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春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纷青子落红盐(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
(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𡘋详本草纲目)又韵会竹皮曰青后汉吴祐传杀青简以
写经书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又唐李肇翰 林志 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
青词 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 (第 85a 页)
(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𡘋详本草纲目)又韵会竹皮曰青后汉吴祐传杀青简以
写经书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又唐李肇翰 林志 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
青词 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 (第 85a 页)
疏麻神麻也 又升麻天麻皆药名(又乐器鼗鼓名尔雅释乐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注麻者音概而长也)又固麻南
(史百济传百济国号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檐鲁如中国言郡县也又山海经有寿麻国)又地名左传成十三年晋师及秦
(师战于麻隧注秦地又后汉盖延传南伐刘永进取麻乡注麻乡县名)又姓风俗通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达注论语 又
(朝廷纶命曰麻翰 林志 唐中书用黄白二麻为纶命其后翰林专掌白麻中书独用黄麻)又韵补叶谟婆切诗齐风东门之 (第 22a 页)
(史百济传百济国号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檐鲁如中国言郡县也又山海经有寿麻国)又地名左传成十三年晋师及秦
(师战于麻隧注秦地又后汉盖延传南伐刘永进取麻乡注麻乡县名)又姓风俗通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达注论语 又
(朝廷纶命曰麻翰 林志 唐中书用黄白二麻为纶命其后翰林专掌白麻中书独用黄麻)又韵补叶谟婆切诗齐风东门之 (第 22a 页)
不然则否(林谓身犯不义者传例自/不可废但不可以为拘)诸侯将见
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 (林志/ 书也)
(节礼节也圣人应天顺人不拘常礼如唐虞禅夏殷/周继汤武革命达其礼节无可无不可○见贤遍反)次 (第 17b 页)
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 (林志/ 书也)
(节礼节也圣人应天顺人不拘常礼如唐虞禅夏殷/周继汤武革命达其礼节无可无不可○见贤遍反)次 (第 17b 页)
色(唐韵正所类反东方朔七諌服清白以逍
遥兮偏与乎元英异色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力(唐韵正 林志 反淮南子分财而衣食
之立太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翼(诗经集传音异大雅鸟覆翼之与牛羊腓字之叶) (第 41b 页)
遥兮偏与乎元英异色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力(唐韵正 林志 反淮南子分财而衣食
之立太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翼(诗经集传音异大雅鸟覆翼之与牛羊腓字之叶) (第 41b 页)
