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姜晋奎” 相关资源

別集類
   答李文都(基镐)
   答人
   答宗叔(璨)
   答赵晴蓑(云植)
   答奇校理(文铉)
   答 姜校理(晋奎)
   答李洵甫(明迪)
   答李圭采
   答韩在鹤
   答韩镇翼
   答洪判书(祐顺)
    答李文都(基镐)
   答人
   答宗叔(璨)
   答赵晴蓑(云植)
   答奇校理(文铉)
   答姜校理 (晋奎)
   答李洵甫(明迪)
   答李圭采
   答韩在鹤
   答韩镇翼
   答洪判书(祐顺)
 
 承重孙之妻姑在服祖之说。歧贰不同。而愚意则从夫而服三年似可矣。夫妇共事。岂宜异服。
从夫服三年。非先王制礼也。先王之礼。妇为舅姑不杖期。岂不与夫服斩衰悬截乎。至宋魏仁浦奏请从夫服。而又曰承重同。然曷尝曰姑虽在。亦从夫服乎。仁浦之意。盖谓舅姑之服。既从夫。则承重之服。亦当从夫也。非谓姑在而必服三年也。且置服祖之说。其夫为人后。为其本生父母服期。而其妻则服大功。此古礼也。亦与夫服异矣。虞喜曰其母尚在。妇犹为庶。传重之服。理当在姑。庾蔚之曰嫡统惟一子妇尚存。孙妇不得为嫡。退溪曰母存则母服重服。妻不得承重。此皆的论。况礼有嫡妇。无嫡孙妇。若嫡妇服重。而孙妇又服重。则不几于贰嫡乎。
姜校理(晋奎)
 晋奎出后后。晋奎之本生父又出后于大宗。而本生父之所后父死。以父子出后之先后。疑于所服。博访于人。 (第 139H 页)
 承重孙之妻姑在服祖之说。歧贰不同。而愚意则从夫而服三年似可矣。夫妇共事。岂宜异服。
从夫服三年。非先王制礼也。先王之礼。妇为舅姑不杖期。岂不与夫服斩衰悬截乎。至宋魏仁浦奏请从夫服。而又曰承重同。然曷尝曰姑虽在。亦从夫服乎。仁浦之意。盖谓舅姑之服。既从夫。则承重之服。亦当从夫也。非谓姑在而必服三年也。且置服祖之说。其夫为人后。为其本生父母服期。而其妻则服大功。此古礼也。亦与夫服异矣。虞喜曰其母尚在。妇犹为庶。传重之服。理当在姑。庾蔚之曰嫡统惟一子妇尚存。孙妇不得为嫡。退溪曰母存则母服重服。妻不得承重。此皆的论。况礼有嫡妇。无嫡孙妇。若嫡妇服重。而孙妇又服重。则不几于贰嫡乎。
答姜校理 (晋奎)
  (第 139H 页)
晋奎
出后后。 (第 139H 页)
晋奎
之本生父又出后于大宗。而本生父之所后父死。以父子出后之先后。疑于所服。博访于人。或曰出后子谓其本生父 (第 139H 页)
   与姜景仁(献奎)
   答权翊元(希仁)
   答姜命奎
   答金秉星
   答李寅章
   答 姜晋奎
   答金凤求
   答姜鏶
   答朴圣辅
   答李昌述
   答姜济
   答刘敬百
   答
晚始把笔委送。官隶粮资则无米已久。玆以钱三缗送。似参以小米。犹胜于古人画粥之苦耶。呵呵。(戊戌)
姜晋奎
瞻咏中自莲洞传来惠状。奉读慰浣。况词翰灿如。爱玩无斁。至于先出之书。书以为贽者古道。尤可钦也。谨问花 (第 507H 页)
诗书百家。过眼辄上口。业功令。五际六变。无不臻妙。弱冠南游大岭之表。至于两湖。览观山川人物而归。时则 姜徵君晋奎
讲道北方。公往见而请业。受小学四子诸经。潜心体究。乃曰此吾家路子也。惜也。从前恁地销却閒岁月。己巳见 (第 75L 页)
之。辛巳修信使金弘集自日本还。赍一册上奏。劝 上交好外国。勿禁祅教。岭南士人李晚孙等上疏斥邪学。参判 姜晋奎
之作也。大司宪韩敬源摘其句语。请加之律。公诣之曰以堂堂卫正斥邪为罪则不知令公为何如人。敬源曰夏虫不可 (第 654L 页)
弟。和叔以纯厚明亮名于程门。则今世亦必有知德之人。小弟如欲私言。实不敢。亦有所不暇焉。
祭内季兄栎庵 姜公(晋奎)

