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別集類
既博洽群书。晚又专心于经义。罕出词章。有收敛就实之意。读中庸一千遍。见族父密庵公砥行论人物性同异。与 本庵金公钟厚。
讲尚书疑义。往复辨难。凡有所思。辄书之为杂识。剔奥旨。发妙谛。往往有诸儒所不及。又作为漫录。论璿玑玉 (第 581L 页)
与蔡生书
与岭伯论潇阳祠书
与人书
与权某书
与人书
答韩仲由书
与 金直斋钟厚 书
又答直斋书
答金内兄▣▣氏书
答秀野书
与人书(二首)
答俞擎汝浩 …… 湛轩洪德保墓表[李淞]
遗事
从兄湛轩先生遗事[从父弟 大应]
爱吾庐题咏
爱吾庐记 金钟厚 湛轩记 [潘庭筠]
笼水阁记[陆飞]
笼水阁记[金履安]
八咏[严诚
与岭伯论潇阳祠书
与人书
与权某书
与人书
答韩仲由书
与 金直斋钟厚 书
又答直斋书
答金内兄▣▣氏书
答秀野书
与人书(二首)
答俞擎汝浩 …… 湛轩洪德保墓表[李淞]
遗事
从兄湛轩先生遗事[从父弟 大应]
爱吾庐题咏
爱吾庐记 金钟厚 湛轩记 [潘庭筠]
笼水阁记[陆飞]
笼水阁记[金履安]
八咏[严诚
为可畏。此则皆 先王培养之力。前辈倡道之功。尽不可诬也。今云无一人赴难而总归之虚妄。则其亦过矣。
与 金直斋钟厚 书
顷因内兄。承闻座下以容之入燕时与杭人辈交欢。大加非责。此实容之见识所未到也。恨不早求教于行前。为 (第 64H 页)
与 金直斋钟厚 书
顷因内兄。承闻座下以容之入燕时与杭人辈交欢。大加非责。此实容之见识所未到也。恨不早求教于行前。为 (第 64H 页)
恐不如更不逢也。向送高远亭赋体一篇。芜拙可笑。但平日无所著述。此适记得。故聊以露丑。所谓高远亭主人。 金钟厚。
字 (第 152L 页)
伯高 号直斋。亦我东儒者。以贵胄退居读书。其功课精笃。见识通敏。文词亦高妙。时望甚重。篇末数句。所以益期其 (第 152L 页)
伯高 号直斋。亦我东儒者。以贵胄退居读书。其功课精笃。见识通敏。文词亦高妙。时望甚重。篇末数句。所以益期其 (第 152L 页)
党论自相攻击。至于戈戟互寻。国脉随而斲伤。此乃必亡之兆。
湛轩书附录
爱吾庐题咏
爱吾庐记 金钟厚 陶靖节诗曰。吾亦爱吾庐。谓吾庐是爱也。而洪君德保。榜其居室曰爱吾庐。则以爱吾名庐也。吾闻之。仁者 (第 323L 页)
湛轩书附录
爱吾庐题咏
爱吾庐记 金钟厚 陶靖节诗曰。吾亦爱吾庐。谓吾庐是爱也。而洪君德保。榜其居室曰爱吾庐。则以爱吾名庐也。吾闻之。仁者 (第 323L 页)
会诚中叔昆季用汝及家弟定夫(钟秀)于尹叔子穆(冕东)西园。投壶。
暮春拜道峰书院。恭次宋先生韵。
读书石郊。次 金子静(亮行) 。
与 子静 及金克让(允谦)。访玉流洞。金监役(用谦)丈亦会。分韵得松字。
崧阳书院(乙丑)
朴渊 …… 同子穆叔及定夫游清潭。定夫先归诗来和之。
追赓曾祖考忠宪公庚甲年迎谥日。 御制赐仲祖韵。
石村精舍玄翁至邀 子静 克让共话。以清风朗月分韵。
有 旨复 庄庙三相臣官次李丈(秉渊)韵
送人使日本
元 …… 金季润(相肃)来访。携上高远亭。以风月庭除莺花台榭时和岁丰闲行静坐。分韵。
清心楼。次尤庵先生韵。
孟夏访 子静 于黄江。与权亨叔(震应)共赋。
高远亭口占
定夫将还沔郡煮花会高远亭。拈唐韵。共赋。(乙 …… 季秋。会四忠书院讲大学。呼韵共赋。(戊戌)
关西行
大夫人寿席。次家弟韵。
赠朴秀才曰英。 余未尝为人作别章。今有感而作。 本庵 集卷二
疏
辞咨议疏(丁亥正月)
议
义烈宫封园当否议(戊戌)
禫月作乐当否议 书
答人(甲子)
答 金子静
答李敬思
答 金子静 为人问(丙寅)
上蟾村闵先生(遇洙○己巳)
与元持平(仁孙○乙亥)
答仲谦叔
…… 与任仲思别纸
答康参奉(逵○辛巳)
答平壤李生(弘廉)
上渼湖金丈(元行)论任仲思 金子静 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本庵 集卷三
书
答任汝辉小学问目(壬午)
答洪伯理(大燮○后改名大应)小学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与 金子静 别纸(癸未)
与任仲思别纸
与洪子顺请记用夏斋
与郑大受(存谦)
与族叔仲 …… 答上渼湖(丙戌)
答洪德保
上渼湖(丁亥)
答再从弟复初(钟善)问目
与 金子静 别纸
答再从弟元刚(钟纯)问目
上仲从叔父别纸(戊子)
与 金子静 别纸
答人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本庵 集卷四
书
与洪德保(己丑)
答人问目
金子静 别纸
金子静 问目
答徐汝进(退修)改葬持服问
答上仲从叔父
答仲谦叔别纸
答上渼湖
…… 答尹汝五(聚东)别纸(庚寅)
答任仲思别纸
答徐汝进墓祭位次问
上仲从叔父别纸
答 金子静
上仲从叔父别纸(壬辰)
答仲元弟别纸
答仲元弟别纸
与仲谦叔别纸
与仲 …… 与李懋官(德懋)
答宗弟伯刚(钟正)论中庸劄录(庚子)
答伯刚弟论改葬
答洪伯理论语问目 本庵 集卷五
杂著
心气质辨(己巳)
代仲祖献议(丁丑)
名子说(己卯)
书赠洪 …… 舅氏周甲寿序(辛巳)
闵统制家乘序
卢参奉(泰范)寿序(戊戌)
送族弟公翼(钟弼○后改名钟翼)序 本庵 集卷六
记
粥饭庵记(甲子)
高远亭记(癸未)
瞻苏楼记(乙酉)
淡简温斋 …… 秸屦铭(并序○戊子)
返梦庵铭(为大器作○己丑)
古古亭铭(并序)
二于斋铭为闵圣斐(赫洙)作
本庵 铭(癸巳)
箴
节饮食箴(为金季润作○戊寅)
心箴(语治心之法也○庚寅)
词
…… 祭县监朴公(敬镇)文
祭从子若渊文(甲午)
祭三从叔子文(致烈)文(乙未)
祭 金子静 文(庚子)
哀辞
从母妹申氏哀辞(己巳)
李元灵(麟祥)哀辞(壬午)
县监李公(龙中)哀辞(己亥) 本庵 集卷七
碑
乐原君神道碑铭(并序○甲午)
江华洪花浦遗墟碑(丁酉)
判中枢咸陵府 …… 永平县令李公墓碣铭(并序)
学生金公墓碣铭(并序)
右副承旨朴直窝李公墓碣铭(并序○庚子) 本庵 集卷八
墓志
浣岩郑翁(来侨)墓志铭(并序○己卯)
乳母圹志
边生迪源墓志
…… 高翁(世泰)墓表
学生康公墓表(庚子)
礼曹参判慎公墓表
军器寺佥正 赠兵曹参判沈公墓表(庚子) 本庵 集卷九
行状
先考高隐堂府君家状
仲祖领议政忠靖公行状 本庵 集卷十
行状
司宪府执义 赠司谏院大司谏赵公行状
萍湖处士李君行状
归厚署别坐金 …… 司宪府持平李公行状
学生徐君(有恒)行状
沧海处士许公行状(戊戌)
传
申氏传(癸巳)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小学
集注总目
题辞
立教
明伦
敬身
稽古 ……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本庵 集卷十二
劄录○中庸
序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 泰誓[下]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縢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本庵 续集卷一
诗
奉送仲祖使燕(戊午)
奉送伯从叔父(讳致一)随仲祖燕行
除夜书感口 …… 到寺。以客至孤峰扫白云分韵得客字。
和上苏楼
奉庆古古亭叔父致仕
赴苏楼
本庵 落成
拜苏楼观池莲
访北紫霞洞
归路又叠如字
到霞溪瀑
仲秋与家弟拜苏 …… 本亭与李伯温(莹后改名存膺)。用高远亭韵共赋。(庚子)
去寻东涧口呼
赋村西莲
又赋池莲
绝笔 本庵 续集卷二
书
上渼湖金丈(元行)
上渼湖金丈(元行)
与 金子静(亮行○丁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戊辰) 与 金子静(己巳)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午)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癸酉) 与 金子静(甲戌)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丙子)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丁丑)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戊寅)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己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辰) 与 金子静(壬午) 与 金子静(癸未)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甲申)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乙酉) 与 金子静(丙戌)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寅)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辛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甲午) 与 金子静(乙未) 与 金子静(丙申) 与 金子静(丁酉) 与 金子静(戊戌) 与 金子静(己亥)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任仲思(圣周)
与任仲思
与任仲思
答李敬思(商穆)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本庵 续集卷三
书
上仲从叔父(壬辰)
上仲从叔父
上仲从叔父
上仲从叔父
…… 答李止卿(定载)
答卢亨源
答李观之(显宾)
答俞婿(汉宰)
答俞玉汝(铉佑) 本庵 续集卷四
杂著
秀野问答(林配垕伯厚来留旬日。相问答。)
病解示金季润
序
龙 …… 徐生(有恒)哀辞
边翁(宗洙)哀辞
哀安生(廓)文
墓碣铭
佥知中枢府事安公墓碣铭(并序) 本庵 续集卷五
劄录○小学
集注总目
书题
题辞
立教
明伦
敬身 ……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本庵 续集卷六
劄录○中庸
序
篇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暮春拜道峰书院。恭次宋先生韵。
读书石郊。次 金子静(亮行) 。
与 子静 及金克让(允谦)。访玉流洞。金监役(用谦)丈亦会。分韵得松字。
崧阳书院(乙丑)
朴渊 …… 同子穆叔及定夫游清潭。定夫先归诗来和之。
追赓曾祖考忠宪公庚甲年迎谥日。 御制赐仲祖韵。
石村精舍玄翁至邀 子静 克让共话。以清风朗月分韵。
有 旨复 庄庙三相臣官次李丈(秉渊)韵
送人使日本
元 …… 金季润(相肃)来访。携上高远亭。以风月庭除莺花台榭时和岁丰闲行静坐。分韵。
清心楼。次尤庵先生韵。
孟夏访 子静 于黄江。与权亨叔(震应)共赋。
高远亭口占
定夫将还沔郡煮花会高远亭。拈唐韵。共赋。(乙 …… 季秋。会四忠书院讲大学。呼韵共赋。(戊戌)
关西行
大夫人寿席。次家弟韵。
赠朴秀才曰英。 余未尝为人作别章。今有感而作。 本庵 集卷二
疏
辞咨议疏(丁亥正月)
议
义烈宫封园当否议(戊戌)
禫月作乐当否议 书
答人(甲子)
答 金子静
答李敬思
答 金子静 为人问(丙寅)
上蟾村闵先生(遇洙○己巳)
与元持平(仁孙○乙亥)
答仲谦叔
…… 与任仲思别纸
答康参奉(逵○辛巳)
答平壤李生(弘廉)
上渼湖金丈(元行)论任仲思 金子静 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本庵 集卷三
书
答任汝辉小学问目(壬午)
答洪伯理(大燮○后改名大应)小学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与 金子静 别纸(癸未)
