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類
正史類
別集類
(三十斤为均四均为石是石为称之最重故传云金/铁曰石言丝绵止于斤两金铁乃至于石举重而言)
(则所称之物皆通之也此见孔/颖达疏甚 明伯厚 云未详何也) (附/考)蔡传折阅按荀
子良贾不为折阅不市注折阅谓损所卖物价也 (第 9a 页)
(则所称之物皆通之也此见孔/颖达疏甚 明伯厚 云未详何也) (附/考)蔡传折阅按荀
子良贾不为折阅不市注折阅谓损所卖物价也 (第 9a 页)
淑卿《荆山居士诗》一卷
《朱静庵诗集》十卷
《邹赛贞诗》四卷
《杨文俪诗》一卷 金文 贞《兰庄诗》一卷
马闲卿《芷居集》一卷
端淑卿《绿窗诗稿》四卷
王凤娴《焚馀草》五
《朱静庵诗集》十卷
《邹赛贞诗》四卷
《杨文俪诗》一卷 金文 贞《兰庄诗》一卷
马闲卿《芷居集》一卷
端淑卿《绿窗诗稿》四卷
王凤娴《焚馀草》五
之。良玉绣于其旗。以表其荣。属国尤宜知此。故附记之。大统历则 崇祯丁丑。清阴金文正公所受赐于仁祖也。 潜谷金文贞公。
盖受之 明而东返。颁于廷臣者也。清阴时在安东。柳硕之谗。姑未入耶。 皇朝旧物。令人掩抑不已。朝谒大老 (第 481H 页)
史役之了当。将不知延到几个岁月矣。今则删节堂上。既已减下。更难变通。然在昔 仁庙朝实录纂修时。故相臣 金堉
建议。使十二堂上。各述二年之史。凡二十四年之事。不数月而讫工。既撰定之后。都厅察见各房之笔削。或有未 (第 219L 页)
九日平近堂小集
夜坐再用漫兴韵
可兴仓
双岭吊古
南君(德烨)挽
甄萱墓
潜谷金公(堉) 大同碑
三月三日
山芥菹歌(并序)
直中无事。日视牧丹。觉雨后滋芽。喜而有作。寄圣
夜坐再用漫兴韵
可兴仓
双岭吊古
南君(德烨)挽
甄萱墓
潜谷金公(堉) 大同碑
三月三日
山芥菹歌(并序)
直中无事。日视牧丹。觉雨后滋芽。喜而有作。寄圣
红桂发。秪应攀折候雏鸾。
甄萱墓
百战遗墟土一抔。暮云寒烧自春秋。凭君莫向金山望。忆到当时政复愁。 潜谷金公(堉) 大同碑
法从穷处变方通。珍重湖西试大同。清慎向来犹有说。国人须颂 孝宗功。
三月三日
旧俗三三节。越 (第 60H 页)
甄萱墓
百战遗墟土一抔。暮云寒烧自春秋。凭君莫向金山望。忆到当时政复愁。 潜谷金公(堉) 大同碑
法从穷处变方通。珍重湖西试大同。清慎向来犹有说。国人须颂 孝宗功。
三月三日
旧俗三三节。越 (第 60H 页)
人知尊大统。而外时宪可矣。苟因其所外而思夫出于所尊。则岂不益釜鬵之感乎。抑西法传诸我东而行之者。昉自 潜谷金文贞公。
其诸孙有曰大谷子名锡文字炳如。所著易学二十四图解。自谓决千古之疑。阐万世之真。又有待于子云之知也。余 (第 262L 页)
。呜呼。非余铭伯愚而谁铭伯愚者。伯愚讳尚默。伯愚。字也。与余共祖高丽门下侍中大猷。传数世族分。领议政 文贞公堉
孝宗朝名臣。生讳佑明。寔诞 明圣王妃。封清风府院君。谥忠翼。于伯愚高祖。曾祖讳锡衍。工曹判书谥贞僖。 …… (第 568L 页)
。尝牧杨州。州有名花。国荣遣人取之。仲晦执不与。遂罢官去。余莅杨。杨人云。仲晦与余同祖高丽侍中大猷。 潜谷文贞公 堉。仲晦之五代祖也。 (第 576H 页)
文贞 之子忠翼公佑明。寔诞 明圣王后。曾祖工曹判书锡衍。忠翼子仲晦。以平康县监圣采子。为季父忠州牧使圣休后 (第 576H 页)
。尝牧杨州。州有名花。国荣遣人取之。仲晦执不与。遂罢官去。余莅杨。杨人云。仲晦与余同祖高丽侍中大猷。 潜谷文贞公 堉。仲晦之五代祖也。 (第 576H 页)
文贞 之子忠翼公佑明。寔诞 明圣王后。曾祖工曹判书锡衍。忠翼子仲晦。以平康县监圣采子。为季父忠州牧使圣休后 (第 576H 页)
舟。言事不可不早图也。为国之道。亦如是矣。今臣所陈。俱是切近易知之事。初非阔远难行之法。车制则故相臣 金堉。