于乎。桃柳之案。终古文章之士所不免。惟是琼楼一句。上感仁爱之天。而得以饭于牖下。则所谓死之日。即 (第 398H 页)
和叔以纯厚明亮名于程门。则今世亦必有知德之人。小弟如欲私言。实不敢。亦有所不暇焉。
祭内季兄栎庵姜公 (晋奎)

于乎。桃柳之案。终古文章之士所不免。惟是琼楼一句。上感仁爱之天。而得以饭于牖下。则所谓死之日。即 (第 398H 页)
   祭文[族弟亨秀]
   行状[李晚悫]
   墓志铭[柳致明]
   墓碣铭[李敦禹]
东里集跋
   东里集跋 姜晋奎
]
  

东里集跋 姜晋奎
不佞少尝有闻于家庭。盖曰士之为学。不可以不博。不博则知不周。不可以不专。不专则用不利。博而专者。 …… (第 168H 页)
。签标毕将还之。庭焕甫要余有一言。谨述其庭闻而附其所感于心者如右。以谂诸后之为公子云者。契家后生晋山 姜晋奎
谨跋。 (第 169H 页)
栎庵集卷之一(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伏次柳溪宗兄(命奎)幽居韵
   元年春。族叔小谏公(时焕)起废论事忤旨谪南海 ……   谨拚柳舜亨(进徽)蓍皋精舍韵。求正。
   玉堂。酬尹治伯(相说)
   除夕
栎庵集卷之二(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岭南楼(己未接慰行时)
   是夜舟游其下
   岭南楼。赠知府使君。
   ……   挽柳上舍少游(致游)
   挽柳代言谦叟(光睦)
   挽柳乃宇(胥镐)
   大妃殿端午帖
栎庵集卷之三(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敬庵许先生以天挺王佐之才。相 英陵。定礼乐考制度。立经陈纪。一道同俗。弥纶协赞 ……   次蒙泉精舍韵(金养镇别业。)
   挽李章彦(絅在)
   挽金上舍文兴(宗杰)
栎庵集卷之四(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疏
   除持平时八条疏(己酉)
   拜副修撰时乞养疏(癸丑)
   副修撰时。缴进古 ……   癸酉言事疏
   辞礼曹参判疏
   大报坛参班上言(丁丑)
   [筵说(甲寅)]
栎庵集卷之五(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书
   上果斋函丈
   [上果斋函丈]
   上朴尚书(永元)
   与李允文(昌述 ……   [寄<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2075_24.GIF'>孙]
   寄𤀂孙
   [寄𤀂孙]
栎庵集卷之六(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策
   三政策
   兵政策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教书
   教忠清监司沈承泽书(玉堂时制进)
   教江华留守黄浩民书
   教庆尚监司 ……   祭柳佥知(周祚)
   祭李慎庵谨休(晚悫)
   祭李监役法祖(文稷)
栎庵集卷之八(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祭文
   祭寿静斋柳公(鼎文)迁葬文
   祭李济甫(汇泽)
   祭李参议(汇廷) ……   再从弟德休(复奎)哀辞
   李可珍(铨)哀辞
 祝辞
   金浩直字孟集祝辞
   李嫄生晬盘祝辞
栎庵集卷之九(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序
   别郑圣八序(金溪录)
   锦溪洞稧序
   白氏书塾稧序
   金山唱酬诗后 ……   黄孝子旌阁记(镜湖录)
   海愚亭记
   羡乌斋舍记
   爱吾庵记
   廿川亭记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跋
   东里集跋
   蓉洲遗稿跋
   东国十志跋
   古文真宝誊抄后跋
 说
  ……   元朝四箴(丁未)
 传赞
   孝子金进福传
   吴孝子传(镜湖录)
 议
   杞忧私议
栎庵集卷之十一(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遗事
   祖考秋沙府君遗事(镜湖录)
   先妣贞夫人郑氏遗事
 墓志
   内子贞夫 ……   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白樵府君行状
   大司成吴公(积)行迹叙(镜湖录)
   孝子吴公(天锡)行迹叙
栎庵集卷之十二(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杂著
   家训(镜湖录)凡二十八条
   良已(金溪录)
   客问(金溪录)
   ……   读梓材(镜湖录)
   居閒琐录
栎庵集跋
   [栎庵集跋○姜镕]
栎庵集别集卷之一○补遗(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伏次柳溪幽居韵
   伏次鲁窝盆竹韵
   偶吟
   自遣
   金山寺
 
