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藤笠𩦲纚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序
士仪序
宗尧录序
受廛录序
送东莱伯序(李明迪)
追赆耽罗牧序 (李源祚) 浑溪言行录序
不谖斋实记序
云冈诗帖序
阳川许氏世谱增修序
金海金氏 …… 赠新榜进士赵国明(锡龙)归抱川(壬寅)
漫占鱼字
华阴李承旨(明迪)宅夜会(甲辰○汕樵郑承旨德和,毫宇 李承旨源祚, 淡菊申正言佐模,俞正言致崇,丁都事馨教共赋。)
九日社会(乙巳○郑醇一德和,李洵甫明迪,申左人 …… 柳西赵侍郎(亨复)宅共赋
抱川族兄家遇雨二日。酬郑侯(道和。○丙午)
因赠二族兄(俨,伊。)
和李慈山 (源祚 ○丁未)
明山李丈(灌夏)宅上元会(韩百拙,赵竹下,李一轩诸老皆会。)
和许士奎(熽)白 …… 大学十箴序
敬韦斋序
陶庵集序
绿杨诗会契帖序
记
晚归亭记(李参判 源祚 所筑○辛酉)
水左堂记(壬申)
忠烈祠记
集英斋记
居然亭记
吾山记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序
士仪序
宗尧录序
受廛录序
送东莱伯序(李明迪)
追赆耽罗牧序 (李源祚) 浑溪言行录序
不谖斋实记序
云冈诗帖序
阳川许氏世谱增修序
金海金氏 …… 赠新榜进士赵国明(锡龙)归抱川(壬寅)
漫占鱼字
华阴李承旨(明迪)宅夜会(甲辰○汕樵郑承旨德和,毫宇 李承旨源祚, 淡菊申正言佐模,俞正言致崇,丁都事馨教共赋。)
九日社会(乙巳○郑醇一德和,李洵甫明迪,申左人 …… 柳西赵侍郎(亨复)宅共赋
抱川族兄家遇雨二日。酬郑侯(道和。○丙午)
因赠二族兄(俨,伊。)
和李慈山 (源祚 ○丁未)
明山李丈(灌夏)宅上元会(韩百拙,赵竹下,李一轩诸老皆会。)
和许士奎(熽)白 …… 大学十箴序
敬韦斋序
陶庵集序
绿杨诗会契帖序
记
晚归亭记(李参判 源祚 所筑○辛酉)
水左堂记(壬申)
忠烈祠记
集英斋记
居然亭记
吾山记
之人荐于公卿而用之。则岂徒莱民安而倭夷服。将见 圣朝之德化。讫于西海北海而不知其尽也。
追赆耽罗牧序 (李源祚) 海岛。天下之孤也。限于水。而水之大无有限。与中华文治德教之域。判然若二天地。一有夔之怪焉蜃之幻焉。 (第 242L 页)
追赆耽罗牧序 (李源祚) 海岛。天下之孤也。限于水。而水之大无有限。与中华文治德教之域。判然若二天地。一有夔之怪焉蜃之幻焉。 (第 242L 页)
其试于外者。试之于内。得行其道。则施措之广。谁之不如。而止于世所称廉吏也哉。
凝窝李判书神道碑铭
公 姓李讳源祚 字周贤。初讳永祚。登第后避世子嫌名改之。别号毫宇。又曰凝窝。始祖讳能一。佐丽祖统合三韩。以功食采星州 (第 386L 页)
凝窝李判书神道碑铭
公 姓李讳源祚 字周贤。初讳永祚。登第后避世子嫌名改之。别号毫宇。又曰凝窝。始祖讳能一。佐丽祖统合三韩。以功食采星州 (第 386L 页)
同遂安使君韩彦学(镇庭)宿旅舍(庚子)
青石溪边舍。丹枫叶落时。故乡半年事。忘却五更迟。
遂安白试。示韩彦学。
辽城太守爱风流。丰乐筵开放鹤楼。岩邑百年文士起。邮丞三日酒人游。雪嫌尽夺溪山色。云欲全空岁暮愁。自是达观无物我。当前欢笑即吾求。
赠新榜进士赵国明(锡龙)归抱川(壬寅)
才子西游战艺鸣。杏坛风雪十年更。诗名一榜应无敌。公道今时或有行。鹤发慈亲偏爱少。白眉学士最难兄。还山正趁新元日。和气团圆满室生。
漫占鱼字
灶有笙蛙釜舞鱼。天机在在自成渠。教人火食无穷患。寿世金丹未信书。贩籍十三轻莫减。漕仓千亿费犹馀。墦间醉饱谁家子。白日扬扬过里闾。
华阴李承旨(明迪)宅夜会(甲辰○汕樵郑承旨德和,毫宇 李承旨源祚, 淡菊申正言佐模,俞正言致崇,丁都事馨教共赋。)
刚怕骄风挟雪腾。随人一会病犹能。谁教有酒同归侠。苦说 (第 5H 页)
