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法制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正一部
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大穰
旧唐书代宗本纪大历九年七月久旱京兆尹黎干历
祷诸祠未雨又请祷 文宣 庙上曰丘之祷久矣
十二年六月癸巳时小旱上斋居祈祷圣体不康是日
不视朝
德宗本纪贞元元年五月癸卯分命朝 (第 22a 页)
旧唐书代宗本纪大历九年七月久旱京兆尹黎干历
祷诸祠未雨又请祷 文宣 庙上曰丘之祷久矣
十二年六月癸巳时小旱上斋居祈祷圣体不康是日
不视朝
德宗本纪贞元元年五月癸卯分命朝 (第 22a 页)
侯之特会者多在隐桓以前自有主会无特会参会
者矣大夫之特会者多在 文宣 以后有大夫特会而
后有大夫主会者矣以诸侯而主天下之会自北杏
始以大夫而主天下之会自钟离始以夷狄而 (第 43a 页)
者矣大夫之特会者多在 文宣 以后有大夫特会而
后有大夫主会者矣以诸侯而主天下之会自北杏
始以大夫而主天下之会自钟离始以夷狄而 (第 43a 页)
(见讨故结昏于齐为自安计越典礼以逆之如此其/亟而不顾者必敬嬴仲遂请齐立接之始谋也其后)
(滕文公定为三年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丧纪寖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
(宣 莫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 (第 2a 页)
(滕文公定为三年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丧纪寖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
(宣 莫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 (第 2a 页)
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朱子曰谓鲁不行三年/之丧者乃其后世之失)
(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丧纪寖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宣 莫
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杜氏曰不/讥丧娶者)
(不待贬绝而自明也薛氏曰公薨夫人出大 (第 4b 页)
(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丧纪寖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宣 莫
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杜氏曰不/讥丧娶者)
(不待贬绝而自明也薛氏曰公薨夫人出大 (第 4b 页)
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孟子朱子注谓鲁不行三/年之丧者乃其后世之失)
(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丧纪浸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宣 莫
之行矣(据文公亦三/年之内图昏)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音/现)
者也(杜氏曰不讥丧娶者不待 (第 3a 页)
(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丧纪浸废夫岂一朝一夕之故自 文宣 莫
之行矣(据文公亦三/年之内图昏)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音/现)
者也(杜氏曰不讥丧娶者不待 (第 3a 页)
荒宠乐持禄养痈之君若臣论晋
宋者归咎于太元与宝庆绍定之政韩侂胄贾似道之
徒而风飙扬举违枯集菀者为郤超 刘穆之 史天泽张
弘范李恒新国之腹心旧主之蟊贼也春秋之季王国
则景王以之列侯则晋平齐景鲁昭当之而宾孟梁丘
据 (第 36b 页)
宋者归咎于太元与宝庆绍定之政韩侂胄贾似道之
徒而风飙扬举违枯集菀者为郤超 刘穆之 史天泽张
弘范李恒新国之腹心旧主之蟊贼也春秋之季王国
则景王以之列侯则晋平齐景鲁昭当之而宾孟梁丘
据 (第 36b 页)
接之始谋也其后滕文公定为三年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丧纪浸废夫岂一朝一)
(夕之故自 文宣 莫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有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恶夫人与) (第 1b 页)
(夕之故自 文宣 莫之行矣此所谓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有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恶夫人与) (第 1b 页)
何哉三正应党之甚深二非正应党之尚浅也三何
以贞也曰正应也虽正应亦凶也此如荀彧之党曹
操贾充之党司马懿 刘穆之 之党刘裕也十年数之
终十年勿用终不可用也大悖于道有何时而可用
耶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 (第 19a 页)
以贞也曰正应也虽正应亦凶也此如荀彧之党曹
操贾充之党司马懿 刘穆之 之党刘裕也十年数之
终十年勿用终不可用也大悖于道有何时而可用
耶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 (第 19a 页)
立成公以朝新君如晋其不书朝而书如者史例也
