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皇孙则其称名疑为疑于昭帝史皇孙之为相逮也
者为疑于戾太子史皇孙之非相逮也者疑故不可
称也然则以 孙后 祖可乎曰可丧服斩衰章为人后
者雷氏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以其所
后之父或早卒今所后其人不定 …… (第 6b 页)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高祖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
帝以 孙后 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 …… (第 16a 页)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协师丹之议
蕙田案汉之追尊本生父称皇大抵依据太
上皇之号尔然此号不可袭也宣帝以 孙后
祖但称本生父曰皇考而已称皇实始于哀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孝德皇桓帝父 (第 24a 页)
者为疑于戾太子史皇孙之非相逮也者疑故不可
称也然则以 孙后 祖可乎曰可丧服斩衰章为人后
者雷氏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以其所
后之父或早卒今所后其人不定 …… (第 6b 页)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高祖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
帝以 孙后 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 …… (第 16a 页)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协师丹之议
蕙田案汉之追尊本生父称皇大抵依据太
上皇之号尔然此号不可袭也宣帝以 孙后
祖但称本生父曰皇考而已称皇实始于哀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孝德皇桓帝父 (第 24a 页)
(可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非大宗而立后者盖义/举也于礼未之有閒也古称为大宗后者非必亲昆)
(弟之子也有以从昆弟之子后从世父者矣有以诸/孙后祖者矣有以诸曾 孙后 曾祖者矣有以诸玄孙)
(后高祖者矣故礼曰为人后者斩衰三年不名所后/为父者以所后不定难以预著其名也后 …… (第 8a 页)
(明而嫡子庶子皆称父后立后之义不明而同居异/居昆弟之无子者皆为立后称谓之义不明而为人)
(后者伯父叔父皆易为父而以 孙后 祖以无服之 (第 8a 页)
孙/后 远祖者礼既不行名亦不著非先王之本旨矣虽)
(然生今之世异居而无后则族之强无状者或将攘/其所有而死者 …… (第 8a 页)
通典间代立后议晋何𤦺议以为卿士之家别宗无
后宗绪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
礼缘事而兴不应拘常以为碍也魏之宗室远继宣
尼𤦺从父以孙绍族祖荀顗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 …… (第 44a 页)
(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为嗣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也何𤦺之)
(从父以孙绍族祖𤦺以为宗绪不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理缘事而兴不必拘常以为碍)
(也故雷次宗释仪礼为人后者之文以为不言所后/之父者或后祖父或 (第 45a 页)
(弟之子也有以从昆弟之子后从世父者矣有以诸/孙后祖者矣有以诸曾 孙后 曾祖者矣有以诸玄孙)
(后高祖者矣故礼曰为人后者斩衰三年不名所后/为父者以所后不定难以预著其名也后 …… (第 8a 页)
(明而嫡子庶子皆称父后立后之义不明而同居异/居昆弟之无子者皆为立后称谓之义不明而为人)
(后者伯父叔父皆易为父而以 孙后 祖以无服之 (第 8a 页)
孙/后 远祖者礼既不行名亦不著非先王之本旨矣虽)
(然生今之世异居而无后则族之强无状者或将攘/其所有而死者 …… (第 8a 页)
通典间代立后议晋何𤦺议以为卿士之家别宗无
后宗绪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
礼缘事而兴不应拘常以为碍也魏之宗室远继宣
尼𤦺从父以孙绍族祖荀顗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 …… (第 44a 页)
(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为嗣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也何𤦺之)
(从父以孙绍族祖𤦺以为宗绪不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理缘事而兴不必拘常以为碍)
(也故雷次宗释仪礼为人后者之文以为不言所后/之父者或后祖父或 (第 45a 页)
必主人之妻是也然与华氏万氏异义宜参
之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疏此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在者欲其厚于所后薄于本亲)
(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而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深抑之使同本)
(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第 19a 页)
之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疏此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在者欲其厚于所后薄于本亲)
(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而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深抑之使同本)
(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第 19a 页)
