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正史類
別集類
   倧表谢遣世子归省
恩□以省亲还朝
敕谕李倧曰瓦尔喀人民在尔境未经察解者

皇考久欲停其察解但未降
旨今朕仰体
圣意永行停止闻尔陪臣沈启元等谋为不轨王已歼其
 党羽恐有馀孽未尽宜急搜剪以弭后患又
谕曰我
皇考曾降明旨以李明汉 李敬舆
许启闵圣徽李景奭朴
 璜曹汉英申得渊等俱系罢废不许复录今尔复 (第 55b 页)

 敬舆
等厥罪实大朕仰承 (第 55b 页)
皇考眷顾尔国至意姑置不问 李敬舆
留置世子李□所
 不令回国其李明汉等均宜罢黜五月以破流贼李自
   成底定燕京捷音宣示朝鲜七月倧遣陪 (第 56a 页)
臣表贺
   并谢停解瓦尔喀人民及复用 李敬舆
等免罪
恩十一月朝鲜叛臣林庆业自石城岛奉表投诚得
旨免究寻令归国时以中原平定遣世子李□归国厚加
   (第 56a 页)
 赐赉并降
敇赦其国中罪犯其永不叙用官 李敬舆
李明汉李景奭 …… (第 56a 页)
   菜府使卢协等并言朝鲜倭素和好前奏涉虚淏
   上表谢罪淏衔㬅协等应对失指擅加窜谪降
旨切责褫其用事陪臣 李敬舆
李景奭赵泂职复李㬅等
   官八月淏遣弟临平大君㴭等表谢
谕祭恩八年正月以加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徽号礼 (第 59b 页)
守御计」。遣使往讯,庆尚道观察使李、东莱府卢协并言朝鲜、日本素和好,前奏不实,诏切责淏,褫其用事臣 李敬舆
、李景奭、赵洞等职。

九年正月,淏表贺昭圣慈寿皇太后加上徽号。五月,国人赵照元等谋逆伏诛,遣使奏闻
 继祢之宗。若营祠堂则亦具四龛。以明昭穆之制。虚其西三龛。而奉安考妣主于其东第四龛乎。
当奉安于第四龛。
 沙溪答 李敬舆
问。有曰父丧中不可参祖母禫。诸叔父告辞行之可也。又答宋同春问曰。丧中既不可行禫。而过时又不可追行。诸 (第 436H 页)
广魁殿试。考等上之上。榜下赵纬韩,张维, 李敬舆。
皆当世文章钜儒也。直授典籍。出为罗州教授兼提督官。又差南原教授。一种不悦之徒。益惮公显扬。削名青衿录 (第 491L 页)
彼而不在此。忠谠谅直之言。不期来而自来矣。祛奢节用。治道之先务。昭俭化俗。 圣王之盛节。臣尝见故相臣 李敬舆
之疏曰。 世宗朝宫人未满百数。厩马不满十数。服用务从俭素。古今异宜。 祖宗朝故事。今虽不能尽行。而崇 (第 431L 页)
补或左迁焉。其为持平也。当 仁庙世。疏言正君心辅储贰为第一务。仍请郑蕴,洪翼汉,吴达济,尹集并旌美。 李敬舆,
李植等并宽贳。 上优答。庙堂回启。以为李某身任言责。志切忧时。万言陈疏。出于忠赤。其为兵郎也。值 孝 (第 354L 页)
孝庙新即位。锐意复雪。与度支臣有密勿计。语颇泄。 上怒甚以为罪全在记注。下之理。宪臣救解不能得。相国 李公敬舆,
李公时白联劄谏。又于 前席争之力。始得配宁越郡。癸巳。蒙宥。明年。荐授翰林。未几。迁待教兼讲院说书。 (第 415L 页)
宜。辅德尹公知敬独曰。急务非在伸澈冤。己丑冤人最当先。诸大臣相顾未有对。白江 李公敬舆
继之曰。知敬言是也。 上命收议。领议政李文忠公元翼。左议政尹公昉。右议政申公钦。议以为己丑冤当先雪。 (第 449H 页)
窜。大臣宰臣三司政院宗臣馆学生。执前请愈力。时贼臣赵泰耇以右议政。在近畿忽陈劄。借引 孝庙承储日故相 李敬舆
守经之论。以为凤辉忠赤。不当扑杀也。先是 肃宗上宾。吊敕言有皇旨。欲并慰 世子及弟子侄。廷议拒不从。 (第 321H 页)
还又拜掌令。因灾异疏救 李敬舆,
(第 239L 页)
代及国朝所未尝行。 上疑之。引 先王丙午 文孝服制议。命断以国朝旧制。礼官复搀 仁祖时李楘,金弘郁, 李敬舆
言。请询大臣儒贤。遂制斩齐以上。既敛。迁于欢庆殿成殡。四日而成服。越三日戊辰。赐谥孝明。墓曰延庆。庙 (第 208H 页)
 沙溪曰。父丧既顈之后。方行妻之二祥。以布衣孝巾。将事。禫则不可行。(郑弘溟问。主妻丧者。未练祥而遭斩衰之丧。则及其祥祭时。易练服。后当服何服以卒事耶。禫祭固可废也。但其子于十五月当禫之时。以其父之不主祭。已亦废母之禫乎。抑可自摄其祭而除服乎。答曰云云。)然其子不可以父之故。而久持祥服。至当禫日。只设位哭。除之而已。〇又曰。父丧中。不可参祖母禫。诸叔父告辞行之。可也。承重孙父丧虽毕。祖母禫不当追行。盖过时不禫。朱子说有之耳。 (李敬舆
问祖母小祥前。叔父弃世。长子代丧矣。祖母禫祀时。承重者。当以何服行祀乎。答曰云云。)〇镛案后丧未毕。 (第 206L 页)
白江 李敬舆。
以丁丑四月。为庆尚监司。时清兵新退。遂损厨傅(一作传)。屏声妓。不轿不盖。专以吊死问孤。拊循劳来为急 (第 364L 页)
 