与任仲思别纸
与洪子顺请记用夏斋
与郑大受(存谦)
与族叔仲 …… 答上渼湖(丙戌)
答洪德保
上渼湖(丁亥)
答再从弟复初(钟善)问目
与 金子静 别纸
答再从弟元刚(钟纯)问目
上仲从叔父别纸(戊子)
与 金子静 别纸
答人问目
与任仲思别纸 本庵 集卷四
书
与洪德保(己丑)
答人问目
金子静 别纸
金子静 问目
答徐汝进(退修)改葬持服问
答上仲从叔父
答仲谦叔别纸
答上渼湖
…… 答尹汝五(聚东)别纸(庚寅)
答任仲思别纸
答徐汝进墓祭位次问
上仲从叔父别纸
答 金子静
上仲从叔父别纸(壬辰)
答仲元弟别纸
答仲元弟别纸
与仲谦叔别纸
与仲 …… 与李懋官(德懋)
答宗弟伯刚(钟正)论中庸劄录(庚子)
答伯刚弟论改葬
答洪伯理论语问目 本庵 集卷五
杂著
心气质辨(己巳)
代仲祖献议(丁丑)
名子说(己卯)
书赠洪 …… 舅氏周甲寿序(辛巳)
闵统制家乘序
卢参奉(泰范)寿序(戊戌)
送族弟公翼(钟弼○后改名钟翼)序 本庵 集卷六
记
粥饭庵记(甲子)
高远亭记(癸未)
瞻苏楼记(乙酉)
淡简温斋 …… 秸屦铭(并序○戊子)
返梦庵铭(为大器作○己丑)
古古亭铭(并序)
二于斋铭为闵圣斐(赫洙)作
本庵 铭(癸巳)
箴
节饮食箴(为金季润作○戊寅)
心箴(语治心之法也○庚寅)
词
…… 祭县监朴公(敬镇)文
祭从子若渊文(甲午)
祭三从叔子文(致烈)文(乙未)
祭 金子静 文(庚子)
哀辞
从母妹申氏哀辞(己巳)
李元灵(麟祥)哀辞(壬午)
县监李公(龙中)哀辞(己亥) 本庵 集卷七
碑
乐原君神道碑铭(并序○甲午)
江华洪花浦遗墟碑(丁酉)
判中枢咸陵府 …… 永平县令李公墓碣铭(并序)
学生金公墓碣铭(并序)
右副承旨朴直窝李公墓碣铭(并序○庚子) 本庵 集卷八
墓志
浣岩郑翁(来侨)墓志铭(并序○己卯)
乳母圹志
边生迪源墓志
…… 高翁(世泰)墓表
学生康公墓表(庚子)
礼曹参判慎公墓表
军器寺佥正 赠兵曹参判沈公墓表(庚子) 本庵 集卷九
行状
先考高隐堂府君家状
仲祖领议政忠靖公行状 本庵 集卷十
行状
司宪府执义 赠司谏院大司谏赵公行状
萍湖处士李君行状
归厚署别坐金 …… 司宪府持平李公行状
学生徐君(有恒)行状
沧海处士许公行状(戊戌)
传
申氏传(癸巳)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小学
集注总目
题辞
立教
明伦
敬身
稽古 ……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本庵 集卷十二
劄录○中庸
序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 泰誓[下]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縢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本庵 续集卷一
诗
奉送仲祖使燕(戊午)
奉送伯从叔父(讳致一)随仲祖燕行
除夜书感口 …… 到寺。以客至孤峰扫白云分韵得客字。
和上苏楼
奉庆古古亭叔父致仕
赴苏楼
本庵 落成
拜苏楼观池莲
访北紫霞洞
归路又叠如字
到霞溪瀑
仲秋与家弟拜苏 …… 本亭与李伯温(莹后改名存膺)。用高远亭韵共赋。(庚子)
去寻东涧口呼
赋村西莲
又赋池莲
绝笔 本庵 续集卷二
书
上渼湖金丈(元行)
上渼湖金丈(元行)
与 金子静(亮行○丁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戊辰) 与 金子静(己巳)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午)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癸酉) 与 金子静(甲戌)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丙子)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丁丑)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戊寅)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己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辰) 与 金子静(壬午) 与 金子静(癸未)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甲申)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乙酉) 与 金子静(丙戌)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庚寅)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辛卯)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甲午) 与 金子静(乙未) 与 金子静(丙申) 与 金子静(丁酉) 与 金子静(戊戌) 与 金子静(己亥)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 金子静
与任仲思(圣周)
与任仲思
与任仲思
答李敬思(商穆)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答李敬思 本庵 续集卷三
书
上仲从叔父(壬辰)
上仲从叔父
上仲从叔父
上仲从叔父
…… 答李止卿(定载)
答卢亨源
答李观之(显宾)
答俞婿(汉宰)
答俞玉汝(铉佑) 本庵 续集卷四
杂著
秀野问答(林配垕伯厚来留旬日。相问答。)
病解示金季润
序
龙 …… 徐生(有恒)哀辞
边翁(宗洙)哀辞
哀安生(廓)文
墓碣铭
佥知中枢府事安公墓碣铭(并序) 本庵 续集卷五
劄录○小学
集注总目
书题
题辞
立教
明伦
敬身 ……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本庵 续集卷六
劄录○中庸
序
篇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本庵集序[沈焕之]
林下修道之士。以明五伦正三纲。本诸身徵诸世。而我 圣朝四百馀年。经国之谟。范俗之政。有赖于是者亦大矣。自夫近世学废而道不明。巨室名门纨裤少
年。皆以科宦为承家立身之程。闾巷而不讲诗书。朝廷而不崇名义。于是士气衰而戚畹势长。密地布党。权且倾 国。执笏而官于岩廊。抱经而儒于山野者。盖多为威怵利疚。靡然相从如
巨浪之所怀襄。如烈焰之所销泐。而时则有一个臣。学圣贤之道。而退守东冈。扶树名义。崭然独立为士流之标准者。曰惟故徵士号 本庵金公 (第 314H 页)
钟厚 伯高氏是已。公禀姿高明。求道笃实。格致则 …… (第 314H 页)
此吾伯氏 本庵先生 之遗稿也。门人锦城宰任君煜方谋剞劂。盍为一言弁诸首乎。不佞曰。 (第 317H 页)
本庵 之文。出于六经之中。诗本乎贞元以前。然岂但以诗文评其遗卷。而其学问造诣。则苟不固知道者。孰能窥其阃 (第 317H 页)
流水桃花讲席开。琅然弦诵春风回。如何万古斯文事。天地空留一壑来。
读书石郊。次 金子静(亮行) 。
高楼不上坐虚庭。秪为清阴好散经。野父相逢无杂话。君家水稻几分青。
与 (第 326L 页)
子静 及金克让(允谦)。访玉流洞。金监役(用谦)丈亦会。分韵得松字。
稼轩宿明月。朝起多秋峰。连骑拂寒云。 (第 326L 页)
读书石郊。次 金子静(亮行) 。
高楼不上坐虚庭。秪为清阴好散经。野父相逢无杂话。君家水稻几分青。
与 (第 326L 页)
子静 及金克让(允谦)。访玉流洞。金监役(用谦)丈亦会。分韵得松字。
稼轩宿明月。朝起多秋峰。连骑拂寒云。 (第 326L 页)
病痛者。故栗谷之于辑要。尽舍先儒诸说而特取卢玉溪本心之说。朱子后义理。不从于栗谷而将谁以为正耶。
答 金子静
由是而学。谓由大学及论孟而学否。谓由大学次第而学否。
由是而学。恐是先从大学而学。以及论孟之谓。 (第 346L 页)
(子静 批曰是字似专指大学而言。据上独赖字可见矣。)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有三义。吾之为父子兄弟 (第 346L 页)
之道皆可为法。一也。为父子兄弟之人亦足为法于人。一也。其父子兄弟足法于己。一也。当以何说为正。
父子兄弟足法。寻常看得如第三说。前两说则恐皆
不通。 (子静 批曰。愚意亦如此矣。)
兴仁兴让之兴字。与兴孝兴弟之兴。其语意一也。而先生于兴仁之下。不为解释。至 (第 347H 页)
下章兴孝。始以有所感发而兴起释之者。何也。
兴仁兴让章句。不释兴字。而至下章兴孝兴弟。始释之者。岂或以上章是泛言其理如此。而下章则据已然之事。欲明人心所同之义故欤。然所未甚晓。不敢质言。 (子静 批曰。此段区区未能解惑。来谕虽似有曲折。而犹未知其必然矣。)
答李敬思
虚灵与知觉。异乎同乎。
心 …… (第 347H 页)
明命章句。分明以明德为性。曾作如何区处。
明德固非性。然无性。亦不成是德。故章句于明德。则以心之具性情者为德而重在心上。于明命则以人之受这性在心者为德而重在性上。然性出于天而人得以受之者。是又心之所为。则亦未尝不相通也。然其文意之间。终有可疑者。不敢妄为之说。
答 金子静 为人问(丙寅)
太极图注。阴阳五行气质交运。气固能运。质亦能 …… (第 347H 页)
程子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孟子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女子失节。莫大之恶也。孟子。以凯风失节。为小过。何欤。
程子之训。固是说第一义。而犹自为甥女再嫁。则可见其不至于无上罪恶如后世制律之峻。且朱先生亦既曰。大纲恁地人亦有不尽然者。以此推之。则凯风之失。固不过为同流合污之罪。而况孟子之与小弁比论者。特以其为人子不得于亲而怨慕者为言。则所谓大过小过。亦只就为人亲不爱其子处论。其不爱之由轻重如何耳。非如泛论周王卫女之得失
多少也。观于朱子以伤天地之泰和。戾父子之至爱。属诸小弁。以特以一时之私心而少有亏于父子之天性。属诸凯风(说见孟子小注)者。则可知其过之有所指矣。
上蟾村闵先生(遇洙○己巳)
九月二十二日。侍生清风 金钟厚。 谨斋心为书。请纳拜于蟾村契丈道座之下。 (第 348H 页)
钟厚。 幼而失学。长染俗习。惟一段羞恶之性。幸而不至全丧。尝窃自念。此心此理。天之所以命之者。未尝与圣人区而 …… (第 348H 页)
晓。往往至于焦凝飞沦。而不知其自返。岂不哀哉。伏惟门下。负器深重。充养纯熟。闻服觌醉。为日已久。虽以 钟厚 之固陋。常愿一望见道德之辉光。而叩其绪言。庶几有以矫轻涤吝。不遂为小人之归也。今日之来。盖将顿首祗拜 …… (第 348H 页)
立于门屏之外。以俟进退之命。不胜僭悚之至。
与元持平(仁孙○乙亥) 钟厚。 祸衅荼毒。待尽苫土。岂合辄通记室之问。而事有关于先祖者。不容不仰首一暴。以俟足下之裁处焉。向者。有人 (第 348L 页)
来传。足下于纂局中。以 钟厚 从祖拟草总论所举崔锡鼎劄一款。谓言其时明谷有前后三劄。而领枢特举后劄者。以其先相国联参于前劄故没之也 (第 348L 页)
。坐中之人。又有应声称然者云。噫。是何言也。窃惟 钟厚 先曾祖忠宪公。立朝言议。自有本末。而姑以甲辛间所处考之。则甲戌南九万之贷刑希载也。面争于 前席。其说 …… (第 348L 页)
胜惊惑。思以一书奉禀于足下矣。其后又因人闻。有何状人拈出所谓明谷集而曰。元友之言由于此。此其信然耶。 钟厚 固陋。未读明谷集。始乃求而见之。则果有公卿联名劄。而先曾祖与焉。又注之曰不果上。盖本劄以所论事之姑寝 (第 348L 页)
