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
(于所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德不 周洽 不得辄议)
(斯事功不宏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尧舜至于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 (第 10a 页)
(于所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德不 周洽 不得辄议)
(斯事功不宏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尧舜至于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 (第 10a 页)
志气有所感兴使之习事则政法日以练达所以成
其德达其材者即于是乎寓焉至于祭祀之有旅酬
所以尽主宾之敬又以使族姻乡党情意 周洽 而潜
消其怨争斗辨之萌燕大射之有旅酬所以溥君公
之恩又以使少长尊卑分谊详明而即是为协恭和
衷之 (第 37b 页)
其德达其材者即于是乎寓焉至于祭祀之有旅酬
所以尽主宾之敬又以使族姻乡党情意 周洽 而潜
消其怨争斗辨之萌燕大射之有旅酬所以溥君公
之恩又以使少长尊卑分谊详明而即是为协恭和
衷之 (第 37b 页)
蹀𨄌蹀躞也 后汉书文苑傅祢衡为渔阳参挝蹀𨄌
而前蹀𨄌与蹀躞同
挟洽浃洽也 荀子儒效篇尽善挟洽之谓神注挟读
为浃浃 周洽 也又礼论篇方皇周挟注亦同诗大雅
使不挟四方疏挟者周匝之义周礼天官太宰县治
象之法于魏挟日而敛之注从甲 (第 70a 页)
而前蹀𨄌与蹀躞同
挟洽浃洽也 荀子儒效篇尽善挟洽之谓神注挟读
为浃浃 周洽 也又礼论篇方皇周挟注亦同诗大雅
使不挟四方疏挟者周匝之义周礼天官太宰县治
象之法于魏挟日而敛之注从甲 (第 70a 页)
横暴熟谙边务升分守河东道兴利剔弊保釐多方
十一年复任河东道人皆鼓舞欢呼迎者塞路下车
问民疾苦如家人父子惠政 周洽 十六年巡抚大同
谨斥堠明赏罚练将士裁冗费通商贾严惩强御
奏锢豪宗四民宁帖边方晏安累官户部尚书
马 (第 36b 页)
十一年复任河东道人皆鼓舞欢呼迎者塞路下车
问民疾苦如家人父子惠政 周洽 十六年巡抚大同
谨斥堠明赏罚练将士裁冗费通商贾严惩强御
奏锢豪宗四民宁帖边方晏安累官户部尚书
马 (第 36b 页)
说鲍永书
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以测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
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
金石令问不忘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岂
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
矣始自东郡之师继以西海之役巴蜀没于南夷缘边
破于北狄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拿未解兵连不息皇
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喢
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
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
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
往初功无与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
赖其愿树恩布德易以 周洽 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
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
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结夫望 (第 11b 页)
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以测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
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
金石令问不忘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岂
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
矣始自东郡之师继以西海之役巴蜀没于南夷缘边
破于北狄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拿未解兵连不息皇
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喢
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
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
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
往初功无与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