夫以齐桓之伯庄僖每如齐而未尝一朝以齐晋鲁
卫本敌国也至此则齐鲁皆属国矣故曰春秋自 文
宣 以后多志晋恶非虚语也
襄三年春公如晋
此襄公以新立朝晋悼公也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此朝晋听晋颁属 (第 11a 页)
夫以齐桓之伯庄僖每如齐而未尝一朝以齐晋鲁
卫本敌国也至此则齐鲁皆属国矣故曰春秋自 文
宣 以后多志晋恶非虚语也
襄三年春公如晋
此襄公以新立朝晋悼公也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此朝晋听晋颁属 (第 11a 页)
四人二瑟是也无徒瑟者当点承
夫子尔何如之问口已罢歌手亦停挥但微有瑟音故
曰希铿尔则投瑟之声粘下文史称 刘穆之 目览辞讼
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刘炫左画方右画圆口
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为千百载来异人岂知圣门已
有 (第 3b 页)
夫子尔何如之问口已罢歌手亦停挥但微有瑟音故
曰希铿尔则投瑟之声粘下文史称 刘穆之 目览辞讼
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刘炫左画方右画圆口
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为千百载来异人岂知圣门已
有 (第 3b 页)
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
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谓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恭帝时傅季友代宋国公刘裕作求加赠 刘穆之 表曰
臣闻崇贤旌善王化所先念功简劳义深追远故司勋
秉策在勤必记德之休明没而弥著故尚书左仆射前
军将军 (第 15a 页)
臣 刘穆之 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竭谋猷外勤
庶政密勿军国心力俱尽及登庸朝右尹司京畿敷赞 …… (第 15a 页)
事荣哀既备宠灵
已泰臣伏思寻自义熙草创艰患未弭外虞既殷内难
亦荐时屯世故靡有宁岁臣以寡劣负荷国重实赖 穆
之 匡翼之勋岂唯谠言嘉谋溢于民听若乃忠规密谟
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事隔于皇朝功隐于视
听者不可胜记所 …… (第 15b 页)
其义也
至和二年知制诰刘敞奏曰臣等据祠部员外郎直集
贤院祖无择奏伏见至圣文宣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
袭封 文宣公 乃是其人未死已赐谥矣臣窃观前史孔
子之后袭封者众在汉魏则曰褒成褒圣宗圣在晋宋
亦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 …… (第 32a 页)
公为大夫使奉祭祀
唯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遂以均为褒成君
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 文宣
公 是皆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生而谥之不经甚矣欲
乞明诏有司详求古训或封以小国或取尊儒褒圣之
义别定美号加于 …… (第 32b 页)
祖之旧耳故遂封夫子文宣王而爵其后 文宣公 考校
本末甚失事理因循承袭至今不改先帝既封泰山亲
祠阙里又加 (第 33b 页)
文宣 以至圣之号则人伦之极致盛德之
显名尽在此矣尤非其子孙臣庶所宜袭处而称之者
也臣等以谓无择议是可用其文 (第 33b 页)
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谓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恭帝时傅季友代宋国公刘裕作求加赠 刘穆之 表曰
臣闻崇贤旌善王化所先念功简劳义深追远故司勋
秉策在勤必记德之休明没而弥著故尚书左仆射前
军将军 (第 15a 页)
臣 刘穆之 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竭谋猷外勤
庶政密勿军国心力俱尽及登庸朝右尹司京畿敷赞 …… (第 15a 页)
事荣哀既备宠灵
已泰臣伏思寻自义熙草创艰患未弭外虞既殷内难
亦荐时屯世故靡有宁岁臣以寡劣负荷国重实赖 穆
之 匡翼之勋岂唯谠言嘉谋溢于民听若乃忠规密谟
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事隔于皇朝功隐于视
听者不可胜记所 …… (第 15b 页)
其义也
至和二年知制诰刘敞奏曰臣等据祠部员外郎直集
贤院祖无择奏伏见至圣文宣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
袭封 文宣公 乃是其人未死已赐谥矣臣窃观前史孔
子之后袭封者众在汉魏则曰褒成褒圣宗圣在晋宋
亦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 …… (第 32a 页)
公为大夫使奉祭祀
唯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遂以均为褒成君
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 文宣
公 是皆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生而谥之不经甚矣欲
乞明诏有司详求古训或封以小国或取尊儒褒圣之
义别定美号加于 …… (第 32b 页)
祖之旧耳故遂封夫子文宣王而爵其后 文宣公 考校
本末甚失事理因循承袭至今不改先帝既封泰山亲
祠阙里又加 (第 33b 页)
文宣 以至圣之号则人伦之极致盛德之
显名尽在此矣尤非其子孙臣庶所宜袭处而称之者