管左营事时粤初定红旗贼梁标相等钞掠郡县而
东山白水西山捣黾冈诸地胥负固部精兵五百擒
东山伪总兵周琼飞张权玺斩西山伪总兵张易能
林志 昂阅二年而群盗以次平寻协守肇庆甫入城
贼兵四合笑曰岂以我远来疲敝耶开壁迎战大破
之已又调剿罗定力 (第 58b 页)
东山白水西山捣黾冈诸地胥负固部精兵五百擒
东山伪总兵周琼飞张权玺斩西山伪总兵张易能
林志 昂阅二年而群盗以次平寻协守肇庆甫入城
贼兵四合笑曰岂以我远来疲敝耶开壁迎战大破
之已又调剿罗定力 (第 58b 页)
通诗经善吟咏隐居养亲所著诗稿藏于家
王瑛字玉润猗氏人性聪颖七岁能文永乐乙未年十
九联捷成进士授庶吉士赐归完婚三山 林志 为文
以送之卒年二十有四子范弘治间贡嘉靖中何中
丞东序议举孙达王瑛王玺合祀乡贤
谢琚蒲州人永乐癸 (第 52b 页)
王瑛字玉润猗氏人性聪颖七岁能文永乐乙未年十
九联捷成进士授庶吉士赐归完婚三山 林志 为文
以送之卒年二十有四子范弘治间贡嘉靖中何中
丞东序议举孙达王瑛王玺合祀乡贤
谢琚蒲州人永乐癸 (第 52b 页)
王向弼龙门记三卷大禹治水元奥录一卷
司马光游山行记十二卷
赵瞻西山别录一卷 德睿龙山志
徐叔阳羊头山记十卷
王云鸡 林志 三十卷又戴斗奉使录二卷
高聿盐池录一卷
元张德辉边堠纪行 欧阳玄至正河防记(为贾/鲁作) (第 58a 页)
司马光游山行记十二卷
赵瞻西山别录一卷 德睿龙山志
徐叔阳羊头山记十卷
王云鸡 林志 三十卷又戴斗奉使录二卷
高聿盐池录一卷
元张德辉边堠纪行 欧阳玄至正河防记(为贾/鲁作) (第 58a 页)
词林历官表三卷(俱上元/焦竑)
大事记(上元/陈凤)
阴德登科录一卷(江宁丁/明登)
翰 林志(江宁/陈沂) 藩镇传(江宁/沈越)
官职会通三卷(长洲/魏校)
南京詹事府志二十卷(长洲/刘昌)
…… (第 39b 页)
国朝殿阁大臣年表十六卷(俱常熟/许重熙)
南京兵部车驾司职掌八卷(华亭俞/汝为)
南京翰 林志 十二卷(华亭董/其昌)
职掌录(金坛于/仕廉)
国朝公卿大臣年表二十四卷(太仓王/世贞)
…… (第 40a 页)
高丽图经四十卷(广陵徐/竞铉孙)
续成都古今集记二十二卷(广陵王/居正)
鸡 林志 三十卷(广陵王云辑奉使高/丽聘问会见之礼)
方舆胜览(歙祝/穆)
新安志十卷(歙罗/愿)
(第 44b 页)
大事记(上元/陈凤)
阴德登科录一卷(江宁丁/明登)
翰 林志(江宁/陈沂) 藩镇传(江宁/沈越)
官职会通三卷(长洲/魏校)
南京詹事府志二十卷(长洲/刘昌)
…… (第 39b 页)
国朝殿阁大臣年表十六卷(俱常熟/许重熙)
南京兵部车驾司职掌八卷(华亭俞/汝为)
南京翰 林志 十二卷(华亭董/其昌)
职掌录(金坛于/仕廉)
国朝公卿大臣年表二十四卷(太仓王/世贞)
…… (第 40a 页)
高丽图经四十卷(广陵徐/竞铉孙)
续成都古今集记二十二卷(广陵王/居正)
鸡 林志 三十卷(广陵王云辑奉使高/丽聘问会见之礼)
方舆胜览(歙祝/穆)
新安志十卷(歙罗/愿)
(第 44b 页)
史志)
明初壬寅陈友谅平仍袭元行中书省建行省于南昌
子城内洪武九年革中书省置承宣布政使司(嘉靖 林志) 置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十三府置江西都指挥
使司领四卫十一守御千户所置江西等处提刑按察
司并治南昌 …… (第 10a 页)
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领武宁分宁二县大
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徙州治于分宁(元史志)
洪武初改宁州为宁县弘治十六年从巡抚林俊请复
改为宁州(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八十六里(安志)
瑞州府
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寰宇通志) …… (第 18a 页)
郡治碧落堂后产瑞芝一本太守沈谥作颂表奏于朝
诏改为瑞州因号瑞阳(瑞州府志)
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元史志)
明改为瑞州府领县三(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安志)
高安县
汉高帝六年置隶豫章以其创建城邑故曰建城后汉
