 (第 44a 页)
易之 序所
乐而玩者爻之辞是也一则居则观其象而玩其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也 (第 44a 页)
易之 序者卦之序
也序有时在其中故君子居其时而安之者得其
序也如居否之时则俭德辟难居既济之时则思 …… (第 44a 页)
尚乐而玩则卦辞为可知矣此其一也其二则圣
人又明居处动作之有异不可以一涂尽其道方
居之时无所营为故观 易之 象以明时玩 (第 44b 页)
易之 辞
以探道及动之后悔吝攸生故观其变以知善恶
玩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之者盖 …… (第 44b 页)
于所居所乐一动一静之际莫非以易道自处非
天私君子而祐之实自致也占不独著龟也凡极
数知来皆占也谓占于 易之 道也前章终于天下
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谓在上尊位之圣人也不
曰圣人而曰贤人谓能法乾坤易简非独圣 …… (第 45a 页)
占于占言变则居之所玩未变之辞也居处动作
无非道也天人一理也是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传)
新安朱氏曰 易之 序谓卦爻所著事理当然之次
第玩者观之详 象辞变已见上凡单言变者化 (第 45b 页)
在其中占谓其所值吉凶之决也(并本/义) 问所居
而安者 易之 序也与居则观其象之居不同上居
字是总就身之所处而言下居字是静对动而言
曰然 问居则观其象玩其 …… (第 46a 页)
动爻之后卦故分别老少若如此则卦遂无动占
者何用观变而玩占(并语/录)
右第二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 易之 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十九 (第 46b 页)
(相诔非礼也又曰诸侯之国亦多矣莫能正死生之/礼者桓侯之贤又未有闻于春秋吾以此效之桓侯)
(非贤而蔡季请之可知矣人亦多爱其君者矣莫能/爱其君以礼而蔡季行之此 乃贤 者之所以异于众)
(人也贤胡氏铨曰生有黜陟没有谥王者柄此以别/臣下 不肖而使人有劝惩也晋侯仇卒于 (第 52b 页)
(非贤而蔡季请之可知矣人亦多爱其君者矣莫能/爱其君以礼而蔡季行之此 乃贤 者之所以异于众)
(人也贤胡氏铨曰生有黜陟没有谥王者柄此以别/臣下 不肖而使人有劝惩也晋侯仇卒于 (第 52b 页)
胡传(此郭公也义不可晓而先儒或以为郭亡者于/传有之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也)
(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善而不能用 (第 8b 页)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也)
(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善而不能用 (第 8b 页)
书曰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
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
亡也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有之夫不知其 (第 20b 页)
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
亡也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有之夫不知其 (第 20b 页)
(国之亡也郭之所以亡者与他国异/他国之亡者所善不善所恶不恶也)于传有之(见管/子)
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
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
公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也考其时与事
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善而不能用则 (第 9b 页)
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
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
公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也考其时与事
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善而不能用则 (第 9b 页)
谓字说者遂云故国之得名以此不以彼然实自国
脉所系之轻重上论非徒论故国之得名也 张彦
陵曰世臣不是世官 乃贤 臣而任之久者所谓元老
旧臣也然世臣必自亲臣始亲臣即所谓腹心之臣
不是倖臣昔者二句正是无亲臣处 睡 (第 23a 页)
脉所系之轻重上论非徒论故国之得名也 张彦
陵曰世臣不是世官 乃贤 臣而任之久者所谓元老
旧臣也然世臣必自亲臣始亲臣即所谓腹心之臣
不是倖臣昔者二句正是无亲臣处 睡 (第 23a 页)
听又谏杀之则残贼之人与郑夷陈平国等耳书曰
卒于鄵其旨微矣胡传从公榖谓僖公欲从中国其