礼恩国舅。入耆社之年。 命赐几杖。度支佽宴。梨园侑乐。余以官守有拘。不克造。敬诗以伸之。要长胤游荷尚书(秉龟)转呈。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读 李承宣(源祚) 耽罗录
次题李方野尚书初秋诗卷。尚书时以华城分司。卧病在家。
乙巳季秋。来宿之山。用许用 礼恩国舅。入耆社之年。 命赐几杖。度支佽宴。梨园侑乐。余以官守有拘。不克造。敬诗以伸之。要长胤游荷尚书(秉龟)转呈。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读李承宣 (源祚) 耽罗录
次题李方野尚书初秋诗卷。尚书时以华城分司。卧病在家。
乙巳季秋。来宿之山。用许用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读 李承宣(源祚) 耽罗录
次题李方野尚书初秋诗卷。尚书时以华城分司。卧病在家。
乙巳季秋。来宿之山。用许用 礼恩国舅。入耆社之年。 命赐几杖。度支佽宴。梨园侑乐。余以官守有拘。不克造。敬诗以伸之。要长胤游荷尚书(秉龟)转呈。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读李承宣 (源祚) 耽罗录
次题李方野尚书初秋诗卷。尚书时以华城分司。卧病在家。
乙巳季秋。来宿之山。用许用
其二
耇德当周盛。耆英际宋隆。何如公所处。旷绝世无同。天道终归善。人情普勉忠。拘官违斗酌。仙乐想融融。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西枢高卧序清秋。恩许关河就养游。门户吉祥腾下土。图书光气耀名楼。筹回花甲床琴重。阅到棠阴几舄留。随子之官人所有。礼畴谁得与公俦。
读 李承宣(源祚) 耽罗录
柳永韩潮非不幸。常闽文蜀有馀思。穷荒宦迹崎岖地。赢得声名耀四垂。
其二
文从骋突骅骝步。 (第 172H 页)
其二
耇德当周盛。耆英际宋隆。何如公所处。旷绝世无同。天道终归善。人情普勉忠。拘官违斗酌。仙乐想融融。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西枢高卧序清秋。恩许关河就养游。门户吉祥腾下土。图书光气耀名楼。筹回花甲床琴重。阅到棠阴几舄留。随子之官人所有。礼畴谁得与公俦。
读李承宣 (源祚) 耽罗录
柳永韩潮非不幸。常闽文蜀有馀思。穷荒宦迹崎岖地。赢得声名耀四垂。
其二
文从骋突骅骝步。 (第 172H 页)
耇德当周盛。耆英际宋隆。何如公所处。旷绝世无同。天道终归善。人情普勉忠。拘官违斗酌。仙乐想融融。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西枢高卧序清秋。恩许关河就养游。门户吉祥腾下土。图书光气耀名楼。筹回花甲床琴重。阅到棠阴几舄留。随子之官人所有。礼畴谁得与公俦。
读 李承宣(源祚) 耽罗录
柳永韩潮非不幸。常闽文蜀有馀思。穷荒宦迹崎岖地。赢得声名耀四垂。
其二
文从骋突骅骝步。 (第 172H 页)
其二
耇德当周盛。耆英际宋隆。何如公所处。旷绝世无同。天道终归善。人情普勉忠。拘官违斗酌。仙乐想融融。
郑判枢就养成川。诸相公诗以饯之。谨次。
西枢高卧序清秋。恩许关河就养游。门户吉祥腾下土。图书光气耀名楼。筹回花甲床琴重。阅到棠阴几舄留。随子之官人所有。礼畴谁得与公俦。
读李承宣 (源祚) 耽罗录
柳永韩潮非不幸。常闽文蜀有馀思。穷荒宦迹崎岖地。赢得声名耀四垂。
其二
文从骋突骅骝步。 (第 172H 页)
祭文[虎溪书院儒生金浩寿,李庭龙]
祭文[三溪书院儒生权载赫,金益铢]
祭文[高山书堂儒生金奭裕,李秀莹]
祭文 李源祚 祭文[金岱镇]
祭文[门人李敦禹]
祭文[门人南 皋]
祭文[门人崔台镇
祭文[三溪书院儒生权载赫,金益铢]
祭文[高山书堂儒生金奭裕,李秀莹]
祭文 李源祚 祭文[金岱镇]
祭文[门人李敦禹]
祭文[门人南 皋]
祭文[门人崔台镇
