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地理類
儒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城八日而陷(此以绍兴元年六月戊/寅其家乞赠官状修入)
(状云建炎二年正月十/六日城陷故系此日)
癸卯 直龙图阁黄唐传 守起居郎寻迁中书舍人黄潜
厚之除延康也言者论其无名进职而 (第 16a 页)
唐传 行词极其
称美故潜善擢 (第 16a 页)
(唐传 初见元年二月其迁中书舍人/日历不载而后省题名系之此年八) …… (第 16a 页)
(月按史今年三月壬寅康执权除起居郎执权既迁五/月乙卯又除周望则 唐传 之迁不容在八月矣马伸论)
(黄潜善疏云一日逐三舍人乃取诸群小以掌丝纶而/无 (第 16b 页)
唐传 名则 (第 16b 页)
唐传 之迁又当在其先不知何以不与策)
(士之列皆不可考张澄劾潜善疏第十三事云 (第 16b 页)
中书舍/人黄唐传 行潜厚诰词云云潜厚以去年十二月迁延)
(康其出诰当在正月不知 (第 16b 页)
唐传 已为舍人/或但以左史摄行也今并书之更俟参考) 是日金人
陷潍州时右副元帅宗辅引兵侵山东而京东无帅士 (第 16b 页)
(状云建炎二年正月十/六日城陷故系此日)
癸卯 直龙图阁黄唐传 守起居郎寻迁中书舍人黄潜
厚之除延康也言者论其无名进职而 (第 16a 页)
唐传 行词极其
称美故潜善擢 (第 16a 页)
(唐传 初见元年二月其迁中书舍人/日历不载而后省题名系之此年八) …… (第 16a 页)
(月按史今年三月壬寅康执权除起居郎执权既迁五/月乙卯又除周望则 唐传 之迁不容在八月矣马伸论)
(黄潜善疏云一日逐三舍人乃取诸群小以掌丝纶而/无 (第 16b 页)
唐传 名则 (第 16b 页)
唐传 之迁又当在其先不知何以不与策)
(士之列皆不可考张澄劾潜善疏第十三事云 (第 16b 页)
中书舍/人黄唐传 行潜厚诰词云云潜厚以去年十二月迁延)
(康其出诰当在正月不知 (第 16b 页)
唐传 已为舍人/或但以左史摄行也今并书之更俟参考) 是日金人
陷潍州时右副元帅宗辅引兵侵山东而京东无帅士 (第 16b 页)
郎朱鞸礼部侍郎张浚举直柔工部侍郎康执权举
王觉及朝请大夫李公彦给事中黄哲举杭州州学教
授李谊中书舍人 黄唐传 举朝请大夫知兴化军张读
中书舍人张澄举从政郎致仕周虎臣等各二人上问
辅臣今所举士人卿等有识者否潜善曰 (第 13b 页)
王觉及朝请大夫李公彦给事中黄哲举杭州州学教
授李谊中书舍人 黄唐传 举朝请大夫知兴化军张读
中书舍人张澄举从政郎致仕周虎臣等各二人上问
辅臣今所举士人卿等有识者否潜善曰 (第 13b 页)
他书附其本日)既而焕复求去改提举江州太平
观焕遂居忠州 遣奉议郎通判湖州张焘赍诏书抚
谕江浙焘不受 中书舍人黄唐传 罢为徽猷阁待制
奉祠 入内东头供奉官冯益干办皇城司(日历绍兴/三年二月)
(一日皇城司奏契勘办皇城司 (第 30a 页)
观焕遂居忠州 遣奉议郎通判湖州张焘赍诏书抚
谕江浙焘不受 中书舍人黄唐传 罢为徽猷阁待制
奉祠 入内东头供奉官冯益干办皇城司(日历绍兴/三年二月)
(一日皇城司奏契勘办皇城司 (第 30a 页)
𨽻神武诸军
己巳徽猷阁待制知平江府李擢试尚书工部侍郎徽
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 黄唐传 试给事中秘阁修
撰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孙近为秘书少监并限三日赴
