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類
列傳類
別集類
。辛酉,法、越构衅,法兵破河内省城,越匪扰北宁。越人求援。谕瑞麟饬军由钦州出关,会桂军援剿之。甲子, 御史吴可读
请将成禄明正典刑。己巳,岑毓英奏整顿吏治营伍,并请撤勇停捐,自云南始。诏嘉之。庚午,疏浚运河。壬申,成禄论斩。 吴可读
坐刺听朝政降调。
十二月甲申,回匪窜扰乌梁海等部,锡纶军追剿,败之。戊子,以磨勘顺天举人徐景春
十二月甲申,回匪窜扰乌梁海等部,锡纶军追剿,败之。戊子,以磨勘顺天举人徐景春
闰三月乙亥,穆宗神主祔太庙,颁诏天下。丁亥,李扬才踞者岩。己丑,修襄阳、沔阳、天门江堤。庚寅, 吏部主事吴可读
于东陵仰药自尽,遗疏请豫定大统。懿旨,王大臣等集议以闻。乙未,命三品卿衔李凤苞为出使德国大臣。
夏四月戊申,修通州北运河。癸丑,予 吴可读 恤典。懿旨,以 可读 原疏及会议摺,徐桐、宝廷、张之洞等摺,并前后谕旨均录存毓庆宫。免河南被灾州县漕银及逋课。己巳,先是峄
夏四月戊申,修通州北运河。癸丑,予 吴可读 恤典。懿旨,以 可读 原疏及会议摺,徐桐、宝廷、张之洞等摺,并前后谕旨均录存毓庆宫。免河南被灾州县漕银及逋课。己巳,先是峄
倭仁,温县祀李棠阶,西安祀刘蓉、曾望颜,天津祀怡贤亲王、文谦、丁寿昌,灵寿、保定祀成肇麟,顺天蓟州祀 吴可读,
宝坻祀潘祖荫,新疆祀金运昌,奉天建三贤祠,祀文祥、崇实、都兴阿,又祀左宝贵、依克唐阿、长顺。吉林祀金
,自应一律举办团练,以靖边陲。所有甘肃省团练事宜,即命陕甘总督乐斌督办,并命甘凉道萧浚兰、刑部员外郎 吴可读
、江西候补道杨升帮办团练。
十一年,以归化之番众僧俗兵四千馀人,马四千馀匹,防御抱罕羌人。是年,奉
十一年,以归化之番众僧俗兵四千馀人,马四千馀匹,防御抱罕羌人。是年,奉
十六卷。黎培敬撰。许太常奏稿一卷。许乃济撰。豸华堂奏议十二卷。金应麟撰。水流云在馆奏议二卷。宋晋撰。 吴柳堂
奏疏一卷。 吴可读
撰。王文敏奏疏稿一卷。王懿荣撰。袁太常戊戌条陈一卷。袁昶撰。谏垣存稿四卷。安维峻撰。李文忠政书一百六 ……一卷。翁同龢撰。骆文忠年谱一卷。骆天保撰。曾文正年谱十二卷。黎庶昌撰。曾文正公大事记四卷。王定安撰。 吴柳堂
孤忠录三卷。傅岩霖撰。豫章先贤九家年谱九卷,四朝先贤六家年谱七卷。杨希闵撰。四史疑年录七卷。阮元撰。
山馆文钞四十卷。李元度撰。归盦文稿八卷。叶裕仁撰。悔馀庵诗稿十三卷,文稿九卷。何栻撰。携雪堂全集四卷 。吴可
读撰。存素堂诗文十三卷。钱宝琛撰。集义斋咏史诗钞六十卷。罗惇衍撰。倚晴楼诗集十二卷,续集四卷。黄燮清
总管内务府大臣贵宝、文锡;又罪宫监之不法者,戍三人,杖四人。一时宫府整肃。
光绪五年,葬穆宗惠陵。 吏部主事吴可读 从上陵,自杀,留疏乞降明旨,以将来大统归穆宗嗣子。下大臣王议奏,王大臣等请毋庸议,尚书徐桐等,侍读学士宝廷、黄体芳,司业张之洞,御史李端棻,皆别疏陈所见。谕曰:「我朝未明定储位, 可读 所请,与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付托,将来慎选元良,缵承统绪,其继大统者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宪,示天下
光绪五年,葬穆宗惠陵。 吏部主事吴可读 从上陵,自杀,留疏乞降明旨,以将来大统归穆宗嗣子。下大臣王议奏,王大臣等请毋庸议,尚书徐桐等,侍读学士宝廷、黄体芳,司业张之洞,御史李端棻,皆别疏陈所见。谕曰:「我朝未明定储位, 可读 所请,与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付托,将来慎选元良,缵承统绪,其继大统者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宪,示天下