栎庵集卷之一(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伏次柳溪宗兄(命奎)幽居韵
芍药山南古法川。百年遗业数顷田。烟霞护屋此閒地。风 ……明月芰荷结佩长。酒为朋来时一醉。诗因思涩不成章。承明夜夜朝天烛。梦里犹携满袖香。
栎庵集卷之一(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明翁祧埋后。果斋函丈用先生集中拜慎斋墓韵志感。谨步以和。
存为道德著为灵。陟降 (第 257L 页)
栎庵集卷之二(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岭南楼(己未接慰行时)
    楼之胜。前人题咏备矣。添则近蛇足。续则为狗尾。
栎庵集卷之三(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诗
  
敬庵许先生以天挺王佐之才。相 英陵。定礼乐考制度。立经陈纪。一道同俗。弥纶协赞
栎庵集卷之四(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疏
   ……筵说(甲寅)]
 甲寅正月二十九日。进讲诗传第八卷。领议政金左根,日讲官徐戴淳,参赞官李元会,检讨官 姜晋奎,
史官朴道彬,李承游,假注书李亨会。
 臣奏曰。圣人之生。实天所命。固非以祈祷而然也。然天地之间。只有 …… (第 324H 页)
 

同日召对。进讲通鉴第八卷。参赞官李丰翼,侍读官俞晠焕,检讨官 姜晋奎,
阁臣李容殷,史官李承游,兼春秋白时殷,假注书孟道植。
 臣奏曰。文武之道。一而已矣。岂有乱世平世之异 (第 324L 页)
用哉。是以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举一而遗一者。如尧之乃武乃文。舜之舞羽格苗。允文文王而有赫怒整旅之事。桓桓武王而有镐京辟雍之制。则平世之不可无武。如乱世之不可无文也。盖才着尚字。则已有偏尚之意。而文武之道歧而为二矣。所谓文者。即度数词华之文。而非经纬制作之文。所谓武者。即战斗击射之武。而非止戈胜残之武矣。戴邈之非之者是矣。而亦不能明言文武之所以相须。治乱之不可偏废。则惜乎笃道崇儒之说。只有其言而不见其化也。然当基业草创之际干戈扰攘之时。而能为此言。使庠序复修而大学复立。则其功又曷可少哉。
 二月十二日。日讲入侍。日讲官李敦荣,参赞官金炳学,检讨官 姜晋奎,
史官李承游,兼春秋姜晢一,假注书洪承游各持诗传第八卷。
  (第 324L 页)
臣奏曰。此诗即下之刺上而无所归咎。故言上帝。不忍指斥。故言同僚。盖诗人恻怛忠厚之至意也。然小注新安胡氏之说曰。凡伯以亲贤之故。宜极言而力救之。顾乃不直致其谏而姑责同僚。以使之闻之者。亦岂非以监谤之故。不欲撄其锋以陷于罪也耶。夫厉王之无道。至于使人监谤。则虽以凡伯之亲贤忠爱。犹不敢直言极谏。以此推之。人君苟不虚己容受乐闻谠言。则政令施措之间。纵或有过中失当之举。为下者孰有敢言之者哉。是故孟子称大禹之德。而曰闻善言则拜。伊尹赞成汤之烈。而曰从谏弗咈。此虽言外之旨。亦愿 殿下以此诗为鉴。以禹汤为法焉。
 二月二十日召对。进讲通鉴第八卷。侍读官李载元,检讨官 姜晋奎,
参赞官朴齐韶,阁臣郑健朝,史官朴道彬,李承游,假注书朴周云。
 臣奏曰。举贤旌善四个字。即古今帝王为 (第 325H 页)
栎庵集卷之五(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书
  
