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續道藏
   明堂
汉书武帝本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
车蒲轮束帛加璧徵鲁申公
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馀岁

矣天下乂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
乡儒术招贤良 赵绾
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
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窦
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伺 (第 1b 页)
赵绾
等奸利事案绾臧绾臧
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武帝本纪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登封泰山降坐明堂
(臣瓒曰郊祀志初天 …… (第 1b 页)
祀帝故配之以文
王由斯言之郊为皇天之位明堂即上帝之庙徐邈谓
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为天坛则堂非文庙史记云
王臧欲立明堂于时亦未有郊配汉又祀汾阴五畤
即是五帝之祭亦未有郊配议者或谓南郊之日已旅
上帝若又以无配 (第 24a 页)
 (时申公年八十馀/以为大中大夫)受诗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
 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
 馀人郎中令王臧(兰陵/人) 御史大夫赵绾(代/人)
临淮太守
 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鲁
 赐(砀/人)长沙内史缪生(兰陵/人)胶西中尉 (第 138b 页)
 汉兴传者有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为训故
 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
 十馀人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 赵绾
临淮太守孔安
 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鲁赐长
 沙内史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皆 (第 4b 页)
丘伯受诗为楚王太
子戊傅戊不好学及戊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
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是为鲁诗兰陵王臧代 赵绾
皆从申公受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
事自杀申公弟子千馀人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 (第 122b 页)
夫)受诗
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
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郎中令王臧(兰陵/人) 御史
大夫赵绾(代/人)
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史夏宽东海太守 (第 21a 页)
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郎中令王臧(兰陵人) 御史
大夫赵绾(代人)
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史夏宽东阳太守鲁赐(砀人)长沙内史缪生(兰陵人)胶东中
尉徐偃胶东 (第 13a 页)
   鲁诗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 赵绾
皆从申公受
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他
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第 194b 页)
德明曰申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阙弗
(儒林/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郎中王臧御
史大夫 赵绾
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史夏宽东海太守鲁赐长沙内史缪生胶西中尉徐偃
胶东内史阙门庆忌皆申公 (第 8a 页)
  传受第三
传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故春秋分
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字假借言音
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后故名有鲁
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天下莫有挟藏)
(诗书者汉文始除挟书之令又河间献王多得古书献/之景武之世方徵儒术典籍亦多或藏之于屋壁或得)

(之于岩穴自/此而兴焉)鲁申培(音/浮)公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于
浮丘伯(丘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太后召入/南宫说诗又遣王子郢与申公俱诣长安终其)
(业及郢为楚王又/使申公传太子戊)申公为诗作诂训而无其传(传即义/注也申)
(公作诂训不能解诗之意号曰鲁诗教于乡里弟子为/大官博士者十有馀人王臧官至郎中令 赵绾御史大)
(夫
孔安国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鲁赐东海太守皆弟子也)武帝以安车蒲席轮徵
申公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矣(秦 (第 12b 页)
  鲁诗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疑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 赵绾
皆从申公
受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
他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
(第 15a 页)
祀帝故配之以文王由斯言之郊为皇天之位明堂
即上帝之庙徐邈谓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为天坛则
堂非文庙史记云 赵绾
王臧欲立明堂于时亦未有郊
配汉又祀汾阴五畤即是五帝之祭亦未有郊配议者
或谓南郊之日巳旅上帝若又以无配 (第 42b 页)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
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赵绾
王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其师
申公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
公弟子二人乘轺傅 (第 20b 页)
赦吴楚七国
帑输在官者秋七月诏省卫士卒万人罢苑马以赐贫
民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徵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 御史大夫赵绾
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
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鼢免春二月丙
戌朔日有蚀之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初 (第 24a 页)
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恶人众亦且毁
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婴不能听
婴鼢俱好儒术推毂 赵绾
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
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节行者除其属 …… (第 3b 页)
好黄老言而婴鼢 赵绾
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
窦太后滋不说二年 (第 4a 页)
御史大夫赵绾
请毋奏事东宫窦
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乃罢逐 (第 4a 页)
赵绾
王臧而
免丞相婴太尉鼢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疆侯庄青
翟为御史大夫婴鼢以侯家居鼢虽不任职以王太后
故亲 (第 4a 页)
颇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
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
有进者及武帝即位 赵绾
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 …… (第 4a 页)
阙弗传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
免去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
及代 赵绾
亦尝受诗申公为 (第 16a 页)
御史大夫绾
臧请天子立
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上使使
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 (第 16a 页)
 军后一岁复为彊弩将军

郭昌云中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元封四年以大中大夫
 为拔胡将军屯朔方 赵绾
代人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与兰陵王臧请立
 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其师申公武帝使
 使束帛加璧安车 (第 3b 页)
  王母家又恶独代王母家薄氏谨良遂立孝文则

  平勃之徒畏母后深矣盖汉母后预政不必临朝
  少主虽长君亦然窦太后好黄老恶儒士儒士多
  不得进 赵绾
王臧欲助上兴制度则发其奸利害
  之窦婴兄子也恶之则除门籍喜之则为相梁孝
  王爱之则诵言请立为嗣不 (第 7b 页)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
安侯田鼢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鼢俱好儒推毂代
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谓荐进贤者若推/车毂然主于进也)
(推吐雷翻毂古禄翻班志代/县属代郡兰陵 …… (第 10b 页)
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安大
喜厚遗鼢金钱财物(遗于/季翻) 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
悦儒术 赵绾
请毋奏事东宫(汉长乐宫在东太后居之/故谓之东宫亦谓之东朝)
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事见十五卷 (第 11b 页)
文帝/十六年复扶又翻)
阴求得 赵绾
王臧奸利事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诸所
兴为皆废下绾臧吏皆自杀(下遐/嫁翻)丞相婴太尉鼢免申
公亦以疾免归 …… (第 11b 页)
改之乃许子
孙胜冠者在侧(胜音/升)虽燕居必冠其执丧哀戚甚悼子
孙遵教皆以孝谨闻乎郡国(闻音/问) 赵绾
王臧以文学
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少诗/沼翻)今万石君家不 (第 12a 页)
 (晋师旷曰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非善诲也
魏民间讹言灭魏者吴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盖/吴)
(盖安定卢水胡种而/分居杏城盖古盍翻)诸众胡争应之(种章/勇翻)有众十馀万
遣其党 赵绾
来上表自归冬十月戊子长安镇副将拓 (第 22a 页)
 (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
夏六月丞相绾免以窦婴(封魏其侯魏其故城在/山东沂州府兰山县)为丞

相田鼢(长陵人王太后同母弟/封武安侯武安注见前)为太尉 赵绾(代人/)
为御
史大夫王臧(兰陵/人)为郎中令迎申公(鲁人/)为大中大夫
 上雅向儒术婴鼢俱好儒推毂(谓升荐之 (第 6a 页)
若/转车毂也) 赵绾

 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绾臧请立明堂(注见/前)以朝
 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故楚王戊胥靡申公 …… (第 6a 页)
 每宴见谈说昏暮然后罢(安雅善田鼢其入朝鼢迎/之霸上与语曰上无太子)
 (王亲高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安大喜厚遗鼢宝赂) 赵绾
王臧下吏自杀丞相婴太尉鼢免申公免归以石 (第 6b 页)
(石卫石/氏之别)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太皇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 赵绾
请毋奏事东宫
 (长乐宫在东太后居之故曰东宫应劭曰礼妇人不/预政事时帝已躬省万几太后又非五经故绾欲毋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