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尊在上柔卑在下得其顺序雷之与风二气相与更
 互而相成震动而巽顺无有违逆六爻刚柔皆相应
 和四事皆可久之道○苏子瞻曰恒非一日之故
 久
于其道而无意于速成者能之物未有穷而不变
 者故恒非能执一而不变能及其未穷而变耳居恒
 之世而利有攸往 (第 13b 页)
言也恒无失其为恒 惟久
于其道者知之程子曰天下
之理变而后能常朱子曰常而后能变常而后能变者
如天地无私覆载故能常覆载日月无私 (第 5b 页)
外之患何难去哉夫四夷之
为暴自古而然矣历观自古敌国之彊但有暴而无僭
今敌人建位号威伏群夷且百年矣国家 惟久
长之计
休兵务农以尊社稷未遑诛伐含垢忍耻为邻好权时
之策也若元昊者岂其比哉父子据河南朔方之地五
十年 (第 9b 页)
  有六卷其中间有叙述失次端委相淆者
睿鉴指示旷若发蒙谨仰遵
圣训详为核正各加案语以明之俾首尾秩然不 惟久
    湮陈笈得以表章且数百年未补罅漏一经 (第 4b 页)
   积而成之遂无伦次欧阳公云偶然欲书当勿
   散弃他日便成故事即我自观已有今昔之感
   矣又思天下事惟渐可以进 惟久
可以就惟耐 (第 51b 页)
 得病气绝复苏谓荷道力或曰明府生平置论不尔

 今何见而异之灌之敛眉答云神实不尽佛教不得
 不信语卒而终
坏经为衣
  宋尼智通
年少信道不笃师死罢嫁魏郡梁甫生一
 男家贫无以为衣尼有法华等经悉练之以衣其儿
 一年得病竟体坏烂状若 (第 36a 页)
(市何物曰丨丨而反君府/藏盈积 惟久
义尔详券)高义(丨丨薄层/云详云)周官义(韦逞毋传父/丨丨丨详慢)
不解易义(齐陆澄/详易)方若行 (第 21b 页)
照其质虽化其气尚在故或为萤
或为燐春夏间地气上升火随地出然得风日疏散使
其上归晶宇下归地中则不作光怪 惟久
雨乍晴上下
皆有冷气致火不能散去横骛地上偶逢膏腻之气则
燃而成光或牛马人畜血溅之处膏腻稍重光遂转大 (第 15a 页)
 造化岂费东君力只欠清香来扑鼻亦有天然标格

 不上寒窗不随流水应不钿宫额不愁三弄只恐罗
 袖轻拂
空道人
 朝天诗集内有跋悟 (第 2b 页)
空道人
墨迹云临(阙/)教授诜之
 之母徐氏讳蕴行自号悟 (第 2b 页)
空道人
学虞书得楷法多
 手抄佛书
蓬莱女官徐清字静之
 后山诗话云(阙/) 里黄氏诗作谢体书效鲁直妍妙 (第 2b 页)
不敢妄措
词若今来臣僚撰到麻制以天作之合对王假有家臣
所以不敢蹈袭而语者以其系立靖和皇后制语也又
惟久
乃济对非初其艰臣所以不敢蹈袭而语者以
其系立瑶华孟后制中语也凡此之𩔖谓宜避忌贴黄
云人臣之事君与后 (第 15b 页)
  灵川故有学岁久圯倾庙宇卑隘潢潦日积鞠为沮洳
无以称国家育才崇化之意嘉靖十有三年教谕陈璇
建议改图率诸生请于督府巡按藩臬诸司咸可之乃

发公帑二百馀金檄桂林府通判伍重暨璇董其役爰
相利宜规 惟久
永乃购邻地及益以淫祠一区理秽芟
芜聚材伐石经始于是岁之冬明年乙未秋八月落焉
右庙左学西东辉映翼以斋庑 (第 15a 页)
画组就之事。割
烹煎和之宜。规矩数及于亲姻。脱落颇盈于岁序。若其先
人后已。上下敦睦。悬罄知归。揖让 惟久。
在嫂叔则有谢氏
光小郎之才。于娣姒则有钟氏洽介妇之德。周给不碍于
亲疏。泛爱无择于良贱。至于星霜伏腊 (第 16a 页)
  朱谏(春夜独坐)
  孙伟(送廖汝谦入蜀)
  陆深(闺词)
  汤胤绩(白鹊)
  孙一元(醉着/寄青 空道人)
  沈周(送祥公归灵隐)
  祝允明(戏题秉叔燕月之什/杂题)
  文徵明(越来溪/出京题谢诸送客 (第 40a 页)
  白鹊
晓随金印出边州晚送歌声入御楼剪取白罗飞绣幕旗竿十
犬挂胡头
 孙一元
  醉着
清樽倒尽醉还醒独抱渔竿卧晚汀风露满身呼不起一江流
水梦中听
  寄青 空道人

斗酒长歌送夕醺相思无奈隔重云夜来梦到西湖路白石滩
头鹤是君
 沈周
  送祥公归灵隐
前年记有老僧房 (第 18a 页)
   金容出世天尊
霓裳缥缈霞佩琳琅映玉体之洁清俨琼颜

之潇洒精神入妙步武登真可谓宿劫因缘
今生际遇第 惟久
沦幽昧恐心地之未澄致
滓阳灵或性天之尚郁巳遵依于科律为传
度于戒条庸辟迷途肆腾觉路今当佩符受
劵参箓 (第 029b 页)
   上香长跪
具位臣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上言臣
闻下民恶死动之死地而不知上帝好生示
以生方而无巳眷彼幽涂之滞魄孰非祖气
之分灵忍使沉沦或孤化育今有某崇建道
场开度亡故某飞章吁帝颁札追魂谅纶綍
之肆驰敕仙灵而受役载 惟久
沦地暗夐隔
天光业对未清形神犹秽五行颠错百体支 (第 007a 页)

交感性水太和可见可守圣慧婆娑真言教子永斩尘魔
朱大真人曰我来为子言魔道人深居大洞欲绝想绝则魔其 空道人
贵显朝廷行仁行义则魔其遇道人平等为心悠恬頣 (第 3p043b 页)
之辩。分别之识拟论。宜乎
此珠强名以清也。处染常净。沦变靡殊。在六凡而恒
照。届四圣而常寂。兹岂非幻 空道人
无碍珠。葆光居
士净愿珠。虚舟上人普光珠。三有含灵。如意珠哉。性
湛法侣袖示请一语。余辞拙。不获深感 (第 0511b 页)
业者须每日清晨服饰巳后面西
正立念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气为一念如是十气
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 惟久
气极为
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
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
者显是籍 (第 0416b 页)
礼谢而退。出语人曰。还丹一粒。点铁
成金堂。头老汉之谓也。

*** 天宁昙禅师法嗣

**** 三 空道人

自幼具丈夫志。不为富贵所夺。见竺云昙
禅师示赵州无字话。阅数年。一日复见云。问曰生死
到来时如何。云 (第 07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