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胡香山(如皋人/) 潘 果(无锡人/)
陶正中(无锡人/) 蒋汾功(武进人/)
邹士随(无锡人/) 唐景 佳(本姓黄/娄县人)
邱振鹭(武进人/) 周 琬(江都人/)
陈祖范(常熟人/) 周 (第 51a 页)
陶正中(无锡人/) 蒋汾功(武进人/)
邹士随(无锡人/) 唐景 佳(本姓黄/娄县人)
邱振鹭(武进人/) 周 琬(江都人/)
陈祖范(常熟人/) 周 (第 51a 页)
程 垍(崇善人通判) 傅 京(马平人新城知县)
王 渊(马平人教谕) 王 楷(马平人知县)
唐 景(象州人桂阳知县) 覃 致(融县人县志作政)
薛致中(宜山人教谕) 冯 俊(宜山人见进士)
邓 (第 43a 页)
王 渊(马平人教谕) 王 楷(马平人知县)
唐 景(象州人桂阳知县) 覃 致(融县人县志作政)
薛致中(宜山人教谕) 冯 俊(宜山人见进士)
邓 (第 43a 页)
(隐明初守之后以旷绝内徙至是保喇与小王子并/玛拉噶等先后继至掳中国人为向道抄掠延绥无)
(虚时/矣)质实(三受降城 唐景 隆二年筑东受降城在今/归化城西黄河东岸中受降城在今卫特)
(喇旗西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卫喇特旗西北 (第 5a 页)
(虚时/矣)质实(三受降城 唐景 隆二年筑东受降城在今/归化城西黄河东岸中受降城在今卫特)
(喇旗西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卫喇特旗西北 (第 5a 页)
︹唐︺慧忠(诸暨冉氏子得去曹溪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馀年道行升闻肃宗以师礼迎)
(居千福寺大历十年冬示寂/本朝/雍正十二年加封真宝大澄禅师)天然(初习儒/业将举)
(进士第道遇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天然悟即谒/马大师大师曰我子天然遇留即止后振锡南阳)
(见山峦叠出方四顾之顷一老人云此大留二留/三留之山也师遂栖止之 唐景 庆中示寂宝历初)
(谥知通/禅师)︹宋︺景知常(邓州人少从赵毡袄学道颜如/丹渥太宗知其名召至俄辞去) (第 36b 页)
(居千福寺大历十年冬示寂/本朝/雍正十二年加封真宝大澄禅师)天然(初习儒/业将举)
(进士第道遇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天然悟即谒/马大师大师曰我子天然遇留即止后振锡南阳)
(见山峦叠出方四顾之顷一老人云此大留二留/三留之山也师遂栖止之 唐景 庆中示寂宝历初)
(谥知通/禅师)︹宋︺景知常(邓州人少从赵毡袄学道颜如/丹渥太宗知其名召至俄辞去) (第 36b 页)
湖(在慈溪县东南十里旧有小塘潴水唐贞元十/年刺史任侗劝民修筑计十七顷四十馀亩溉)
(田六千馀亩中有小屿筑塘以通往来湖遂分为/东西中多鱼及莼菱民资以为利宋嘉祐间主簿)
(成立增堤/置碶后废)杜湖(在慈溪县北五十里旧淤塞唐刺/史任侗复浚筑之广二千七百馀)
(亩相连者为白洋湖广一千七百馀亩 唐景 隆中/馀姚令张辟疆修筑鸣鹤一乡方四十里不通江)
(湖惟资二湖以灌溉宋庆元初主簿/周常筑塘修碶为利甚溥 (第 66a 页)
(田六千馀亩中有小屿筑塘以通往来湖遂分为/东西中多鱼及莼菱民资以为利宋嘉祐间主簿)
(成立增堤/置碶后废)杜湖(在慈溪县北五十里旧淤塞唐刺/史任侗复浚筑之广二千七百馀)
(亩相连者为白洋湖广一千七百馀亩 唐景 隆中/馀姚令张辟疆修筑鸣鹤一乡方四十里不通江)
(湖惟资二湖以灌溉宋庆元初主簿/周常筑塘修碶为利甚溥 (第 66a 页)
柱山(在中江县西南元和志在元武县西南四十/里一名覆船山寰宇记覆船山旧名泊山高)
(五里十道录云尧遭洪水维舟泊此覆于树下因/名舆地纪胜天霸山险峻冠绝众峰又覆船山在)