程伯子调上元县主簿。田税不均。美田为贵家富室以厚价。薄其税而买之。小民。苟一时之利。久则不胜其弊。先生为令画法。民不知扰而一邑大均。其始富者不便。多为浮论。欲挠止其事。既而无一人敢不服者。后诸路行均税法。邑官不足。益以佗官。经岁历时。文案山积。而尚有诉不均者。计其力。比上元。不啻千百矣。〇显宗癸卯。畿甸量田。上司勒令。宫家田土。升于高等曰。宫家无税。置之一等无妨。杨州有金姓监官。争之曰。宫家免税。不过数十年。此田之归于民间。须臾间耳。必为无穷之弊。上司不听。至于今日。民多弃而不耕。(公私闻见录。)〇按上元之田。以薄税贻害。杨州之田。以高税贻害。诚以田无常主。转眄翻变。不可恃势而降等。不可倚势而高等。唯其均而已。
 白江 李敬舆
为庆尚监司。以左道瘠田偏重。请减万结。以均诸邑。
 成稷(牛溪孙。)为奉化县监。甲戍(一作戌)量田之 (第 390L 页)
  

朝宗岩记实碑文(赵镇宽)
万流灌海海为王。王者之事莫尊于朝诸侯。故江汉之东之号曰朝宗。自禹贡始。春秋作而其义乃著。所以大一统也。夫操空名以呼号于天下后世。而人莫不悲咜感愤。若将投袂而起者。是孰使之然哉。此朝宗岩所由名也。岩在加平。加平东海之僻陋邑也。朝宗特里名尔。有好义者过之。感其名而叹曰。此天下乾净地也。在昔龙蛇之难。环箕封免于侏𠌯。非 帝力耶。嗟呼。 明社已墟。中原为腥秽。吾属寓其慕无所。今于此得之。遂就里北之一穹岩。乃奉刻 毅皇御书思无邪三字。即陪臣文正公金尚宪拘沈时得者。次万折必东四字。我 昭敬大王宸翰也。稍左列以镌者曰再造藩邦。出于戊戌奏。曰日暮途远至痛在心。 孝庙赐相国 李敬舆
批辞。皆文正公宋时烈所书也。篆其额曰朝宗岩者。朗善公子俣也。始沧海许格倡其事。相之者邑之秀白生也。从 (第 515L 页)
何况黄沙白日前。(尊周录。下同。)
癸未。贼烓在虏。讦国阴事。谓清阴公为皇明守节。具枷杻以去。与白江 李公敬舆,
迟川崔公鸣吉。同拘 …… (第 90L 页)
悲歌慷慨。燕市日暮。长啸独立。激昂宇宙。求诸中道。或过彝矩。必也狂狷。圣门亦取。颓波山振。岂曰无补。 (李敬舆
撰祭文。)
申悦道丙子扈驾南汉。以死自许。制巾带以待之。及下城南归。清阴送以诗曰。广陵城里同辛苦。俱 (第 92H 页)
殿曰万寿曰晖。
围绕
孝宗元年。淑安公主下嫁益平君洪得箕。 上以围绕服色。事系变礼。命议大臣。领议政 李敬舆
曰。婚姻围绕非古礼。况上方在哀疚。百僚衰麻。四方缟素。二品以上不宜袭吉随行。 上从之。围绕服色。定以 (第 21H 页)
迟川。)张维。(溪谷。)○卷之十六。赵翼。(浦渚。)金时让。(荷潭。)李景稷。(石门。)○卷之十七。 李敬舆。(白江。)
李楘。(松郊。)○卷之十八。任叔英。(疏庵。)闵应亨。俞伯曾。(翠轩。)姜硕期。(月塘。)申翊圣。( (第 49L 页)
。时 崇祯甲申后再丁卯仲秋。屏溪翁书。
大哉阁重建记
此至痛在心日暮途远八字。我 孝宗大王赐文贞公臣 李敬舆
疏批中语也。文正公臣宋时烈书与文贞子文简公臣敏叙。而文简从子忠文公臣颐命刻于文贞旧居江岸大石。是阁。 (第 372L 页)
察使任公神道碑铭
不佞少尝闻长老数近世功令文。必曰任文仲。文仲故按使石门公讳奎之字也。公生五岁。白江 李公敬舆
赏其诗曰奇才。及就试。诗益工。骈语尤绮丽。大惊京师人。文士皆折节莫敢抗。 仁祖戊子。中进士一等。已又 (第 44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