行在 是日颍昌捷奏至诏李横再进翊卫大夫加 (第 22b 页)
己巳徽猷阁待制知平江府李擢试尚书工部侍郎徽
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 黄唐传 试给事中秘阁修
撰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孙近为秘书少监并限三日赴
行在 是日颍昌捷奏至诏李横再进翊卫大夫加 (第 22b 页)
等改京官除馆职中等减三年
磨勘下等减二年并与堂除奏补出身人以赐进士及
第出身同出身为三等之差著为令 给事中黄唐传
暂权翰林学士以綦崇礼疾告也 诏太史局每月具
天文风云气候日月交蚀等事实封报秘书省 初置
提举孳生牧马 …… (第 2b 页)
省费给事中 黄唐传 上疏言自罢发运司后上供钱物
顿失拘催遂改为都漕盖以收簇上供应副行朝为事
今罢此亦可省官吏之费但虑诸路 …… (第 18a 页)
从之(熊克小历误以 唐传 元章为懋所奏遂并户部定/夺之语合为一章盖卤莽也今依日历各取其要)
(语别/书之)
辛丑信安郡王孟忠厚 …… (第 18b 页)
下论者以为吏部改官格法甚严虽见任宰臣回
授转官亦无改官之例乞改正乃诏循敦复二资
戊申罢江浙等路转运司 给事中黄唐传 言自置司以
来催发上供所增钱三十馀万缗黄金千五百馀两米
二十二万斛绢二十馀万匹绵亦称是不知何名而遽 …… (第 21b 页)
疆固直第朝廷未尝辨雪致纲有言今欲直
伯疆之冤当先令辨正也(十一月丁卯寝命五/年三月乙亥再推恩)
己酉 给事中黄唐传 言近下求言之诏未闻有画一奇 (第 23a 页)
磨勘下等减二年并与堂除奏补出身人以赐进士及
第出身同出身为三等之差著为令 给事中黄唐传
暂权翰林学士以綦崇礼疾告也 诏太史局每月具
天文风云气候日月交蚀等事实封报秘书省 初置
提举孳生牧马 …… (第 2b 页)
省费给事中 黄唐传 上疏言自罢发运司后上供钱物
顿失拘催遂改为都漕盖以收簇上供应副行朝为事
今罢此亦可省官吏之费但虑诸路 …… (第 18a 页)
从之(熊克小历误以 唐传 元章为懋所奏遂并户部定/夺之语合为一章盖卤莽也今依日历各取其要)
(语别/书之)
辛丑信安郡王孟忠厚 …… (第 18b 页)
下论者以为吏部改官格法甚严虽见任宰臣回
授转官亦无改官之例乞改正乃诏循敦复二资
戊申罢江浙等路转运司 给事中黄唐传 言自置司以
来催发上供所增钱三十馀万缗黄金千五百馀两米
二十二万斛绢二十馀万匹绵亦称是不知何名而遽 …… (第 21b 页)
疆固直第朝廷未尝辨雪致纲有言今欲直
伯疆之冤当先令辨正也(十一月丁卯寝命五/年三月乙亥再推恩)
己酉 给事中黄唐传 言近下求言之诏未闻有画一奇 (第 23a 页)
右朝请大夫陈杌知通州
癸丑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引疾求去诏干办御药院赵
彻宣押赴都堂视事时天象示变台谏交章论颐浩之
罪上始厌之及罢都漕司颐浩不能争乃求去 秘书
少监孙近请命前宰执供具建炎四年二月以前时政
记仍令修注官补建炎以来起居注命百司日以朝廷
所施行事报秘书省进奏院月报亦如之从之
甲寅吕颐浩再求去诏干办御药院邵谔宣押视事
川陜宣抚司随军转运使赵开增印钱引一百五十万
缗以钱引未通流于夔路故也
乙卯 给事中黄唐传 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免谢辞时殿中侍御史常同言 (第 2a 页)
唐传 自为给事中将及
半岁朝廷政事宁无差失前后台谏劾正亦多 (第 2a 页)
唐传 尸
禄其间曾无一言封駮但乞以文士解额三分取武士
