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监察御史储公集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圣人贤人。皆钟运而生。述圣贤之意。亦钟运盛衰矣。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功。以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轥轹诸子。其文篇赋论。凡七十卷。虽无云雷之会。意气相感。而扶危拯病。绰有贤达之风。拔身虏庭。竟陷危邦。士生不融。可以言命。然窥其鸿黄窈窕之学。金石管磬之声。如登瑶台而进玉府。灵扃邃宇。景物寥映。绿流翠草。佳木好鸟。不足称珍。嗣息曰溶。亦凤毛骏骨。恐坠先志。溯洄千里。泣拜告余曰。我先人与王右丞。伯仲之欢也。相国缙云。尝以序冠编次。会缙云之谪亡焉。后辈据文之士。风流不接。故小子获忝操。伏恐魂游无方。嗤责造次。茫茫古道。不见来者。岂以龙战。害乎鹿鸣。齐竽竞吹。燕石争宝。呜呼。薄游之士。未跻一峰。己伐其峻。登阆风者。乃知其迤逦昏明。掩豁将尽。复通之者。其若是乎。
谢修戒坛表 中唐 · 僧乘如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伏奉十月十三日恩命。于河南府登封县嵩岳□□□常建戒坛。兼抽□律七僧。洒埽谨律者。湛恩自天。袒荷无地。沙门乘如诚欢诚喜载欣载跃。嵩者□□之□戒者万行之首。非□□岑□□诣兹希□会善戒坛□□□□登其封□遗尘□□其受必□□□比为硕德□□□□□毁观者兴黍离之叹。□□者增涕殒之悲。陛下驻佛日之倾。布尧云之泽。抽僧洒埽。设坛讲律。雷音永震。更呼万岁之□圣寿无疆。弥极九天之峻。不任载荷之至。谨诣右银台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乘如诚欢诚喜。谨言。
议立回鹘可汗诏 唐 · 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
朕闻王者立德。必本于念功。天下归仁。莫先于兴灭。回鹘久为与国。常建大勋。累申式配之仪。兼展称藩之礼。天宝末兴兵之后。国步未夷。衅起凶妖。率其忠勇。控弦而至。革车之会增威。止戈而归。犀毗之赐甚宠。殊庸盛礼。焕烈缣缃。是为亲邻。成其边卫。牧马远迹于朔野。烽火罢照于甘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会昌中远方丧乱。可汗沦亡。狼顾既困于岁牧。鼠窃或行于边。时属奸臣作轴。懦将操戈。困乐祸以乘危。遂兴戎而生事。不念救灾之义。尽为助顺之功。驱彼流离。窘为徒隶。情□怀土。自比南冠之悲。迹则乱华。未免北风之思。旧国空瞻其茂草。名王犹困于旅人。相彼穷危。宁无慨叹。朕君临九有。子育兆人。雨露之所沾濡。日月之所照烛。欲令自遂。必念好还。乃眷朔易之雄。况当勋力之后。每思报德。实用疚怀。所以频遣诏书。俾勤寻访。穹庐莫睹。瓯脱巳平。万骑岂无其忠臣。六角冀存其贵种。颇劳寤寐。屡阅岁时。沙漠既空。井邑犹在。近有回鹘。来款朔方。帅臣得之。送至阙下。又有回鹘。随黠戛斯李兼至朝廷。各令象胥。徵其要领。音尘可访。词旨必同。愿复本邦。仍怀化育。皆云庞特勒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众所悦附。飏宰相以忠事上。誓复龙庭。杂虏等以义向风。颇闻麇至。□契素愿。慰悦良多。俟其归还衙帐。当议特举册命。今遣使臣。且往慰谕。况情深振抚。道既切于怀来。而功济艰难。义岂忘于继绝。至如待呼韩以殊礼。约冒顿以和亲。止于嘉其来朝。亦或虑其为患。今则因此离散。追彼功勋。俾立国于狼居。稍聚人于乌合。再寻旧好。宜举良图。报告天下。咸知朕意。
送卢秀才应举 五代 · 贯休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穿杨
几载阻兵荒,一名终不忘。
还冲猛风雪,如画冷朝阳(时多画李白、王昌龄、常建、冷朝阳冒风雪入京)。
句好慵将出,囊空却不忙。
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杨。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引用典故:伯牙弦 文君 广陵故事 叔夜 杨朱泪 子野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
何须见我眼偏青,未见我身头已白。
茫茫四海本无家,一片愁云飏秋碧。
壶中醉卧日月明(一作长),世上长游天地窄。
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
后生常建彼何人,赠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间隔。
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霓旌绛旆忽相寻,为我尊前横绿绮。
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
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
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
锦麟不动惟侧头,白马仰听空竖耳。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坐中词客悄无语,帘外月华庭欲午。
为君吟作听琴歌,为我留名系仙谱。
题青州山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黄氏日钞》卷六一、嘉庆《青州府志》卷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宴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髣髴,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开其端,而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彊?将吾老矣,文思之衰邪?兹为终身之恨尔。熙宁庚戌仲夏月望日题。
书常建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公最爱重,以为不可及。此语诚可人意,然于公何足道,岂非厌饫刍豢反思螺蛤耶?