尝陈使臣乘轿之弊。请令乘车以宽驲骑之力。甓法则故相臣李恒福。盛称城郭之制。亦言烧造之易。并载遗集。先 (第 352L 页)
新堂郑先生墓碣铭
新堂郑先生殁。已二百有七十有馀年。劄疏诗文佚于燹。无从以挹其声光。惟案上图在焉。士林所传道统渊源图及 潜谷金公 所撰己卯录行焉。其案上图。先生所自著。取圣贤治心格言。对待排布。以庄敬为本。助长为戒。左九思右九容。 (第 397H 页)
下位。迹阻迩班。怡然不以为意。其处而乡也。逍遥自放于镜湖名亭之上。如不知世之有名利也。其出而世也。与 金潜谷堉,
姜月塘硕期,金竹所光煜诸名公修稧事。良辰美景。觞咏淋漓。殆若乐而忘老然。自号以退谷者。寓浩然归田之意 (第 493L 页)
烈丈夫之志也。追爵刑曹判书。赐祭以褒其忠。录其功原从之首。后加 赠议政府右赞成。旌其闾曰忠臣之门。从 潜谷金
相公,延阳李相公之议也。公之逸归元帅府也。贼众太半溃散。馀存仅数千。适知众心皆离。势不可缓。日行数百 …… (第 361H 页)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宾客。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行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孔公行状。
公讳瑞麟字希圣。孔姓。夫子后五十四世。以元朝阁臣。送降女东来。事高丽恭悯王封昌元伯。曰绍。东方有昌元之孔始此。或曰孔氏之先。入东韩盖久。绍之子曰俯。以太常䔏。议贬李仁任谥。奸状死露。国论者
赖焉。丽既亡。义不仆于我。是生讳成吉。汉城判尹。是生讳贲。郎将 赠领议政封桧安君。于公为五代以上也。高祖讳禧。领议政。曾祖讳淑。礼曹典书。祖讳悌老。兵曹参判 赠领议政。而县监 赠兵曹判书讳义达。娶竹山朴氏郡守弘文之孙。寔生公。公自少好学读书。与静庵赵先生。同游寒暄 金先生 之门。寒暄之学。以小学书为准的。所以及公者盖是。 中庙丁卯成进士。其年登庭试及第。为正言省郎于己巳。 (第 362H 页)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宾客。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行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孔公行状。
公讳瑞麟字希圣。孔姓。夫子后五十四世。以元朝阁臣。送降女东来。事高丽恭悯王封昌元伯。曰绍。东方有昌元之孔始此。或曰孔氏之先。入东韩盖久。绍之子曰俯。以太常䔏。议贬李仁任谥。奸状死露。国论者
赖焉。丽既亡。义不仆于我。是生讳成吉。汉城判尹。是生讳贲。郎将 赠领议政封桧安君。于公为五代以上也。高祖讳禧。领议政。曾祖讳淑。礼曹典书。祖讳悌老。兵曹参判 赠领议政。而县监 赠兵曹判书讳义达。娶竹山朴氏郡守弘文之孙。寔生公。公自少好学读书。与静庵赵先生。同游寒暄 金先生 之门。寒暄之学。以小学书为准的。所以及公者盖是。 中庙丁卯成进士。其年登庭试及第。为正言省郎于己巳。 (第 362H 页)
可用享。故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朝鲜士类。或不免以饥寒。枉心失身者。由其不能择其可为者而早为之故也。 潜谷金
相国买炭。郑原州可叔买薪。至今为美谈。然士类多耻为之。欲干官府。徒取横利。腼然无所耻何哉。顾伐炭负薪 (第 540L 页)
而还。后旬日。馆吏抱题名记一匮而来曰。尚有未题名处。愿尽题名也。命膺疑而阅之。则题名记凡三编。其一。 潜谷金公堉
所始编也。其一。梦渔徐公文重所校编也。其一。陶谷李公宜显所改编也。三编义例。皆各不 (第 209L 页)