为此不急之务而已其畏谨缄默如此今都转运司虚
占员阙蠹 …… (第 2a 页)
下以为可罢唯大臣初主议者尚欲存留 唐传 不顾公
议明示傅会之迹欲以取悦宰相顷者京城失守 (第 2b 页)
唐传
为宗正少卿尽取玉牒献于金帅使皇族系累而去用
此张邦昌差权中书舍人屡行伪命告词士大夫至今
切齿望赐罢黜 (第 2b 页)
以肃百僚故有是命章再上遂夺职 (唐/传)
( 夺职在/丁巳) 湖南转运副使李弼孺罢先是本路安抚使
折彦质奏弼孺与之有旧隙请罢去诏弼孺移江西(五/月 (第 2b 页)
癸丑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引疾求去诏干办御药院赵
彻宣押赴都堂视事时天象示变台谏交章论颐浩之
罪上始厌之及罢都漕司颐浩不能争乃求去 秘书
少监孙近请命前宰执供具建炎四年二月以前时政
记仍令修注官补建炎以来起居注命百司日以朝廷
所施行事报秘书省进奏院月报亦如之从之
甲寅吕颐浩再求去诏干办御药院邵谔宣押视事
川陜宣抚司随军转运使赵开增印钱引一百五十万
缗以钱引未通流于夔路故也
乙卯 给事中黄唐传 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免谢辞时殿中侍御史常同言 (第 2a 页)
唐传 自为给事中将及
半岁朝廷政事宁无差失前后台谏劾正亦多 (第 2a 页)
唐传 尸
禄其间曾无一言封駮但乞以文士解额三分取武士
为此不急之务而已其畏谨缄默如此今都转运司虚
占员阙蠹 …… (第 2a 页)
下以为可罢唯大臣初主议者尚欲存留 唐传 不顾公
议明示傅会之迹欲以取悦宰相顷者京城失守 (第 2b 页)
唐传
为宗正少卿尽取玉牒献于金帅使皇族系累而去用
此张邦昌差权中书舍人屡行伪命告词士大夫至今
切齿望赐罢黜 (第 2b 页)
以肃百僚故有是命章再上遂夺职 (唐/传)
( 夺职在/丁巳) 湖南转运副使李弼孺罢先是本路安抚使
折彦质奏弼孺与之有旧隙请罢去诏弼孺移江西(五/月 (第 2b 页)
衢以明邦彦无罪亦颇出正论布衣魏孝友太学正吴
若上书辨论其失敏安得无失言焉既而税懋乃论太
学长贰黄哲 黄唐传 令屏斥伏阙上书长贰皇恐待罪
寻得旨及看乃是忠义所激之语遂寝税又呼时雍令
根治学生伏阙百姓欲置于法户部 (第 3a 页)
若上书辨论其失敏安得无失言焉既而税懋乃论太
学长贰黄哲 黄唐传 令屏斥伏阙上书长贰皇恐待罪
寻得旨及看乃是忠义所激之语遂寝税又呼时雍令
根治学生伏阙百姓欲置于法户部 (第 3a 页)
温泉坊(地名/内汤)
南
思义坊(旧曰阜财交易所也/通大隐坊地名厂下)
连桂坊(地名梳行 黄给事唐传 之居/兄弟继登科第延康名之)
清泰坊(地名石井大观中李/殿撰畸立识时也)
朝士坊(地名小石井以朱 (第 15b 页)
南
思义坊(旧曰阜财交易所也/通大隐坊地名厂下)
连桂坊(地名梳行 黄给事唐传 之居/兄弟继登科第延康名之)
清泰坊(地名石井大观中李/殿撰畸立识时也)
朝士坊(地名小石井以朱 (第 15b 页)
也濮园之亲所谓南班宗室是也近年如赵不流之
属皆是南班其恩礼又优故濮园位下女事人者其
夫皆有官因言京师破时 黄唐传 为宗正官以宗室
簿籍献于金金依簿搜索无一人能逃匿者又徽宗
渊圣诸子皆是宦者指名取索亦无一人能免者 (第 15a 页)
属皆是南班其恩礼又优故濮园位下女事人者其
夫皆有官因言京师破时 黄唐传 为宗正官以宗室
簿籍献于金金依簿搜索无一人能逃匿者又徽宗
渊圣诸子皆是宦者指名取索亦无一人能免者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