国厚恩。年迫日索。而终蔑报效。高王考阳坡府君以己卯宫僚。腔血未化。今其可无言乎。遂构疏。呈于政院。 李承旨源祚。
见时象不可。以书难之。且曰。如不可已。则疏中所引 端庙云云。恐不若 中庙朝追崇 德考事。门生子弟。交 …… (第 493L 页)
九年戊午。(先生八十二岁。)四月。行孙男渊博冠礼。(又邀致皓于宾席。)七月。入晚愚亭。校四书纂注增补。(即东岩先生所编。先生尝
恨事力不逮。无以刊行。至是既排划物力。为剞劂之资。携致俨,致游勘校。以精力不及。未数卷而罢。)
十年己未。(先生八十三岁。)八月。入晚愚亭。(李参判 源祚。 委访留数日。有礼义讲辨。历入枕涧亭。又讲中庸首章。)十月。设义仓于岐社。(先生尝曰。吾宗族之聚居一壑 (第 495L 页)
九年戊午。(先生八十二岁。)四月。行孙男渊博冠礼。(又邀致皓于宾席。)七月。入晚愚亭。校四书纂注增补。(即东岩先生所编。先生尝
恨事力不逮。无以刊行。至是既排划物力。为剞劂之资。携致俨,致游勘校。以精力不及。未数卷而罢。)
十年己未。(先生八十三岁。)八月。入晚愚亭。(李参判 源祚。 委访留数日。有礼义讲辨。历入枕涧亭。又讲中庸首章。)十月。设义仓于岐社。(先生尝曰。吾宗族之聚居一壑 (第 495L 页)
。山颓梁折。奚独吾林。叹撤帲幪。仰瞻凝庵。若更增恫。岩梅吐哀。汀柳含悲。单杯告奠。匪直为私。
祭文 李源祚 道东而南。逌退溯朱。众流同源。千蹊适都。我邹我鲁。偕我轨涂。瑶琴百年。明月在湖。壁传狮画。渊出蚌 (第 499L 页)
祭文 李源祚 道东而南。逌退溯朱。众流同源。千蹊适都。我邹我鲁。偕我轨涂。瑶琴百年。明月在湖。壁传狮画。渊出蚌 (第 499L 页)
我后人。今当是岁。其端已发。余其可无言乎。门生子弟。多谏止之。先生皆挥之。遂构疏。使家僮呈于政院。时 李承旨源祚
在泮。以时义难之。且曰。疏中引 端庙复位事。非今日證援。不若换以 德宗事。遂不呈而还。先生曰。以 德 …… (第 545H 页)
尊而德成。学修而道立。则举一世推之以达尊之称。而先生亦不过自逊避。其所以隐然自任之重。亦可见矣。星山 李尚书源祚。 尝慕义委访。留连三四日而归。人问柳先生何如。曰。已能到得自然地位矣。好古翁尝曰。某仁者也。日用之间。 (第 554L 页)
尊而德成。学修而道立。则举一世推之以达尊之称。而先生亦不过自逊避。其所以隐然自任之重。亦可见矣。星山 李尚书源祚。 尝慕义委访。留连三四日而归。人问柳先生何如。曰。已能到得自然地位矣。好古翁尝曰。某仁者也。日用之间。 (第 554L 页)
血未化。以遗我后人。今当是岁。其端已发。其可无言乎。门生子弟言时义不可。先生皆不听。遂构疏呈政院。时 李承旨源祚
在泮。以书难之。且曰如不可已。则疏中所引 端庙复位事。非今日證援。不若换以 德宗事。遂不呈而还。先生 (第 421L 页)
。六月拜持平。寻除正言。疏陈八条。语多触忤。为子弟扳挽而止。约诸名硕。游清凉山。观退陶遗风。晚与凝窝 李公源祚,
定轩李公钟祥游。多有唱酬。乙卯秋除执义。盖将为迁 园封标官也。病滞中道。不得与从事。因留泮调摄。十月 (第 308H 页)
念。尔曾师星州李寒某乎。对曰臣之师。乃故都事臣李震相而别号寒洲者也。 上曰是谁家。对曰故判书定宪公臣 李源祚
之从子也。 隆陵节义 赠参判臣硕文之玄孙也。 上曰闻其学识甚邃。信乎。对曰臣何敢夸誉其师于至尊之前。 (第 26L 页)
。芬华声色。泊然无少好。尝赴公车。见士习偷薄。遂绝意进取。专于内修。其所行义。只施乎身家。岂不惜哉。 李尚书源祚。
尝谓公曰。子守静者也。以静扁其窝。公以 哲宗癸丑正月十九日。告终。寿六十二。初葬于安义贵谷。后迁于越 (第 228L 页)
常享祝文[柳致明]
奉安文[柳致皓]
上梁文[李汇浚]
一庵先生文集跋
[跋]
跋 李源祚 ]
奉安文[柳致皓]
上梁文[李汇浚]
一庵先生文集跋
[跋]
跋 李源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