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江油718年 盛唐 · 李白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岚光深院里,傍砌水泠泠。
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捲乱峰青。
五色神仙,焚香读道经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米芾书《太白江油厅诗》)
其一 北宋 · 林希
 押东韵
壶岭共倾银霅水,墨皇犹展玉楼风(送米芾
按:宋米芾米元章书史》卷一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其二 1073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馀《乞米》。
米元章(五)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章想旦夕还县,竟不得一欸话。
某累请终不允,信湖山非有分者不能得也。
米元章(二一)110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米襄阳志林》卷九、《米襄阳外纪》卷八、《翰海》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某启:两日来,疾有增无减。
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也。
儿子于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之未半,跃然而起。
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
天下岂常如我辈愦愦耶!
公不久当自有大名,不劳我辈说也。
愿欲与公谈,则实未能,想当更后数日耶。
米元章(二五)110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四、《京口耆旧传》卷二、《米襄阳志林》卷九、《米襄阳外纪》卷八、《敕建净慈寺志》卷二八、《宋稗类钞》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某启: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
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年瘴毒耶!
今真见之矣,馀无足言者。
不一一。
朱康叔(一七)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元章书中言,当世之兄冯君处,有一学服朱砂法,甚奇。
康叔可以得之,不知曾得未?
若果得,不知能见传否?
想于不肖不惜也。
钱穆父(一八)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前日作米元章《山研铭》。
此研甚奇,得之湖口石钟山之侧。
「有盗不禦,探奇发瑰。
攘于彭蠡,斲钟取追。
有米楚狂,即盗之隐。
因山作研,其理如云」。
过扬且伸意元章,求此研一观也。
太白 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惟知雨露贪,不念○落近。
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明霞,缥缈上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彼玻瓈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崙。
醉著鸾凤衣,星斗俯可扪」。
「朝披云梦泽,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姥,妙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燕服十二镮,想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喜变化,化作
遗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裾间珰。
揖余以辞去,谈笑闻馀香」。
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
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
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沈辽米芾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白云居米帖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谟死后,笔法衰绝。
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
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寻常人。
近日米芾行书,王巩小草,亦颇有高韵,虽不逮古人,然亦必有传于世也。
米元章藏帖1089年6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稗海本《东坡志林》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吾尝疑米元章用笔妙一时,而所藏书真伪相半。
元祐四年六月十二日,与章致平同过元章
致平谓:「吾公尝见亲发锁,两手捉书,去人丈馀,近辄掣去者乎」?
元章笑,遂出二王、长史怀素辈十许帖子,然后知平时所出,皆茍以适众目而已。
张元方1093年5月10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五月十日雍丘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而不食实。
适会金部郎中张元方见过,云:「麦、豆未尝有虫,有虫盖异事也。
既食其叶,则实自病,安有不为害之理」?
元方因言:「方虫为害,有小甲虫,见,辄断其腰而去,俗谓之旁不肯」。
前此吾未尝闻也,故录之。
米元章手简 其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八月八日,某某顿首再拜涟水使君元章公阁下:伏自拜违,行四年矣。
书问不继,相远之势然也。
到京见交游尚未遍,其见者道公动止与夫政事之在人口者,十居八九,则知吾元章公有进,而真不愧吾钦挹之素也。
如何如何?
秋高气清,迩日不审尊体何似?
行有召命,未间,千万加爱,谨奉状咨闻。
米元章手简 其二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某上启元章涟水使君节下:近委榷货,遽当已尘浼。
京师六月九月,雨连昼夜不绝,气候已如冬月,不审淮上如何?
惟政成民乐,履此初寒,起居佳胜。
南来者一口交誉,谓自过扬子渡,行路无不咨嗟颂咏。
每道及公名姓,则以手加额上,不谓至此。
而犹未还召,其势亦不能久矣,更希善爱以对之。
与成德馀手简 其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七、《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元章跋尾,过承录示,至荷至荷。
必多得其字,盖数百年无此作矣,真可宝也。
鄙陋出于一时盛意所临,故辄狂妄,尚何足纪录?
悚息悚息。
霍子惠迪手简 其三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八、《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三
蒙谕作字,固好之,而终不能仿佛。
来贶凌轹,遂获䌷绎妙趣,真我师法也。
近日米芾元章可与贞元元和间人相上下,颇得其讲贯否?
尔后可以时复交驰,盖不待相见而后深契也。
表德音书下论,庶几见录于游从之末,以托久要,愧企愧企。
米元章储子椿墨梅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予尝评元章书,回旋曲折,气古而韵高,上攀李泰和颜清臣为不足,而下方徐季海柳诚悬为有馀,未易咫尺论也。
元章所收荆公诗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荆公得元章诗笔,爱之而未见其人。
后从辟金陵幕下,既到,而所主者去,遂不复就职。
荆公奇之,挽不可留。
后亲作行笔,录近诗凡二十馀篇寄之。
字画与常所见不类,几与晋人不辨。
顷见此字,乃知荆公未尝不学书也。
元章怀旧恋知,故过其坟为之□形容,读其诗可得其意也。
元章 其二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米元章为蔡河拨发,王元龙京西北路常平,盖当日所通书也。
元章与余甚善,余于其字,每心期之而终不能一到,一见一为之注目久之。
元章与术人刘思道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七
是非邪正,亦可以移于好恶,至黑白曲直,则不得而移也。
于是乃有以曲为直,以白为黑者,往往从而和之。
盖不得而诘,非诘之难,知所诘为难。
元章作字,信所谓曲直白黑,而好恶辄为之易位,余尝病之。
近吾友张文潜评其书,几在季孟间,然后余所病者,不药而愈。
思道好古喜善类,藏其书过于尺璧寸珠
异时非其人,勿妄出。
一出当使击节不已,则余与文潜实在其末光焉。
崇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