赖其愿树恩布德易以 周洽 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
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
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结夫望 (第 11b 页)
州县始也是在为督抚者整肃纪纲立阖省之表率
而监司守令各奉厥职互相纠正则弊绝风清民安
衽席朕惠养元元之意得以 周洽 闾阎矣嗣是御史
周人骥复切言其弊略云州县衙门舞弊莫如书
吏然官若严明尚知畏法此外额设衙役如斗 (第 5a 页)
而监司守令各奉厥职互相纠正则弊绝风清民安
衽席朕惠养元元之意得以 周洽 闾阎矣嗣是御史
周人骥复切言其弊略云州县衙门舞弊莫如书
吏然官若严明尚知畏法此外额设衙役如斗 (第 5a 页)
既
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臣莫敢遑宁
羽旄四合衣裳咸会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
礼乐和气 周洽 申之以德刑天威振耀制立谟训宜在
长久厥后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
守皇祖之训不由也人亡政坠 (第 2a 页)
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臣莫敢遑宁
羽旄四合衣裳咸会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
礼乐和气 周洽 申之以德刑天威振耀制立谟训宜在
长久厥后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
守皇祖之训不由也人亡政坠 (第 2a 页)
(宜取于此追维大号既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宁羽毛四合衣裳咸会)
(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礼乐和气 周洽/ 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
(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拒太康而帝业不守皇/祖之训不由人 (第 36a 页)
(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礼乐和气 周洽/ 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
(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拒太康而帝业不守皇/祖之训不由人 (第 36a 页)
者千馀家文达出粟五千石以赈事闻敕奖里人
立祠陵阳祀之
佘起铜陵人一门聚居至千三百馀人同爨而食
起为家督 周洽 无间言子孙贵显不绝
钟俊字颖叔铜陵人官秘书郎性至孝事亲无少
违其先自唐时至俊十一世同居合家众 (第 18a 页)
立祠陵阳祀之
佘起铜陵人一门聚居至千三百馀人同爨而食
起为家督 周洽 无间言子孙贵显不绝
钟俊字颖叔铜陵人官秘书郎性至孝事亲无少
违其先自唐时至俊十一世同居合家众 (第 18a 页)
孙辙字履常其先自金陵徙家临川辙幼孤母蔡氏教
之知警策自树立比长学行纯笃家居教授考德问
业者日盛与人言一以孝弟忠信为本辞温气和闻
者莫不感悟待亲戚乡里礼意 周洽 未尝及人过失
士子至郡者必来见部使者长吏以下仁且贤者必
造焉辙乐易庄敬接之以礼言不及官府宪司屡辟
皆 (第 6a 页)
之知警策自树立比长学行纯笃家居教授考德问
业者日盛与人言一以孝弟忠信为本辞温气和闻
者莫不感悟待亲戚乡里礼意 周洽 未尝及人过失
士子至郡者必来见部使者长吏以下仁且贤者必
造焉辙乐易庄敬接之以礼言不及官府宪司屡辟
皆 (第 6a 页)
以
至一钱而止有携盒酒相贺者有三五相约共一盒酒
者客入门与主人一揖举觞行酒宾主酬酢俱不过三
情意亦自 周洽 近日烦文加厚所费不赀或较量成怨
风尚之恶以至于斯今约大礼不宜苟简若寻常贺奠
自一钱至三二钱亦可矣 贺 (第 74b 页)
至一钱而止有携盒酒相贺者有三五相约共一盒酒
者客入门与主人一揖举觞行酒宾主酬酢俱不过三
情意亦自 周洽 近日烦文加厚所费不赀或较量成怨
风尚之恶以至于斯今约大礼不宜苟简若寻常贺奠
自一钱至三二钱亦可矣 贺 (第 74b 页)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父义为燕郎中剌王谋逆义諌而死昭帝时魏相言宜赏其子以明人臣之
义遂擢廷寿为諌议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教民礼让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
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
待用广谋议纳谏诤在东郡三载令行禁止为天下最入守左冯翊恩信 周洽 吏民不忍欺绐详名 (第 4b 页)
义遂擢廷寿为諌议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教民礼让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
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
待用广谋议纳谏诤在东郡三载令行禁止为天下最入守左冯翊恩信 周洽 吏民不忍欺绐详名 (第 4b 页)
俱深二三丈不等惟安东县莲花庵迤下河漕一千
馀丈仅深一丈二三尺须多置二百馀斤重之大铁
