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地理類
時令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世以害生是亦不为无益若大雅君子则岂取于
此
真诰十卷
晁氏曰梁陶弘景撰皆真人口授之诰故以为名
记许迈 杨羲 诸仙受授之说本七卷运题一象甄
二命授三协昌期四稽神枢五握真辅六翼真检
七后人析第一第二第四各 (第 12b 页)
此
真诰十卷
晁氏曰梁陶弘景撰皆真人口授之诰故以为名
记许迈 杨羲 诸仙受授之说本七卷运题一象甄
二命授三协昌期四稽神枢五握真辅六翼真检
七后人析第一第二第四各 (第 12b 页)
香欲登其车其奴捍之遂退
孙寒华吴人孙奚之女师杜契受玄白之要容颜日少
周旋吴越诸山十年乃得仙道而去一云吴大帝孙
女于茅山得道冲虚而去因名其山曰华姥山 杨羲 者吴人好学沈厚与许先生遁许长史谧结神明
之交尝为公府舍人兴宁三年羲年三十六众真降 (第 21b 页)
孙寒华吴人孙奚之女师杜契受玄白之要容颜日少
周旋吴越诸山十年乃得仙道而去一云吴大帝孙
女于茅山得道冲虚而去因名其山曰华姥山 杨羲 者吴人好学沈厚与许先生遁许长史谧结神明
之交尝为公府舍人兴宁三年羲年三十六众真降 (第 21b 页)
名春雪洒贝胄朔风捲龙旌眷兹䝙虎士金革劳远征
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紫微歌(增云笈七签紫微夫人降 杨羲 之家二月三十/日吟一章曰褰裳涉渌河遂见扶桑公高会太)
(林墟赏宴元华宫信道苟淳笃何不/栖东峰此亦叙 (第 27b 页)
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紫微歌(增云笈七签紫微夫人降 杨羲 之家二月三十/日吟一章曰褰裳涉渌河遂见扶桑公高会太)
(林墟赏宴元华宫信道苟淳笃何不/栖东峰此亦叙 (第 27b 页)
三日嘉瑞殿前池内生双莲)
王夫人降(增云笈七签晋兴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夜/王母第四女南极王夫人降真人 杨羲 家因)
(吟授羲曰林振须𩔖感云郁待龙吟元数自相求触莭/皆有音飞軿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 (第 19b 页)
王夫人降(增云笈七签晋兴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夜/王母第四女南极王夫人降真人 杨羲 家因)
(吟授羲曰林振须𩔖感云郁待龙吟元数自相求触莭/皆有音飞軿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 (第 19b 页)
原云笈七签太微元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晋兴宁三年乙丑十二月十七日与太元真人)
(众真降于句曲金坛真人 杨羲 之室吟北淳宫中歌词/曰郁蔼非真墟太元为我馆元公岂有坏萦蒙孤所难)
(落凤控紫霞矫辔登晨巘寂寂无濠涯晖 (第 19a 页)
(众真降于句曲金坛真人 杨羲 之室吟北淳宫中歌词/曰郁蔼非真墟太元为我馆元公岂有坏萦蒙孤所难)
(落凤控紫霞矫辔登晨巘寂寂无濠涯晖 (第 19a 页)
台山亦为炀帝所礼唐有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季含光隐茅山宋有朱自英刘混康皆遇知)
(世主自魏元君以道术传 杨羲 由许穆陆脩静/陶弘景以下皆名宗师今四十六传见茅山志)
邱浚字道源黟县人天圣中登进士第因读易至损益
二 (第 195b 页)
(世主自魏元君以道术传 杨羲 由许穆陆脩静/陶弘景以下皆名宗师今四十六传见茅山志)
邱浚字道源黟县人天圣中登进士第因读易至损益
