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洞神部
 参(石鼓文雉兔旧作革非当作参)(云覆日也通作阴)(古文阴从省)(尔雅椮鱼)
(舍也椮罧古今字)(吟)(参)(阴)(信也说文引诗天难谌斯)(阴文选思玄赋)
(斟汉书)(参人参)(燖)


十三覃

(本庵蔽字石鼓文勿勿伐借作掩字)(庵)(食器也元阿里英私印亦借作庵)(同上)
(音同上考古图伯戋馈 李庠
彭曰说文皿部有盦覆盖也徐铉谓今俗作非是细详字音头酉足)
(而加于皿乃是馈而以捧连汤饭而加覆盖尔)□( (第 6b 页)
其肉而啖之
杜韬字景文蜀郡成都人也祖植有名蜀士武帝时为
符节令父眕略阳护军韬初以才学著称州举秀才遭 李庠
之乱避地南平太守应詹爱其才而礼之后为醴
陵令时巴蜀流人汝班蹇硕等数万家布在荆湘间而
为旧百姓之所侵苦 (第 76a 页)
用命者
三人部阵肃然廞恶其齐整欲杀之而未言长史杜淑
司马张粲言于廞曰传云五大不在边将军起兵始尔
便遣 李庠
握彊兵于外愚窃惑焉且非我族类其心必
异倒戈授人窃以为不可愿将军图之廞敛容曰卿言
正当吾意可谓起予者商 (第 67b 页)
      周孟初(象山人泉/州知府)
  孙渊(临海人怀/柔教谕)    郑阜义(鄞/人)
   李庠(西安人壬/辰进士)
    浦源(鄞人/训导)
  余处庄(定海人丰/城教谕)   李回(绍兴/人)
  方实(萧山人礼 (第 32b 页)
使招合六郡
壮勇至万馀人以断北道
永宁元年春正月 李庠
骁勇得众心赵廞浸忌之而未
言长史蜀郡杜淑张粲说廞曰将军起兵始尔而遽遣
李庠握彊兵于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 36a 页)
 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敢肆妄言万一言不应须伏
 法老校笑曰君未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聊欲安
 众心耳(梦溪/笔谈) 李庠
字彭年唐郇王裔万年人性纯厚长于吏事父尚
 书在真定断狱有令名庠多助焉佐政万年善窒讼 (第 12b 页)
(节度使且有制词/不知何谓俟考)
辛酉右司諌潘良贵罢为尚书工部员外郎 洺州防
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李庠
为东京副留守时侍 …… (第 4b 页)
卫马军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将所部扈元祐太后至南
京故以庠代之(按庠近以登极恩方复防御使而日历/称观察使 李庠
为东京副留守恐误)
 都水使者陈求道坐河决责单州团练副使且令主
管本监公事
壬戌卫尉少卿卫肤敏言河朔 (第 5a 页)
 (帝鸿嘉/三年)

  书法(廞尝书反矣曷为不以诛书特私也初 李庠/
劝称尊号廞托大义斩庠特于是怨廞杀之)
  (则是复私怨而已矣故廞虽/书反纲目终不以讨子特也)
三月齐 (第 51a 页)
 袁 谦       庞 东(俱遂/州人)
  杜文粹       王左之
  赵庆才        李 庠(上俱安/岳县人)
  姜公修       杨 发 (第 65a 页)
   谢恩
嘉靖六年五月该本部议得王府选取子弟婚毕谢恩
许于三年以里举行如过三年者照例治罪等因奉圣
旨依拟行钦此
   教养仪宾
弘治二年二月本部题据赵府等府起送仪宾赵文等
到京冠带看得数内 李庠
秦鹤年貌幼小合送本府读
书三年待其长成另行具奏等因奉孝宗皇帝圣旨是 (第 26b 页)
 利(永乐初主连城簿持己公平为政敏捷勷/赞庶务壅决如流去任民愈思之 省志)冯源

 (永乐初知连城县崇励学校劝课农桑政治精明/废堕具举民庶赖以安业卒于官人咸痛惜之)
 (郡/志) 李庠(永乐中知清流县先是县燬于寇庠至/新县治建学官审役法以均差徭严课)
 (试以励士子莅任凡十有五年/终始如一民至今思之 郡志)
梁瑶(永乐间知宁/化县视民如)
 (子不事苛刻涖任数年政脩利举后以忧去百/姓号泣攀留者塞道致马为之不 (第 29b 页)
  东汉志大将军有长史司马皆一人职参谋议掾属
二十九人其领军皆有部曲孙皓天纪三年夏郭马
反马本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晋纪 李庠
传赵钦将 (第 15a 页)
 钱麦冬三钱炒白术四钱牛膝二钱四分五味子八
 分制附子一钱五分人参八钱另煎冲服日二剂不
 五日全安时有 李庠
生同日得病症候无异一剂发
 散汗出彻夜次日死矣
张路玉治春榜赵明远平时六脉微弱患中风经岁不
 痊诊之 (第 28a 页)
  别本乐毅论