相度游师雄修筑堡寨异同奏状 宋 · 范育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
游师雄相度本路修筑堡寨十一处。数内兰州合修纳克密寨、大柳平、努扎峗堡共三处,通远军修聚卜结隆寨一处,系与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朝旨定西城东至隆诺堡中间,及定西城西至李内彭中间,两下各修置守禦堡寨一坐、照护小堡子二坐,共为六坐,及与本路措置利害并同。外有通远军合修努扎寨一处,系与朝旨于努扎元踏地基上修一护耕堡子,去处亦同,惟游师雄乞作七百步,本路乞修六百步,城围小有不同。其游师雄相度到通远军合修哲图、博锡、若兰、赞占、蟾牟、山堡等六处,即与朝旨及本路相度到聚卜结隆峗、花川堡两处地名利害委有不同。臣今勘会昨来本路建修筑之议,盖为自兰州已东至定西城、自定西城已东至秦州隆诺堡三百里之间,戎马奔冲之地,止有定西一城,外更无边面蕃篱之固,贼可长驱深入,故极陈利害,欲渐完城垒,以捍贼冲,以固边势。幸蒙朝旨采纳,乘去秋贼既聚复散,势未可集之时,立诏本路趣城定远,及令条画诸堡寨次第。臣谓朝廷留意边防大计,深中事机,自兹本路遂有安强之势,足以制贼,保边息民有日矣。是以臣累奏,欲乘今春青草未生,马瘠,贼兵难聚之时,先修要害之城,乘时量力,不劳而集,及更遵朝命,省工减费,贵于速就,至今未奉朝旨。臣已具后时,伏候今秋或来秋别乘机会修筑闻奏去讫。臣今再详游师雄所奏,有与本路同者五,不同者六,推原所以同不同之由,盖亦有说。窃缘本路建议之始,其说有四:其一据要害,其二护居民,其三相接应,其四守信约。如定远之保金城、捍熙州、控大州,努扎之基石硖、固定西、扼贼路,所谓据要害者也。定远之卫康古、智固、胜如,纳克密之蔽裕勒藏六族,聚卜结隆川之保弓箭手,所谓护居民者也。大柳平、努扎峗、花川东西在本寨之中,所谓相接应者也。智固、胜如常设,据有城郭居室,定远建于内,努扎在第二寨之南,聚卜结隆川亦在诸巉之间,其外皆弓箭手耕种之地。以臣常建与夏人议,乞以见今耕种崖巉卓望口铺为界,故营度诸寨皆在其中,非有涉于贼境,是本路所守,无相侵轶,信与直之道也。又去年九月八日朝旨,不得将修移立堡侵出蔡骃赍出商量画界至之外,此又遵依朝旨。虽异日贷夏贼侵陵之罪,而与之分画,终持一定之议,所谓守信约者也。凡此四者,足以固藩篱,保边势,又不失全信义,以制远人,臣之区区,实在于此。臣又闻聚卜结隆川,西人语谓十八为「聚卜结」,谓谷为「隆」,盖言诸谷共凑一川耳。故游师雄欲每于贼马出入之路,据其要害,建为一堡,如此则聚卜结隆川一带悉无寇患。然其地多在一抹取直之外,缘臣之议论遵于朝命,不踰官守,未免拘挛之失在其中矣。若游师雄将君命,图利害,不得不为朝廷极言而究陈之,此所以有异同之论也。然异时夏贼纳欸,一切将循旧约,则臣之前议无时而不可用;若正其犯顺干纪之罪,一新大号,则师雄之论乃边防之至计。若又能舍区区之守,破拘挛之议,则六堡之外,盖有不劳而制贼者,此又臣之不可得而言也。臣观十一堡寨之议,固有缓急大小,其十姑置之则犹可已,独努扎之利,大言之,则虽欲扫天都、复会州、定河南,盖不可不城者也;小言之,则守已然之信约,完一面之藩篱,亦不可不城也。臣又尝访努扎之利,盖努扎既建,虽其西不为纳克密等三堡寨,其东不为聚卜结隆川三堡寨,止于未相照应,然犹可制边患。茍努扎不建,则其西别建纳克密三堡寨,可保护裕勒藏诸族,又须于闪竿滩、笃罗川一带别建堡寨数,以遏贼路。