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法制類
載記類
器用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般若部類
属为之叙余卒读作而叹曰皇哉唐哉此
数千百年来所绝无而仅有之书也顾实有先得余心
者忆年二十馀读仪礼周官 戴记 叹周公制礼整理天
下陶成庶类逮后政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盖
典礼废坏实自春秋战国时始汉高堂生仅传士 (第 1a 页)
数千百年来所绝无而仅有之书也顾实有先得余心
者忆年二十馀读仪礼周官 戴记 叹周公制礼整理天
下陶成庶类逮后政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盖
典礼废坏实自春秋战国时始汉高堂生仅传士 (第 1a 页)
竟委详说反约宋史礼志载朱子尝欲取仪礼周
官二 戴记 为本编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之礼尽
取汉晋而下及唐诸儒之说考订辨正以为当代
之典未及成书至近代昆 (第 2a 页)
官二 戴记 为本编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之礼尽
取汉晋而下及唐诸儒之说考订辨正以为当代
之典未及成书至近代昆 (第 2a 页)
逸经中霤礼禘于太庙礼王居明堂礼皆其篇)
(也唐初犹存诸儒曾不以为意遂至于亡惜哉今所纂/八篇其二取之小 戴记 其三取之大 (第 19a 页)
戴记 其三取之郑)
(氏注奔丧也中霤也禘于太庙也王居明堂也固得仪/礼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壶之类未有考焉疑古礼逸 …… (第 19a 页)
拾而不敢遗亦我)
(爱其礼/之意也)仪礼傅十篇(吴澄纂次序曰仪礼传十篇澄所/纂次案仪礼有士冠礼士昏礼 戴)
(记 则有冠义昏义仪礼有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 (第 19b 页)
戴/记 则有乡饮酒义射义以至燕聘皆然盖周末汉初之)
(人作以释仪礼而戴氏抄以入记者也今以此诸篇正/为仪礼之传 …… (第 19b 页)
经八篇传十/篇适合其数当时内阁诸老知其为草庐书是以馆阁)
(书目止载草庐本/无有年姓名也)黄润玉仪礼 戴记 附注五卷何乔新 …… (第 22b 页)
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
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
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夫 戴记 而戴圣又删大 …… (第 24b 页)
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 戴记 汉末马融遂傅小戴
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
九篇而郑元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小 (第 25a 页)
戴记 四十九篇
唯郑注立于国学 礼记十卷(汉北中郎/将卢植注)礼记二十卷
(汉九江太守戴/圣撰郑元注)礼记 …… (第 25a 页)
氏渊字万宗解曲礼等五篇
王圻续文献通考礼记解二十卷(何述著/浦城人)礼记纂义(兰/溪)
(应/镛)礼记解(龙溪黄樵仲/晋江吕椿)小 戴记 集解(岳珂飞/之孙 (第 28b 页)
戴记 心法 (第 28b 页)
(徐/畸)礼记通考(缪主/一)礼记正义一卷(温州郑/朴翁)礼记集说(陈/浩)
(注浩都昌人号云庄潜心礼学自序曰先君子师事双/峰先生十有四年以是经三领乡书为开庆名进士所)
(得于师门讲论甚多中罹煨烬只字不遗不肖僭不/自量会萃衍绎而附以臆见之言名曰礼记集说)校
正小 戴记 三十六篇(吴澄纂次序曰小 (第 29a 页)
戴记 三十六篇/澄所序次汉兴得先儒所记礼书)
(三百馀篇大戴氏删合为八十五小戴氏又损益为四/十三曲礼擅弓杂 …… (第 29a 页)
(如也而不可得见朱子尝与东莱先生吕氏商订三礼/篇次欲取 戴记 中有阙于仪礼者附之经其不系于仪)
(礼者仍别为记吕氏既不及答而朱子亦不及为幸其/大纲存于文集犹可考也 (第 29b 页)
晚年编校仪礼经传则其条)
(例与前所商订又不同矣其间所附 戴记 数篇或削本/篇之文补以他篇之文今则不敢故止就本篇之中科)
(分节剔以类相从俾其上下章文义联属章之大指 …… (第 29b 页)
傅)
(良/)礼讲解(奉化/舒璘)礼学举要礼学从宜(仙游郑/鼎新著)三礼说(萧/㪺)
(著/)校正大 戴记 三十四篇(吴澄序次序曰大 (第 37b 页)