二 (第 195b 页)
务成子注是南岳魏夫人所受者魏舒之女也
真诰十卷
梁华阳隐居陶宏景撰述 杨羲 许迈许玉斧遇仙真
传受经文等事
参同契解一卷
题紫阳先生不知何人
内景中黄经一卷(案文献通/考作 (第 2b 页)
真诰十卷
梁华阳隐居陶宏景撰述 杨羲 许迈许玉斧遇仙真
传受经文等事
参同契解一卷
题紫阳先生不知何人
内景中黄经一卷(案文献通/考作 (第 2b 页)
索靖月仪章
李嗣真曰靖有月仪三章观其趣尚大为遒竦米元章
谓月仪不能佳只唐人耳无晋人气格董广川所得十
一章称其笔画劲密他人不能睥睨殆唐人临写近似
黄长睿亦以月仪为赝物余窃以月仪为幼安真迹者
固非以为唐人书者亦过观其文字卑靡殆齐梁间人
所为即其书虽乏晋人澹古风韵亦无唐人方幅气习
亦应出齐梁间人手余曾见齐梁碑刻数十种笔法峭
劲形貌虽不同精神正与此合以其近似靖书故目以
为靖耳
杨义和内景经
右临本 晋杨羲 字义和黄素黄庭真迹曩为吴郡韩敬
堂宗伯所藏吾家损庵先生借摹入郁冈帖康熙丙申 …… (第 17a 页)
二翙许又更起写脩行得道宋徽宗题为王羲之书黄
长睿东观馀论云逸少以晋穆帝升平五年卒是在岁
之辛酉后二年为哀帝兴宁二年甲子始降黄庭于世
安得逸少豫书之故米芾以为六朝人书赵孟頫直目
为 杨羲 书吾家损庵亦云若非杨君始写之本即是许
掾重书然究不能定为何氏之作按真诰云三君手迹
杨书最工不今不古能 (第 18a 页)
大能细大较虽祖效郤法笔力
规矩并于二王掾书乃学杨而字体劲利偏善写经长
史章草乃能而正书古拙故不写经也今此经字体閒
旷飘飘有仙气与二许劲利古拙者不合隐居所谓不
古不今乃正得之定当为义和书述书赋称其方圜自
我结搆遗名如舟楫之不系混宠辱以若惊故董其昌
大书正名曰晋上清真人 杨羲 字义和书以神仙之迹
不系时代直置右军之前推重可谓至矣独惜其未勒
全文耳曩真迹在余处时曾嘱蒋生师渊摹一 (第 18b 页)
李嗣真曰靖有月仪三章观其趣尚大为遒竦米元章
谓月仪不能佳只唐人耳无晋人气格董广川所得十
一章称其笔画劲密他人不能睥睨殆唐人临写近似
黄长睿亦以月仪为赝物余窃以月仪为幼安真迹者
固非以为唐人书者亦过观其文字卑靡殆齐梁间人
所为即其书虽乏晋人澹古风韵亦无唐人方幅气习
亦应出齐梁间人手余曾见齐梁碑刻数十种笔法峭
劲形貌虽不同精神正与此合以其近似靖书故目以
为靖耳
杨义和内景经
右临本 晋杨羲 字义和黄素黄庭真迹曩为吴郡韩敬
堂宗伯所藏吾家损庵先生借摹入郁冈帖康熙丙申 …… (第 17a 页)
二翙许又更起写脩行得道宋徽宗题为王羲之书黄
长睿东观馀论云逸少以晋穆帝升平五年卒是在岁
之辛酉后二年为哀帝兴宁二年甲子始降黄庭于世
安得逸少豫书之故米芾以为六朝人书赵孟頫直目
为 杨羲 书吾家损庵亦云若非杨君始写之本即是许
掾重书然究不能定为何氏之作按真诰云三君手迹
杨书最工不今不古能 (第 18a 页)
大能细大较虽祖效郤法笔力
规矩并于二王掾书乃学杨而字体劲利偏善写经长
史章草乃能而正书古拙故不写经也今此经字体閒
旷飘飘有仙气与二许劲利古拙者不合隐居所谓不
古不今乃正得之定当为义和书述书赋称其方圜自
我结搆遗名如舟楫之不系混宠辱以若惊故董其昌
大书正名曰晋上清真人 杨羲 字义和书以神仙之迹
不系时代直置右军之前推重可谓至矣独惜其未勒
全文耳曩真迹在余处时曾嘱蒋生师渊摹一 (第 18b 页)
生麒麟于古集州山民魏皋/家鹿首鱼尾鱼鬣而龙鳞四趾始生身)
(有五色民以为妖而毙之乃葬/于县之北十五步 杨羲 仲为铭)修路记(郑子/信撰)城牙楼记
(图经云李楫为记有旧碑二其一伪蜀/广政己未之记其一天圣乙丑之记 (第 37a 页)
(有五色民以为妖而毙之乃葬/于县之北十五步 杨羲 仲为铭)修路记(郑子/信撰)城牙楼记
(图经云李楫为记有旧碑二其一伪蜀/广政己未之记其一天圣乙丑之记 (第 37a 页)
归一许真君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后改名玄字远游七世祖肇后汉