而不上。文又出于崔手。故不见于 钟厚 家所记耳。然观其劄。则乃与从祖总论所举 …… (第 348L 页)
。而有初勿穷问之语矣。即此以观。则总论所举之劄。初无涉于联名之劄者。可一言而决矣。抑其联名之劄。亦有 钟厚 外先雩沙李忠正公之名矣。尝见李公谥状及碑。有曰宫中狱起。崔锡鼎三上劄请勿穷竟。 上严责。仍示大臣。公 …… (第 349H 页)
全恩之最初说也。雩沙之名。既在其中。而犹不害于末梢之树立。则固不可执此联劄而尽驱诸公于崔之同科。况以 钟厚 先曾祖名在此事之联劄。而驱以同之于彼事之独劄者。岂不冤乎。崔集具在。自为不易之公案。则其联劄与后劄。 (第 349H 页)
事段之各异。有目者所共见也。以足下之明。岂有不能辨此之理。况足下之于 钟厚。 交谊虽堇在揖趍之间。而苟念两家之故。则殆乎吾祖即若祖也。岂忍为此扭捺牵合而强加之以横 …… (第 349H 页)
于彼此同异之分。则亦须洞示觉悟之意。备道错误之由。而凡于前日传说之处。一一以此开破。使世之人。涣然知 钟厚 先曾祖载名之劄。与从祖所论崔之独劄。元不相同。而群小辈无复敢以足下之言。为其藉口。则 (第 349L 页)
钟厚 亦不敢以足下始见之错。有所介意。而惟知末后辨正之为感。当为之拜谢万万也。惟足下图之。 (第 349L 页)
钟厚 获罪于天。荐罹大故。冤酷之私。人理所罕。而顽忍不死。乃于筵几未撤之日。忽见虚诬之说。上及先曾祖。惊陨 …… (第 349L 页)
也。如何如何。拙箴具悉教意而无一字润色。殊失所图。第更示季润则又有异论。未知果何如也。姑俟面悉。前去 子静 书。幸即还之。其间想已禀议。亦乞示破耳。馀不宣。
答人问目
据礼服既成而反于未成之服者。有既夕礼丈夫 …… (第 356L 页)
禹贡之贡字。篇题虽引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者为證。告厥成功在舜之时。谓之夏后氏田赋之总名。终似难通矣。
禹贡之为夏书。亶以禹之王。以是功故也。则告功虽在舜时。而名篇追取夏法。恐亦有理。抑上所取曰赋。下所供曰贡。则作法命名从下所供者为主。莫亦有义否。
与洪子顺
向者所与 金子静 书。此固前所面承而叹赏者。今复见之。益觉其精透条畅皆出于深造自得之馀。而非循袭彷像之所及也。吾弟之于 (第 357L 页)
说理。至于如此。岂非
深可喜者乎。使人不胜畏服。第于其间。不无一二出入者。而及见 子静 答书。殊少指论。厚不得以不言。盛书有曰。五者天下之达道。即费隐之所以叙也。三者天下之达德。即中庸之所 …… (第 358H 页)
食息不忘。非过语也。向承于哀苦之中。乡道弥专。钦仰无已。想惟迩来。益有竿头之进。而恨无以与闻绪馀耳。 钟厚 侍旁粗遣为幸。近日亦颇觉从前多少欠阙处。而终患无烈志彊力。可以充其分量尔。未知吾丈何以警厉。俾免小人 …… (第 359H 页)
被盛谕。何敢忘也。亦尝时时拈起入思议而朱先生与程正思书中生之为性章旧说。亦为之反复玩绎矣。第执事之要 钟厚 观此书。本为其易于牖惑。而以惑者观之。秪足以益其惑。岂见得不能透明而然耶。盖此书中旧说。既与后来集注 …… (第 359H 页)
性。则溯以上之。可见犬牛人之性非说气质之性耳。此其为说直截明快。宜无容他议于其间。而尚有敢悍然不服如 钟厚 者。则是必有其故矣。 (第 360H 页)
钟厚 妄窃以为孟子 …… (第 360H 页)
款承德音耳。此来索居。弥增引领之想。忽于褫中传到华缄。披读欣爽又可知也。矧审间者冞热。侍学增重者乎。 钟厚 省亲幸安。亦得以时翻阅旧书。有足遣日。而只苦无启发人意者。此蒙盛谕。既令申理前说。又赐辱扣新义。此殆 …… (第 363H 页)
继开发之功。虽谓之贤于伊傅二程可也。而若其彰著光大。则恐不能无间于伊傅二程也。此前书所以敢有云云。而 钟厚 虽愚陋。亦岂专以得君行道与发挥经传之或然或不然而断其出入于道统哉。且如近思录之书。沧洲之祠。皆以濂翁 …… (第 363H 页)
一间。而其过仙乡。又当倏忽。未易稳奉雅诲。是虑是虑。馀祝进学自爱。不宣。
上渼湖金丈(元行)论任仲思 金子静 问目
支子异居而亡者既大祥。其主当如何处之耶。此有二说。甲者曰。是自其身始为小宗。则可自立祠堂便入祢 …… (第 364L 页)
可为一统礼文。而无依违儳错之弊矣。乞更就此下一语。有以终教之幸甚。 本庵 集卷二 (第 366L 页)
答 金子静
由是而学。谓由大学及论孟而学否。谓由大学次第而学否。
由是而学。恐是先从大学而学。以及论孟之谓。 (第 346L 页)
(子静 批曰是字似专指大学而言。据上独赖字可见矣。)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有三义。吾之为父子兄弟 (第 346L 页)
之道皆可为法。一也。为父子兄弟之人亦足为法于人。一也。其父子兄弟足法于己。一也。当以何说为正。
父子兄弟足法。寻常看得如第三说。前两说则恐皆
不通。 (子静 批曰。愚意亦如此矣。)
兴仁兴让之兴字。与兴孝兴弟之兴。其语意一也。而先生于兴仁之下。不为解释。至 (第 347H 页)
下章兴孝。始以有所感发而兴起释之者。何也。
兴仁兴让章句。不释兴字。而至下章兴孝兴弟。始释之者。岂或以上章是泛言其理如此。而下章则据已然之事。欲明人心所同之义故欤。然所未甚晓。不敢质言。 (子静 批曰。此段区区未能解惑。来谕虽似有曲折。而犹未知其必然矣。)
答李敬思
虚灵与知觉。异乎同乎。
心 …… (第 347H 页)
明命章句。分明以明德为性。曾作如何区处。
明德固非性。然无性。亦不成是德。故章句于明德。则以心之具性情者为德而重在心上。于明命则以人之受这性在心者为德而重在性上。然性出于天而人得以受之者。是又心之所为。则亦未尝不相通也。然其文意之间。终有可疑者。不敢妄为之说。
答 金子静 为人问(丙寅)
太极图注。阴阳五行气质交运。气固能运。质亦能 …… (第 347H 页)
程子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孟子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女子失节。莫大之恶也。孟子。以凯风失节。为小过。何欤。
程子之训。固是说第一义。而犹自为甥女再嫁。则可见其不至于无上罪恶如后世制律之峻。且朱先生亦既曰。大纲恁地人亦有不尽然者。以此推之。则凯风之失。固不过为同流合污之罪。而况孟子之与小弁比论者。特以其为人子不得于亲而怨慕者为言。则所谓大过小过。亦只就为人亲不爱其子处论。其不爱之由轻重如何耳。非如泛论周王卫女之得失
多少也。观于朱子以伤天地之泰和。戾父子之至爱。属诸小弁。以特以一时之私心而少有亏于父子之天性。属诸凯风(说见孟子小注)者。则可知其过之有所指矣。
上蟾村闵先生(遇洙○己巳)
九月二十二日。侍生清风 金钟厚。 谨斋心为书。请纳拜于蟾村契丈道座之下。 (第 348H 页)
钟厚。 幼而失学。长染俗习。惟一段羞恶之性。幸而不至全丧。尝窃自念。此心此理。天之所以命之者。未尝与圣人区而 …… (第 348H 页)
晓。往往至于焦凝飞沦。而不知其自返。岂不哀哉。伏惟门下。负器深重。充养纯熟。闻服觌醉。为日已久。虽以 钟厚 之固陋。常愿一望见道德之辉光。而叩其绪言。庶几有以矫轻涤吝。不遂为小人之归也。今日之来。盖将顿首祗拜 …… (第 348H 页)
立于门屏之外。以俟进退之命。不胜僭悚之至。
与元持平(仁孙○乙亥) 钟厚。 祸衅荼毒。待尽苫土。岂合辄通记室之问。而事有关于先祖者。不容不仰首一暴。以俟足下之裁处焉。向者。有人 (第 348L 页)
来传。足下于纂局中。以 钟厚 从祖拟草总论所举崔锡鼎劄一款。谓言其时明谷有前后三劄。而领枢特举后劄者。以其先相国联参于前劄故没之也 (第 348L 页)
。坐中之人。又有应声称然者云。噫。是何言也。窃惟 钟厚 先曾祖忠宪公。立朝言议。自有本末。而姑以甲辛间所处考之。则甲戌南九万之贷刑希载也。面争于 前席。其说 …… (第 348L 页)
胜惊惑。思以一书奉禀于足下矣。其后又因人闻。有何状人拈出所谓明谷集而曰。元友之言由于此。此其信然耶。 钟厚 固陋。未读明谷集。始乃求而见之。则果有公卿联名劄。而先曾祖与焉。又注之曰不果上。盖本劄以所论事之姑寝 (第 348L 页)
而不上。文又出于崔手。故不见于 钟厚 家所记耳。然观其劄。则乃与从祖总论所举 …… (第 348L 页)
。而有初勿穷问之语矣。即此以观。则总论所举之劄。初无涉于联名之劄者。可一言而决矣。抑其联名之劄。亦有 钟厚 外先雩沙李忠正公之名矣。尝见李公谥状及碑。有曰宫中狱起。崔锡鼎三上劄请勿穷竟。 上严责。仍示大臣。公 …… (第 349H 页)
全恩之最初说也。雩沙之名。既在其中。而犹不害于末梢之树立。则固不可执此联劄而尽驱诸公于崔之同科。况以 钟厚 先曾祖名在此事之联劄。而驱以同之于彼事之独劄者。岂不冤乎。崔集具在。自为不易之公案。则其联劄与后劄。 (第 349H 页)
事段之各异。有目者所共见也。以足下之明。岂有不能辨此之理。况足下之于 钟厚。 交谊虽堇在揖趍之间。而苟念两家之故。则殆乎吾祖即若祖也。岂忍为此扭捺牵合而强加之以横 …… (第 349H 页)
于彼此同异之分。则亦须洞示觉悟之意。备道错误之由。而凡于前日传说之处。一一以此开破。使世之人。涣然知 钟厚 先曾祖载名之劄。与从祖所论崔之独劄。元不相同。而群小辈无复敢以足下之言。为其藉口。则 (第 349L 页)
钟厚 亦不敢以足下始见之错。有所介意。而惟知末后辨正之为感。当为之拜谢万万也。惟足下图之。 (第 349L 页)
钟厚 获罪于天。荐罹大故。冤酷之私。人理所罕。而顽忍不死。乃于筵几未撤之日。忽见虚诬之说。上及先曾祖。惊陨 …… (第 349L 页)
也。如何如何。拙箴具悉教意而无一字润色。殊失所图。第更示季润则又有异论。未知果何如也。姑俟面悉。前去 子静 书。幸即还之。其间想已禀议。亦乞示破耳。馀不宣。
答人问目
据礼服既成而反于未成之服者。有既夕礼丈夫 …… (第 356L 页)
禹贡之贡字。篇题虽引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者为證。告厥成功在舜之时。谓之夏后氏田赋之总名。终似难通矣。
禹贡之为夏书。亶以禹之王。以是功故也。则告功虽在舜时。而名篇追取夏法。恐亦有理。抑上所取曰赋。下所供曰贡。则作法命名从下所供者为主。莫亦有义否。
与洪子顺
向者所与 金子静 书。此固前所面承而叹赏者。今复见之。益觉其精透条畅皆出于深造自得之馀。而非循袭彷像之所及也。吾弟之于 (第 357L 页)
说理。至于如此。岂非
深可喜者乎。使人不胜畏服。第于其间。不无一二出入者。而及见 子静 答书。殊少指论。厚不得以不言。盛书有曰。五者天下之达道。即费隐之所以叙也。三者天下之达德。即中庸之所 …… (第 358H 页)
食息不忘。非过语也。向承于哀苦之中。乡道弥专。钦仰无已。想惟迩来。益有竿头之进。而恨无以与闻绪馀耳。 钟厚 侍旁粗遣为幸。近日亦颇觉从前多少欠阙处。而终患无烈志彊力。可以充其分量尔。未知吾丈何以警厉。俾免小人 …… (第 359H 页)
被盛谕。何敢忘也。亦尝时时拈起入思议而朱先生与程正思书中生之为性章旧说。亦为之反复玩绎矣。第执事之要 钟厚 观此书。本为其易于牖惑。而以惑者观之。秪足以益其惑。岂见得不能透明而然耶。盖此书中旧说。既与后来集注 …… (第 359H 页)
性。则溯以上之。可见犬牛人之性非说气质之性耳。此其为说直截明快。宜无容他议于其间。而尚有敢悍然不服如 钟厚 者。则是必有其故矣。 (第 360H 页)
钟厚 妄窃以为孟子 …… (第 360H 页)
款承德音耳。此来索居。弥增引领之想。忽于褫中传到华缄。披读欣爽又可知也。矧审间者冞热。侍学增重者乎。 钟厚 省亲幸安。亦得以时翻阅旧书。有足遣日。而只苦无启发人意者。此蒙盛谕。既令申理前说。又赐辱扣新义。此殆 …… (第 363H 页)
继开发之功。虽谓之贤于伊傅二程可也。而若其彰著光大。则恐不能无间于伊傅二程也。此前书所以敢有云云。而 钟厚 虽愚陋。亦岂专以得君行道与发挥经传之或然或不然而断其出入于道统哉。且如近思录之书。沧洲之祠。皆以濂翁 …… (第 363H 页)
一间。而其过仙乡。又当倏忽。未易稳奉雅诲。是虑是虑。馀祝进学自爱。不宣。
上渼湖金丈(元行)论任仲思 金子静 问目