得事改
便同疏族方之继母嫁于情为安
间代立后议晋何琦议以为卿士之家别宗无后宗绪
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礼缘事而 …… (第 22a 页)
(可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非大宗而立后者盖义/举也于礼未之有闻也古称为大宗后者非必亲昆)
(弟之子也有以从昆弟之子后从世父者矣有以诸/孙后祖者矣有以诸曾 孙后 曾祖者矣有以诸玄孙)
(后高祖者矣故礼曰为人后者斩衰三年不名所后/为父者以所后不定难以预著其名也后 …… (第 46b 页)
(明而适子庶子皆称父后立后之义不明而同居异/居昆弟之无子者皆为立后称谓之义不明而为人)
(后者伯父叔父皆易为父而以 孙后 祖以无服之 (第 47a 页)
孙/后 远祖者礼既不行名亦不著非先王之本旨矣虽)
(然生今之世异居而无后则族之强无状者或将攘/其所有而死者 …… (第 47a 页)
为子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
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也何琦之从父以
孙绍族祖琦以为宗绪不绝若昆弟以孙若
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礼缘事而兴不必拘常
以为碍也故雷次宗释仪礼为人后者之文
以为不言所后之父者 (第 55b 页)
便同疏族方之继母嫁于情为安
间代立后议晋何琦议以为卿士之家别宗无后宗绪
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礼缘事而 …… (第 22a 页)
(可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非大宗而立后者盖义/举也于礼未之有闻也古称为大宗后者非必亲昆)
(弟之子也有以从昆弟之子后从世父者矣有以诸/孙后祖者矣有以诸曾 孙后 曾祖者矣有以诸玄孙)
(后高祖者矣故礼曰为人后者斩衰三年不名所后/为父者以所后不定难以预著其名也后 …… (第 46b 页)
(明而适子庶子皆称父后立后之义不明而同居异/居昆弟之无子者皆为立后称谓之义不明而为人)
(后者伯父叔父皆易为父而以 孙后 祖以无服之 (第 47a 页)
孙/后 远祖者礼既不行名亦不著非先王之本旨矣虽)
(然生今之世异居而无后则族之强无状者或将攘/其所有而死者 …… (第 47a 页)
为子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
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也何琦之从父以
孙绍族祖琦以为宗绪不绝若昆弟以孙若
曾 孙后 之理宜然也礼缘事而兴不必拘常
以为碍也故雷次宗释仪礼为人后者之文
以为不言所后之父者 (第 55b 页)
(重于人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也礼曰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斩解之者曰为祖后者受重于祖受重者必)
(以尊服服之也为人后者以旁支后其大宗为祖后/者以适 孙后 其祖虽其本末疏戚不同而其所以必)
(为之三年者则皆以为后之故为后者受重之谓也/不独如是而已礼经固有 …… (第 15b 页)
(先生亦往往以此为说余竟不知其何所起也礼为/祖后者服斩不言服祖之妻何服非略之也篕发凡)
(于为人后者章中矣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妻若子/以旁枝后其族人犹服其所后之妻若子况以适 孙)
(后 其祖而不以若子之服服其祖之妻者乎由此言/之为其祖加服云者自为受重也非为父也为其祖)
(母加服云者自 …… (第 16a 页)
(明乎祖在而孙不得为祖母后重犹在祖故也虽然/祖亦有继祢与庶祖之不同焉夫祖为继祢之人则)
(异日曾祖死而曾孙为其后假令今为承重之 孙后/ 复为承重之曾孙一人而两持重于曾祖祖父殊与)
(礼意相乖若祖为曾祖支子则异日自有为曾祖后/者而吾祖为 (第 17a 页)
(以尊服服之也为人后者以旁支后其大宗为祖后/者以适 孙后 其祖虽其本末疏戚不同而其所以必)
(为之三年者则皆以为后之故为后者受重之谓也/不独如是而已礼经固有 …… (第 15b 页)
(先生亦往往以此为说余竟不知其何所起也礼为/祖后者服斩不言服祖之妻何服非略之也篕发凡)
(于为人后者章中矣曰为人后者为所后之妻若子/以旁枝后其族人犹服其所后之妻若子况以适 孙)
(后 其祖而不以若子之服服其祖之妻者乎由此言/之为其祖加服云者自为受重也非为父也为其祖)
(母加服云者自 …… (第 16a 页)
(明乎祖在而孙不得为祖母后重犹在祖故也虽然/祖亦有继祢与庶祖之不同焉夫祖为继祢之人则)
(异日曾祖死而曾孙为其后假令今为承重之 孙后/ 复为承重之曾孙一人而两持重于曾祖祖父殊与)
(礼意相乖若祖为曾祖支子则异日自有为曾祖后/者而吾祖为 (第 17a 页)
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录会典今律文并同
丧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疏此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服者欲其厚于所后)
(薄于本亲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深抑之)
(使同本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第 17b 页)
丧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疏此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服者欲其厚于所后)
(薄于本亲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深抑之)
(使同本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第 17b 页)
唐氏顺之曰俗人以承重为代父服非也承重者礼
之所谓受重也重谓祭统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为人后者以旁枝后其大宗为祖后者以适 孙后 其
祖虽其本末疏戚不同而其所以必为之三年者则
皆以为后故为后者受重之谓也为曾祖后则为曾
祖斩为 (第 58a 页)
之所谓受重也重谓祭统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为人后者以旁枝后其大宗为祖后者以适 孙后 其