大夫欲从楚而弑之岂不误哉审如是则郑僖 乃贤
君矣孔子安得而不正其大夫之罪哉不使夷狄之
人加于中国之君此曲说也
鄵公榖作操在鄬西髡顽公榖作原 (第 32a 页)
卒于鄵其旨微矣胡传从公榖谓僖公欲从中国其
大夫欲从楚而弑之岂不误哉审如是则郑僖 乃贤
君矣孔子安得而不正其大夫之罪哉不使夷狄之
人加于中国之君此曲说也
鄵公榖作操在鄬西髡顽公榖作原 (第 32a 页)
以供食用之需以兴彼其之子其德不可涯)
(涘亦犹汾水之旁浸者然据今所见其备员公路之官/者皆莫之能拟也然 乃贤 者不用而所用者皆不贤何)
(与后/放此) 彼汾一方(阳/韵)言采其桑(阳/韵)彼其(韩诗外传作/已下 (第 3a 页)
(涘亦犹汾水之旁浸者然据今所见其备员公路之官/者皆莫之能拟也然 乃贤 者不用而所用者皆不贤何)
(与后/放此) 彼汾一方(阳/韵)言采其桑(阳/韵)彼其(韩诗外传作/已下 (第 3a 页)
(国之亡也郭之所以亡者与他国异/他国之亡者所善不善所恶不恶也)于傅(管/子)有之齐
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去声/下同)善而
恶(去声/下同)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
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上声/下同)所以亡也
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 (第 25b 页)
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去声/下同)善而
恶(去声/下同)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
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上声/下同)所以亡也
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 (第 25b 页)
有违言而后去也○程子曰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
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尔(黄氏曰四者固非有优劣然贤者之处世
岂不能超然高举见几而作乃于言色而后辟之耶曰出处之义自非一端随其所居之位而量其所处
之宜可也卫灵公顾蜚雁则辟色矣问陈则辟言矣岂夫子于此为劣乎○冯氏曰桀溺谓子路岂若从
辟世之士夫子为之怃然至是 乃贤
辟世则道不行而无仕志也○吴氏曰此章论贤者违辟之事世与
地以地势广狭言色与言以人事浅深言若夫子则辟地辟 (第 66a 页)
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尔(黄氏曰四者固非有优劣然贤者之处世
岂不能超然高举见几而作乃于言色而后辟之耶曰出处之义自非一端随其所居之位而量其所处
之宜可也卫灵公顾蜚雁则辟色矣问陈则辟言矣岂夫子于此为劣乎○冯氏曰桀溺谓子路岂若从
辟世之士夫子为之怃然至是
地以地势广狭言色与言以人事浅深言若夫子则辟地辟 (第 66a 页)
或以为郭亡者于传有之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
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
去所以亡也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
善而不能用则 (第 5b 页)
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乃贤
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
去所以亡也考其时与事谓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
善而不能用则 (第 5b 页)
闻磬声而知之曰有心于世哉斯人之击磬乎盖人
心之感往往托之乐音隐士 乃贤 者自能审音而喻
其微也既而讥之曰何其鄙哉识之不达而硁硁然
坚确以守乎君子进退各因乎时世莫己知则道 (第 70a 页)
心之感往往托之乐音隐士 乃贤 者自能审音而喻
其微也既而讥之曰何其鄙哉识之不达而硁硁然
坚确以守乎君子进退各因乎时世莫己知则道 (第 70a 页)
(中履尊下无应与而上比文柔之刚得止之义以成/贲之道故有贲于丘园之象○何氏楷曰比于上九)
(刚阳之贤受贲于上九者也丘园指上上阳刚而处/外 乃贤 人隐丘园之象据彖曰刚上文柔则六五乃)
(上所贲者爻所谓贲于丘园犹曰受贲饰于丘园也/按昏礼纳帛一束束 (第 44a 页)
(刚阳之贤受贲于上九者也丘园指上上阳刚而处/外 乃贤 人隐丘园之象据彖曰刚上文柔则六五乃)
(上所贲者爻所谓贲于丘园犹曰受贲饰于丘园也/按昏礼纳帛一束束 (第 44a 页)
五君位而本义以为丘园之象恐不类敦本尚实亦
不称六五德位且于有喜何干程传之说尤艰曲难
从不若先儒作聘贤说为确盖上阳刚而处外又艮
为山 乃贤 人隐丘园之象六五贲其庐而束帛将之
可谓致敬以有礼矣戋戋照说文云委积则吝字说 (第 69a 页)
不称六五德位且于有喜何干程传之说尤艰曲难
从不若先儒作聘贤说为确盖上阳刚而处外又艮
为山 乃贤 人隐丘园之象六五贲其庐而束帛将之
可谓致敬以有礼矣戋戋照说文云委积则吝字说 (第 6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