灵帝析建城 …… (第 19b 页)
吴置属安成郡晋以后因之隋属宜春郡唐因之(舆地广记)
相传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是邑故孙吴立县取以为
名本汉宜春县地(名胜志)
地理志以萍为苹(郡县释名)
元贞元年升萍乡州(元史志)
洪武已酉改州仍为县(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里(安志)
万载县
本阳乐县地吴黄武中置晋太康元年改为康乐属 …… (第 24b 页)
按宋徐升万载修县记云万载本高安故地初宜
场隶于洪伪吴顺义元年也复为县隶于筠南唐
保大十年也皇朝下江南遂割属袁州则开宝八
年也宣和初改曰建城而复旧名则绍兴元年诏
也
元因之明设县治仍称万载(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四里(安志)
临江府
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寰宇通志)
汉志 (第 25b 页)
明初壬寅陈友谅平仍袭元行中书省建行省于南昌
子城内洪武九年革中书省置承宣布政使司(嘉靖 林志) 置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十三府置江西都指挥
使司领四卫十一守御千户所置江西等处提刑按察
司并治南昌 …… (第 10a 页)
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领武宁分宁二县大
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徙州治于分宁(元史志)
洪武初改宁州为宁县弘治十六年从巡抚林俊请复
改为宁州(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八十六里(安志)
瑞州府
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寰宇通志) …… (第 18a 页)
郡治碧落堂后产瑞芝一本太守沈谥作颂表奏于朝
诏改为瑞州因号瑞阳(瑞州府志)
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元史志)
明改为瑞州府领县三(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安志)
高安县
汉高帝六年置隶豫章以其创建城邑故曰建城后汉
灵帝析建城 …… (第 19b 页)
吴置属安成郡晋以后因之隋属宜春郡唐因之(舆地广记)
相传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是邑故孙吴立县取以为
名本汉宜春县地(名胜志)
地理志以萍为苹(郡县释名)
元贞元年升萍乡州(元史志)
洪武已酉改州仍为县(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里(安志)
万载县
本阳乐县地吴黄武中置晋太康元年改为康乐属 …… (第 24b 页)
按宋徐升万载修县记云万载本高安故地初宜
场隶于洪伪吴顺义元年也复为县隶于筠南唐
保大十年也皇朝下江南遂割属袁州则开宝八
年也宣和初改曰建城而复旧名则绍兴元年诏
也
元因之明设县治仍称万载(嘉靖 林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四里(安志)
临江府
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寰宇通志)
汉志 (第 25b 页)
武宁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十一年邑令谢铎(按 林志 作谢鉴)始建隆
兴初知县吴彦夔即讲堂上为足才阁以藏书 元
至治间县尹李洪涛吕天倪典史伊喇玛丹前后修葺 …… (第 15b 页)
魁星楼宋时建杨长孺记
永丰县儒学
初在县治西南岁稔仓后宋至和间县令段缝建建炎
燬于兵绍兴七年县令李谔 (林志 作李谟)徙县治东后县
令邓觊又立讲堂及东西序绍兴十七年县令吴南
老徙感应坊董良史记 元延祐元年监县察 …… (第 45a 页)
永宁县儒学
旧无学元末徙县于瓦冈 明洪武五年知县萧文斌
始创于县治西后知县赵裕建两庑斋堂十五年主