也臣等以谓无择议是可用其文 (第 33b 页)
为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
平陵帝废为海西公追贬后曰海西公夫人太元九年
海西公薨于吴又以后合葬于吴陵
简 文宣 郑太后讳阿春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祖合
临济令父恺字祖元安丰太守后少孤无兄弟唯姊妹
四人后最长先适渤海 (第 27a 页)
平陵帝废为海西公追贬后曰海西公夫人太元九年
海西公薨于吴又以后合葬于吴陵
简 文宣 郑太后讳阿春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祖合
临济令父恺字祖元安丰太守后少孤无兄弟唯姊妹
四人后最长先适渤海 (第 27a 页)
者不可胜数秋遣五威将
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
命二十五福应十二凡四十二篇其德祥言 文宣 之世
黄龙见于成纪新都高祖考王伯墓门梓柱生枝叶之
属符命言井石金匮之属福应言雌鸡化为雄之属其
文尔雅 (第 36b 页)
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
命二十五福应十二凡四十二篇其德祥言 文宣 之世
黄龙见于成纪新都高祖考王伯墓门梓柱生枝叶之
属符命言井石金匮之属福应言雌鸡化为雄之属其
文尔雅 (第 36b 页)
刘钟 虞邱进 孟怀玉(弟龙/符)胡藩 刘康祖(父/虔)
(之道伯父简之子简之/子 产 道产 延孙) 刘穆之 字 (第 1b 页)
道和 小字道民东莞莒人汉齐悼惠王肥后
也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琅邪太守济阴江
凯所知以为府主簿初 (第 1b 页)
穆之 尝梦与高祖俱汎海忽值 (第 1b 页)
大风惊惧俯视船下见有二白龙挟舫既而至一山峰
崿耸秀林木繁密意甚悦之及武帝尅京城问何无忌
曰急须一主簿何由得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帝曰吾亦
识之即驰召焉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
头属与信会直视不言者久之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
武帝帝谓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 (第 2a 页)
一军吏甚急卿
谓谁堪其选 穆之 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
际略当无见踰者武帝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 …… (第 2a 页)
坐受署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 穆之 所建
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之 (第 2b 页)
穆之 亦竭节尽诚无所
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
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元科条繁密 (第 2b 页)
穆之 斟酌时宜随
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
簿记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元功封西华县 …… (第 2b 页)
丹徒领州以内事付仆射孟昶遣尚书右丞皮沈以二
议咨武帝沈先与 穆之 言 (第 3a 页)
穆之 伪如厕即密疏白帝言
沈语不可从帝既见沈且令出外呼 (第 3a 页)
穆之 问 (第 3a 页)
穆之 曰
公兴复皇祚勋高万古既有大功便有大位位大勋高
非可持久公今日岂得居谦遂为守藩将邪刘孟诸公
与公俱起 …… (第 3a 页)
越公更授馀人明矣武帝善其言由是
入辅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刘毅等疾之
每从容言其权重帝愈信仗之 穆之 外所闻见莫不大
小必白虽复闾里谐谑涂陌细事皆一一以闻武帝每
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 (第 3b 页)
穆之 (第 3b 页)
穆之 又爱宾
游坐客常满广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异 (第 3b 页)
穆之 莫 …… (第 3b 页)
不必知虽复亲昵短长皆陈奏无隐人或讥之 穆之 曰
以公之明将来会自闻达我蒙公恩义无隐讳此张辽
所以告关侯欲反也武帝举止施为 (第 4a 页)
穆之 皆下节度武
帝书素 (第 4a 页)
穆之 曰此虽小事然宣被四远愿公小复留
意帝既不能措意又禀分有在 (第 4a 页)
穆之 乃曰公但纵笔为
大字一字径尺亦无嫌大既足有所包其势亦美帝从
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第 4a 页)
穆之 凡所荐达不纳不止常
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 (第 4a 页)
穆之 与朱龄 …… (第 4a 页)
石并便尺牍常于武帝坐与龄石共答书自旦至日中 穆之 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 (第 4b 页)
穆之 应对无废也转中
军太尉司马加丹阳尹武帝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
留府总摄后事帝疑长民难独任留 (第 4b 页)
穆之 以辅之加建
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
𤼵乃屏人谓 (第 4b 页)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