(县/风/西南三/起甚至/十里山有风穴人往视则/折木发屋天霸即天柱也)铜官山(在中/江县)
(西/历/南接/代采/简州及金堂县界元和志/铸寰宇记铜官山在铜山/铜山县有铜山/县西南五十八)
(里/丈/长二里/高出众/李膺记/峰邓通/云五城县西南有铜官山阔八/卓王孙冶铸之所也 唐景 隆二)
(年采铜利害使/水县竞铜官坑/侍御史奏称梓州元武县简州金/按两县图经其铜官坑合属元武)
(县 (第 64b 页)
(五里十道录云尧遭洪水维舟泊此覆于树下因/名舆地纪胜天霸山险峻冠绝众峰又覆船山在)
(县/风/西南三/起甚至/十里山有风穴人往视则/折木发屋天霸即天柱也)铜官山(在中/江县)
(西/历/南接/代采/简州及金堂县界元和志/铸寰宇记铜官山在铜山/铜山县有铜山/县西南五十八)
(里/丈/长二里/高出众/李膺记/峰邓通/云五城县西南有铜官山阔八/卓王孙冶铸之所也 唐景 隆二)
(年采铜利害使/水县竞铜官坑/侍御史奏称梓州元武县简州金/按两县图经其铜官坑合属元武)
(县 (第 64b 页)
︹堤堰︺回涛堤(在临桂县东唐书地理志桂林东南有/回涛堤以捍桂水贞元十四年筑寰宇)
(记在城东南十五步桂江西岸其水南流经桂岭/去州二百馀里水势极高唐贞元十四年刺史王)
(拱筑堤长五百五/十四步以捍水势)龙眼堰(在兴安县东又辛家堰/在县南皆灵渠之水分)
(引溉/田处)南北二堰(皆在灵川县北三里堰潞江水溉/田二千馀顷又有莲花塘在县南)
(黄花塘在县西北/皆潴水溉田处)东石渠(在阳朔县东狮子山下/石崖天成有两瓮深数)
(丈积水/澄泓)灵陂(有二一在临桂县东北二十里 唐景/ 隆中桂州都督王晙堰漓水溉田处)
(宋乾道中经略李浩开营田再筑淳熙中经略詹/仪之重修久废一在阳朔县西北 (第 2a 页)
(记在城东南十五步桂江西岸其水南流经桂岭/去州二百馀里水势极高唐贞元十四年刺史王)
(拱筑堤长五百五/十四步以捍水势)龙眼堰(在兴安县东又辛家堰/在县南皆灵渠之水分)
(引溉/田处)南北二堰(皆在灵川县北三里堰潞江水溉/田二千馀顷又有莲花塘在县南)
(黄花塘在县西北/皆潴水溉田处)东石渠(在阳朔县东狮子山下/石崖天成有两瓮深数)
(丈积水/澄泓)灵陂(有二一在临桂县东北二十里 唐景/ 隆中桂州都督王晙堰漓水溉田处)
(宋乾道中经略李浩开营田再筑淳熙中经略詹/仪之重修久废一在阳朔县西北 (第 2a 页)
言赋(宋玉丨丨丨序/楚襄王与唐勒)
(景差宋王游于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书 唐景 荐丨丨之丨安汰述连环之辨)高唐赋
(宋玉丨丨丨注云梦中丨丨之台此丨盖假设其事李白诗宋玉/事襄王能为丨 (第 54a 页)
(景差宋王游于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书 唐景 荐丨丨之丨安汰述连环之辨)高唐赋
(宋玉丨丨丨注云梦中丨丨之台此丨盖假设其事李白诗宋玉/事襄王能为丨 (第 54a 页)
(友而善焉一说丨丨即安公弟子也梁简文帝序湘宫寺智茜/笔札之功不殊丨丨之报安石清辨之妙何止道林之折子猷)安
汰(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书 唐景 荐/大言之赋丨丨述连环之辨)
汰(徒盖切涛丨说文曰淅/㶕也韵会水激过也)
韵藻击汰(楚辞乘舲船余上 (第 44b 页)
汰(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书 唐景 荐/大言之赋丨丨述连环之辨)
汰(徒盖切涛丨说文曰淅/㶕也韵会水激过也)
韵藻击汰(楚辞乘舲船余上 (第 44b 页)
梁简文帝荅
湘东王书曰暮春美景风云韶丽兰叶堪把沂川可浴
弟邵南寡讼时辍甘棠之阴冀州为法暂止褰襜之务 唐景 荐大言之赋安汰述连环之辩尽游玩之美致足
乐乎吾春初卧疾极成委弊虽西山白鹿惧不能愈子
预赤丸尚忧未振高 (第 41b 页)
湘东王书曰暮春美景风云韶丽兰叶堪把沂川可浴
弟邵南寡讼时辍甘棠之阴冀州为法暂止褰襜之务 唐景 荐大言之赋安汰述连环之辩尽游玩之美致足