支子异居而亡者既大祥。其主当如何处之耶。此有二说。甲者曰。是自其身始为小宗。则可自立祠堂便入祢 …… (第 364L 页)
可为一统礼文。而无依违儳错之弊矣。乞更就此下一语。有以终教之幸甚。 本庵 集卷二 (第 366L 页)
横渠先生曰心统性情云云
谓人之异于禽兽者心也者。分殊之说也。谓人之异于禽兽者非性也者。理一之说也。若又以理一而论心。则心亦可曰人与禽兽同。程子所谓自家心便是草木鸟兽之心是也。以分殊而论性。则性亦可曰人
与禽兽异。程子所谓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也。高明于程子说。则分别理一分殊甚晰。而于今人说。则执理一辄责其不曰异。执分殊又责其不曰同。岂贵古贱今。势有不得不尔者耶。
与 金子静 别纸(癸未)
来谕第一子既曰名分已定。则其名其分。是何名也何分也。岂非所谓长子耶。既是长子而若不得成 …… (第 371H 页)
。此一事也。此正合于疏上文二事之说。而下文四种之说。则可知其谬甚矣。未知如何。
与洪子顺请记用夏斋 钟厚 所寓之东若干百步。有小堂覆茅处于岑蔚之间。其南则地宽衍可居。吾族父君民氏买其地于里中李氏。将筑室以居 …… (第 373L 页)
子真像藏之家。而李氏家有孔子若宋尤庵先生遗像。以是三像而奉是堂也。时瞻礼焉。退而讲讨经义。不亦善乎。 钟厚 闻之矍然敬且惭曰。盛矣哉子之志也。余惟无以堪之。然不听子。无以广子之美于一乡。其又敢辞。虽然有一焉。 …… (第 374H 页)
者。作者宜莫如吾内弟丰山洪君。仲谦曰善。遂述是语而徼惠于吾弟。惟吾弟裁之。不宣。癸未阳生日。外从清风 金钟厚 白。
与郑大受(存谦) (第 374L 页)
钟厚 再拜庆尚观察使令公閤下。恭惟尊祖妣夫人奄捐巾帏。伏想孝思摧裂。久益靡处。某以野蛰无人事。遂阙礼状。何 …… (第 374L 页)
坏之哉。此区区所以极言而不知裁者也。惟执事谅其狂愚而垂察焉幸甚。
答上申赞善(暻)丈
盛德渊源。即于 钟厚。 有累世契谊。苟有疑于心。岂合相隐于门下。而窃见近日缘论功皇极。抗席文正。为一世矢的。诚不欲添发镞羽。 …… (第 376H 页)
与 金子静 别纸
宋僖祖之不当祧。朱子论之严矣。然主当祧之议者。谓与周之后稷为王业所本者不同。则亦未见有确然可破 …… (第 383H 页)
。且考之谱系。则自先生之孙已取同宗立后。而非其所生也。究其本。则今之为子孙者。亦皆出于同宗而已。
与 金子静 别纸
谕答赵先生后事。窃有未契鄙见者。请具始末而申禀焉。始领台因龙仁儒生呈文。奏言赵先生宗孙文 (第 384H 页)
谓人之异于禽兽者心也者。分殊之说也。谓人之异于禽兽者非性也者。理一之说也。若又以理一而论心。则心亦可曰人与禽兽同。程子所谓自家心便是草木鸟兽之心是也。以分殊而论性。则性亦可曰人
与禽兽异。程子所谓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也。高明于程子说。则分别理一分殊甚晰。而于今人说。则执理一辄责其不曰异。执分殊又责其不曰同。岂贵古贱今。势有不得不尔者耶。
与 金子静 别纸(癸未)
来谕第一子既曰名分已定。则其名其分。是何名也何分也。岂非所谓长子耶。既是长子而若不得成 …… (第 371H 页)
。此一事也。此正合于疏上文二事之说。而下文四种之说。则可知其谬甚矣。未知如何。
与洪子顺请记用夏斋 钟厚 所寓之东若干百步。有小堂覆茅处于岑蔚之间。其南则地宽衍可居。吾族父君民氏买其地于里中李氏。将筑室以居 …… (第 373L 页)
子真像藏之家。而李氏家有孔子若宋尤庵先生遗像。以是三像而奉是堂也。时瞻礼焉。退而讲讨经义。不亦善乎。 钟厚 闻之矍然敬且惭曰。盛矣哉子之志也。余惟无以堪之。然不听子。无以广子之美于一乡。其又敢辞。虽然有一焉。 …… (第 374H 页)
者。作者宜莫如吾内弟丰山洪君。仲谦曰善。遂述是语而徼惠于吾弟。惟吾弟裁之。不宣。癸未阳生日。外从清风 金钟厚 白。
与郑大受(存谦) (第 374L 页)
钟厚 再拜庆尚观察使令公閤下。恭惟尊祖妣夫人奄捐巾帏。伏想孝思摧裂。久益靡处。某以野蛰无人事。遂阙礼状。何 …… (第 374L 页)
坏之哉。此区区所以极言而不知裁者也。惟执事谅其狂愚而垂察焉幸甚。
答上申赞善(暻)丈
盛德渊源。即于 钟厚。 有累世契谊。苟有疑于心。岂合相隐于门下。而窃见近日缘论功皇极。抗席文正。为一世矢的。诚不欲添发镞羽。 …… (第 376H 页)
与 金子静 别纸
宋僖祖之不当祧。朱子论之严矣。然主当祧之议者。谓与周之后稷为王业所本者不同。则亦未见有确然可破 …… (第 383H 页)
。且考之谱系。则自先生之孙已取同宗立后。而非其所生也。究其本。则今之为子孙者。亦皆出于同宗而已。
与 金子静 别纸
谕答赵先生后事。窃有未契鄙见者。请具始末而申禀焉。始领台因龙仁儒生呈文。奏言赵先生宗孙文 (第 384H 页)
非粗底气质者得之。而谓之知觉则不可。知觉即心。心即气之本然。虚灵无清浊美恶者也。何可以才当之哉。
与 金子静 别纸
心气质之辨。区区常谓心是气质上面精虚者。其未发也。不与气质相涉。至于已发然后。为气质所滚合。有 …… (第 393L 页)
经书中言情而不言意则为歇后。言意而不言情则为无头。其可乎哉。大学诚意。亦不妨包情看。如何如何。)
答 金子静 问目
大本立而后。方可谓之中。故常以为下愚与禽兽无中体矣。近者。有人引大学或问所谓刘子天地之中。程 …… (第 394H 页)
退之与孟郊联句与樊宗师作志法。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谓师鲁文简而意深。谓死者有知。必受此文。 钟厚 于申丈。敢忘其贱拙而当此役者。只为平日慕尚其规模严重。不与流俗同好耳。故为是文。兢兢乎或恐其不严不重 …… (第 399L 页)
不及 钟厚 远甚也。古人即毋论。虽今之人。苟不至不识羞耻者。则儒士而及宰相之门。皆知其不可为。既已废举而为主司一 …… (第 400H 页)
喙矣。此家 国公私成败之一大关捩也。惟座下察焉。
答 金子静
高明。以舜之言道心。为如孟子之言性。是皆不言气质。诚似善区处矣。然孟子则只直截言性之发为四端。扩充将 …… (第 402L 页)
小注程子曰。何曾干仁事。博施济众乃仁之极功。圣只是行这仁。到那极处而今谓不相干。何也。
干仁事之仁。是将仁字。作浅小看。 本庵 集卷四 (第 410L 页)
与 金子静 别纸
心气质之辨。区区常谓心是气质上面精虚者。其未发也。不与气质相涉。至于已发然后。为气质所滚合。有 …… (第 393L 页)
经书中言情而不言意则为歇后。言意而不言情则为无头。其可乎哉。大学诚意。亦不妨包情看。如何如何。)
答 金子静 问目
大本立而后。方可谓之中。故常以为下愚与禽兽无中体矣。近者。有人引大学或问所谓刘子天地之中。程 …… (第 394H 页)
退之与孟郊联句与樊宗师作志法。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谓师鲁文简而意深。谓死者有知。必受此文。 钟厚 于申丈。敢忘其贱拙而当此役者。只为平日慕尚其规模严重。不与流俗同好耳。故为是文。兢兢乎或恐其不严不重 …… (第 399L 页)
不及 钟厚 远甚也。古人即毋论。虽今之人。苟不至不识羞耻者。则儒士而及宰相之门。皆知其不可为。既已废举而为主司一 …… (第 400H 页)
喙矣。此家 国公私成败之一大关捩也。惟座下察焉。
答 金子静
高明。以舜之言道心。为如孟子之言性。是皆不言气质。诚似善区处矣。然孟子则只直截言性之发为四端。扩充将 …… (第 402L 页)
小注程子曰。何曾干仁事。博施济众乃仁之极功。圣只是行这仁。到那极处而今谓不相干。何也。
干仁事之仁。是将仁字。作浅小看。 本庵 集卷四 (第 410L 页)
以为未安。而三渊则直谓之异乎孟子性善之指。未知如何。余以之转问渼湖金丈。答谓先祖之论。未见可疑。又问 金子静。
答谓虽至昏浊之人。而其良心之发。一日之内。亦必无时无数。此岂皆待清气而发耶。愚按使栗翁而谓善者专出于 …… (第 418L 页)
然打开。此正见理气之神妙处。岂得谓气不干事哉。故愚则未见栗翁之说之可疑。而见农渊之说。反为疑也。至若 子静 所谓昏浊之人。良心之发无时无数。岂皆待清气者。似不察夫昏浊之人。其清气之往来。亦无时无数也。盖人之禀 …… (第 419H 页)
以下诸说。亦既读之熟矣。然及今视之。则若前者之无睹也。且记余尝问为学之要于 金子静。 (第 420H 页)
子静 之言正如此。余虽闻而善之。而以未能真知其有味。故迄无所用力。至是而又若始闻其言也。是知人苟无得于心。 …… (第 420H 页)
憾也。简穆自持。未尝以色辞假人。所处湫隘。凝尘满席。逌如也。丧大夫人。毁甚遂不起。陶谷李文简公作碑。 金徵士子静 志焉。祖参判公以荫仕。坐辛丑士祸。与弟忠靖公并窜极边。大提学雷渊南公作墓表曰。事忠宪公。子职甚修。饬 …… (第 423L 页)
年月日之一周也。公之胤子江华府留守乐性氏。为会亲戚宾客。盛设具以飨之。酌茶为酒。奉觞上寿。其姊子清风 金钟厚 来自广陵。执盏言曰。请为公祝纳官于朝。受禄于天。眉寿永年。公欣然笑曰。善哉如尔之祷也。于是江华君。故 (第 434H 页)
然打开。此正见理气之神妙处。岂得谓气不干事哉。故愚则未见栗翁之说之可疑。而见农渊之说。反为疑也。至若 子静 所谓昏浊之人。良心之发无时无数。岂皆待清气者。似不察夫昏浊之人。其清气之往来。亦无时无数也。盖人之禀 …… (第 419H 页)
以下诸说。亦既读之熟矣。然及今视之。则若前者之无睹也。且记余尝问为学之要于 金子静。 (第 420H 页)
子静 之言正如此。余虽闻而善之。而以未能真知其有味。故迄无所用力。至是而又若始闻其言也。是知人苟无得于心。 …… (第 420H 页)
憾也。简穆自持。未尝以色辞假人。所处湫隘。凝尘满席。逌如也。丧大夫人。毁甚遂不起。陶谷李文简公作碑。 金徵士子静 志焉。祖参判公以荫仕。坐辛丑士祸。与弟忠靖公并窜极边。大提学雷渊南公作墓表曰。事忠宪公。子职甚修。饬 …… (第 423L 页)
年月日之一周也。公之胤子江华府留守乐性氏。为会亲戚宾客。盛设具以飨之。酌茶为酒。奉觞上寿。其姊子清风 金钟厚 来自广陵。执盏言曰。请为公祝纳官于朝。受禄于天。眉寿永年。公欣然笑曰。善哉如尔之祷也。于是江华君。故 (第 434H 页)
粥饭庵记(甲子)
崇祯甲子之冬。清风 金伯高。 从安东权亨叔 (第 437H 页)
金子静 于水落山之鹤林寺。相与读书。 (第 437H 页)
伯高 病不胜常饭。每饭别为之炊软滑疑于粥。同游靳之曰粥饭僧。 (第 437H 页)
伯高 亦受而自命焉。盖观于朱先生之书有曰。不妨闭门静坐作粥饭僧。过此残年也。是于粥饭之中。亦自有其乐焉耳。 …… (第 437H 页)
可不为余按图以观察余而责勉余欤。然则余不暇喜惧二子。而将自惧且自喜也已。二子其志之。时丁亥仲春。清风 金钟厚 谨述。使弟钟秀书。
读学古集(己丑)
学古堂集凡三卷。兵曹书吏白胤耇所著也。余得而读之。其立言之大者 …… (第 442L 页)
则又安得不三复斯篇而增古今之感也耶。于是乎装池为卷。而敬书其下如此。时 崇祯纪元后三周庚寅岁杪。清风 金钟厚 书。
书李大器挽郑五而(奎辉)诗后(甲午)
郑君奎辉五而死将葬。其家伻来求挽于余。余才哭弟子若渊。故 …… (第 444H 页)
远吾且病。无由一拊五而之棺以恸。而又不得副其所求。则无以慰五而之灵。故以此附书于李生诗后以归之。清风 金钟厚 泣述。
本庵集卷六
铭
水晶楼铭(为李胤之作○丁丑)
维水之精。玉出云聚。云谁之贻。惟贤仲父 …… (第 444L 页)
恶。庶汝喜听。并以掬泪。及神未迥。
祭李胤之文(己卯)
维 崇祯三己卯六月庚戌朔十七日丙寅。友人清风 金钟厚。 谨以鸡果之奠。告诀于近故处士澹华斋李君之灵曰。呜呼哀哉。孺子何寿。林宗何夭。子其何故。去多得少。奚子 …… (第 449L 页)
巳)
维我敬思李兄。以岁辛巳仲冬捐士友。越明年壬午正月二十八日壬戌。来就窀穸于广州之良才里。友人清风 金钟厚。 自邻洞谨赍饼果而来。陈而告之曰。道逖千载。绵绵于今。余敢是忧。谁与同心。正翁之门。兰抽玉立。温明恂悫 …… (第 451L 页)
又洁不杂。辱余与游。齿比材邈。追从里闾。亦有子穆。荫柏之轩。朱书鼎横。竦志负年。其程甚长。旁求气类。 子静 遇焉。静尝语我。我多觏人。鲜有如某。性醇思湛。其于家传。匪直无忝。噫我蹇畸。犹乐之存。惟穆与静。与子 …… (第 451L 页)