仍入直。录输饷功,释处分。
光绪改元,授大理寺卿,补礼部右侍郎。数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五年, 主事吴可读 以死请为穆宗立嗣,祖荫被命集议,与徐桐等请申不建储,彝训疏存毓庆宫。明年,偕惇亲王奕脤等办中俄交涉。
光绪改元,授大理寺卿,补礼部右侍郎。数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五年, 主事吴可读 以死请为穆宗立嗣,祖荫被命集议,与徐桐等请申不建储,彝训疏存毓庆宫。明年,偕惇亲王奕脤等办中俄交涉。
民食,户部覈驳,体芳谓烧锅领帖,部获岁银三万,因上董恂奸邪状,坐镌级。
光绪五年三月,惠陵礼成, 主事吴可读 为定大统以尸谏。诏言:「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嗣后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 吴可读 所奏,前旨即是此意。」于是下群臣议,体芳略言:「'即是此意'一语,止有恪遵,更有何议?乃激烈者盛气力 ……继统嗣文宗,懿旨谓将来生有皇子,即继穆宗为嗣。内阁侍读学士广安请颁铁券,被诃责。至是,穆宗奉安惠陵, 主事吴可读 坚请为其立后,以尸谏,下廷臣议。宝廷谓:「恭绎懿旨之意,盖言穆宗未有储贰,即以皇上所生之子为嗣,非言 ……词,留待亲政日自下明诏,此皇太后不忍歧视之慈心,欲以孝弟仁让之休归之皇上也。广安不能喻,故生争于前; 吴可读 不能喻,故死争于后。窃痛 可读 殉死之忠,而又惜其遗摺之言不尽意也。 可读 未喻懿旨言外之意,而其遗摺未达之意,皇太后早鉴及之,故曰'前降旨时即是此意'也。而 可读 犹以忠佞不齐为虑,诚过虑也。宋太宗背杜太后,明景帝废太子见深,虽因佞臣妄进邪说,究由二君有自私之心。 ……未妥者一也。廷议又谓继统与建储,文义似殊,而事体则一,似也。然列圣垂训,原言嗣统之常,今则事属创局, 可读 意在存穆宗之统,与无故擅请建储者有间,文义之殊,不待言矣。今廷议不分别词意,漫谓我朝家法未能深知,则
光绪五年三月,惠陵礼成, 主事吴可读 为定大统以尸谏。诏言:「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嗣后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 吴可读 所奏,前旨即是此意。」于是下群臣议,体芳略言:「'即是此意'一语,止有恪遵,更有何议?乃激烈者盛气力 ……继统嗣文宗,懿旨谓将来生有皇子,即继穆宗为嗣。内阁侍读学士广安请颁铁券,被诃责。至是,穆宗奉安惠陵, 主事吴可读 坚请为其立后,以尸谏,下廷臣议。宝廷谓:「恭绎懿旨之意,盖言穆宗未有储贰,即以皇上所生之子为嗣,非言 ……词,留待亲政日自下明诏,此皇太后不忍歧视之慈心,欲以孝弟仁让之休归之皇上也。广安不能喻,故生争于前; 吴可读 不能喻,故死争于后。窃痛 可读 殉死之忠,而又惜其遗摺之言不尽意也。 可读 未喻懿旨言外之意,而其遗摺未达之意,皇太后早鉴及之,故曰'前降旨时即是此意'也。而 可读 犹以忠佞不齐为虑,诚过虑也。宋太宗背杜太后,明景帝废太子见深,虽因佞臣妄进邪说,究由二君有自私之心。 ……未妥者一也。廷议又谓继统与建储,文义似殊,而事体则一,似也。然列圣垂训,原言嗣统之常,今则事属创局, 可读 意在存穆宗之统,与无故擅请建储者有间,文义之殊,不待言矣。今廷议不分别词意,漫谓我朝家法未能深知,则