簿朱厚 (林志 作木厚)增修弘治三年知县马钲大新之王
臣记正德嘉靖间知县陶膺陆时雍熊钦张节唐宗 (第 52a 页)
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十一年邑令谢铎(按 林志 作谢鉴)始建隆
兴初知县吴彦夔即讲堂上为足才阁以藏书 元
至治间县尹李洪涛吕天倪典史伊喇玛丹前后修葺 …… (第 15b 页)
魁星楼宋时建杨长孺记
永丰县儒学
初在县治西南岁稔仓后宋至和间县令段缝建建炎
燬于兵绍兴七年县令李谔 (林志 作李谟)徙县治东后县
令邓觊又立讲堂及东西序绍兴十七年县令吴南
老徙感应坊董良史记 元延祐元年监县察 …… (第 45a 页)
永宁县儒学
旧无学元末徙县于瓦冈 明洪武五年知县萧文斌
始创于县治西后知县赵裕建两庑斋堂十五年主
簿朱厚 (林志 作木厚)增修弘治三年知县马钲大新之王
臣记正德嘉靖间知县陶膺陆时雍熊钦张节唐宗 (第 52a 页)
旧署在德胜门集仙坊明正德中参议陆溥建嘉靖
二十年象山王梴莅任另建于九江道之东罗文恭
洪先有记后废今以右布政使裁缺移居其署雍正
二年添设库大使乾隆八年副使周人龙以所居偪
仄非制就署西偏添建大堂二堂头门仪门并库大
使廨亦建焉规模乃备
按 林志 载有布政司清军道分守湖东道分守湖
西道三署俱在布政司大门之内明大学士费宏 …… (第 5b 页)
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兵按察使李长春重建自为记康
熙初按察使娄希昊重建大堂九年按察使苏铣重
建寅宾馆旁为经历司照磨所知事司狱司廨雍正
二年照磨裁乾隆初按察使凌燽增署后遮风楼为
五间改建三堂左偏节楼为爽楼楼东涵月亭并重
葺之又建东轩连楹为慕朱斋轩后艺竹树旁浚池
通以略彴皆退食之所也
按察使司驿盐道
署在本司大门内西
按 林志 载有清军道在忠臣庙右南昌道在易俗 …… (第 7a 页)
国朝顺治十八年察院奉裁后改为南瑞总兵官署
都指挥使司
署在惠民门仓巷口雍正二年奉裁
按 林志 载有都指挥司旧署在省城中文锦局旧
址明洪武初都指挥使宋晟等创造天顺五年都
指挥同知王贵重修旁有经历司 …… (第 8a 页)
国朝改为提督军门府康熙改元特设总督重臣兼辖
文武时张朝璘莅任江右适提督移镇建昌遂居焉
计官署前后共六重大堂曰揆文奋武后堂曰赞化
调元川堂曰苏民益国内衙曰朝乾夕惕佥押厅曰
秉公率属司道厅曰论道经邦箭厅曰诘戎讲武对
厅曰静筹军国仪门外东为土地祠西为寅宾馆左
右辕门四年总督裁并江南改为总镇衙门十三年
总兵杨富诛署废今地名杨家厂
按 林志 载有察院二所一在按察司东旧城隍庙
故址明洪武五年按察司周祯始建正统十四年
燬于火御史韩雍鼎新之规制仍 (第 9a 页)
二十年象山王梴莅任另建于九江道之东罗文恭
洪先有记后废今以右布政使裁缺移居其署雍正
二年添设库大使乾隆八年副使周人龙以所居偪
仄非制就署西偏添建大堂二堂头门仪门并库大
使廨亦建焉规模乃备
按 林志 载有布政司清军道分守湖东道分守湖
西道三署俱在布政司大门之内明大学士费宏 …… (第 5b 页)
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兵按察使李长春重建自为记康
熙初按察使娄希昊重建大堂九年按察使苏铣重
建寅宾馆旁为经历司照磨所知事司狱司廨雍正
二年照磨裁乾隆初按察使凌燽增署后遮风楼为
五间改建三堂左偏节楼为爽楼楼东涵月亭并重
葺之又建东轩连楹为慕朱斋轩后艺竹树旁浚池
通以略彴皆退食之所也
按察使司驿盐道
署在本司大门内西
按 林志 载有清军道在忠臣庙右南昌道在易俗 …… (第 7a 页)
国朝顺治十八年察院奉裁后改为南瑞总兵官署
都指挥使司
署在惠民门仓巷口雍正二年奉裁
按 林志 载有都指挥司旧署在省城中文锦局旧
址明洪武初都指挥使宋晟等创造天顺五年都
指挥同知王贵重修旁有经历司 …… (第 8a 页)
国朝改为提督军门府康熙改元特设总督重臣兼辖
文武时张朝璘莅任江右适提督移镇建昌遂居焉
计官署前后共六重大堂曰揆文奋武后堂曰赞化
调元川堂曰苏民益国内衙曰朝乾夕惕佥押厅曰
秉公率属司道厅曰论道经邦箭厅曰诘戎讲武对
厅曰静筹军国仪门外东为土地祠西为寅宾馆左
右辕门四年总督裁并江南改为总镇衙门十三年
总兵杨富诛署废今地名杨家厂
按 林志 载有察院二所一在按察司东旧城隍庙
故址明洪武五年按察司周祯始建正统十四年
燬于火御史韩雍鼎新之规制仍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