靷归于公州之故山。将以月日葬。其友清风 金钟厚 病伏广州郊寓。乃赍钱一百并数行文。褫遣于其孤。使具果肴之奠。倩人读文而告之诀曰。始余应举。所同操椠。 …… (第 452L 页)
祭舅母贞敬夫人鱼氏改葬文
维岁壬午八月二十四日甲寅。即近故贞敬夫人鱼氏改葬之前二日也。夫人之夫甥清风 金钟厚。 来自广山。谨荐鸡果于柩前。而告之曰。始夫人之葬也。小子在斩衰之中。不得舍而相其綍。今九年。而夫人之柩 …… (第 452L 页)
古之诀。而泄没身之恨也耶。
祭舅氏文(己丑)
维岁己丑七月。判敦宁府事致仕洪公考终于京第。其姊子清风 金钟厚。 时在广州之里居。以辞 召命于朝。不克奔赴。乃及公之以九月朔日庚辰葬于长 …… (第 454H 页)
醊酒陈诔。易是讲肄。虽薄情者。其何以堪。从此其逝。岂多光阴。归欤相待。与同二三。呜呼哀哉。尚飨。
祭 金子静 文(庚子)
维庚子正月庚辰朔二十四日癸卯。清风 (第 457H 页)
金钟厚。 遣门人李晚中。赍酒与鸡。敬奠于故友止庵 (第 457H 页)
金先生 之灵座。而告之曰。子德我师。而友以齿。生我父母。知我者子。始我有志。姿驳识陋。幸天怜我。诱与子遇。如 (第 457H 页)
乐原君神道碑铭(并序○甲午)
肃宗大王三十六年庚寅。 命旌宗室乐原副令敬成之门曰孝子。时副令故无恙。殊典也。丁酉 上幸温泉。推 恩加副令阶明善。己亥 上入耆社。又推恩进明义大夫封乐原君。癸卯春进中义。及夏卒。寿七十六。县夫人许氏时年七十三。而子男四人。女四人。与内外孙曾环列以侍丧。于是人相传称艳曰于乐原君而见天之报善人也无疑。后五十二年。孙始集来谒君墓碑于清风 金钟厚。 (第 463H 页)
钟厚 感其行谊之美。而不敢辞。君字执卿。 中宗别子海安君㟓之曾孙。海安生鹤贞封西兴。西兴生孝闵封渭城。渭城 …… (第 463H 页)
。百世之下。欲求先生之遗迹者。不于此而何求。于是乎识。
判中枢咸陵府院君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己亥) 钟厚 少闻之长老。咸陵李公年二十时。读栗谷集大悦。则以进之其考咸丰公曰。李文成大贤也。其书如是。咸丰公故与 …… (第 464H 页)
勋业风节之盛。岂无以哉。今公之曾孙喜复。以余仲祖清沙公所为公墓志为介。使铭神道。盖我之先公之弥甥也。 钟厚 虽后生。而耳饫公。故乃因墓志之言而述之曰。公讳澥字子渊。其先咸平人。高丽神武卫大将军彦之后。入我 朝 …… (第 464H 页)
犹蔑蔑。高丽有一郑圃隐。而论者或以忠节掩之。当时盖未知尊也。其卓然为斯道倡。接坠绪于中土者。实自寒暄 金先生, 一蠹郑先生始。继之以诸老先生六七作。至于今磊落燀赫。而天下道统之传。归于我矣。猗欤盛哉。然而金,郑二 …… (第 466H 页)
祖也。蘫溪者书院之宗也。岂复有尚于此者乎。书院之作。踰二百年而庭无碑。诸生方谋伐石刻辞以竖之。徵文于 钟厚。 (第 466L 页)
钟厚 不敢以匪人辞。谨按先生事行大致。略著于实纪。而其英姿异行。见闻皆服。斯固大贤之一节。至若究贯经子辨析 …… (第 466L 页)
法如衡。干谒扫迹。谁其似之。惟宋孝肃。逖矣风猷。越载二百。寔赖诸公。有状有记。磊落相传。何铭若是。 本庵 集卷七
墓碣
…… (第 468L 页)
士,羲淳生员,羲臣。次幼未名。一女适朴宗龟。季婿二女。长适洪益显,次幼。县令君谋树碣公墓。问铭于清风 金钟厚。 (第 472H 页)
钟厚 念自幼及长。侍父祖侧。给使参赞公暨公之间。而知慕其厚德。其敢辞。铭曰。
大家无纤器。百行孝是源。浑浑 …… (第 472H 页)
弘翊。女适生员郑良缉者谆出。曰廷翊,英翊,汉翊。女适韩榥者评出。公之七代孙师浚。既为志公墓。而以碑属 钟厚。 (第 474H 页)
钟厚 之六代祖妣之考县令权公大勋。与公友婿也。 (第 474H 页)
钟厚 故不敢辞。铭曰。
王曰忠贞。友曰洁直。重之有大贤之赠诗。在文献之徵。孰是足。
结城县监黄公墓碣铭(并 (第 474H 页)
浣岩郑翁(来侨)墓志铭(并序○己卯)
上之三十五年岁在己卯二月癸丑。浣岩郑翁润卿卒。年七十九。于是士大夫多来。哭吊归赙曰。好人今亡矣。有或遣军校供凡丧事者。有或以身执役者。及其葬。则其邑之守者曰。斯人也葬于吾土地。吾可不力。是故家无一钱无壮子孙而事皆以时举。既而。尚书洪公。谋刻传其遗文。清风 金钟厚 以告学士洪君乐命。订正而序之。又托以墓表曰。吾与子非童稚时学于翁者耶。洪君乃不辞。仍以志属 (第 482H 页)
钟厚。 (第 482H 页)
钟厚 亦不敢辞。遂序之曰。翁讳来侨润卿者字也。系昌宁。考曰佥知中枢府事次徵。母曰姜氏。翁状貌清奇。志恬虚无 …… (第 482H 页)
洪氏所未有。尤岂不伟欤。铭曰。
维雄有诗。诗又不如文。文乎诗乎。又孰与其为人。
乳母圹志
噫。此清风 金钟厚 乳母金之藏也 (第 482L 页)
钟厚 生而羸多病。养之甚艰。金盖尽心焉。又以馀 (第 482L 页)
钟厚 之妹若弟暨 …… (第 482L 页)
亲党童幼之往来 钟厚 家者。抚视之皆如其所乳。以故乳与不乳。同呼为乳母云。年五十一甲子仲冬死。有子一人。葬之广州梧琴里。 (第 483H 页)
钟厚 为之志。
边生迪源墓志
边翁君习哭其第三子迪源而悲甚。录其行事至四十有馀条。以示余要识其后。余特感其 …… (第 483H 页)
。铭曰。
维孝维义。维命不副。行则孚人。何必贵富。我铭以是。以不永疚。
赠淑夫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钟厚 既为故敦宁府都正申公之贤。而受某胤子光俊之来托铭墓。则光俊又手行状一通以进曰。吾母之德如是。虽祔葬也 (第 484L 页)
。而异为铭。庶几表显吾母不泯没。宜亦于礼可。倘子以铭吾父馀而重与吾母铭。则是子终惠我也。 钟厚 谨对曰。 (第 484L 页)
钟厚 不敢于先大夫辞。敢辞是。按状乃作于夫人侄卫率金相定。而卫率余友也。遂为之序曰。 赠淑夫人金氏。籍光山 …… (第 484L 页)
林间。公之兄弟之后孙。迄于今既昌且显。此实由于参议公承上式下以孝以裕于无穷也。公之孙钟正。俾判书之孙 钟厚。 志公藏。 (第 485L 页)
钟厚 谨按尤庵先生所撰公之墓碣。而为之叙曰。公字君恕。生十二岁。丧父如成人。母有沈痼疾四十馀年。公未尝一离 …… (第 485L 页)
相曰。先卿之子也。盖公遭际之盛。为 国朝称首云。公葬在仁川府东苏来山之甲原。公子今领相公。命公之兄孙 钟厚 志其圹曰。公讳在鲁字仲礼自号清沙。我金氏本清风府人。以高丽门下侍中大猷为始祖。曾祖讳克亨工曹正郎赠左 …… (第 487L 页)
时年二十一。二妻并无育子女。始若渊之葬也。报故不择地。方旋谋改葬而洪氏死。遂葬同时。其有待也夫。伯父 钟厚 与之铭。铭曰。
无年无子。独有妻之烈烈。天将以是报汝之修洁者耶。噫。
同知中枢府事成公墓志铭(并序○ …… (第 491H 页)
城里坐亥之原。去判书公墓十里。有子基厚。有孙钟五,钟一。女孙一。适闵致和。馀二幼。有长曾孙幼。呜呼。 钟厚 祖母李氏。于权夫人从母也。余因缘出入权夫人门。则见淑人之在侍也。德宇尊重。退而闻诸祖母。娓娓称淑人之 …… (第 492L 页)
有曰 国朝人物。道学节义文章兼有而不偏者。河西先生殆庶几焉。至是先生之六代孙直贤等。谋为圹志。徵文于 钟厚。 (第 494H 页)
钟厚 谨取碑文。参以先辈记述而为之言曰。先生之先。蔚山人。系出新罗王子鹤城府院君德挚。至 本朝徙家长城。考 …… (第 494H 页)
氏。中世以来家广州之沙川。仕则去徙汉都。其在沙川者。寖以沦替。有讳楈字释之。吾曾祖行也。而生最后。故 钟厚 得惯侍晤焉。窃睹其仪度端重。志不为穷挫。众共目以为沙川之望。不幸无所成名。年四十六而终。公始葬沙之先 (第 495H 页)
山。岁乙未移葬于同州壮义里艮坐之原。嗣子济鲁氏。将谋纳志于墓。铭以属 钟厚。 (第 495H 页)
钟厚 不敢辞。金氏清风人。以高丽门下侍中大猷为始祖。代有显仕。以及我 朝。至讳继 赠执义。讳仁伯 赠吏曹判 …… (第 495H 页)
同县。后娶星山李氏。蔡有一女李二女。皆幼。铭曰。
从我游者。凡是几人。而哭之必其尤。我不孤哉。噫。 本庵 集卷八
墓表
伯从叔父院正公墓表(辛巳)
公讳致一字诚吾。清风金氏。观察使 赠领议政讳灯之曾 …… (第 498L 页)
葬于州西妓岩之艮原。从先兆也。配广州金氏。祔葬其左。君殁之十九年辛巳。继子汉郁徒步数百里。求记墓石于 钟厚。 (第 499L 页)
钟厚 与君故同为清风人。君于世无所与亲。独以同姓故出入吾家。余幼少时。见其为人。气干伟如也。噫。君固有可书 …… (第 499L 页)
籍长兴。父曰宣武郎湜。从公 赠贞夫人。有子男女皆三人。男诩,𧩦,诫。女婿姜克承,成俊英,李喜熊。 本庵 集卷八 (第 503L 页)
难。而悲其祸之最酷。今于是请。可辞也哉。遂撰次如右。备财择焉。 崇祯纪元之百三十三年庚辰日南至。清风 金钟厚
谨状。
萍湖处士李君行状
君讳商穆字敬思。姓李氏。 世宗子广平大君玙之后。曾祖讳泓沃川郡守。祖讳显益 …… (第 548L 页)
金履命。后娶光州金重徽之女。生一男二女。并幼。有遗文若干卷。君尝自题曰萍湖稿。士友方谋刊行焉。嗟乎。 钟厚 少与君同为举业。及君奋发求道。则 (第 549L 页)
钟厚 亦不自量力而慕从之。以故得窥君之一二。盖其生质之粹美。用功之敦笃。求之当世。殆鲜其比。其不假之以年。 (第 549L 页)
以为斯文主则天也。君之在忧服也。自意不全。遗书属其子于金徵士亮行,尹君冕东而并及 钟厚。 俾不坠其文献。及其亡。而得书于箧中。其志意炳然可见也。悲夫。君之仲弟商肃以家状授 (第 549L 页)
钟厚。 使作行状。将以请铭于徵士。昔朱子为张宣公作碑曰。不得尽其所为。而中道以殁。不有考焉以垂于世。吾惧后之 (第 549L 页)
君子将有憾于吾徒也。呜呼。玆非徵士责耶。 钟厚 敢并以告。以备裁择云。 崇祯纪元后三还壬午日。南至友人清风 (第 549L 页)
金钟厚 状。
归厚署别坐金公行状
公讳应会字时极自号清溪。姓金氏。本新罗王之后。 …… (第 549L 页)
隐沆。为公作旌门记。若安牛山邦俊所为三冤记事者甚悉。此可以徵信百世矣。彦休之孙鲁润。手诸书。以示清风 金钟厚 为公行状。冀立言君子裁择焉。
仲祖母贞敬夫人沈氏行状
夫人沈氏。籍青松。青松之沈。自丽朝显。至左政丞 …… (第 550L 页)
知者。故谨撮平昔所睹记之可合为女则者若干言。以冀徵信于后云。 崇祯三壬辰十二月朔朝。从孙前司圃署别提 钟厚 谨状。
司宪府持平李公行状
公讳仁采字善实。姓李氏。其先平昌人。后徙平壤居焉。始祖宏高丽军簿判书。其 …… (第 552H 页)
今去公之世远矣。窃想公之容仪气性。必有大过人者。而不可考矣。可慨也已。姑书此以听立言君子之裁择云。 本庵 集卷十
传
申氏传(癸巳)
申氏。平山大姓。祖靖夏弘文修撰号恕庵。父皓早殁。 …… (第 556H 页)
女子自悲。唯至诚欲其夫子之贤而不克有终而死。又无遗一子。惜哉。申氏之母。于余母兄弟也。其传之宜信。 本庵 集卷十 (第 557H 页)
萍湖处士李君行状
君讳商穆字敬思。姓李氏。 世宗子广平大君玙之后。曾祖讳泓沃川郡守。祖讳显益 …… (第 548L 页)
金履命。后娶光州金重徽之女。生一男二女。并幼。有遗文若干卷。君尝自题曰萍湖稿。士友方谋刊行焉。嗟乎。 钟厚 少与君同为举业。及君奋发求道。则 (第 549L 页)
钟厚 亦不自量力而慕从之。以故得窥君之一二。盖其生质之粹美。用功之敦笃。求之当世。殆鲜其比。其不假之以年。 (第 549L 页)
以为斯文主则天也。君之在忧服也。自意不全。遗书属其子于金徵士亮行,尹君冕东而并及 钟厚。 俾不坠其文献。及其亡。而得书于箧中。其志意炳然可见也。悲夫。君之仲弟商肃以家状授 (第 549L 页)
钟厚。 使作行状。将以请铭于徵士。昔朱子为张宣公作碑曰。不得尽其所为。而中道以殁。不有考焉以垂于世。吾惧后之 (第 549L 页)
君子将有憾于吾徒也。呜呼。玆非徵士责耶。 钟厚 敢并以告。以备裁择云。 崇祯纪元后三还壬午日。南至友人清风 (第 549L 页)
金钟厚 状。
归厚署别坐金公行状
公讳应会字时极自号清溪。姓金氏。本新罗王之后。 …… (第 549L 页)