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二 吴可读 潘敦俨朱一新屠仁守吴兆泰何金寿安维峻
文悌江春霖 吴可读, 字柳堂,甘肃皋兰人。初以举人官伏羌训导。道光三十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遭忧去,主讲兰山书院。会撒拉番蠢动,被命佐团练。服阕,起故官。迁吏部郎中,转御史。各国使臣请觐,议礼久未决, 可读 请免拜跪,时论韪之。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诬民为逆,击杀多人,虚饰胜状,为左宗棠所劾。 可读 继陈其罪有可斩者十,不可缓者五,寻逮问,谳上论斩,廷臣请改监候。 可读 愤甚,复疏争:「请斩成禄以谢甘民,再斩臣以谢成禄。」语过戆直,被诃责,镌三级。归,复掌教兰山。逾年, ……以大统所系上闻。」吏部奏诸朝,诏悯其忠,予优恤。下群臣议,遂定以继德宗之统为穆宗之子,无异论。 可读 临殁遗书与其子之桓,谓出蓟州一步即非死所。之桓遂成其遗志,葬蓟州。都人即所居城南旧宅祠祀之。
有 ……迨至季世,创制垂帘,于是阉寺渐肆,而亲贵权要亦声势日著,虽有直言敢谏之士,无补危亡,亦尽其心焉而已。 可读 尸谏,幸鉴孤忠。一新、仁守、维峻先后直言,皆以语侵太后获罪。文悌言攻结党,实启党争,而春霖连劾权贵,
列传二百三十二 吴可读 潘敦俨朱一新屠仁守吴兆泰何金寿安维峻
文悌江春霖 吴可读, 字柳堂,甘肃皋兰人。初以举人官伏羌训导。道光三十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遭忧去,主讲兰山书院。会撒拉番蠢动,被命佐团练。服阕,起故官。迁吏部郎中,转御史。各国使臣请觐,议礼久未决, 可读 请免拜跪,时论韪之。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诬民为逆,击杀多人,虚饰胜状,为左宗棠所劾。 可读 继陈其罪有可斩者十,不可缓者五,寻逮问,谳上论斩,廷臣请改监候。 可读 愤甚,复疏争:「请斩成禄以谢甘民,再斩臣以谢成禄。」语过戆直,被诃责,镌三级。归,复掌教兰山。逾年, ……以大统所系上闻。」吏部奏诸朝,诏悯其忠,予优恤。下群臣议,遂定以继德宗之统为穆宗之子,无异论。 可读 临殁遗书与其子之桓,谓出蓟州一步即非死所。之桓遂成其遗志,葬蓟州。都人即所居城南旧宅祠祀之。
有 ……迨至季世,创制垂帘,于是阉寺渐肆,而亲贵权要亦声势日著,虽有直言敢谏之士,无补危亡,亦尽其心焉而已。 可读 尸谏,幸鉴孤忠。一新、仁守、维峻先后直言,皆以语侵太后获罪。文悌言攻结党,实启党争,而春霖连劾权贵,
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光绪初,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主事吴可读
请豫定大统,以尸谏,桐与翁同龢等谓其未悉本朝家法:「当申明列圣不建储彝训,俾知他日绍膺大宝之元良,即
尸所哭詈,皆遇害。家丁李文忠等七名,同时死之。事闻,恤赠道衔,给世职。
贵德士民复以死事状赴都申诉 ,御史吴可 读疏言:「青海办事大臣玉通疏报,祗及承顺被害情形,犹惑于当时'回众拘集汉民、勒写官偪民反,汉、回同谋
贵德士民复以死事状赴都申诉 ,御史吴可 读疏言:「青海办事大臣玉通疏报,祗及承顺被害情形,犹惑于当时'回众拘集汉民、勒写官偪民反,汉、回同谋
六年,典浙江乡试;得知名之士五十馀人,后多以勋名学问显者。寻授湖北学政,捐俸创立经心书院。十二年,典四川乡试,旋授学政。蜀士多聪敏有才智,而习尚浮言剪;专以时文、帖括,苟取科名为事。凡经、史、子、集四部之书,多束而不观。间有向学者,亦苦无师资,茫然不得其涂径。之洞奏设尊经书院,选高材生肄业其中。复建尊