以至此 (第 4b 页)
穆之 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
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 (第 4b 页)
穆之 亦厚为之 …… (第 4b 页)
备语在长民傅中帝还长民伏诛十年进 穆之 前将军
武帝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
小一决 (第 5a 页)
穆之 迁尚书右仆射领选将军尹如故后武帝
北伐留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转 (第 5a 页)
穆之 左仆射
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将军尹领选如故甲仗五十人
入殿入居东城 (第 5a 页)
穆之 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
无拥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咨禀盈阶满室目览
辞讼手荅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 …… (第 5a 页)
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
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
馔 穆之 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
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帝曰 (第 5b 页)
穆之 家本贫贱赡
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
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十一月疾卒时年 (第 5b 页)
五十八武帝在长安闻问惊恸哭惋者数日本欲顿驾
关中经略赵魏 穆之 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 …… (第 5b 页)
马徐羡之代管留台而朝廷大事尝决于穆之者并悉
北咨 穆之 前将军文武二万人以三千配羡之建威府
馀悉配世子中军府追赠 (第 6a 页)
穆之 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武帝表天子重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及
武帝受禅每叹忆之曰 (第 6a 页)
穆之 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可谓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光禄大夫范泰对曰圣主在上英
彦满朝 (第 6a 页)
穆之 虽功著艰难未容便关兴毁帝笑曰卿不
闻骥騄乎贵日致千里耳帝后复 (第 6a 页)
穆之 死人轻易我 …… (第 6a 页)
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 南康郡公 谥 (第 6b 页)
文宣穆
之 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
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
氏后有庆会属令 (第 6b 页)
勿来 穆之 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
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
肴馔为其兄弟以饷 (第 6b 页)
穆之 自此不对 (第 6b 页)
穆之 梳沐 (第 6b 页)
穆之
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 (第 6b 页)
穆之 曰本
无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 (第 6b 页)
穆之 乃令厨人以金柈贮 …… (第 6b 页)
槟榔一斛以进之曰此可消食也文帝元嘉九年配食
高祖庙庭二十五年车驾幸江宁经 穆之 墓诏致祭墓
所长子虑之嗣仕至常侍卒子邕嗣先是郡县为封国
者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至孝武帝孝建中 …… (第 7a 页)
常以给膳邕卒子彤嗣坐以刀
斫妻夺国土以弟彪绍封齐建元初降封南康县侯虎
贲中郎将坐庙墓不修削爵为羽林监 穆之 中子式之
字延叔通易好士累迁宣城淮南二郡太守赃贿狼藉 …… (第 7b 页)
朝廷不为多士其年疽发背何偃亦发背痈瑀
疾已笃闻偃亡欢跃呼叫于是亦卒谥曰刚瑀从子祥
齐史有傅秀之字道宝 穆之 从父兄子也祖爽山阴令
父仲道馀姚令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馀岁时与诸儿
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急莫不颠沛惊 …… (第 9b 页)
严袭江陵破之事平以起义功封康乐郡侯迁丹阳尹
先是秀之从叔 穆之 为丹阳尹与子弟于听事上饮宴
秀之亦与焉听事柱有一穿 (第 11a 页)
穆之 谓子弟及秀之曰汝
等试以栗遥掷此柱若能入穿者后必得此郡 (第 11a 页)
穆之 诸
子并不能中惟秀之独入焉至是其言遂验时赊买百
姓物不还钱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
用迁尚书 …… (第 11a 页)
中兵参军与武帝同府深
相亲结武帝起兵版为领军司马与谢混共事混甚知
之武帝北伐转太尉左司马掌留任以副贰 刘穆之 初
武帝议欲北伐朝士多谏唯羡之嘿然或问何独不言