戴记 三十/四篇澄所序次案隋志大 (第 37b 页)
戴)
(记 八十五篇今其书缺前三十八篇始三十九终八十/一当为四十三篇中间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
(第六十一四 …… (第 37b 页)
据云八/十五篇则末又缺其四或云止八十一皆不可考窃意)
(大戴类萃此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馀篇仍为大 戴记 已入小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冗泛)
(不及小戴书甚盖彼其膏华而此其查滓尔然尚或间/存精语不可弃 (第 37b 页)
(也唐初犹存诸儒曾不以为意遂至于亡惜哉今所纂/八篇其二取之小 戴记 其三取之大 (第 19a 页)
戴记 其三取之郑)
(氏注奔丧也中霤也禘于太庙也王居明堂也固得仪/礼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壶之类未有考焉疑古礼逸 …… (第 19a 页)
拾而不敢遗亦我)
(爱其礼/之意也)仪礼傅十篇(吴澄纂次序曰仪礼传十篇澄所/纂次案仪礼有士冠礼士昏礼 戴)
(记 则有冠义昏义仪礼有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 (第 19b 页)
戴/记 则有乡饮酒义射义以至燕聘皆然盖周末汉初之)
(人作以释仪礼而戴氏抄以入记者也今以此诸篇正/为仪礼之传 …… (第 19b 页)
经八篇传十/篇适合其数当时内阁诸老知其为草庐书是以馆阁)
(书目止载草庐本/无有年姓名也)黄润玉仪礼 戴记 附注五卷何乔新 …… (第 22b 页)
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
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
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夫 戴记 而戴圣又删大 …… (第 24b 页)
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 戴记 汉末马融遂傅小戴
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
九篇而郑元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小 (第 25a 页)
戴记 四十九篇
唯郑注立于国学 礼记十卷(汉北中郎/将卢植注)礼记二十卷
(汉九江太守戴/圣撰郑元注)礼记 …… (第 25a 页)
氏渊字万宗解曲礼等五篇
王圻续文献通考礼记解二十卷(何述著/浦城人)礼记纂义(兰/溪)
(应/镛)礼记解(龙溪黄樵仲/晋江吕椿)小 戴记 集解(岳珂飞/之孙 (第 28b 页)
戴记 心法 (第 28b 页)
(徐/畸)礼记通考(缪主/一)礼记正义一卷(温州郑/朴翁)礼记集说(陈/浩)
(注浩都昌人号云庄潜心礼学自序曰先君子师事双/峰先生十有四年以是经三领乡书为开庆名进士所)
(得于师门讲论甚多中罹煨烬只字不遗不肖僭不/自量会萃衍绎而附以臆见之言名曰礼记集说)校
正小 戴记 三十六篇(吴澄纂次序曰小 (第 29a 页)
戴记 三十六篇/澄所序次汉兴得先儒所记礼书)
(三百馀篇大戴氏删合为八十五小戴氏又损益为四/十三曲礼擅弓杂 …… (第 29a 页)
(如也而不可得见朱子尝与东莱先生吕氏商订三礼/篇次欲取 戴记 中有阙于仪礼者附之经其不系于仪)
(礼者仍别为记吕氏既不及答而朱子亦不及为幸其/大纲存于文集犹可考也 (第 29b 页)
晚年编校仪礼经传则其条)
(例与前所商订又不同矣其间所附 戴记 数篇或削本/篇之文补以他篇之文今则不敢故止就本篇之中科)
(分节剔以类相从俾其上下章文义联属章之大指 …… (第 29b 页)
傅)
(良/)礼讲解(奉化/舒璘)礼学举要礼学从宜(仙游郑/鼎新著)三礼说(萧/㪺)
(著/)校正大 戴记 三十四篇(吴澄序次序曰大 (第 37b 页)
戴记 三十/四篇澄所序次案隋志大 (第 37b 页)
戴)
(记 八十五篇今其书缺前三十八篇始三十九终八十/一当为四十三篇中间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
(第六十一四 …… (第 37b 页)
据云八/十五篇则末又缺其四或云止八十一皆不可考窃意)
(大戴类萃此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馀篇仍为大 戴记 已入小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冗泛)
(不及小戴书甚盖彼其膏华而此其查滓尔然尚或间/存精语不可弃 (第 37b 页)
蕙田案郊正祭之日建于周礼者二皆不言用
