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钱乐本名乐之孔疏脱之字南史无传隋志言径八
 尺者汉候台铜仪也又梁华林重云殿前所置铜仪
 亦径八尺检其镌题是刘曜光初六年史官丞 孔挺
 
所造又云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太史令钱乐之采效
 仪象铸铜为之径六尺八分少周一丈八尺二寸六
 分少地在天内 (第 37b 页)
  三殿以居潘妃即凿金莲花贴地处
  梁重云殿在上元县梁武帝建于华林园隋志云
  殿前置铜浑仪是刘曜光初六年 孔挺
所造何承
  天以为张衡所造
  五明殿在上元县台城内梁武帝时有四人来建 (第 23a 页)
 尚书工部员外郎袁正功献浑仪木式(是月壬/戌进呈)太史
局令丁师仁等请折半制造许之初京东浑仪凡四坐
至道仪在刻漏所皇祐仪在翰林天文院熙宁仪在太
史局元祐仪在合台每座约重二万斤(此据太史局所/申云尔沈括笔)
(谈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历官韩显符所造依仿刘曜/时 孔挺
晁崇斛兰之法失于简略天文院浑仪皇祐中)
(冬官正舒易简所造乃用唐梁令瓒僧一行之法颇为/详备而失于难用 (第 8b 页)
 (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下室/内令司之者闭户而唱也以告灵台之观天者璇玑)
 (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已没皆如合符隋志/曰梁华林重云殿前所置铜仪检其镌题是伪刘曜)
 (时 孔挺
所造则古浑仪之法也而宋何承天徐爰咸/以为即张衡所造魏晋丧乱沉没西戎义熙十四年)
 (宋高祖定咸阳得之 (第 85a 页)
  城市(内城东城三/)
原令京师巽隅逼城观象台之巅有浑天仪其质皆铜
有四柱以龙承之悬仪于上制作精工铜亦古润作绀
色傍另有一仪式小不及其半交道亦减又有玉衡如
尺又有铜毬象天圜体外列二十八宿上列正统七年
御制铭予按此非本朝人所办意必故元旧物按宋沈

括云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韩显符所造依刘曜时
晁宗解兰之法天文院浑仪皇祐中舒易简所造用
唐梁令瓒僧一行法至熙宁括监太史局受诏改造浑
仪置之天文院而 (第 1b 页)
 赏叹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
梁重云殿梁武帝造在华林园(旧志/)
 考證隋志云殿前置铜浑仪是伪刘曜光初六年南
 阳 孔挺
所造何承天以为张衡所造 陈书云高祖
 三年戊辰重云殿东鸱吻有紫烟出属天
梁五明殿在台城内(旧志/) (第 13a 页)
   萧嵩集贤院学士修国史敕
明乎国史所以弘阐大猷观乎人文所以化成天下自
非钩深学海囊括词林盛周公之典谟悬仲尼之日月
何以纂叙鸿业允谐佥能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萧嵩自
天生德惟国之桢孝友温仁禀于性与明密忠谨自然
道合礼乐资其黼藻风雅由其发挥足以掌书殿之秘文

䌷史策之徽烈论道而讲学司论而记言俾垂作范之
规用成不刋之典可兼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
   裴光庭弘文馆大学士制
政理鸿业弘之者大贤文儒盛美典之者茂德自非夔
龙间出周 孔挺
生则无以翊赞经纶发挥图史者矣侍
中兼吏部尚书裴光庭忠公性与礼乐天资为社稷之
臣总喉舌之任仪刑百辟则庶 (第 4a 页)
卿宴赏叹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
梁重云殿(梁武帝造在华林园隋志云殿前置铜浑仪/是刘曜光初六年 孔挺
所造何承天以为张)
(衡所造陈书云高祖三年戊辰/重云殿东鸱吻有紫烟出属天)
梁五明殿(在台城内考證梁 (第 23b 页)
  顺字下监本衍一在字今删 顺在盈历以差日
  差度加之监本脱顺在二字今增又后文旁注其
  顺退所在盈缩顺讹为显今改 依仿刘曜时
  挺
晁崇之法按宋志沈括议本作孔定此误作挺
   五行志邢洛深冀按洛当作洺地与邢冀相连
  洛洺字形相似而 (第 17b 页)
丨丨附直距上使运转低昂筒常指日/日体常在筒窍中天西行一周日东移一度仍以窥测四方星度)
(皆斟酌李淳风 孔挺
韩显符舒易简之/制也张衡西京赋投轮丨丨不邀自遇)数轴(宋史王曾传曾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
(孙京来 (第 21b 页)
 春明梦馀录曰观象台在城东南隅台上有浑天仪
铸铜为器四柱以铜龙架而悬之又有简仪状相似而
省十之七止周围数道而已玉衡亦以铜为之如尺而