隐沆。为公作旌门记。若安牛山邦俊所为三冤记事者甚悉。此可以徵信百世矣。彦休之孙鲁润。手诸书。以示清风 金钟厚 为公行状。冀立言君子裁择焉。
仲祖母贞敬夫人沈氏行状
夫人沈氏。籍青松。青松之沈。自丽朝显。至左政丞 …… (第 550L 页)
知者。故谨撮平昔所睹记之可合为女则者若干言。以冀徵信于后云。 崇祯三壬辰十二月朔朝。从孙前司圃署别提 钟厚 谨状。
司宪府持平李公行状
公讳仁采字善实。姓李氏。其先平昌人。后徙平壤居焉。始祖宏高丽军簿判书。其 …… (第 552H 页)
今去公之世远矣。窃想公之容仪气性。必有大过人者。而不可考矣。可慨也已。姑书此以听立言君子之裁择云。 本庵 集卷十
传
申氏传(癸巳)
申氏。平山大姓。祖靖夏弘文修撰号恕庵。父皓早殁。 …… (第 556H 页)
女子自悲。唯至诚欲其夫子之贤而不克有终而死。又无遗一子。惜哉。申氏之母。于余母兄弟也。其传之宜信。 本庵 集卷十 (第 557H 页)
。纲目训义。摴蒱以五水掷之。今注蒱博若二物然。恐误。
本庵集卷十一
劄录○大学
[序]
金子静 曰。此当分为七节。大学之书至法也为第一节。此大纲说。盖自天降至所由设也为第二节。言上古立教之本意。三 …… (第 561H 页)
九章之孝弟慈矣。推之九章十章。义皆仿此。此亦可见接续贯通深浅始终之一端也。
传九章
所谓(至)众也○ 金子静 曰。孝者所以事君也三段。言齐家治国同一道理。孝弟慈行之家。则为齐家。推之国。则为治国也。任仲思曰。孝 …… (第 564L 页)
字之类。无不暗相点缀收拾尽。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论语
[论语]
按邢炳疏引汉艺文志。闻夫子之语而论纂者。似得之。而集注不 …… (第 566L 页)
注以为知其隐者。则恐下文子曰隐者也为欠切矣。○子路曰以下。何注郑曰。留言以语丈人之二子。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孟子
梁惠王[上]
首章○李光锡问孟子之劝齐梁以王道。程子固论之矣。其不首言 …… (第 570H 页)
以此度彼而无患于两心之嫌也。○乐岁终身饱。按或云乐岁。则饱终身如此。或云其身之终年饱。亦可曰终身饱。 金子静 曰。前说是。○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按行之。即答上不能进于是之言。而反本。即申上盖亦反其本之语。上云 …… (第 571H 页)
之解。乃自下文始。此并言乡原。恐是错赚带了。 本庵 集卷十一 (第 579L 页)
本庵集卷十一
劄录○大学
[序]
金子静 曰。此当分为七节。大学之书至法也为第一节。此大纲说。盖自天降至所由设也为第二节。言上古立教之本意。三 …… (第 561H 页)
九章之孝弟慈矣。推之九章十章。义皆仿此。此亦可见接续贯通深浅始终之一端也。
传九章
所谓(至)众也○ 金子静 曰。孝者所以事君也三段。言齐家治国同一道理。孝弟慈行之家。则为齐家。推之国。则为治国也。任仲思曰。孝 …… (第 564L 页)
字之类。无不暗相点缀收拾尽。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论语
[论语]
按邢炳疏引汉艺文志。闻夫子之语而论纂者。似得之。而集注不 …… (第 566L 页)
注以为知其隐者。则恐下文子曰隐者也为欠切矣。○子路曰以下。何注郑曰。留言以语丈人之二子。 本庵 集卷十一
劄录○孟子
梁惠王[上]
首章○李光锡问孟子之劝齐梁以王道。程子固论之矣。其不首言 …… (第 570H 页)
以此度彼而无患于两心之嫌也。○乐岁终身饱。按或云乐岁。则饱终身如此。或云其身之终年饱。亦可曰终身饱。 金子静 曰。前说是。○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按行之。即答上不能进于是之言。而反本。即申上盖亦反其本之语。上云 …… (第 571H 页)
之解。乃自下文始。此并言乡原。恐是错赚带了。 本庵 集卷十一 (第 579L 页)
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按人具此形气然后。性命寓焉。其具者在外易动。其寓者在内难见。此所以先言人心也。至朱子释之。则人心曰生。道心曰原者。乃推极性命之本。又在形气之先故耳。○ 金子静 曰。危微者。二心之本来情状也。虽在圣人亦然。愚按详序文。统言危微而承之以上智下愚之不能无。至其言不知 …… (第 580H 页)
此只以道言者。以一言而可以上承乎性。下参乎教者。莫道若也。况道是人所行之当体。而中庸之所由名者乎。○ 金子静 疑戒慎恐惧是未发存养之事。则乃性体上功夫。而章句曰。岂率性之谓哉。则是以道之为用者而言。何也。愚辨之 …… (第 582L 页)
时。自然与言相顾。言到极讱时。自然与行相顾。非谓要言时顾行。行时顾言也。
第十六章
子曰(止)矣乎○ 金子静 曰。鬼神与大学明德极相似。明德兼心性。而心为本色。鬼神兼理气而气为本色。观章句功用造化良能灵也之说。 …… (第 586H 页)
见。故便是说理也。以此推之。则其或以理或以气为言者。皆可旁通无碍矣。语类有云。鬼神是气之精英。据此则 子静 之谓与明德相似者。信然。
使天(止)左右○孔氏疏曰。此虽说阴阳鬼神。人之鬼神。亦附阴阳之鬼神。故此云 …… (第 586H 页)
夫微之显云云○ 金子静 曰。首节鬼神之德。德者性情功效也。二节不见不闻。性情也。体物不遗。功效也。三四节申明体物不遗之验。末 …… (第 586L 页)
十二章之旨矣。章下注所谓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者。不其然乎。 本庵 集卷十二
劄录○诗传
[周南]
传采邑。按大全小注说本出汉食货志。而书孔传训采为事。禹贡 …… (第 589L 页)
之为方伯也。今传直言诸侯归商。则未知如何也。 本庵 集卷十二
劄录○书传
尧典
第二节百姓。孔传曰。百姓。百官。孔疏曰。百官之族姓。下句有黎民。 …… (第 596L 页)
乃相蒙为释。恐得之。
洪范
第一节○传史记(止)臣也。按史记此下又有朝周之之文。则于不臣。已矛盾矣。 钟厚 之先祖观察使公。尝为著辨。谓史不足信。因言受人之爵土。恪谨率职而曰不臣。果近于理邪。其君朝鲜。盖箕子 (第 606H 页)
不忍于宗国之沦丧。浮海而东。东人相与尊立之耳。 钟厚 谓朝鲜本一海外夷。当时未必命于天子而立君故也。蔡传袭史迁之谬。可胜惜哉。
第三节○彝伦攸斁。按小注吕 …… (第 606H 页)
释今惟民不静以下者可见。今补之曰言我不可不监视文王之明德慎罚。故告汝用德于行罚之际。哀矜而不滥也。 本庵 集卷十二终 (第 608L 页)
。方当得庶人也。以此而参诸经传诸说。似不至不可通矣。如何如何。不偏不倚之说。伏蒙印可。何幸何幸。
与 金子静(亮行○丁卯) 各一之义。所谓各循各有。非不知为道字之训。而既曰各循其性之自然。则性亦已在各字之中矣。苟非性之各有 …… (第 26H 页)
与 金子静
或谓健顺只一理。阴阳只一气云云。
一本万殊之说。于理于气皆可通。但就理气源头。究极而言之。则毕竟理 …… (第 26L 页)
程子曰饿死事极小云云。
程子之训。固是说第一义。而犹自为甥女再嫁。则可见其不至于无上罪恶。如后世制律之峻。且朱先生亦既曰大纲恁地。人亦有不尽肰者。以此推之则凯风之失节。固不过同流合污。而若孟子之与小弁比论者。特以其为人子不得于亲而怨慕者为言。则所谓大过。亦只就为人亲不爱其子处。论其所以不爱之由轻重如何耳。非如泛论周王卫女之行事也。观于朱子以伤天地之泰和戾父子之至爱。属诸小弁。
以特其一时之私心。而少有亏于父子之天性。属诸凯风者。则可知其过之有所指矣。
与 金子静(戊辰) 祭礼之参订成书。窃未尝无意。而礼意极精微。见解极迟钝。每看每有异同。诚恐率尔论断。致有大段罪悔。故 (第 27L 页)
姑不敢辄为之。万一有所进长。可以会通折衷。则不敢忘也。肰正恐无其日也。
与 金子静(己巳) 纸末所诲春翁之论。固似为守经之意。而却念长房之法。本非古礼。且其体面甚轻。比诸宗子之世承嫡统者。不 …… (第 27L 页)
与 金子静
近始寻理旧业。而外挠内愦。苦无头绪。义理之疑惑。身心之悔吝。日觉其滋长。乍得乍失。旋补旋裂。只见其心 …… (第 28H 页)
难望其追踵也。况于蟾村。尤何堪思兄耶。有此许多情绪。不可无一言以叙其怀。虽微此请。兄其无心者耶。
与 金子静(庚午) 论语称君子哉蘧伯玉。而集注举不对孙宁放弑之谋而出为言。当时事势时义。虽不可知。然既从大夫之后。一闻 …… (第 28H 页)
较利害。至于集注所载杨氏说可免于乱世一句。亦与谢意相近。而却复见取。岂以大体为得。而略其语病耶。
与 金子静
教意与金公昼。谨具承悉。因此博考深绎。盖亦累日。然后略似有一路可通。而其道理节目。却与前日之见。一切 …… (第 28L 页)
诲。并全书缄纳。伏惟照至。抑始欲为高明辨诸公。而今却成为诸公辨高明。还可好笑。今则高明亦将先辨。以破 钟厚 之说。而不暇于辨彼矣。 (第 28L 页)
金子静(癸酉) 钟厚凶顽不灭。坐遣时日。事穷理尽。无所凭诉。唯有 (第 28L 页)
而今却成为诸公辨高明。还可好笑。今则高明亦将先辨。以破钟厚之说。而不暇于辨彼矣。
与金子静(癸酉) 钟厚 凶顽不灭。坐遣时日。事穷理尽。无所凭诉。唯有 …… (第 28L 页)
道也。顾以求乞挽诔。非礼之正。而又多不足以徵实。鄙家拙法所未之行。惟是吾丈于亡父。虽未有一面之雅。而 钟厚 之不肖。获亲德义。周旋下风。今几年矣。而其仰庇于哀怜知照之私者一焉而已。则唯此苦冤至恨凭懑而莫泄者。 …… (第 29H 页)
有寡母所记翻谚成文及家弟钟秀别自为录者。并以附纳。惟吾丈母惜齿牙之惠。使罪逆微物。得以藉赖于馀生。则 钟厚 虽即日灭死。无所憾矣。使九原有知。于执事之言。必耸感于无穷也。
与 (第 29H 页)
金子静(甲戌) 高文一篇。谨伏开读。其于亡父气象心事。摸状逼尽。 …… (第 29H 页)
字字劄着。又皆停当适中。无一毫滥损之处。虽使 钟厚 自为之。何以易此。况其命意立言。实有法章。可见用心之匪夷。而益决传远之无疑。幽明之间。永有赖矣。惟此 (第 29L 页)
德义。宜如何报。秪自攀擎摧泣。铭刻心肝而已。非区区笔舌所可名喻也。
与 金子静
承已屡陪丈席。所以观感竦动。愈益切至。此政晦翁所谓每一去而复来。所闻尤益超绝之意。钦仰感叹之馀。亦不 …… (第 29L 页)
耳。但以吾丈高举深藏。踔远世机之踪。而乃以丑陋之故。无端上累。不免作庆元之程氏。是为悚叹不安耳。
与 金子静
祥服网巾。先辈之议。固甚纷纭。而鄙见则尤翁所谓笠既白则巾亦白无妨之说。最似称宜。窃欲以䌷绢之属。但勿 …… (第 30H 页)
有若曲讳。易惹后疑。欲举论则无敢容说。此当如何而可耶。幸为之剖教。而函丈从容之次。一为密禀如何。
与 金子静
网巾。既有前日之教。此中非议亦纷纭。却思似彼微细处不消。固拂众情。故已从俗为黑𩮰白缘之制矣。前丧禅 (第 30L 页)
祭行否。既屡奉明教。兼以蟾村渼湖若诸士友之指诲。庶可少慰。不自信之心。惟是自 钟厚 家弟。亦不便信服。其他亦复纷纷。此只坐欠一古经先贤明白论證。故终不可帖然。殊觉悚蹙不平之深也。禫祭。 …… (第 30L 页)
旬。中旬又然则又退以下旬为可耶。于此决定则其后拟当吉祭而即吉也。亦当因仿而为之。未知何以则可耶。
与 金子静
后丧不禫一款。家弟作为一书。要质于座下。乞赐剖诲。且其所辨。本就长者答教而为说。不可不亦一经禀。望与 (第 31H 页)
钟厚 所上之书。同将呈览。得其回教示之幸甚。深衣。据礼记衣纯有缋青素三等之分。而自温公书仪谓从简易。而一以 …… (第 31H 页)
耶。并乞明教之。
与 金子静(丙子) 望门而歆如。合席而翕如。至于拜辞复路而犹有充如者存。既踰山越水。归坐城闉中。又过旬矣。则意况索然。 (第 31L 页)
殆不若初无此一场好会也。凡事之既成。不如未成而欲成之为可喜。有如是耶。
与 金子静
惟天不吊斯文。先函丈赞善先生奄捐馆舍。惊嗥失声。夫复何言。至德范世。独为岿然。其为世道士林之重。固不 (第 31L 页)