犁数十架乘船施治必期深至二丈之外方为永久
之道也 (周洽 河/防杂说)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开封至归德至亳州出
小清口至大河口会黄入海今则开封至归德一段 (第 22b 页)
馀丈仅深一丈二三尺须多置二百馀斤重之大铁
犁数十架乘船施治必期深至二丈之外方为永久
之道也 (周洽 河/防杂说)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开封至归德至亳州出
小清口至大河口会黄入海今则开封至归德一段 (第 22b 页)
定商之靳公靳公即欣然疏请如此工一成不特见
在额编被淹田亩尽皆可耕而仇鲍射阳等一切诸
湖俱可变为膏田自然国赋日增而民生日利矣 (周/)
(洽 竹冈日记/)
一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内部议河道总督于成龙等
前疏内庙湾同知兼管盐城海州知州兼管州同等 (第 17a 页)
在额编被淹田亩尽皆可耕而仇鲍射阳等一切诸
湖俱可变为膏田自然国赋日增而民生日利矣 (周/)
(洽 竹冈日记/)
一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内部议河道总督于成龙等
前疏内庙湾同知兼管盐城海州知州兼管州同等 (第 17a 页)
(臣/)等谨按香华庵正殿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香林法界乾隆十五年奉
敕重修有
御制香华庵记勒石庵中
增
御制香华庵碑记 白涧行宫之左有香华庵不知其
创建所自盖旧刹也乾隆己巳秋朕奉
皇太后幸盘山之便
慈舆偶临此寺询知为女僧焚修地因其殿宇湫隘且
就倾圮因
命出内帑新之越数月工竣所司立碣石请记岁月乾
竺氏书言佛法譬如大云遍覆一切其云所出一味之
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鲜泽盖
雨露所覃随在沾被大小远近惟其所受此天地之所
以为大而具佛慧性者能之恭惟
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慈恩溥博 周洽 海宇
兹庵在畿甸乡曲中小招提耳而以附近离宫
慈驾经临得邀修葺
大慈之所流露随在作佛事即此是香台鹿苑曾 (第 22a 页)
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香林法界乾隆十五年奉
敕重修有
御制香华庵记勒石庵中
增
御制香华庵碑记 白涧行宫之左有香华庵不知其
创建所自盖旧刹也乾隆己巳秋朕奉
皇太后幸盘山之便
慈舆偶临此寺询知为女僧焚修地因其殿宇湫隘且
就倾圮因
命出内帑新之越数月工竣所司立碣石请记岁月乾
竺氏书言佛法譬如大云遍覆一切其云所出一味之
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鲜泽盖
雨露所覃随在沾被大小远近惟其所受此天地之所
以为大而具佛慧性者能之恭惟
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慈恩溥博 周洽 海宇
兹庵在畿甸乡曲中小招提耳而以附近离宫
慈驾经临得邀修葺
大慈之所流露随在作佛事即此是香台鹿苑曾 (第 22a 页)
册祭广利王记 失名
皇帝乘时龙临大宝三十载矣洪休铄于元古元泽浸
于有截恢复五运更明三辰以为海者冲融浮天汗漫
吐气(阙/) 戴万有朝百川屡效休徵之应未崇封建之
典逮天宝十载三月庚子册为广利王明盛礼也分命
义王府长史范阳张九章奉玉简金字之册将璧环币
帛之贶拖毳衣绣洁牲正辞神理居歆伫百福而上达
帝道惟永视九瀛而咸乂洋洋乎未始有也初张公作
宰南海亟迁右职惠化未泯琴堂尚存人挹子奇之风
时美相如之使议政之老惟见子孙佐书之史俱垂斑
白风阙郊候鳞杂欢迎咏旧德于江干睹慈君于鹢首
咸谓恺悌君子令问不忘者欤夫典册光扬德贵 周洽
信美不著古人所惭敢举其凡以记于石云天宝十载
暮春三月天王正上德之元辰海君受王册之初吉也
连州刺史 (第 16a 页)
皇帝乘时龙临大宝三十载矣洪休铄于元古元泽浸
于有截恢复五运更明三辰以为海者冲融浮天汗漫
吐气(阙/) 戴万有朝百川屡效休徵之应未崇封建之
典逮天宝十载三月庚子册为广利王明盛礼也分命
义王府长史范阳张九章奉玉简金字之册将璧环币
帛之贶拖毳衣绣洁牲正辞神理居歆伫百福而上达
帝道惟永视九瀛而咸乂洋洋乎未始有也初张公作
宰南海亟迁右职惠化未泯琴堂尚存人挹子奇之风
时美相如之使议政之老惟见子孙佐书之史俱垂斑
白风阙郊候鳞杂欢迎咏旧德于江干睹慈君于鹢首
咸谓恺悌君子令问不忘者欤夫典册光扬德贵 周洽
信美不著古人所惭敢举其凡以记于石云天宝十载
暮春三月天王正上德之元辰海君受王册之初吉也
连州刺史 (第 16a 页)
(事盖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
(所通必于其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体也德不 周洽 不)
(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故自黄帝尧舜至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
( (第 20a 页)
(所通必于其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体也德不 周洽 不)
(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故自黄帝尧舜至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
(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