辛用辛则鲁之礼也鲁有祈榖郊无圜丘正郊
凡春秋 戴记 言鲁郊处皆入祈榖门兹不载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
殷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 (第 26a 页)
辛用辛则鲁之礼也鲁有祈榖郊无圜丘正郊
凡春秋 戴记 言鲁郊处皆入祈榖门兹不载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
殷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 (第 26a 页)
(其不同者有四郊丘之制也天帝之号也天地分合/之异也春冬时日之差也郊丘之不同者有三周官)
(谓之圜丘 戴记 谓之南郊又谓之泰坛郑康成之说/曰祀昊天于圜丘谓之禘祀五帝于南郊谓之郊而)
(泰坛无说康成之言非也兆 …… (第 51a 页)
(思曰郊社之礼以祀上帝明地不可与天相并尊天/之义也周官论国之神位左祖右社此王社也泽中)
(方丘此冢土也此古人所谓大社者也书谓冢土礼/谓之方丘而 戴记 谓之泰折折则方矣其名有三其)
(实亦一也至汉匡衡乃有南北郊之谓则失先王尊/天亲地之意矣新莽始有天地 …… (第 52b 页)
(尝合祭者一也周公之祭于洛邑丁巳用牲于郊戊/午社于新邑是天地未尝合祭者二也以武王周公)
(之行事而求其制礼之意则天地未尝合祭无疑矣/冬春时日之异则 戴记 之言失之也其言曰郊之祭)
(也以迎长日之至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而继之以卜郊夫日至而郊周礼 …… (第 53a 页)
(礼也杂周鲁之礼兼记之而郊之时日紊矣盖周人/之郊有二皆无所用卜日至而郊报本之郊也故其)
(礼行于一阳之初复启蛰而郊祈谷之郊也故其礼/行于农事之将兴制礼之意坦然明易 戴记 言周之)
(始郊正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吾是以知其合周鲁/之郊而紊其时日也诸儒异论为礼经之蠹者多矣) (第 53a 页)
(谓之圜丘 戴记 谓之南郊又谓之泰坛郑康成之说/曰祀昊天于圜丘谓之禘祀五帝于南郊谓之郊而)
(泰坛无说康成之言非也兆 …… (第 51a 页)
(思曰郊社之礼以祀上帝明地不可与天相并尊天/之义也周官论国之神位左祖右社此王社也泽中)
(方丘此冢土也此古人所谓大社者也书谓冢土礼/谓之方丘而 戴记 谓之泰折折则方矣其名有三其)
(实亦一也至汉匡衡乃有南北郊之谓则失先王尊/天亲地之意矣新莽始有天地 …… (第 52b 页)
(尝合祭者一也周公之祭于洛邑丁巳用牲于郊戊/午社于新邑是天地未尝合祭者二也以武王周公)
(之行事而求其制礼之意则天地未尝合祭无疑矣/冬春时日之异则 戴记 之言失之也其言曰郊之祭)
(也以迎长日之至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而继之以卜郊夫日至而郊周礼 …… (第 53a 页)
(礼也杂周鲁之礼兼记之而郊之时日紊矣盖周人/之郊有二皆无所用卜日至而郊报本之郊也故其)
(礼行于一阳之初复启蛰而郊祈谷之郊也故其礼/行于农事之将兴制礼之意坦然明易 戴记 言周之)
(始郊正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吾是以知其合周鲁/之郊而紊其时日也诸儒异论为礼经之蠹者多矣) (第 53a 页)
以观德其明证也周监二代制度益昭凡祧
迁宗祖以暨宫室服冕笾豆尊罍牲牢器数
乐舞之制散见于仪礼周官 戴记 者虽不无
阙略然皆有脉络可寻推类以求圣人制作
之精意穆然可思也今详其条目统为制度
(第 1b 页)
迁宗祖以暨宫室服冕笾豆尊罍牲牢器数
乐舞之制散见于仪礼周官 戴记 者虽不无
阙略然皆有脉络可寻推类以求圣人制作
之精意穆然可思也今详其条目统为制度
(第 1b 页)
唐而后度曲之名稽之于古六律五声八音肇自虞
书而周官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七音之
名见于左传国语至管子淮南子始著五声二变之
数 戴记 礼运篇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孟子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旋宫之义所自来也迨及
汉晋之世乐经残缺律 (第 74b 页)
书而周官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七音之
名见于左传国语至管子淮南子始著五声二变之
数 戴记 礼运篇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孟子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旋宫之义所自来也迨及