其东虽建聚卜结隆川三堡寨,止可保护耕民,又须如游师雄所议,于贼马来路建设诸堡,以制贼冲。如此,则功费益大,守禦益多,殆非据要易从之术。脱尽不为之,则幸西贼无谋即已,或奸谋一启,彼且长驱数万之师出石硖,过努扎,趋闪竿滩,径犯熟羊、渭源,则熙州危矣。据蟾牟山,袭通渭,过三岔,分兵掠永宁、来远,直趋通远,则一路摇矣。本路之兵分守三百里边面,其势不能合以禦贼,奔命则劳,守株则毙,臣恐不足以制寇。此最本路之深忧,臣所以夙夜皇皇,饥不及食,寝不敢安,经营板筑之计,冀朝廷之必从。今既失其时,后日事机盖不可必。臣为朝廷守禦,不能竭力必争,就此大计,臣恐它日熙河之患有不可胜言者。臣愚不胜愤懑,伏望朝廷深计而熟谋之。再念臣智识浅昧,才术迂疏,猥当帅任,固有不逮,伏望朝廷选能臣体究利害,图建长久之利,庶几不误边防大计。
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六、《嵩山文集》卷一六
自古王侯将相而庙祀者,皆乘时奋厉,冒败虎狼死守,以身为天下临冲;或岩廊嚬笑,以治易乱,即危而安,其在鼎彝之外,而人有奉焉。否则,贤守令真为民之父母,斯民谣颂之不足,取其姓以名其子孙,久益不能忘,则一郡之邑祠之。否则,躬德高隐,崇仁笃行,若节妇孝女,有功于风俗者,一乡一社祠之。顾惟老儒士,身屯丧乱,羁旅流寓,呻吟饥寒之馀,数百年之后,即其故庐而祠焉,如吾同谷之于杜工部者,殆未之或有也。呜呼盛矣哉!曰名高而得之欤?曰非也。苟不务实而务名,则当时王维之名出杜之上,盖有天子宰相之目,且众方才李白而多之也。是天宝间人物特盛,有如高适、岑参、孟浩然、云卿、崔颢、国辅、薛据、储光羲、綦毋潜、元结、韦应物、王昌龄、常建、陶翰、秦系、严维、畅当、阎防、祖咏、皇甫冉、弟曾、张继、刘慎虚、王季友、李颀、贺兰进明、崔署、王湾、张谓、卢象、李嶷之诗,粲然振耀于世,未肯少自屈,而人亦莫敢致之也,非湜,籍辈于韩门比。然有良玉必有善贾,厚矣,韩文公之德吾工部也。自是而工部嶷嶷绝去一代,颉颃不可揉屈之士而岳立矣。然犹惜也,何庸李白之抗邪!昔夫子录秦诗而不录楚诗,盖秦有周之遗俗,如玉之人在板屋则伤之也。楚则僭周而王矣,沧浪之水既以濯吾缨,虽浊忍以濯吾足哉?李则楚也,亦不得与杜并矣,况馀子哉!彼元微之,谗谄小人也,身不知裴度、李宗闵之邪正,尚何有于李杜之优劣也邪?然前乎韩而诗名之重者钱起,后有李商隐、杜牧、张祜,晚惟司空图,是五子之诗,其源皆出诸杜者也。以故杜之独尊于大夫学士,其论不易矣。而在本朝,王元之学白公,杨大年矫之,专尚李义山,欧阳公又矫杨而归韩门,而梅圣俞则法韦苏州者也。实自王原叔始勤于工部之数集,定著一书,悬诸日月矣。然孰为真识者?靡靡徒以名得之欤?唯知其为人,世济忠义,遭时艰难,所感者益深,则真识其诗之所以尊,而宜夫数百年之后,即其流寓之地而祠之不忘也。工部之诗一发诸忠义之诚,虽取以配国风之怨,大雅之群可也。或玩其英华而不荐其实,或力索故事之微而自谓有得者,不亦负乎!祠望凤凰台而临百丈潭,皆公昔日所为诗赋之所也。公去此而汗漫之游远矣哉,而此邦之人思公,因石林之虚徐,溪月之澄霁,则尚曰公之故庐,今公在是也。予尝北至鄜畤,观公三川之居,爱之矣,而此又其胜也。不知成都浣花之居复又何如哉?信乎,居室可以观士也已。同谷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涑水郭慥始立祠,而属余为之记,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且知公自其十有一世之祖恕予而来以忠许国矣,则其所感者既远,人亦远而莫之能忘,与夫王侯将相之祠,未知果孰传邪!其像则本之成都之旧云。宣和五年五月己未,朝请大夫、知成州晁说之记并书。
