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申徽”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辩正论 南北朝末隋初 · 释彦琮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三
弥天释道安每称: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也。
一者,胡言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
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叹咏,丁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繁,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词,寻检正语,文无以异,或一千,或五百,今并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以合成,将更旁及,反腾前词,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然智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
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载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送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是,岂将不以知法者猛乎?
斯三不易也。
涉兹五失经、三不易,译胡为秦,讵可不慎乎?
正当以不关异言传令知会通耳。
何复嫌于得失乎?
是乃未所敢知也。
余观道安法师,独禀神慧,高振天才,领袖先贤,开通后学,修经录则法藏逾阐,理众仪则僧宝弥甚,世称印手菩萨,岂虚也哉!
详梵典之难易,铨译人之得失,可谓洞入幽微,能究深隐
至于天竺字体,悉昙声例,寻其雅论,亦似闲明。
旧唤彼方,总名胡国。
安虽远识,未变常语。
胡本杂戎之胤,梵唯真圣之苗,根既悬殊,理无相滥。
不善谙悉,多致雷同。
见有胡貌,即云梵种,实是梵人,漫云胡族,莫分真伪,良可哀哉!
语梵虽讹,比胡犹别。
改为梵学,知非胡者。
窃以佛典之兴,本来西域
译经之起,原自南京
历代转昌,迄兹无坠。
久之流变,稍疑亏动。
竞逐浇沙,鲜能回觉。
讨其故事,失在昔人。
至如五欲顺情,信是难弃,三衣苦节,定非易忍。
割遗体之爱,入道要门;
舍天性之亲,出家恒务。
俗有可反之致,忽然已反;
梵有可学之理,何因不学?
乂则发蒙草创,服膺章简。
同鹦鹉之言,放邯郸之步,经营一字,为力至多。
历览数年,其道方博。
乃能包括今古,网罗天地,业似山丘,志类渊海。
彼之梵法大圣规谟,略得章本通知体式,研若有功,解便无滞。
正于此域,固不为难。
难尚须求,况其易也!
或以内执人我,外惭咨问,枉令秘术,旷隔神州,静言思之,悯而流涕。
向使法兰归汉,僧会适吴,士行佛念之俦,智严宝云之末,才去俗衣,寻教梵字,亦沾僧数,先披叶典,则应五天正语,充布阎浮,三转妙音,普流震旦。
人人共解,省翻译之劳;
代代咸明,除疑网之失。
于是舌根恒净,心镜弥朗。
藉此闻思,永为种性。
安之所述,大启元门。
其间曲细,由或未尽。
更凭正文,助光遗迹。
粗开要例,则有十条:字声一,句韵二,问答三,名义四,经论五,歌诵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九,异本十。
各疏其相,广文如论。
安公又云:前人出经,支谶世高,审得故本,难断者也;
罗叉、支越,斫凿之巧者也。
窃以得本关质,斫巧由文,旧以为凿,今固非审。
握管之暇,试复论之。
先觉诸贤,高名参圣,慧解深发,功业宏启,创发元路,早入空门,辨不虚起,义应雅合。
但佛教初流,方音鲜会,以斯译彼,仍恐难明。
无废后生,已承前哲,梵书渐播,真宗稍演。
其所宣出,窃为分明。
聊因此言,辄诠古译。
汉纵守本,犹敢遥议;
魏虽在昔,终欲悬讨。
或繁或简,理容未适;
时野时华,例颇不定。
晋、宋尚于谈说,争坏其淳;
秦、凉重于文才,尤从其质。
非无四五高德,缉之以道;
八九大经,录之以正。
自兹已后,迭相祖述,旧典成法,且可宪章。
展转同见,因循共写,莫问是非,谁穷始末?
僧鬘惟对面之物,乃作华鬘;
安禅本合掌之名,例为禅定。
如斯等类,固亦众矣。
留支洛邑,义少加新。
真谛陈时,诏多饰异。
若令梵师独断,则微言罕革;
笔人参制,则馀辞必混。
意者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傥见淳质,请勿嫌烦。
昔日仰对尊颜,瞻尚不等。
亲承妙吼,听犹有别。
诤论起迷,豫炳涅槃之记;
部党兴执,悬著文殊之典。
虽二边之义,佛亦许可。
而两间之道,比丘未允其致。
双林早潜,一味初损,千圣同志,九旬共集。
杂碎之条,寻讹本诫;
水鹄之颂,俄舛昔经。
一圣才亡,法门即减;
千年已远,人心转伪。
既乏泻水之闻,复寡悬河之说,欲求冥会,讵可得乎?
且儒学古文,变犹纰缪。
世人今语,传尚参差。
况凡圣殊伦,东西隔域,难之又难,论莫能尽。
必殷勤于三复,靡造次于一言。
岁校则利有馀,日计则功不足。
开大明而布范,烛长夜而成务。
宣译之业,未可加也。
经不容易,理藉名贤。
常思品藻,终惭水镜。
兼而取之,所备者八: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
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
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其备三也;
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其备四也;
襟袍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备五也;
耽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闑,其备六也;
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其备七也;
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其备八也。
八者备矣,方是得人。
三业必长,其风靡绝。
若使精搜十步,应见香草,微收一用,时遇良林,虽往者而难俦,庶来者而能继。
法桥未断,夫复何言!