经阁,广置书籍;开印书局,刊行小学、经史诸书。又撰「輶轩语」、「书目问答」二书,发明宗旨,示以读书之法。成都士子向有攻讦、冒籍、枪替诸弊,往往纠党持械相斗杀。之洞皆亲为讯断,士论翕然。松潘有回人武生兰某,勇健多党,恣志横行;设策禽之,系于狱。于是成都武试,亦懔懔守法,试无敢多事者。因疏陈整顿试场积弊八策。
光绪五年,晋国子监司业。 吏部主事吴可读 奏请预定大统之归,太后敕廷臣妥议。之洞疏曰:『穆宗毅皇帝立嗣,继嗣即是继统;此出于两宫皇太后之意,合 (第 242 页)
乎天下臣民之心,而为皇上所深愿。乃 可读 于所不必虑者而过虑,于所当虑者而未及深虑。穆宗「继嗣」之语,屡奉懿旨:「人君子孙凡言继嗣者,即指缵承 …… (第 242 页)
,存此数字空文;俾穆宗在天之灵爽,虽远而不远、几忘而不忘,庶可稍慰两宫鬻闵之思,且伸皇上友于之爱。夫 吴可读 区区之贬谪小臣耳,尚且昌言以发其端,致命以期其许;何况子道、弟道兼尽之圣主哉?昔汉景帝欲悦窦太后之意 (第 245 页)
经阁,广置书籍;开印书局,刊行小学、经史诸书。又撰「輶轩语」、「书目问答」二书,发明宗旨,示以读书之法。成都士子向有攻讦、冒籍、枪替诸弊,往往纠党持械相斗杀。之洞皆亲为讯断,士论翕然。松潘有回人武生兰某,勇健多党,恣志横行;设策禽之,系于狱。于是成都武试,亦懔懔守法,试无敢多事者。因疏陈整顿试场积弊八策。
光绪五年,晋国子监司业。 吏部主事吴可读 奏请预定大统之归,太后敕廷臣妥议。之洞疏曰:『穆宗毅皇帝立嗣,继嗣即是继统;此出于两宫皇太后之意,合 (第 242 页)
乎天下臣民之心,而为皇上所深愿。乃 可读 于所不必虑者而过虑,于所当虑者而未及深虑。穆宗「继嗣」之语,屡奉懿旨:「人君子孙凡言继嗣者,即指缵承 …… (第 242 页)
,存此数字空文;俾穆宗在天之灵爽,虽远而不远、几忘而不忘,庶可稍慰两宫鬻闵之思,且伸皇上友于之爱。夫 吴可读 区区之贬谪小臣耳,尚且昌言以发其端,致命以期其许;何况子道、弟道兼尽之圣主哉?昔汉景帝欲悦窦太后之意 (第 245 页)
十二年,充四川乡试副考官;旋授学政。四川地处西陬,寇氛甫靖,士未知学;之洞会商前总督吴棠,奏设尊经书院,择郡邑之秀者肄业其中,聘名儒督课之;一切章程,手自订定。著「輶轩语」、「书目答问」,示蜀士以读书之法。光绪二年,奏陈川省试场积弊,因上整顿八策,请敕部核议。十二月,充文渊阁校理。五年,晋国子司业。四月,以 吏部主事吴可读
奏「预定大统之归」,懿旨敕廷臣妥议具奏;之洞疏称:『穆宗毅皇帝立嗣,继嗣即是继统。此出于两宫皇太后之 (第 432 页)
意,合乎天下臣民之心,而为皇上所深愿;乃 可读 于所不必虑者而过虑,于所当虑者而未及深虑。穆宗继嗣之语,屡奉懿旨:「人君子孙,凡言继嗣,即指缵承大统 …… (第 432 页)
中「即是此意」一语,乃此议紧要关键。诸臣心知其意,而苦于恐涉建储,不敢发挥;故不便述此四字之文而专驳 吴可读 之摺。以为如此,便可不类建储。岂知圣意已经宣扬,若不善为会通,乘此时画一长策,究其时势必类于建储而后 (第 434 页)
意,合乎天下臣民之心,而为皇上所深愿;乃 可读 于所不必虑者而过虑,于所当虑者而未及深虑。穆宗继嗣之语,屡奉懿旨:「人君子孙,凡言继嗣,即指缵承大统 …… (第 432 页)
中「即是此意」一语,乃此议紧要关键。诸臣心知其意,而苦于恐涉建储,不敢发挥;故不便述此四字之文而专驳 吴可读 之摺。以为如此,便可不类建储。岂知圣意已经宣扬,若不善为会通,乘此时画一长策,究其时势必类于建储而后 (第 43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