游破山通幽轩用前人韵呈同行诸友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小轩佳致信通幽,爽气侵人挟九秋。
暇日不妨寻旧隐,清时无用借前筹。
能诗谁复追常建,爱竹吾今似子猷。
已有琴书随杖履,更邀闲客伴清游。
导引 熙宁十年南郊皇帝归 青城用降仙台一首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一部
清都未晓,万乘并驾,煌煌拥天行。
祥风散瑞霭,华盖耸,旆常建,耀层城。
四列兵卫,爟火映、金支翠旌。
众乐警、作充宫庭。
皦绎成。
绀幄掀,衮冕明。
妥帖坛陛霄升。
振珩璜、神格至诚。
云车下冥冥。
储祥降嘏莫可名。
御端阙、朌号敷荣。
泽翔施溥,茂祉均被含生。
破山兴福寺 南宋 · 释元肇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此山名最重,常建昔题来。
大士讲经处,老龙拿石开。
庭前缨络树,池内白莲台。
几载惟闻说,何当到一回。
憩江寺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众岫耸寒色,长溪抱碧岑。
波倾三峡急,树合四时阴。
野寺江天豁,禅房花木深。
幽帘宜永日,闲坐听春禽(贾岛、许浑、徐俯、张拭、杜工部、常建、羊士谔、祖咏)。
春日偕兄弟侍屏翁游晋原分得外字因集句而成 宋 · 戴炳
押泰韵
既雨晴亦佳(杜甫),适与赏心会(高适)。
初日照高林(常建),幽泥化轻壒(韩愈)。
步屧随春风(杜甫),始觉天宇大(刘禹锡)。
牵怀到空山(韩愈),逍遥白云外(孟浩然)。
青松夹路生(陶潜),童童状车盖(杜甫)。
清川带华薄(刘桢),阴壑生虚籁(杜甫)。
性达形迹忘(韦应物),傲然脱冠带(司马札)。
薄暮方来归(范彦龙),月光摇浅濑(柳宗元)。
添声杨柳枝 金 · 王哲
押尤韵
一息来时衮气球,骋风流。
不来一息破胞抽,这回休。
若要依前常建贩,复从头。
胞儿里面气重收,再儸偻。
集古 闻角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铁马狐裘出汉营(常建),瘴云深处守孤城(刘禹锡)。
无端遇著场心事(吴融),鸣轧江楼角一声(杜牧)。
张师夔思意图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花木禅房常建诗,吴兴曾为写幽姿。
龙溪渔子天机熟,见画令人忆旧时。
郊禋庆成分得霄字四十韵 明 · 张孟兼
五言排律