安帝时为光禄勋永初中大饥人相食肇救活四百八
人永建元年拜司徒子训孙相并为三公至神仙者八
人先生与旌阳令逊护军长史穆皆再从兄弟早与王
右军父子周旋及 杨羲和 真人结神明之交永和二年
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渺然自得有终焉之志即今大
涤也尝谓馀杭山是洞庭西门潜通五岳 (第 4a 页)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后改名玄字远游七世祖肇后汉
安帝时为光禄勋永初中大饥人相食肇救活四百八
人永建元年拜司徒子训孙相并为三公至神仙者八
人先生与旌阳令逊护军长史穆皆再从兄弟早与王
右军父子周旋及 杨羲和 真人结神明之交永和二年
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渺然自得有终焉之志即今大
涤也尝谓馀杭山是洞庭西门潜通五岳 (第 4a 页)
︹仙释︺︹晋︺董奉(侯官人居庐山太乙观为人治病不取/钱愈者使栽杏数年得十馀万株后杏)
(大熟作一仓榜示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易杏一器有置谷少而取杏多者虎辄吼)
(而逐之奉得谷尽以散贫者一旦竦身入云/中去在人间三百馀年颜状如三十时人) 杨羲
(隐庐山得道尝与紫微夫人诸仙游诸仙各授学/道丹诀并说群仙事迹义秘录其书为司马朗得)
(之常有雷电光怪后/又为陆修静所得) 慧远(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年/十三通六经庄老二十)
(一闻沙门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遂与弟慧持/俱出家太元 (第 21a 页)
(大熟作一仓榜示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易杏一器有置谷少而取杏多者虎辄吼)
(而逐之奉得谷尽以散贫者一旦竦身入云/中去在人间三百馀年颜状如三十时人) 杨羲
(隐庐山得道尝与紫微夫人诸仙游诸仙各授学/道丹诀并说群仙事迹义秘录其书为司马朗得)
(之常有雷电光怪后/又为陆修静所得) 慧远(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年/十三通六经庄老二十)
(一闻沙门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遂与弟慧持/俱出家太元 (第 21a 页)
瘗麟铭 淳化中牛生奇章于古集州山民魏皋家鹿
首鱼尾鱼鬣而龙鳞四趾始生身有五色民以为妖
而毙之乃瘗于县北十五里 杨羲 仲为之铭云
修路记 郑子信撰
城牙楼记 图经云李楫为记有旧碑二其一伪蜀广
政己未之记其一 (第 29b 页)
首鱼尾鱼鬣而龙鳞四趾始生身有五色民以为妖
而毙之乃瘗于县北十五里 杨羲 仲为之铭云
修路记 郑子信撰
城牙楼记 图经云李楫为记有旧碑二其一伪蜀广
政己未之记其一 (第 29b 页)
黄庭内景经旧黄素书或以为右军迹非也晋书言右
军写五千言遗山阴道士则黄庭尚在可疑况因黄庭
又及内景经乎唐人临仿率用黄素据此以證是满世
界皆右军矣董元宰欲援陶秀实赵吴兴二跋定为 杨
羲和 书亦属臆决予观宣和书谱明载梁元一写太上
内景经见藏御府且言元一效钟王楷法其法严其气
逸其格清严如秉简 (第 11b 页)
军写五千言遗山阴道士则黄庭尚在可疑况因黄庭
又及内景经乎唐人临仿率用黄素据此以證是满世
界皆右军矣董元宰欲援陶秀实赵吴兴二跋定为 杨
羲和 书亦属臆决予观宣和书谱明载梁元一写太上
内景经见藏御府且言元一效钟王楷法其法严其气
逸其格清严如秉简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