则延铠之徒,不回隆于魏室;
护显之辈,岂偏盛于晋朝
或曰:一音遥说,四生各解。
普被大慈,咸蒙远悟。
至若开源白马,则语逐洛阳,发序赤鸟,则言随建业
未应强移此韵,始符极旨,要工披读,乃究元宗
遇本即依,真伪笃信。
案常无改,世称仰述
诚在一心,非关四辨。
必令存梵,讵是通方。
对曰:谈而不经,旁惭博识;
学而无友,退愧寡闻。
独执管锥,未该穹壤。
理绝名相,弥难穿凿。
在昔圆音之下,神力冥加;
满字之间,利根回契。
然今地殊王舍,人异金口,即令悬解,定知难会。
经旨若圆,雅怀应合,直餐梵响,向待译言。
本尚亏圆,译岂纯实;
等非圆实,不无疏近。
本固守音,译疑变意。
一向能守,十例可明。
缘情判义,诚所未敢。
若夫孝始孝终,治家治国,足宣至德,堪宏要道。
况复净名之劝发心,善生之归妙觉,奚假落发剪须,若违俗训。
持衣捧钵,顿改世仪
坐受僧号,详谓是理。
遥学梵章,宁容非法?
崇佛为主,羞讨佛字之源;
绍释为,耻寻释语之趣。
空睹经业,弗兴敬仰。
忽见梵僧,倒生侮慢。
退本追末,吁可笑乎?
像运将穷,斯法见续。
用兹绍继,诚可悲夫(《续高僧传》二)
高继勋检校尚书右仆射昭信军节度仍旧军职加恩制明道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九九
门下:国家以宫寝落成,国容斯举,昭谢天地,祗见祖宗。
建号纪元,式布惟新之令;
均禧及物,普行大赉之恩。
乃眷帅臣,特颁渥典。
卫圣忠果功臣侍卫亲军马步副都指挥使、保顺军节度洮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使持节洮州诸军事洮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一百户、食实封八百户高继勋,忠纯夙禀,干勇兼资。
早列职于近墀,亟效能于烦使。
入提禁旅,出抚边城。
备彰经武之才,克著训戎之略。
洎领斋坛之钺,仍司兰锜之兵。
藉乃腹心,镇于方面。
恩威克济,纪律有严。
属兹覃霈之初,宜举懋功之赏。
南康之巨屏。
端揆之崇资。
载益户封,并申徽数。
于戏!
庞鸿之福,恩爰洽于宠灵。
尽俯偻之恭,分勿忘于典训。
祗服丕命,以保令猷。
可。
陈康伯枢密使信国公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陈文正公文集》卷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陈文正公家乘》卷一、同治《广信府志》卷一一、民国《弋阳县志》卷一六
门下:熙帝载而使宅百揆,时有赖于一贤;
佐天子而镇抚四夷,事难分于二柄。
爰稽古训,载考勋臣。
眷维文武之兼资,并用安危之注意。
锡以涣命,飏于皇朝。
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提举编修玉牒所、监修国史、兼提举编类圣政所、上饶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九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陈康伯,浑厚而直温,刚方而和裕。
学足以探天人之赜,识足以周事物之几。
正论不回,凛松柏后雕之操;
至仁自守,抱蘩明信之衷。
早际遇于上皇,遂登庸于硕辅。
望隆华夏,名著鼎彝。
胡马饮江,首决亲征之策;
时龙御汉,独高显相之功。
朕惟兵律之尚烦,念边防之未靖,欲图妙算,协济多虞。
艺祖仁宗之宏规,遵建炎绍兴之圣政。
肆令东府,仍筦西枢
兴言属任之专,宜有显荣之宠。
申徽数,特表殊庸。
方邑增腴,并实新畬之入;
公圭胙国,进荒故里之封。
亶峻民瞻,允符佥论。
于戏!
宣王复文武之境,倚元老之壮猷;
齐人归郓欢之田,资真儒之无敌。
顾有为者亦若是,矧时则勿以间之。
其追继于前修,以益光于永世
可特授兼枢密使,依前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提举编修玉牒所、监修国史、兼编修圣政所,进封信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
罗始祖妣朱氏墓记宝庆三年二月 南宋 · 朱在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潨川足徵录·献部·女德门
朱氏出自曹姓。
颛顼之后,有陆终六子,第五子曰安。
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郏于邾,附庸于鲁邹县是也。
安十二世仪父相齐桓,八世为楚所灭,故子孙去邑为朱,居沛国相县
前汉大司马长史生公叔,大司空新息侯下邳太守永。
永九世吏部尚书司徒质,质二子,禹、卓。
禹,司隶校尉青州刺史,坐党锢,子孙避难丹阳
卓之后,唐孝友先生讳仁轨字德容武后宰相敬则之兄也。
敬则后别居句容余家巷,德容别居亳永城,隐居养亲,感赤乌白雀之祥,后徙吴郡并歙篁墩呈坎
唐末右僚为陶雅偏将,以兵戍婺源,后因家婺源香田。
其在呈坎,今名朱村,生女,归罗文昌。
昌自豫章柏林徙歙呈坎,而配朱氏。
朱氏,呈坎罗氏之始祖妣也。
其令德懿行足以母仪诸妇,妇道其克修焉。
罗豫章世家,自汉、晋、唐而来,忠孝科目有声。
朱于唐贞观间忠武将军文和子俊郑王府参军者,娶罗义校武公之女为配。
至我皇宋,谏议廷囗之女配罗德议,文举公之女配罗承迪。
继而曰林,曰良材,诸府君与罗世姻好焉。
建安考亭里居,乃先大父吏部府君婺源徙也。
先父晦翁府君尝称姑为予朱氏女中君子,墓未表扬。
其墓在坑,故婺源林和宗人罗某属予记,以示无穷。
予不能文,姑记其实,请刻石纳圹。
宝庆三年春二月日,朝奉大夫工部侍郎宗孙朱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