汉晋之世乐经残缺律 (第 74b 页)
贵人声而以丝音为主虞书戛击鸣球抟拊琴瑟以
咏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是也堂
下之乐贵人气而以竹音为主商颂所谓嘒嘒管声
戴记 所谓下管象舞夏籥序兴是也凡升歌笙入间
歌合乐未有不以丝竹为要领者竹之声在虚虚之
多者声浊少者声清 (第 12a 页)
咏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是也堂
下之乐贵人气而以竹音为主商颂所谓嘒嘒管声
戴记 所谓下管象舞夏籥序兴是也凡升歌笙入间
歌合乐未有不以丝竹为要领者竹之声在虚虚之
多者声浊少者声清 (第 12a 页)
观承案古乐失传汉唐而下纷然聚讼而雅
乐卒不可成说者谓乐经既亡之故愚则谓
乐经不亡官具于周礼义存于 戴记 而歌备
于三百篇皆乐之经也所亡者特其谱耳苟
能合诸经传记而精考之古乐亦复了了可
(第 16a 页)
乐卒不可成说者谓乐经既亡之故愚则谓
乐经不亡官具于周礼义存于 戴记 而歌备
于三百篇皆乐之经也所亡者特其谱耳苟
能合诸经传记而精考之古乐亦复了了可
(第 16a 页)
事从之 先是监察御
史赵涣言春秋有事于武宫叔弓卒去乐卒事以卿佐
之丧而犹去乐况天王后之丧而可用备乐乎 戴记 既
殡既葬而祭五祀则尸入三饭不侑不酢以五祀之祭
犹废侑酢况宗庙之祭而可享受福釐乎故晋制国有
大丧天地 (第 31a 页)
史赵涣言春秋有事于武宫叔弓卒去乐卒事以卿佐
之丧而犹去乐况天王后之丧而可用备乐乎 戴记 既
殡既葬而祭五祀则尸入三饭不侑不酢以五祀之祭
犹废侑酢况宗庙之祭而可享受福釐乎故晋制国有
大丧天地 (第 31a 页)
馀载未尝出阙里汉儒所谓立学释奠未知先圣先
师为谁自 戴记 之外无闻迨魏齐王晋武帝释奠于
学虽昉见简册而未有原庙也唐武德二年庙周孔
于胄监至贞观定孔子为先圣 (第 27b 页)
师为谁自 戴记 之外无闻迨魏齐王晋武帝释奠于
学虽昉见简册而未有原庙也唐武德二年庙周孔
于胄监至贞观定孔子为先圣 (第 27b 页)
族食文王世子所称者是也族燕族食皆燕
也而亦有不同平居无事则为燕以申好大
传所谓合族以食大 戴记 季冬命国为酒以
合三族是族燕也又因祭而燕楚茨诸父兄
弟备言燕私中庸燕毛所以序齿是亦族 (第 16b 页)
也而亦有不同平居无事则为燕以申好大
传所谓合族以食大 戴记 季冬命国为酒以
合三族是族燕也又因祭而燕楚茨诸父兄
弟备言燕私中庸燕毛所以序齿是亦族 (第 16b 页)
必用鲜之类经盖以屦贱不与冠服并言而记者详
之亦是记所未备也自冠义以下乃汉儒取戴记家
语以成文非本记之旧矣观其首冠义二字若小 戴
记 篇目十七篇无此例也疑作者原不敢自附于本
经之记而编礼者误以记之一字加之若移彼记字
于若不醴之首则 …… (第 25a 页)
陈氏浩曰天子始冠之冠则玄冠而以朱组为缨诸
侯虽是缁布冠却用杂采之缋为缨緌为尊者饰耳
非古制也
大 戴记公 符自为主迎宾揖升自阼立于席既醴降自
阼其馀自为主者其降也自西阶以异其馀皆公同也
公玄端以皮弁皆韠朝服 …… (第 38a 页)
(而伸之加其等益其数天子诸侯皆可知矣今谓五/十为大夫故无大夫冠礼天子诸侯未闻必五十而)
(后为其亦无冠礼又何也玉藻云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大 戴记 云诸侯冠礼四)
(加玄冕春秋传云公冠用祼享之礼行之金石之乐/节之此礼皆起于夏末乎焉知士冠之独始于古 …… (第 42a 页)
成王之颂公冠云天子儗焉玉藻记天子之冠是也
言诸侯王太子世子之冠与士异者冠颂 记公 冠则
以卿为宾至其酬币于宾则束帛乘马等仪节又云
王太子世子之冠儗焉公冠篇略同及左传季武子
之说 (第 44a 页)
之亦是记所未备也自冠义以下乃汉儒取戴记家
语以成文非本记之旧矣观其首冠义二字若小 戴
记 篇目十七篇无此例也疑作者原不敢自附于本
经之记而编礼者误以记之一字加之若移彼记字
于若不醴之首则 …… (第 25a 页)
陈氏浩曰天子始冠之冠则玄冠而以朱组为缨诸
侯虽是缁布冠却用杂采之缋为缨緌为尊者饰耳
非古制也
大 戴记公 符自为主迎宾揖升自阼立于席既醴降自
阼其馀自为主者其降也自西阶以异其馀皆公同也
公玄端以皮弁皆韠朝服 …… (第 38a 页)
(而伸之加其等益其数天子诸侯皆可知矣今谓五/十为大夫故无大夫冠礼天子诸侯未闻必五十而)
(后为其亦无冠礼又何也玉藻云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大 戴记 云诸侯冠礼四)
(加玄冕春秋传云公冠用祼享之礼行之金石之乐/节之此礼皆起于夏末乎焉知士冠之独始于古 …… (第 42a 页)
成王之颂公冠云天子儗焉玉藻记天子之冠是也
言诸侯王太子世子之冠与士异者冠颂 记公 冠则
以卿为宾至其酬币于宾则束帛乘马等仪节又云
王太子世子之冠儗焉公冠篇略同及左传季武子
之说 (第 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