乐乎吾春初卧疾极成委弊虽西山白鹿惧不能愈子
预赤丸尚忧未振高 (第 41b 页)
唐雅序(何良俊/)
张子撰唐雅成东海何良俊曰余读谢康乐拟魏太子
邺中集诗盖未尝不伤之焉夫世有辞章之士苟得见
知其主上下齐契君臣同声相与游谭咏歌雍容盛美
顾不谓显荣哉然好文之主不世出难进之士彼其于
世又不屑屑也遂有伏死岩穴终身不得望帝王之门
者此其遇不遇何如也世有如此者可胜叹哉可胜叹
哉诚使谢与七子比肩于建安之朝则公干仲宣之亚
匹自伟长而下有不得争骋而较疾矣乃遂偃蹇下僚
终以狂逸取罪当世故其言独伤宋玉 唐景 邹枚严马 (第 27a 页)
张子撰唐雅成东海何良俊曰余读谢康乐拟魏太子
邺中集诗盖未尝不伤之焉夫世有辞章之士苟得见
知其主上下齐契君臣同声相与游谭咏歌雍容盛美
顾不谓显荣哉然好文之主不世出难进之士彼其于
世又不屑屑也遂有伏死岩穴终身不得望帝王之门
者此其遇不遇何如也世有如此者可胜叹哉可胜叹
哉诚使谢与七子比肩于建安之朝则公干仲宣之亚
匹自伟长而下有不得争骋而较疾矣乃遂偃蹇下僚
终以狂逸取罪当世故其言独伤宋玉 唐景 邹枚严马 (第 27a 页)
(静志居诗话文氏自温州守以来累叶风流儒/雅为士林所推相国晚达早归崇祯五十辅臣)
(骨鲠称首乌衣子姓名节相继不愧清门是难/能也诗颇平缛拟古一章缠绵婉约庶几屈宋)
(唐景 之/遗音乎)
拟古远行
江之阳兮有屿江之阴兮有渚朝而风兮夕而雨望夫
君兮渺何许春波兮悠悠日暮兮夷 (第 1b 页)
(骨鲠称首乌衣子姓名节相继不愧清门是难/能也诗颇平缛拟古一章缠绵婉约庶几屈宋)
(唐景 之/遗音乎)
拟古远行
江之阳兮有屿江之阴兮有渚朝而风兮夕而雨望夫
君兮渺何许春波兮悠悠日暮兮夷 (第 1b 页)
南湖居士诗序
今之诗家大半厌唐人而趋于宋元矣或谓文不如宋
诗不如元赤城许廷慎非之以为宋诗非元人所及要
亦一偏之见也大都宋人务离唐人以为高而元人求
合唐人以为法究之离者不能终离而合者岂能悉合
乎武陵胡子好学博闻其为诗不专师一家用已法神
明之兼综乎天宝元和长庆诸体下及苏梅黄陈范陆
虞杨离之而愈合可谓能得师者也若其长篇诸诸便
便涵以一气长矣而不觉其冗多矣而益见其遒胡子
年未三十充之以学不已何难与屈宋 唐景 嗣响吾知
审音者罢歌北风而歌南风矣
小方壶存槁序 …… (第 6a 页)
胡永叔诗序
世之论者恒言尼父删诗不录吴楚吴则无闻若楚于
二南录南有乔木而江汉存于大雅不可云楚无诗也
迨王迹熄列国之诗尽亡惟楚有材屈宋 唐景
交作是
诗之后亡者莫如楚矣自明万历以来公安袁无学兄
弟矫嘉靖七子之弊意主香山眉山降而杨陆其辞与
志未 (第 11b 页)
今之诗家大半厌唐人而趋于宋元矣或谓文不如宋
诗不如元赤城许廷慎非之以为宋诗非元人所及要
亦一偏之见也大都宋人务离唐人以为高而元人求
合唐人以为法
乎武陵胡子好学博闻其为诗不专师一家用已法神
明之兼综乎天宝元和长庆诸体下及苏梅黄陈范陆
虞杨离之而愈合可谓能得师者也若其长篇诸诸便
便涵以一气长矣而不觉其冗多矣而益见其遒胡子
年未三十充之以学不已何难与屈宋 唐景 嗣响吾知
审音者罢歌北风而歌南风矣
小方壶存槁序 …… (第 6a 页)
胡永叔诗序
世之论者恒言尼父删诗不录吴楚吴则无闻若楚于
二南录南有乔木而江汉存于大雅不可云楚无诗也
迨王迹熄
诗之后亡者莫如楚矣自明万历以来公安袁无学兄
弟矫嘉靖七子之弊意主香山眉山降而杨陆其辞与
志未 (第 11b 页)
岁摄提格我识使君旴衡抵掌嘘气成云东方之
美有珣玗琪是父是子钟美在玆缵辞考德文不
求备讯于来世展矣无愧
乐安唐君合葬墓志铭
吴郡 唐景 钱景宋葬其父母于娄门之新阡属梁溪
进士华君撰行状而来请铭余闻古之人所为志其
人者知其为人则取徵于行状 (第 19a 页)
美有珣玗琪是父是子钟美在玆缵辞考德文不
求备讯于来世展矣无愧
乐安唐君合葬墓志铭
吴郡 唐景 钱景宋葬其父母于娄门之新阡属梁溪
进士华君撰行状而来请铭余闻古之人所为志其
人者知其为人则取徵于行状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