殿下方在静摄中。尤宜远女色为务。 上震怒以为营救姜嫔。 命配极边。三公两司力请还收不报。冬竟配庆源。 金文贞公
弘郁又请疏释不报。己丑 孝庙嗣位。因金清阴尚宪伸救。 特命量移稷山。庚寅蒙放。秋拜议政府检详。辛卯春 …… (第 239L 页)
特下 召。遂承 命还朝。旋除右承旨。七月连除承旨。旋移兵议。寻还左副入侍。 上问 文贞公 所撰续纲目曾进览印刊见之乎。公对曰未也。 上又问 (第 257L 页)
文贞 院号曰 (第 257L 页)
文贞 极是韪人。私家誊本之刊。岂不以是乎。因命所印二本一赐本院一赐公。而竟寝不行。八月除左承旨。旋除右兼尚 (第 257L 页)
特下 召。遂承 命还朝。旋除右承旨。七月连除承旨。旋移兵议。寻还左副入侍。 上问 文贞公 所撰续纲目曾进览印刊见之乎。公对曰未也。 上又问 (第 257L 页)
文贞 院号曰 (第 257L 页)
文贞 极是韪人。私家誊本之刊。岂不以是乎。因命所印二本一赐本院一赐公。而竟寝不行。八月除左承旨。旋除右兼尚 (第 257L 页)
而逃。天启丁卯。督饷于登州。遂漂海抵海西之礼川府。朝廷不敢用。舜裳亦不自衒。故沦落不复闻焉。尝遇大臣 金堉。
说南方养蚕事。盖其意欲以讽养士如养蚕也。因不得志。死于湖水之南。当麻将军之东来也。頫伏辕门之外。不敢 (第 150L 页)
先死。欲自刎。公无奈何。遂嗌叹焚其藁。闭门痛哭数日。及 长陵御极。特除公督邮。只谢命不就。昔余谒丞相 金文贞公
熤。语公事甚详。丞相愀肰曰。吾延兴之后也。当为公介于朝 赠职。未几丞相卒。无人白其事者。岂不可惜也哉 (第 335L 页)
六十六(田赋考)
五号。 中宗改定贡案。 案燕山七年。加定贡物。当补。
三十九号。 孝宗初年。右议政 金堉 上劄曰大同之法。均役便民。 案吉川君权盼。为忠清监司。取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大同宣惠法。平停一道田役。出 (第 504L 页)
入剂为絜法。事未卒行。籍而藏之。其后 金堉(号潜谷。) 按湖西。发视其籍大喜。遂按而行之。此不概见。惜哉。
第一集杂纂集第二十三卷○文献备考刊误
财用考 …… (第 504L 页)
等。 案汉阴戊戌拜相。尹辛丑拜相。柳壬寅拜相。此非二十六年事。三十六年则可也。
六号。 先是开城留守 金堉 疏曰。曾以用钱之意。陈疏上请。 案此疏即仁祖丙戌所上也。在 仁祖十一年。(癸酉也。)后十有三年。而曰 (第 505H 页)
五号。 中宗改定贡案。 案燕山七年。加定贡物。当补。
三十九号。 孝宗初年。右议政 金堉 上劄曰大同之法。均役便民。 案吉川君权盼。为忠清监司。取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大同宣惠法。平停一道田役。出 (第 504L 页)
入剂为絜法。事未卒行。籍而藏之。其后 金堉(号潜谷。) 按湖西。发视其籍大喜。遂按而行之。此不概见。惜哉。
第一集杂纂集第二十三卷○文献备考刊误
财用考 …… (第 504L 页)
等。 案汉阴戊戌拜相。尹辛丑拜相。柳壬寅拜相。此非二十六年事。三十六年则可也。
六号。 先是开城留守 金堉 疏曰。曾以用钱之意。陈疏上请。 案此疏即仁祖丙戌所上也。在 仁祖十一年。(癸酉也。)后十有三年。而曰 (第 505H 页)
此我 孝宗四年癸巳八月。量田于京畿。所颁册子也。前此九年之前崇祯甲戌。量田于三南。改定结法六等。通用一尺。至是因左议政 金堉
劄子。又量田于京畿。遵用甲戍(一作戌)之法。斯之谓遵守册子也。若据此文原典六等之法。以其错乱之故。中 (第 12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