以行藏而有间。今遂廓然失其依归。顾区区慕悦。固有赤心在中。况于罪逆之日。猥蒙先生不以 钟厚 之不孝无状。而缅念先世之好。以其一言之至慎至难。而特与曲垂陶甄。卒赖以明白逝者之心事。私心感泣。有非 (第 31L 页)
凡情所比者。今安得不气短心坠。重不禁涕泗之横落也耶。
与 金子静
弟虽在京。有如聋瞽。全不闻外间说话。晚始得于藉藉之口。则先函丈一幅腔血。终致晻翳于泉下。而斯世之义理 …… (第 31L 页)
独区区之所惋叹者。吾老兄亦不免与腾唇吻耳。
与 金子静(丁丑) 兄之不自制衰。终觉窒碍。有难以一槩准定。虽是虚衔。若至于累迁而高秩者。一向自处以薄。恐亦有不安者。 …… (第 32H 页)
义。而非有干僭之嫌。而闻先正之孙主张 朝令甚峻。至谓使先正而在。必从 朝令云。未知高意以为何如。
与 金子静
我未见好仁者章中段。未见力不足者。只言其无力不足之理。下段我未之见。方言亦未见用力而力不足者。此固集 …… (第 32H 页)
不可同入君服之例。葬前废私祭及丧人去麻带与杖为不可。敬思之见亦然。岂吾辈所见误耶。幸更商以教之。
与 金子静(戊寅) 某人事。所闻去益危怖。然区区思得一个道理。深言之则不妨作他山之石。可以知感。浅言之则直是好笑。如此 …… (第 32L 页)
为可忧念。俯勉数语。敢不再拜服膺。吾辈所当兢畏者。正在于此。而身外悠悠。尽不足关念也。如何如何。
与 金子静
吾兄既有云雨之文。又有敬思别纸辞色。尚何有一 …… (第 32L 页)
加耶。区区气势。岂足为有识者所动。君子自处则固宜慎重。无授人以隙。而外至之横逆。何至畏约无穷耶。
与 金子静
目疾大加。瞑坐一旬。只得诵国风数过。意味觉得转别。虽其音响节族。无复可考。比古与华。不翅鄙俚。而讽咏 (第 33H 页)
之馀。犹欲有手舞足蹈之意。文义间多疑晦。而亦不欲切切求解也。
与 金子静(己卯) 胤之何可言。此何世界。曾不留此一等人物耶。渠虽清奇自放。而乐善嫉恶。实有甚益于人者。如弟寡与者。益 …… (第 33H 页)
向弟亦作相勉语。以为凡于是非毁誉。毋徒以忍耐为事。须宽着心胸。可以做远大志业云。其处死亦有道矣。
与 金子静
讲官新除。足慰公议。前者升台。后者继升。可谓有茅拔之盛。于于然接武而贲来。无乃其时耶。弟亦倖踏 …… (第 33H 页)
未知兄有意否乎。语近戏笑。殊悚不庄。然此岂道理之所无者哉。而看作一戏笑过。思之不能不浩然发叹也。
与 金子静(庚辰) 砥事其不择言。不终死者。亦未见其可病。第观古人谏争言语。狂激不择。有甚于此书者。且如清阴,桐溪。何 …… (第 33L 页)
不终死为病耶。某病未知如何。而闻自谓克念作圣。庸何伤乎。且长在名官密室。未知台职后。又作何状也。
与 金子静(壬午) 冠仪注末端。恐于今难行一句。昏仪注末端。今依律文以从简易一段。依尤翁说作互文看矣。今更反复玩绎。且 …… (第 33L 页)
因俗因律而异其法。是或一道也。剖教为望。
与 金子静(癸未) 湖贤一出。有足听闻。而不惟不能回悟 天听。反致恩礼不终。馀忧无畔。虽在傍观。不胜慨悚。况如吾丈。其 (第 34H 页)
为蕙叹当如何。而引辞之章。自不得不援及。未可以寻常言不出之例例之也。未知何以为计耶。
与 金子静
盛章与 批旨 筵教。一以忧遑。一以钦悦。而想兄悚蹙之馀。又以永脱湿衣为安也。然以兄畏慎潜蛰。而乃忽作 …… (第 34H 页)
等语。皆通父祖言尔。何尝见体之一字止施于子。而不得施于孙也。又何尝见非正而得为体者乎。乞赐剖示。
与 金子静
向来盛章。虽似短拙。而精峭深永。大有骨子在。安得不重忤 天听耶。 圣上之疑以怪毒。又将占得朴玄石题目 …… (第 34L 页)
一壮字者。庶几有以默照所可详也。又岂直以抑扬讥切而蔽之哉。人心之不可不治有如此。令人却发深省也。
与 金子静
近将易系诵读。非不悦其辞气高厚。更异馀经。而独无奈遮了无限膜翳。虽欲向人讲质。亦不得措手处。使人增愦 …… (第 34L 页)
此病亦略知其根委。而又欠藉大药力以镇治之。适见其劳攘满腔而已。时序晼晚。貌发渐变。念之能不慨然。
与 金子静(甲申) 奉置柩傍之说。只看作床傍砚傍之傍。则凡谓床傍砚傍者。教谁作床之上傍砚之上傍看耶。且必从柳 …… (第 34L 页)
盖上之例。则家礼何借下之上二字于柩字之下。使人莫辨其为上为侧耶。更乞就打破一转语幸甚。
与 金子静
朝廷处分严重。馀波至及老兄。而今亦不知所届。普切震懔。不暇为诸贤嗟劳也。似闻 圣教谓金某满腔党心。不 …… (第 35H 页)
乎隐耶。承读易有新得。恨不得与闻绪馀。然为庶人蒙大戾。然后益明乎进退消长之理。庶几收补于将来耶。
与 金子静(乙酉) 性道虽同。通人与物之大分人与人物与物之小分言也。气禀或异。专指人与人物与物之小分言也。盖性道之同。 …… (第 35H 页)
待之常。而不察夫理气之同异偏全。不嫌殊辞。且所谓或异所谓过不及之语。以施诸人物大分。太甚不伦耳。
与 金子静(丙戌) 贱状癖积尚不安。所胀气长。然读书至六七遍则气乏。如是者已近百个日。只得作一癃废人矣。废固吾辈本分事 …… (第 35L 页)
气之发。非谓善本由于清气而有也。亦谓善之能发出来者。由清气云耳。如是活看。则栗翁说自不必致疑耶。
与 金子静
来论真切。伏读敬服。夫子之自道。无非针得此顶门者。披复再四。且叹且悲。不知所以为心也。似此策教。殆不 …… (第 36H 页)
不表出性为之本底意思者。是似为遗憾。而若农,渊二先生之说。则或恐矫之过偏耳。未知高见更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庚寅) 大学民不倍一句。尤翁谓不倍上恤孤之意。古注谓不背死者。窃恐皆所未安。却思此不倍。即与中庸为下不倍同 (第 36L 页)
义。盖以报上恤孤之施。自与兴孝兴弟不同例矣。
与 金子静
盛翰披读慰濯。弟奉老税得无挠私幸。而除省定外。一迹不下庭。一客不入户。静趣则可谓优胜家居。亦 …… (第 36L 页)
学论。亦尽如此。以此为人心。而以其合义理与从人伦发者为道心。则理既周尽。而朱子说。益焕然无疑矣。
与 金子静
弟省养安备。固幸之大。而居处静应接绝。殆平生所未得也。以故二月之内。得周流四书。以病不敢出声。故心念 …… (第 37H 页)
。且尤翁之要从华制。是大义所关。而乃拘于制度之小不备。抹摋大节。亦恐有害义理。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辛卯) 山水翁虽为之念。不料至此之重也。七十之人。何虑不到。而于 国于家。亦为办一事。如我辈足令有朱子东湖 (第 37L 页)
之感。何敢嗟劳。所悲者世道而已。未知老兄得收其入海安问否。
与 金子静
家礼。时祭前一日设位陈器注。考西妣东。各用一倚一卓而合之。
按此虽各用倚卓。既合之则同一位也。观下 …… (第 37L 页)
欤。愚意考妣精气合之义。视先祖祭之一气。似尤有异。虽各有主。其于飨食。一切合设如古。恐不为碍也。
与 金子静(甲午) 凡无后之丧灵座。以服尽为限。礼意当然。今从子内外几筵之撤。自当一于初期。一于九月尽后。而未知先辈礼 (第 38H 页)
家果有如此行之者否。且于高见。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乙未) 明德即心之包性言者。而其包性已在不昧上。明命章句云天之所以与我。我之所以为德。而讲义云明命即人之明 …… (第 38H 页)
者。亦可谓之不昧乎。讲义之只说不昧而不说具众理者。为遗理而言心乎。是则或说之于明字。又说不通矣。
与 金子静(丙申) 国哀。真是深山穷谷莫不奔号者。况吾辈世禄馀生耶。第以就养有方之义。只得走哭邻官馆外。闻有直赴 阙下 …… (第 38L 页)
念问礼异于问政。况在 国家丧凶大故。而一向恝默。至再至三而无变动。或嫌于自处之过高耶。并乞明教。
与 金子静(丁酉) 弟前月初。奉老来就弟养。惟荷祝 国恩。而泛甲津抚门墟。悲愤如新。振衣摩尼之巅。亦觉匏系之少解。而恨 …… (第 38L 页)
随赴。而义不以我故带累一人。且不许土人之从游。岂有讲授之可论耶。本是看道理如此。而亦赖以省事矣。
与 金子静(戊戌) 象贤院儒所致惠状。承读慰泻。强此病腕书副之。只为贪作老兄写手耳。所慕不专在前贤。而多在后贤。是亦私 (第 38L 页)
耶。盛文固非敢仓卒擅改。而以愚见则此于老兄文稿中。亦难多得者也。何谦退之过也。
与 金子静(己亥) 经筵冬官之 命。络续一旬之内。可谓贡公之弹冠。而未知终将何以应副耶。胤友新除可喜。谢 恩固宜即为。 (第 38L 页)
而因仍供仕。一以图孝养之便。一以姑免吾辈之隘境。亦未为不可也。其果何以指教耶。
与 金子静
(第 38L 页)
钟厚 五代祖沙川遗稿。 (第 38L 页)
钟厚 于昔年妄自删正。尝一经崇览。其或记有否。后来别为缮写成一编。附以高祖观察公曾祖忠宪公两世零稿。合为四 …… (第 38L 页)
。而书固不可无弁之者。且非有吾老兄发挥。则无以表见而取信。以门下名德之重。世人之干乞一言者固如林。而 钟厚 区区之意则不专为此也。庶几蒙默会。 …… (第 38L 页)
者。岂无特加动念之道乎。如正庵兼山集之及时完就。亦可见矣。强为不肖辱契之故。即赐成副。亦一义也。
与 金子静
一出之计。固所仰揣。而以贱见则史官相守。一日重似一日。所以前书欲其早许趍承。请撤史官也。何其尚此不尔 …… (第 39L 页)
。惟觊幸不至有迫隘之境。而今则亦可谓四邻耒耜出矣。存留一处士之庐于白云山中。亦安知不为报佛恩耶。
与 金子静
幡然而起。答 恩伸义而贡其忠。翩然而归。好是成一结局。而得无为报篙工莫举帆之意否。
与 (第 39L 页)
金子静
门下来去语默。世俗多称誉者。真是朱子所谓末俗易高也。在区区所仰望者。则可谓武而未可谓韶也。此则由于爱 (第 39L 页)
与 金子静(亮行○丁卯) 各一之义。所谓各循各有。非不知为道字之训。而既曰各循其性之自然。则性亦已在各字之中矣。苟非性之各有 …… (第 26H 页)
与 金子静
或谓健顺只一理。阴阳只一气云云。
一本万殊之说。于理于气皆可通。但就理气源头。究极而言之。则毕竟理 …… (第 26L 页)
程子曰饿死事极小云云。
程子之训。固是说第一义。而犹自为甥女再嫁。则可见其不至于无上罪恶。如后世制律之峻。且朱先生亦既曰大纲恁地。人亦有不尽肰者。以此推之则凯风之失节。固不过同流合污。而若孟子之与小弁比论者。特以其为人子不得于亲而怨慕者为言。则所谓大过。亦只就为人亲不爱其子处。论其所以不爱之由轻重如何耳。非如泛论周王卫女之行事也。观于朱子以伤天地之泰和戾父子之至爱。属诸小弁。
以特其一时之私心。而少有亏于父子之天性。属诸凯风者。则可知其过之有所指矣。
与 金子静(戊辰) 祭礼之参订成书。窃未尝无意。而礼意极精微。见解极迟钝。每看每有异同。诚恐率尔论断。致有大段罪悔。故 (第 27L 页)
姑不敢辄为之。万一有所进长。可以会通折衷。则不敢忘也。肰正恐无其日也。
与 金子静(己巳) 纸末所诲春翁之论。固似为守经之意。而却念长房之法。本非古礼。且其体面甚轻。比诸宗子之世承嫡统者。不 …… (第 27L 页)
与 金子静
近始寻理旧业。而外挠内愦。苦无头绪。义理之疑惑。身心之悔吝。日觉其滋长。乍得乍失。旋补旋裂。只见其心 …… (第 28H 页)
难望其追踵也。况于蟾村。尤何堪思兄耶。有此许多情绪。不可无一言以叙其怀。虽微此请。兄其无心者耶。
与 金子静(庚午) 论语称君子哉蘧伯玉。而集注举不对孙宁放弑之谋而出为言。当时事势时义。虽不可知。然既从大夫之后。一闻 …… (第 28H 页)
较利害。至于集注所载杨氏说可免于乱世一句。亦与谢意相近。而却复见取。岂以大体为得。而略其语病耶。
与 金子静
教意与金公昼。谨具承悉。因此博考深绎。盖亦累日。然后略似有一路可通。而其道理节目。却与前日之见。一切 …… (第 28L 页)
诲。并全书缄纳。伏惟照至。抑始欲为高明辨诸公。而今却成为诸公辨高明。还可好笑。今则高明亦将先辨。以破 钟厚 之说。而不暇于辨彼矣。 (第 28L 页)
金子静(癸酉) 钟厚凶顽不灭。坐遣时日。事穷理尽。无所凭诉。唯有 (第 28L 页)
而今却成为诸公辨高明。还可好笑。今则高明亦将先辨。以破钟厚之说。而不暇于辨彼矣。
与金子静(癸酉) 钟厚 凶顽不灭。坐遣时日。事穷理尽。无所凭诉。唯有 …… (第 28L 页)
道也。顾以求乞挽诔。非礼之正。而又多不足以徵实。鄙家拙法所未之行。惟是吾丈于亡父。虽未有一面之雅。而 钟厚 之不肖。获亲德义。周旋下风。今几年矣。而其仰庇于哀怜知照之私者一焉而已。则唯此苦冤至恨凭懑而莫泄者。 …… (第 29H 页)