旧传乐毅论误书两字以雌黄点正以今所传挍于旧
史异者盖二十八字其文意自不相妨盖书传已久不
能无误昔时于秦玢兵部家得别本乐毅论文字完整
笔力差劣然挍今秘閤石本亦可上下相敌或疑王著
之所书也
  高绅乐毅论 李庠
旧得乐毅论其本乃高绅所藏石过自矜持谓真
逸少书沈存中亦谓得前人说逸少诸书多是缣纸惟 …… (第 12b 页)
  又子敬别帖
谢太傅㤅逸少不取子敬人之好尚各以所见后世论
者便以此为据至过有诋訾岂知真子敬父子间邪且

学本家法以意相授非入其阃域者定孰知之或为说
曰天公问下方人何衣曰衣蚕(一作/虫)蚕若何曰喙□□
类马色邠邠类虎天公以为谩使下问还报乃信西方
诸国闻汉人语蚕吐丝而衣亦以为欺也夫妄言者尝
托于无而人或以为有信言者每托于有而人或以为
无人之诞信相欺何可胜辨邪后人观子敬书知其立
论者皆蚕说也必有得子敬意者然后可与辨此 李庠
示余别帖窃有感焉天下之迷于是非多矣何可计邪 (第 19a 页)
之说异矣
董逌云 李庠
旧得乐毅论其本乃高绅学士家所藏石
过自矜持谓真逸少书沈存中亦谓前人说逸少书多
是缣纸惟乐毅论书于石不 (第 13b 页)
忠刘光世王渊并除节度使
八月(阙/)日三省同奉圣旨右司谏潘良贵除工部员外
郎观察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李庠
除东京副留守
八月五日内降白麻除臣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除
黄潜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第 14a 页)
   裴剑驱虎
汾州横山嘉祐年中忽有一虎早暮当路伤
人才闻官司及猎户打捕则变为五七只递
相抵拒况是河东入京要路为害及大因三
水知县杨宗道挈家赴任道出横山被咬去
一女申州及提转司牒差地分巡检等与人
防护添立赏钱召人猎捕时有云游道士姓
裴状称能断此虎本州依申裴道士去称七
日又来称此虎非是真兽乃汉时赵国诸侯
张毅一家七口负楚兵杀戮于此山采樵人

见之不认乃将七副死尸收聚一处埋在横
山神庙后深僻处不曾有人踏践因此遂成
精灵又因天赦日承得瑶池玉液甘露入腹
致变化为猛虎要食人血肉欲邀使旆出城
看断此妖虎时知州 李庠
运副邵唐提刑孙
康应抽带兵甲前往横山坡岭道士独自深
入忽天色昏暮风烟四起髣髴于云端露现
裴道士披发执 (第 011b 页)
剑叫云 李庠
等不得惊恐已
驱出妖虎七只庠等即时顶拜知是真武曾
于唐则天时降应裴侍郎家诞生留此姓氏 (第 011b 页)
氏,新郑王恒位妻。夫亡,守节终老。
李洵妻翟氏〈刘氏附〉
按《开封府志》:翟氏,新郑举人李洵妻,与洵 弟庠
生淘妻刘氏俱少寡守节。旌表。
刘附明妻齐氏〈妇赵氏附〉
按《开封府志》:齐氏,陈州庠生刘附明妻。流寇
曲端
按《宋史本传》:端字正甫,镇戎人。父涣,任左班殿直,战死。端三岁,授三班借职。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历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砦兵马监押,权泾原路第三将。夏人入寇泾原,帅司调统制 李庠
捍御,端在遣中。庠驻兵柏林堡,斥堠不谨,为夏人所薄,兵大溃,端力战败之,整军还。夏人再入寇,西安州、
窟宅。纵目遐眺,恍惚见宁化、将乐等县。主事邓向荣题藏子岩诗。高风岭 在县东八里。岭险峻。宣德间,知县 李庠
创亭其上,改名高善。
灵龟岩 在县东北永得里。岩洞清幽。旧传岩下忽出大龟,僧刱庵祀之。
七峰岩 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