羡之曰今二方已平拓地万里唯小羌未定而公寝食
不安何可 (第 12a 页)
轻豫其议 刘穆之 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谢晦
曰休元轻易不若徐羡之乃命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
将军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转 …… (第 12a 页)
前锋将发前将军 刘穆之 引镇恶于积弩堂谓之曰公
悯此遗黎志荡逋逆昔晋文王委蜀于邓艾今公亦委
卿以关中相勉建大功勿辜此授镇恶曰 (第 32a 页)
(之道伯父简之子简之/子 产 道产 延孙) 刘穆之 字 (第 1b 页)
道和 小字道民东莞莒人汉齐悼惠王肥后
也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琅邪太守济阴江
凯所知以为府主簿初 (第 1b 页)
穆之 尝梦与高祖俱汎海忽值 (第 1b 页)
大风惊惧俯视船下见有二白龙挟舫既而至一山峰
崿耸秀林木繁密意甚悦之及武帝尅京城问何无忌
曰急须一主簿何由得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帝曰吾亦
识之即驰召焉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
头属与信会直视不言者久之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
武帝帝谓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 (第 2a 页)
一军吏甚急卿
谓谁堪其选 穆之 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
际略当无见踰者武帝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 …… (第 2a 页)
坐受署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 穆之 所建
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之 (第 2b 页)
穆之 亦竭节尽诚无所
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
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元科条繁密 (第 2b 页)
穆之 斟酌时宜随
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
簿记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元功封西华县 …… (第 2b 页)
丹徒领州以内事付仆射孟昶遣尚书右丞皮沈以二
议咨武帝沈先与 穆之 言 (第 3a 页)
穆之 伪如厕即密疏白帝言
沈语不可从帝既见沈且令出外呼 (第 3a 页)
穆之 问 (第 3a 页)
穆之 曰
公兴复皇祚勋高万古既有大功便有大位位大勋高
非可持久公今日岂得居谦遂为守藩将邪刘孟诸公
与公俱起 …… (第 3a 页)
越公更授馀人明矣武帝善其言由是
入辅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刘毅等疾之
每从容言其权重帝愈信仗之 穆之 外所闻见莫不大
小必白虽复闾里谐谑涂陌细事皆一一以闻武帝每
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 (第 3b 页)
穆之 (第 3b 页)
穆之 又爱宾
游坐客常满广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异 (第 3b 页)
穆之 莫 …… (第 3b 页)
不必知虽复亲昵短长皆陈奏无隐人或讥之 穆之 曰
以公之明将来会自闻达我蒙公恩义无隐讳此张辽
所以告关侯欲反也武帝举止施为 (第 4a 页)
穆之 皆下节度武
帝书素 (第 4a 页)
穆之 曰此虽小事然宣被四远愿公小复留
意帝既不能措意又禀分有在 (第 4a 页)
穆之 乃曰公但纵笔为
大字一字径尺亦无嫌大既足有所包其势亦美帝从
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第 4a 页)
穆之 凡所荐达不纳不止常
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 (第 4a 页)
穆之 与朱龄 …… (第 4a 页)
石并便尺牍常于武帝坐与龄石共答书自旦至日中 穆之 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 (第 4b 页)
穆之 应对无废也转中
军太尉司马加丹阳尹武帝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
留府总摄后事帝疑长民难独任留 (第 4b 页)
穆之 以辅之加建
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
𤼵乃屏人谓 (第 4b 页)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
以至此 (第 4b 页)
穆之 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
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 (第 4b 页)
穆之 亦厚为之 …… (第 4b 页)
备语在长民傅中帝还长民伏诛十年进 穆之 前将军
武帝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
小一决 (第 5a 页)
穆之 迁尚书右仆射领选将军尹如故后武帝
北伐留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转 (第 5a 页)