栎庵集卷之六(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策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教书
   ……求。赵阅道之琴鹤萧疏。清风蜀郡。羊叔子之裘带轻缓。暇日岘山。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上梁文
  
从吾轩移建上梁文
燕尔后厥孙贻谟。敢拟善继善述之美。越我先若考底法。宜殚肯 …… (第 373L 页)
分外求。堂构弃基。敢忘斯义。畬菑望穫。宜念厥勤。奉劝文饶之后人。谨守平泉之旧业。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告由文
  
甲日祭告由文
甲日之祭。礼虽无文。揆以情理。不忍昧然。存既有庆。没宁敢忘。 …… (第 376L 页)
。今玆解归。来视邱垄。霜露既降。草树翳然。攀柏而号。昊天罔极。谨以清酌庶羞云云。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进香文
  
神贞皇后进香文
玄宰宣化。坤厚以承。黄道播光。月轮惟恒。圣人之出。厥配天作 …… (第 377H 页)
臣忝藩守。迹阻祖筵。龙輴莫凭。蚁缛未先。云乡杳绵。图报何处。敬荐泂酌。敢寓哀慕。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致祭文
  
长陵摄行祭祭文
皇矣 圣祖。武烈文德。业恢再昌。化洽八域。载其馀庥。佑我无 …… (第 378H 页)
此时表章。讵或少忽。有衋于怀。伻官蒇觞。寔出衷诚。非绪故常。英灵如在。庶格洋洋。
栎庵集卷之七(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祭文
  
祭果斋先生文
玄黓困敦月之蕤宾。果斋先生行将匦土。门人菁城 (第 379H 页)
姜晋奎
谨具时需薄品。敬奠于柩前曰。吾道东来。有的其统。圃老之倡。静退是踵。文简承之。益大以明。诣极造深。集 (第 379H 页)
栎庵集卷之八(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祭文
   ……。兄行矣。吾亦从此逝。将期之于九原。又将期之于后千百岁矣。惟兄之灵。尚有以鉴些。
栎庵集卷之八(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哀辞
  
三从兄景休氏(应奎)哀辞
我三从兄景休氏。有才有学。有文有行。得年仅二十九。 …… (第 406L 页)
辟雍东序西序之陈。雷耶石耶。五鹿客耶。彼逝者一瞑而不复知兮。惟以写乎后死之悲也。
栎庵集卷之八(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祝辞
  