皇帝自登大宝主百神即有事于昊天上帝以仁祖淳皇帝配神作主于今五载弗懈益恭粤洪武壬子冬十一月辛酉日长至复遘其时前期丙辰上御奉天殿集臣工于庭告以誓命戊午出宿斋宫有司汜扫反土乡为田烛各戒具脩罔敢弗肃及期行事百辟卿士后先骏奔牲牷肥腯圭币温致器用质雅酒齐苾芬乐舞具奏升禋上闻皇心内外质文两尽上帝居歆福禄攸降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黄肃工部侍郎牛谅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吴从善咸谓皇帝升中于天国之大典幸际熙明与于执豆笾之列不可无篇什以纪庆成昭示万世遂以唐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为韵各赋诗一章而属濂序之濂闻郊社之礼始于有虞氏至周大脩秦汉以来寖涉不经且惑于六天六帝之说莫之适从君国子民者亦罕能躬严祀事往往遣大臣摄之肆惟皇上一据礼经而洗千古之陋每岁亲升泰坛昭事上帝恪恭寅畏有赫其临阴敛阳舒降甘风雨覃及寰宇物无疵疠行见凤凰降而龟龙假矣声歌之发兹非其时乎昔者周人之诵所谓昊天有成命者郊祀天地也思文者后稷配天也二诗词气奥密卒未能晓然非卜商之序扬其宏纲后世何自而明之群公之什优柔而雅驯整肃而泰豫足以美盛德形容而告于神明善言诗者谓其有得诗人之微旨所可愧者濂非卜商之识僣序作者之意君子其谓斯何虽然一代之成宪后王之所取法者其大槩亦颇著见于间云是岁十有二月甲戌朔金华宋濂谨序
后德绵昌历,天心翊圣朝。
边尘初涤荡,云汉已光昭。
削僣功尤烈,来王化愈遥。
金陵誇地险,玉烛羡时调。
甘露诸祥集,嘉禾两岐夭。
升中酬昊帝,殷荐配神尧。
五稔明禋肃,千官缛礼饶。
岁将缠赤奋,斗正指玄枵。
大报仪应饬,长迎意更邵。
泽宫申誓命,宣室禀章条。
法鼓鸡人叫,巾车太仆要。
祝融驱汜埽,太乙引招摇。
矗矗旌常建,祁祁旟旆飘。
三舆尊木辂,八騄重华聊。
貔虎扬璇盖,神仙捧玉雕。
清飙传警跸,紫陌觇冲鞗。
尔乃登坛履,因之寀殿超。
衮衣披日月,皮弁映星杓。
芗合群供焫,鸾刀众启膋。
贵诚呈茧栗,尚质荐陶匏。
圭璧缤纷奠,尊罍杂沓标。
大糦承黍稷,广乐备云韶。
孤竹璚笙丽,空桑锦瑟嘹。
九成看舞翟,六变听悬毊。
祝已将明信,巫还告腯臕。
文真情并至,仪果物俱辽。
圣虑尤旡射,臣心总不佻。
焄蒿神自凛,肸蚃祉靡料。
烈祖咸蒸衎,群神遍悦嗂。
德馨㳽紫府,仁飨彻丹霄。
天既斋明假,人因颂祝嚣。
百昌歌日彩,万寿祷松乔。
景福穰穰降,神休叠叠徼。
祥光凝辇毂,恊气霭銮镳。
顺备尤磅礴,清宁更泬寥。
尊亲怀血气,作睹罄英翘。
嘉瑞麟游薮,雍喈凤叶箫。
九围精意塞,重译雅声招。
允矣三灵荅,悠哉百沴消。
愚臣叨相礼,谐尹继赓谣。
悼亡 明 · 江源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鹊归鸾去两悠悠(温庭筠),未了因缘不自由(谢枋得)。
去日惭多来日少(瞿佑),他生未卜此生休(李义山)。
生情暗结千重恨(胡曾),仙鹤空成万古愁(宋邕)。
只此旅魂招不得(皮日休),两行清泪语前流(常建)。
古长门怨(送蹇克遂) 明 · 江源
昔有佳人公孙氏(杜子美),婵娟花艳无人及(毕耀)。
□□□绽牡丹□□□,猩红带露海棠湿(陆放翁)。
(此□节言□□□□美□。)才可颜容十五馀(王维),枇杷花下闭门居(胡曾)。
低鬟缓视抱明月(刘禹锡),风骨自是倾城姝(苏东坡)。
(此一节言其容止慎重也。)一朝选在君王侧(白乐天),天子非常赏颜色(崔曙)。
黄金作身双飞龙(常建),更有红颜生羽翼(少陵)。
(此一节言其际遇也。)仙台蛾眉秦镜明(张南容),黄金阁上晚妆成(毕耀)。
罗襦宝带为君解(卢照邻),犹自君王说小名(卢纶)。
(此一节言其得宠也。)姊妹弟兄皆列上(白乐天),百事胜人健如虎(高适)。
朝弄琼箫下䌽云(王健),催弦急管为君舞(鲍照)。
燕赵美女三千人(吴少微),三千宠爱在一身(白乐天)。