穆之 左仆射
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将军尹领选如故甲仗五十人
入殿入居东城 (第 5a 页)
穆之 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
无拥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咨禀盈阶满室目览
辞讼手荅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 …… (第 5a 页)
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
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
馔 穆之 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
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帝曰 (第 5b 页)
穆之 家本贫贱赡
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
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十一月疾卒时年 (第 5b 页)
五十八武帝在长安闻问惊恸哭惋者数日本欲顿驾
关中经略赵魏 穆之 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 …… (第 5b 页)
马徐羡之代管留台而朝廷大事尝决于穆之者并悉
北咨 穆之 前将军文武二万人以三千配羡之建威府
馀悉配世子中军府追赠 (第 6a 页)
穆之 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武帝表天子重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及
武帝受禅每叹忆之曰 (第 6a 页)
穆之 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可谓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光禄大夫范泰对曰圣主在上英
彦满朝 (第 6a 页)
穆之 虽功著艰难未容便关兴毁帝笑曰卿不
闻骥騄乎贵日致千里耳帝后复 (第 6a 页)
穆之 死人轻易我 …… (第 6a 页)
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 南康郡公 谥 (第 6b 页)
文宣穆
之 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
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
氏后有庆会属令 (第 6b 页)
勿来 穆之 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
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
肴馔为其兄弟以饷 (第 6b 页)
穆之 自此不对 (第 6b 页)
穆之 梳沐 (第 6b 页)
穆之
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 (第 6b 页)
穆之 曰本
无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 (第 6b 页)
穆之 乃令厨人以金柈贮 …… (第 6b 页)
槟榔一斛以进之曰此可消食也文帝元嘉九年配食
高祖庙庭二十五年车驾幸江宁经 穆之 墓诏致祭墓
所长子虑之嗣仕至常侍卒子邕嗣先是郡县为封国
者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至孝武帝孝建中 …… (第 7a 页)
常以给膳邕卒子彤嗣坐以刀
斫妻夺国土以弟彪绍封齐建元初降封南康县侯虎
贲中郎将坐庙墓不修削爵为羽林监 穆之 中子式之
字延叔通易好士累迁宣城淮南二郡太守赃贿狼藉 …… (第 7b 页)
朝廷不为多士其年疽发背何偃亦发背痈瑀
疾已笃闻偃亡欢跃呼叫于是亦卒谥曰刚瑀从子祥
齐史有傅秀之字道宝 穆之 从父兄子也祖爽山阴令
父仲道馀姚令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馀岁时与诸儿
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急莫不颠沛惊 …… (第 9b 页)
严袭江陵破之事平以起义功封康乐郡侯迁丹阳尹
先是秀之从叔 穆之 为丹阳尹与子弟于听事上饮宴
秀之亦与焉听事柱有一穿 (第 11a 页)
穆之 谓子弟及秀之曰汝
等试以栗遥掷此柱若能入穿者后必得此郡 (第 11a 页)
穆之 诸
子并不能中惟秀之独入焉至是其言遂验时赊买百
姓物不还钱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
用迁尚书 …… (第 11a 页)
中兵参军与武帝同府深
相亲结武帝起兵版为领军司马与谢混共事混甚知
之武帝北伐转太尉左司马掌留任以副贰 刘穆之 初
武帝议欲北伐朝士多谏唯羡之嘿然或问何独不言
羡之曰今二方已平拓地万里唯小羌未定而公寝食
不安何可 (第 12a 页)
轻豫其议 刘穆之 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谢晦
曰休元轻易不若徐羡之乃命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
将军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转 …… (第 12a 页)
前锋将发前将军 刘穆之 引镇恶于积弩堂谓之曰公
悯此遗黎志荡逋逆昔晋文王委蜀于邓艾今公亦委
卿以关中相勉建大功勿辜此授镇恶曰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