首尾皆曲有二孔对孔直窥以候中星又有铜毬左右
转旋以象天体以方函盛之函四周作二十八宿真形
南面有正统御制铭 野获编曰京师巽隅逼城观象
台之巅有浑天仪予按此必故元旧物按宋沈括云司
天监铜浑仪景德中韩显符所造依刘曜时 孔挺
晁宗
解兰之法天文院浑仪皇祐中舒易简所造用唐梁令
瓒僧一行法至熙宁括监太史局受诏改造浑仪置之
天文院 (第 14b 页)
南极北头出地上以象北极其运动得东西
转以象天行双轴之间则置衡长八尺捡其镌题是刘
曜光初六年史官丞南阳 孔挺
所造则古浑仪法也而
何承天徐爰著宋史以为即张衡所造其仪略举天状
而不缀经星七曜义熙十四年定咸阳得之沈 …… (第 22b 页)
专浑天之学淳化初表请造铜仪诏给用
度工匠俾显符规度择巧匠铸之至道元年十二月仪
(沈括谓显符所造依仿 孔挺
晁崇斛兰之法失于简略)太宗顾侍臣曰浑仪制
度废之已久如显符于阴阳律历颇有性格遂令考天
象仿古人遗意创 …… (第 35a 页)
度而
患星辰稠概衡改用四分而患椎重难运故蕃以三分
为度周丈有九寸五分寸之三而具黄赤道焉至刘曜
时南阳 孔挺
制铜仪有双规正矩子午以象天有横规
判仪之中以象地有特规斜络天腹以候赤道南北植
干以法二极其中乃为游仪 (第 42a 页)
 (仪象岂有二哉隋志采王蕃之说谓张衡所造止是/浑象而讥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以为乖戾此乃蔽)
 (王蕃之新论而不解张衡之旧制云耳所载魏刘曜/光初云年 孔挺
作铁仪其规有六其外四规不动其)
 (内双规径八尺其转运属双轴双轴之间置衡长八/尺通中有圆孔径一寸当衡 (第 21a 页)
色珠为三家星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以象天运而
地居其中 群书考索梁华林重云殿前置铜仪捡其
镌题是伪刘曜时 孔挺
所造则古浑仪之法也其仪略 (第 11a 页)
二度半强故日见伏之
漏俱五十刻谓之昼夜同此日二分之度隋志曰梁华
林重云殿前所置铜仪检其镌题是伪刘耀时 孔挺

造则古浑仪之法也宋何承天之徒咸以为即张衡所
造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魏晋丧乱沉没西 (第 7b 页)
 止是浑象而讥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以为乖失此
 乃蔽于王蕃之新论而不解张衡等之旧制云耳所
 载伪刘曜光初六年 孔挺
作铁仪其规有六其外四
 规不动其内两规径八尺其运动属双轴之间置衡
 长八尺通中有孔圆径一寸当衡之半两 …… (第 23a 页)
 观之望筒当设于司天台上不当在浑天腹中明矣
  或问刘智云浑天之制周制衡管用考三光之分
 所以揆正宿度准步盈虚者也自王蕃以来 孔挺

 风一行张思训韩公廉所造皆周旋衡管于浑天腹
 中窥测七曜今曰衡管在浑仪之中乃为赘物何以
 知其无 (第 31b 页)
   记里鼓

西京记云记里鼓者车上有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则
下层击鼓行十里则上层击钟其机法皆妙绝焉隋开
皇九年平陈得此车法得而用焉今公亮重修此车古
制或记里鼓也今皇朝苏弼重修焉
   铜浑仪
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历官韩显符所造依仿刘曜时 孔挺
晁崇斛兰之法失于简略天文院浑仪皇祐中冬
官正舒易简所造乃用唐梁令瓒僧一行之法颇为详 (第 8a 页)
  弊复如故

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历官韩显符所造依仿
  刘曜时 孔挺
晁崇斛兰之法失于简略天
  文院浑仪皇祜中冬官正舒易简所造乃
  用唐梁令瓒僧一行之法颇为详备而失 (第 5a 页)
设关轴附直距上使运转低昂窥
测四方之星度李淳风制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凡三
重六合仪有金浑纬规其法刘曜时 孔挺
所增四游仪 …… (第 10a 页)
即舜璿玑玉衡之遗法也本朝至道中韩显符止用淳
风六合四游仪移三辰仪黄赤道安于六合仪如 孔挺
之说逮皇祐中复徙黄赤道附于三辰仪今则全用淳
风三重之制而于三辰仪上设天运环以水运之水运
之法始于汉张 (第 10b 页)
常号最密凝晖之置(唐太宗置/铜仪于凝)
(晖/阁)武成之置(唐明皇诏一行/置于武成殿)常号最密伪刘曜 史官孔
常为双镮横规单规以铜为之其法见用于时也梁
帝为横规为南轴单规为北轴以木为之其法见用于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