祖虽其本末疏戚不同而其所以必为之三年者则
皆以为后故为后者受重之谓也为曾祖后则为曾
祖斩为 (第 58a 页)
也或作蹬(又字汇仙东职切等入声公羊传隐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注登读言得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
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又叶都笼切音东前汉宣元叙传元之二王 孙后 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又叶都郎切音当 (第 36a 页)
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又叶都笼切音东前汉宣元叙传元之二王 孙后 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又叶都郎切音当 (第 36a 页)
疏曰此谓其子后人反来为父母在者欲其厚于所
后薄于本亲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
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
深抑之使同本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朱 (第 44a 页)
后薄于本亲抑之故次在 孙后 也若然既为本生不
降斩至禫杖章者亦是深抑厚于大宗也言报者既
深抑之使同本疏往来相报之法故也
朱 (第 44a 页)
季孙爱之孟氏之御驺丰点好羯也(羯孟庄子之庶/子孺子秩之弟)
(孝伯/也)曰从余言必为孟孙(为孟 孙后) 再三云羯从之孟庄
子疾丰点谓公锄苟立羯请雠臧氏(使孟氏与公/锄共憎臧孙)公
锄谓季孙曰孺子秩固其 (第 22b 页)
(孝伯/也)曰从余言必为孟孙(为孟 孙后) 再三云羯从之孟庄
子疾丰点谓公锄苟立羯请雠臧氏(使孟氏与公/锄共憎臧孙)公
锄谓季孙曰孺子秩固其 (第 22b 页)
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
(浇寒浞子封于过者二斟夏同姓/诸侯襄四年傅曰浇用师灭斟灌)灭夏后相(夏后相/启 孙后)
( 相失国依于二/斟复为浇所灭)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后缗/相妻)归于有仍
(后缗有/仍氏女)生少康焉为仍 (第 4b 页)
(浇寒浞子封于过者二斟夏同姓/诸侯襄四年傅曰浇用师灭斟灌)灭夏后相(夏后相/启 孙后)
( 相失国依于二/斟复为浇所灭)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后缗/相妻)归于有仍
(后缗有/仍氏女)生少康焉为仍 (第 4b 页)
考覈实如此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视涤濯凡
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
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委/于)
(伪反积子四反饮食并/去声飧音 孙后 仿此)
释曰法式祭祀之式也荐荐脯醢也羞庶羞也凡此
皆有常法式者大宰视涤濯而宰夫从之礼事五礼 (第 69b 页)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视涤濯凡
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
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委/于)
(伪反积子四反饮食并/去声飧音 孙后 仿此)
释曰法式祭祀之式也荐荐脯醢也羞庶羞也凡此
皆有常法式者大宰视涤濯而宰夫从之礼事五礼 (第 69b 页)
承祖宗之继述子孙之孕毓皆在于是善则和气致
祥不善则沴气致戾国祚脩短之机也此文王所以
雍雍在宫无射亦保欤
补正云观晋魏以后乱亡之国子 孙后 嫔死亡奔迫
污辱之惨始知室家之壸即如天之福也秦汉以后
亡国子孙无不被其灾者周人虽遇暴秦之阨不过 (第 9b 页)
祥不善则沴气致戾国祚脩短之机也此文王所以
雍雍在宫无射亦保欤
补正云观晋魏以后乱亡之国子 孙后 嫔死亡奔迫
污辱之惨始知室家之壸即如天之福也秦汉以后
亡国子孙无不被其灾者周人虽遇暴秦之阨不过 (第 9b 页)
(使后撰出那般法来圣人也是志法之变处但/是他其中论不可轻于用刑之类也有许多好)
(说话不可不知子唐孔氏曰书传引此篇语多/称甫刑者吕侯 孙后 改封甫如诗之生甫及)
(申不与我戌甫穆王时未有甫名后人以子孙/国号名之追称甫刑若叔虞封唐子孙封 (第 26a 页)
(说话不可不知子唐孔氏曰书传引此篇语多/称甫刑者吕侯 孙后 改封甫如诗之生甫及)
(申不与我戌甫穆王时未有甫名后人以子孙/国号名之追称甫刑若叔虞封唐子孙封 (第 26a 页)
也执者不舍(据晋执叔孙婼囚/之于箕不言舍)而舍公所也(据公在/苕丘)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鲁人立其弟豹以为叔 孙后 是为穆叔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于扈
公至自会
乙酉刺公子偃
偃成公庶弟也内杀公子言其故先 (第 47a 页)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鲁人立其弟豹以为叔 孙后 是为穆叔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于扈
公至自会
乙酉刺公子偃
偃成公庶弟也内杀公子言其故先 (第 47a 页)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
待轩诗记自序
予向径行己志不好人谀作书未尝倩乞序引天性然
也读易之馀间尝读诗为笺注私记所得其大意载总
论中序尤可不作或则疑焉因思曩时放废制义取古
来诗文反复吟咏以舒其抑郁无聊之志穷原于四始
究其义蕴因以授之孙讱适延友人沈子起在斋互相
阐发子起有类咏予因亦有小笺积久成帙凡八九脱
稿乃敢勒为一书倘藏诸家塾傅示子 孙后 有能读之 (第 3a 页)
#+PROPERTY: JUAN 序
待轩诗记自序
予向径行己志不好人谀作书未尝倩乞序引天性然
也读易之馀间尝读诗为笺注私记所得其大意载总
论中序尤可不作或则疑焉因思曩时放废制义取古
来诗文反复吟咏以舒其抑郁无聊之志穷原于四始
究其义蕴因以授之孙讱适延友人沈子起在斋互相
阐发子起有类咏予因亦有小笺积久成帙凡八九脱
稿乃敢勒为一书倘藏诸家塾傅示子 孙后 有能读之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