金浩直字孟集祝辞
孔曰敬直。孟云义集。圣门之学。此其要切。生理本直。不直则罔 (第 407L 页)
栎庵集卷之九(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序
   ……知也。然则公之所修于己者。固自有致之。而天之所命于公者亦厚矣。是不但为公贺而已也。公昔官冢宰辞甚力。 晋奎
窃意其有今日久矣。既而出殿南服。入长度支。 …… (第 419H 页)
。案无簿牒。左右图书。已翛然山野气。既又进而诏之曰。自我之退。人之为我赆者。且溢箱矣。子独无一言乎。 晋奎
方浮沉升斗间。何敢属辞比事而为公羞。惟不材衰病。四方之志。日觉休歇。倘早晚东门下泽。萧然花山之阳。逝 …… (第 419L 页)
之责也。盍相与勉之戒之。天下未有祖先成立之事。子孙破坏而家不覆坠者也。岁设稧之后三年乙亥正月。不肖孙 晋奎
谨序。
又半序
又半者。泮老李显文之所自号也。余谂之曰。异哉号也。善恶相半则不成为德。明暗相半则不成 …… (第 422H 页)
嘿而去。遂次其问答。著于卷端。岁次戊子俊风节下浣。晋山 姜晋奎
谨书。
张吕书节要序
余年十六七时。受读朱子书节要。私窃妄疑夫子之门人知旧。盖极天下一时之选矣。而独 …… (第 425H 页)
差殊论也。惜其不及于陶山节约之时。不得与朱书并传。而后来儒先。亦无有议论及此者。玆岂非斯文之遗恨哉。 晋奎
之愚陋极不自揆。欲依陶山义例。采掇紧要。编为一书。而在我之权度鉴裁。既未敢于自信。又嫌以纂述自居。笔 …… (第 425L 页)
。年前闻寿静柳公有裒稡成帙者。亟从公之孙为吾甥者。求取而观之。则其所删所存所损所取。大抵十八九符合于 晋奎
之所商量。窃自幸四十年宿生寤寐而专辄是惧。僭猥是恐。迁就至今者。得因前辈成书。始遂其愿。誊出一本。更 …… (第 425L 页)
己丑五月长至前六日。后学晋山 姜晋奎
谨序。
栎庵集卷之九(晋山 (第 426H 页)
姜晋奎
晋五著)
 记
  
韶山记(金溪录)
金溪之北。有山曰九成。其形圆而耸。如植箫然。南曰籥笛之洞。虚 (第 426H 页)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跋
   ……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又论其世也。夫子谓宓子贱曰。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不佞于是集亦云。契家后生晋山 姜晋奎
谨跋。
蓉洲遗稿跋
右蓉洲集合七册。余友故代言柳公谦叟之遗文也。公天分甚高。又生长诗礼之家。自幼少时 …… (第 440L 页)
遂太息而书其后。其曰东国十志者。汝玉之所自名也。盖以门类义例。悉遵班氏故。岁己丑仲秋下元前一日。栎庵 姜晋奎
谨书。
古文真宝誊抄后跋
余少不解书。大凡抄录等事。素不敢生意。虽或甚不得已而为之。只是佔𠌫时私自 …… (第 442H 页)
书此而尾之。于乎。若及若之子孙。其尚明念之哉。辛卯孟夏上浣。七十五岁栎庵老祖书。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说
  
则喜说。赠朴万丰。(金溪录)
人孰不欲无过。非圣人不能也。有过孰不欲改之。非君 …… (第 442L 页)
也。不以颂而以规。昌述甫其无以余之不能于行而恶之也。不掩之狂者。亦圣人之所取也。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论
  
伍员论(金溪录)
伍员自楚亡之吴。以阖庐伯。阖庐死夫差立。尽谏以忠。卒戮于谗。 …… (第 444H 页)
而不能保其身也。然知微知彰。不失其几。惟君子能之。于员又何求备焉。作伍员论。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箴
  
元朝四箴(丁未)
    余年三十一矣。风埃颠倒。岁月难追。而居然颠毛已种种矣 …… (第 445L 页)
  

守孰为大。终始惟一。固执之利。永贞之吉。相古先民。死亦善道。冯车耻下。尾株犹抱。彼厌然者。亦非不知。惟不能守。其弊也欺。我痴且劣。盍择于斯。石电不继。仞篑斯亏。日月之至。曷若不违。慎小于大。勿三而二。有如不然。虽悔何遂。墨卿司戒。用是为刺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传赞
  
孝子金进福传
余尝观世之称人之孝者。必有灵异之事以赔之。 …… (第 446H 页)
然无表𧟊。绝类古老真坦。若今之所谓机巧栀蜡。不形于眉睫。其子在渊亦醇谨有父风。
栎庵集卷之十(晋山 姜晋奎
晋五著)
 议
  
杞忧私议
或有问于余曰士之生世也。天下万物。莫非己分 (第 44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