有寡母所记翻谚成文及家弟钟秀别自为录者。并以附纳。惟吾丈母惜齿牙之惠。使罪逆微物。得以藉赖于馀生。则 钟厚 虽即日灭死。无所憾矣。使九原有知。于执事之言。必耸感于无穷也。
与 (第 29H 页)
金子静(甲戌) 高文一篇。谨伏开读。其于亡父气象心事。摸状逼尽。 …… (第 29H 页)
字字劄着。又皆停当适中。无一毫滥损之处。虽使 钟厚 自为之。何以易此。况其命意立言。实有法章。可见用心之匪夷。而益决传远之无疑。幽明之间。永有赖矣。惟此 (第 29L 页)
德义。宜如何报。秪自攀擎摧泣。铭刻心肝而已。非区区笔舌所可名喻也。
与 金子静
承已屡陪丈席。所以观感竦动。愈益切至。此政晦翁所谓每一去而复来。所闻尤益超绝之意。钦仰感叹之馀。亦不 …… (第 29L 页)
耳。但以吾丈高举深藏。踔远世机之踪。而乃以丑陋之故。无端上累。不免作庆元之程氏。是为悚叹不安耳。
与 金子静
祥服网巾。先辈之议。固甚纷纭。而鄙见则尤翁所谓笠既白则巾亦白无妨之说。最似称宜。窃欲以䌷绢之属。但勿 …… (第 30H 页)
有若曲讳。易惹后疑。欲举论则无敢容说。此当如何而可耶。幸为之剖教。而函丈从容之次。一为密禀如何。
与 金子静
网巾。既有前日之教。此中非议亦纷纭。却思似彼微细处不消。固拂众情。故已从俗为黑𩮰白缘之制矣。前丧禅 (第 30L 页)
祭行否。既屡奉明教。兼以蟾村渼湖若诸士友之指诲。庶可少慰。不自信之心。惟是自 钟厚 家弟。亦不便信服。其他亦复纷纷。此只坐欠一古经先贤明白论證。故终不可帖然。殊觉悚蹙不平之深也。禫祭。 …… (第 30L 页)
旬。中旬又然则又退以下旬为可耶。于此决定则其后拟当吉祭而即吉也。亦当因仿而为之。未知何以则可耶。
与 金子静
后丧不禫一款。家弟作为一书。要质于座下。乞赐剖诲。且其所辨。本就长者答教而为说。不可不亦一经禀。望与 (第 31H 页)
钟厚 所上之书。同将呈览。得其回教示之幸甚。深衣。据礼记衣纯有缋青素三等之分。而自温公书仪谓从简易。而一以 …… (第 31H 页)
耶。并乞明教之。
与 金子静(丙子) 望门而歆如。合席而翕如。至于拜辞复路而犹有充如者存。既踰山越水。归坐城闉中。又过旬矣。则意况索然。 (第 31L 页)
殆不若初无此一场好会也。凡事之既成。不如未成而欲成之为可喜。有如是耶。
与 金子静
惟天不吊斯文。先函丈赞善先生奄捐馆舍。惊嗥失声。夫复何言。至德范世。独为岿然。其为世道士林之重。固不 (第 31L 页)
以行藏而有间。今遂廓然失其依归。顾区区慕悦。固有赤心在中。况于罪逆之日。猥蒙先生不以 钟厚 之不孝无状。而缅念先世之好。以其一言之至慎至难。而特与曲垂陶甄。卒赖以明白逝者之心事。私心感泣。有非 (第 31L 页)
凡情所比者。今安得不气短心坠。重不禁涕泗之横落也耶。
与 金子静
弟虽在京。有如聋瞽。全不闻外间说话。晚始得于藉藉之口。则先函丈一幅腔血。终致晻翳于泉下。而斯世之义理 …… (第 31L 页)
独区区之所惋叹者。吾老兄亦不免与腾唇吻耳。
与 金子静(丁丑) 兄之不自制衰。终觉窒碍。有难以一槩准定。虽是虚衔。若至于累迁而高秩者。一向自处以薄。恐亦有不安者。 …… (第 32H 页)
义。而非有干僭之嫌。而闻先正之孙主张 朝令甚峻。至谓使先正而在。必从 朝令云。未知高意以为何如。
与 金子静
我未见好仁者章中段。未见力不足者。只言其无力不足之理。下段我未之见。方言亦未见用力而力不足者。此固集 …… (第 32H 页)
不可同入君服之例。葬前废私祭及丧人去麻带与杖为不可。敬思之见亦然。岂吾辈所见误耶。幸更商以教之。
与 金子静(戊寅) 某人事。所闻去益危怖。然区区思得一个道理。深言之则不妨作他山之石。可以知感。浅言之则直是好笑。如此 …… (第 32L 页)
为可忧念。俯勉数语。敢不再拜服膺。吾辈所当兢畏者。正在于此。而身外悠悠。尽不足关念也。如何如何。
与 金子静
吾兄既有云雨之文。又有敬思别纸辞色。尚何有一 …… (第 32L 页)
加耶。区区气势。岂足为有识者所动。君子自处则固宜慎重。无授人以隙。而外至之横逆。何至畏约无穷耶。
与 金子静
目疾大加。瞑坐一旬。只得诵国风数过。意味觉得转别。虽其音响节族。无复可考。比古与华。不翅鄙俚。而讽咏 (第 33H 页)
之馀。犹欲有手舞足蹈之意。文义间多疑晦。而亦不欲切切求解也。
与 金子静(己卯) 胤之何可言。此何世界。曾不留此一等人物耶。渠虽清奇自放。而乐善嫉恶。实有甚益于人者。如弟寡与者。益 …… (第 33H 页)
向弟亦作相勉语。以为凡于是非毁誉。毋徒以忍耐为事。须宽着心胸。可以做远大志业云。其处死亦有道矣。
与 金子静
讲官新除。足慰公议。前者升台。后者继升。可谓有茅拔之盛。于于然接武而贲来。无乃其时耶。弟亦倖踏 …… (第 33H 页)
未知兄有意否乎。语近戏笑。殊悚不庄。然此岂道理之所无者哉。而看作一戏笑过。思之不能不浩然发叹也。
与 金子静(庚辰) 砥事其不择言。不终死者。亦未见其可病。第观古人谏争言语。狂激不择。有甚于此书者。且如清阴,桐溪。何 …… (第 33L 页)
不终死为病耶。某病未知如何。而闻自谓克念作圣。庸何伤乎。且长在名官密室。未知台职后。又作何状也。
与 金子静(壬午) 冠仪注末端。恐于今难行一句。昏仪注末端。今依律文以从简易一段。依尤翁说作互文看矣。今更反复玩绎。且 …… (第 33L 页)
因俗因律而异其法。是或一道也。剖教为望。
与 金子静(癸未) 湖贤一出。有足听闻。而不惟不能回悟 天听。反致恩礼不终。馀忧无畔。虽在傍观。不胜慨悚。况如吾丈。其 (第 34H 页)
为蕙叹当如何。而引辞之章。自不得不援及。未可以寻常言不出之例例之也。未知何以为计耶。
与 金子静
盛章与 批旨 筵教。一以忧遑。一以钦悦。而想兄悚蹙之馀。又以永脱湿衣为安也。然以兄畏慎潜蛰。而乃忽作 …… (第 34H 页)
等语。皆通父祖言尔。何尝见体之一字止施于子。而不得施于孙也。又何尝见非正而得为体者乎。乞赐剖示。
与 金子静
向来盛章。虽似短拙。而精峭深永。大有骨子在。安得不重忤 天听耶。 圣上之疑以怪毒。又将占得朴玄石题目 …… (第 34L 页)
一壮字者。庶几有以默照所可详也。又岂直以抑扬讥切而蔽之哉。人心之不可不治有如此。令人却发深省也。
与 金子静
近将易系诵读。非不悦其辞气高厚。更异馀经。而独无奈遮了无限膜翳。虽欲向人讲质。亦不得措手处。使人增愦 …… (第 34L 页)
此病亦略知其根委。而又欠藉大药力以镇治之。适见其劳攘满腔而已。时序晼晚。貌发渐变。念之能不慨然。
与 金子静(甲申) 奉置柩傍之说。只看作床傍砚傍之傍。则凡谓床傍砚傍者。教谁作床之上傍砚之上傍看耶。且必从柳 …… (第 34L 页)
盖上之例。则家礼何借下之上二字于柩字之下。使人莫辨其为上为侧耶。更乞就打破一转语幸甚。
与 金子静
朝廷处分严重。馀波至及老兄。而今亦不知所届。普切震懔。不暇为诸贤嗟劳也。似闻 圣教谓金某满腔党心。不 …… (第 35H 页)
乎隐耶。承读易有新得。恨不得与闻绪馀。然为庶人蒙大戾。然后益明乎进退消长之理。庶几收补于将来耶。
与 金子静(乙酉) 性道虽同。通人与物之大分人与人物与物之小分言也。气禀或异。专指人与人物与物之小分言也。盖性道之同。 …… (第 35H 页)
待之常。而不察夫理气之同异偏全。不嫌殊辞。且所谓或异所谓过不及之语。以施诸人物大分。太甚不伦耳。
与 金子静(丙戌) 贱状癖积尚不安。所胀气长。然读书至六七遍则气乏。如是者已近百个日。只得作一癃废人矣。废固吾辈本分事 …… (第 35L 页)
气之发。非谓善本由于清气而有也。亦谓善之能发出来者。由清气云耳。如是活看。则栗翁说自不必致疑耶。
与 金子静
来论真切。伏读敬服。夫子之自道。无非针得此顶门者。披复再四。且叹且悲。不知所以为心也。似此策教。殆不 …… (第 36H 页)
不表出性为之本底意思者。是似为遗憾。而若农,渊二先生之说。则或恐矫之过偏耳。未知高见更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庚寅) 大学民不倍一句。尤翁谓不倍上恤孤之意。古注谓不背死者。窃恐皆所未安。却思此不倍。即与中庸为下不倍同 (第 36L 页)
义。盖以报上恤孤之施。自与兴孝兴弟不同例矣。
与 金子静
盛翰披读慰濯。弟奉老税得无挠私幸。而除省定外。一迹不下庭。一客不入户。静趣则可谓优胜家居。亦 …… (第 36L 页)
学论。亦尽如此。以此为人心。而以其合义理与从人伦发者为道心。则理既周尽。而朱子说。益焕然无疑矣。
与 金子静
弟省养安备。固幸之大。而居处静应接绝。殆平生所未得也。以故二月之内。得周流四书。以病不敢出声。故心念 …… (第 37H 页)
。且尤翁之要从华制。是大义所关。而乃拘于制度之小不备。抹摋大节。亦恐有害义理。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辛卯) 山水翁虽为之念。不料至此之重也。七十之人。何虑不到。而于 国于家。亦为办一事。如我辈足令有朱子东湖 (第 37L 页)
之感。何敢嗟劳。所悲者世道而已。未知老兄得收其入海安问否。
与 金子静
家礼。时祭前一日设位陈器注。考西妣东。各用一倚一卓而合之。
按此虽各用倚卓。既合之则同一位也。观下 …… (第 37L 页)
欤。愚意考妣精气合之义。视先祖祭之一气。似尤有异。虽各有主。其于飨食。一切合设如古。恐不为碍也。
与 金子静(甲午) 凡无后之丧灵座。以服尽为限。礼意当然。今从子内外几筵之撤。自当一于初期。一于九月尽后。而未知先辈礼 (第 38H 页)
家果有如此行之者否。且于高见。以为如何。
与 金子静(乙未) 明德即心之包性言者。而其包性已在不昧上。明命章句云天之所以与我。我之所以为德。而讲义云明命即人之明 …… (第 38H 页)
者。亦可谓之不昧乎。讲义之只说不昧而不说具众理者。为遗理而言心乎。是则或说之于明字。又说不通矣。
与 金子静(丙申) 国哀。真是深山穷谷莫不奔号者。况吾辈世禄馀生耶。第以就养有方之义。只得走哭邻官馆外。闻有直赴 阙下 …… (第 38L 页)
念问礼异于问政。况在 国家丧凶大故。而一向恝默。至再至三而无变动。或嫌于自处之过高耶。并乞明教。
与 金子静(丁酉) 弟前月初。奉老来就弟养。惟荷祝 国恩。而泛甲津抚门墟。悲愤如新。振衣摩尼之巅。亦觉匏系之少解。而恨 …… (第 38L 页)
随赴。而义不以我故带累一人。且不许土人之从游。岂有讲授之可论耶。本是看道理如此。而亦赖以省事矣。
与 金子静(戊戌) 象贤院儒所致惠状。承读慰泻。强此病腕书副之。只为贪作老兄写手耳。所慕不专在前贤。而多在后贤。是亦私 (第 38L 页)
耶。盛文固非敢仓卒擅改。而以愚见则此于老兄文稿中。亦难多得者也。何谦退之过也。
与 金子静(己亥) 经筵冬官之 命。络续一旬之内。可谓贡公之弹冠。而未知终将何以应副耶。胤友新除可喜。谢 恩固宜即为。 (第 38L 页)
而因仍供仕。一以图孝养之便。一以姑免吾辈之隘境。亦未为不可也。其果何以指教耶。
与 金子静
(第 38L 页)
钟厚 五代祖沙川遗稿。 (第 38L 页)
钟厚 于昔年妄自删正。尝一经崇览。其或记有否。后来别为缮写成一编。附以高祖观察公曾祖忠宪公两世零稿。合为四 …… (第 38L 页)
。而书固不可无弁之者。且非有吾老兄发挥。则无以表见而取信。以门下名德之重。世人之干乞一言者固如林。而 钟厚 区区之意则不专为此也。庶几蒙默会。 …… (第 38L 页)
者。岂无特加动念之道乎。如正庵兼山集之及时完就。亦可见矣。强为不肖辱契之故。即赐成副。亦一义也。
与 金子静
一出之计。固所仰揣。而以贱见则史官相守。一日重似一日。所以前书欲其早许趍承。请撤史官也。何其尚此不尔 …… (第 39L 页)
。惟觊幸不至有迫隘之境。而今则亦可谓四邻耒耜出矣。存留一处士之庐于白云山中。亦安知不为报佛恩耶。
与 金子静
幡然而起。答 恩伸义而贡其忠。翩然而归。好是成一结局。而得无为报篙工莫举帆之意否。
与 (第 39L 页)
金子静
门下来去语默。世俗多称誉者。真是朱子所谓末俗易高也。在区区所仰望者。则可谓武而未可谓韶也。此则由于爱 (第 3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