横垂宝幄同心结(李白),生死自谓长随君(李欣)。
(此一节言其恩宠之至也。)何言中路遭弃捐(郭元振),东飞百劳西飞燕(高适)。
苍蝇苍蝇奈尔何(冯著),黄金销烁素丝变(朱放)。
(此一节言其遭谗也。)几许幽情欲话难(薛逢),讵随中妇凤楼寒(骆宾王)。
相思相见知何日(李白),抱得秦筝不忍弹(崔颢)。
(此一节言其不得通诚于君而思之切也。)翻手作云覆作雨(杜甫),君恩反复谁能数(张籍)。
二十三春长信宫(吴少微),谁人不忘此离苦(李白)。
(此一节始言其怨也。)夜如何其夜未央(乔知之),独眠人起合欢床(关盻盻)。
泪痕不与君恩断(刘瑗),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
(此一节言其怨之深也。)珠帘粉泽无人顾(吴少微),吊影徘徊独愁暮(刘长卿)。
古来万事皆由命(李益),错把黄金买词赋(罗隐)。
(此节言其□弃而付之命也。)奉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昭阳歌吹风送来(王諲)。
须吏宫女传来信(刘禹锡),飞燕昭阳侍寝回(李端)。
(此一节言其当时被宠者。)劝君且莫誇头角(元祯),自古佳人多命薄(苏东坡)。
高山成谷沧海填(韦应物),木槿朝看暮还落(李璧)。
(此一节讥被宠之人有时变迁失时也。)世俗宁知伪与真(韩退之),还同弃妾逐新人(王湮)。
但看古来盛名下(少陵),屈膝铜铺锁阿甄(李贺)。
(此一节言古人有曾遭此□。)蓬首不梳心历乱(贺兰进明),玉枕夜寒鱼信断(胡宿)。
岁暮云矣增离忧(少陵),不道流年暗中换(花芯夫人)。
(此一节忧其时之身老而无心于容饰也。)冬至阳生春又来(少陵),百花辇路为苍苔(刘文房)。
无因并写春风恨(赵嘏),一寸相思一寸灰(李义山)。
兰闱琼芳积烟露(韦应物),草色年年旧宫路(刘文房)。
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文平),凤辇不来春又暮(李伸)。
(此一节言其时怨也。)伤春未已复悲秋(许浑),海色西风十二楼(宋邕)。
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河汉三更看斗牛(崔颢)。
秋去秋来几恩怨(刘因),天上人间不想见(崔涂)。
班姬饮恨长信宫(沈佺期),却恨含情掩秋扇(王少伯)。
(此一节言其秋时怨也。)白日寻思夜梦频(令狐楚),梦来何处更为云(李义山)。
传闻纨扇恩未歇(王湮),万一君王起旧人(刘后村)。
(此一陈言其怨而不忘其君□□□□□□□□□□也。)春秋四气更回换(冯著),鸳被相思双带缓(骆宾王)。
功名宝贵若长在(李白),菖蒲花开月长满(张籍)。
宛转蛾眉能几时(刘庭芝),无盐何用妒西施(严武)。
世情都付东流水(杨炯),为君起唱长相思(李贺)。
(此一节言人生富贵不常,少年难再,而谗者徒费心力也。)不独凄凉眼前事(刘沧),近代君臣亦如此(白乐天)。
屈原憔悴滞江潭(李白),萧何下狱淮阴死(杨巨源)。
(此一节言不但夫妇离合如此,而君臣亦然,一篇主意全在于此。)世间反复不易陈(李端),金杯且酌休辞频(罗陶)。
但看古来歌舞地(刘庭芝),柏梁铜雀生黄尘(王勃)。
按:此一节言世事如此,且酌酒解忧,如汉武魏武终归于尽,不但区区一女子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