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登黄鹤楼步韵 明 · 李麟
出处:黄鹤楼集补
楼居仙子虚舟泊①,一去流传跨黄鹤。
餐霞骨相本身轻②,飘然羽化翔寥廓。
椽笔谁题楼上头③,白石乌丝碧纱络④。
岘首平临沉水碑⑤,长安屹向朝元阁⑥。
西山帘捲青来峰⑦,云飞缥缈襄王宫⑧。
香雾空中下神女,精灵直与星河通。
银屏月懒浑疑水⑨,锦帐春偏不受风⑩。
角声惊起梅花落,鹤背绝倒仙人翁⑾。
观察惭予殿群彦⑿,头颅不分霜华半⒀。
采真何处许参同⒁,笑倩图南双鸷翰⒂。
还从此老学无生⒃,黄鹤前身坐相见⒄。
闻说灵均亦仙蜕⒅,为问仙翁曾识面。
我欲因之一寄声,哀郢江头濯如练⒆。
终始君恩誓不移,百炼钢肠真铁汉⒇。
【校注】
(1)楼居仙子:指传说中憩于黄鹤楼的仙人。虚舟:空舟。
(2)餐霞:服食日之霞气,为古代道家修炼之术。《汉书·司马相如传》引《大人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文选·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李周翰注:“餐霞,仙者之流。”骨相:骨格。
(3)椽笔:大笔。
(4)乌丝:卷册上画以墨线格子,便于书写,谓之乌丝栏,亦称乌丝。陆游《东窗遣兴》:“欲写乌丝还懒去,诗名老去判悠悠。”此处指白石碑碣上镌以黑字。碧纱络:石上题字以碧纱笼罩,以示尊贵。
(5)岘首:岘首山,亦称岘山,在湖北襄阳市南。沉水碑:《晋书·杜预传》云:“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万山在襄阳西北,沉水碑即指沉于万山潭中的石碑。
(6)朝元阁:唐代道观,在长安东北骊山,以祀老子。
(7)西山:当指江西南昌市新建区西之西山。王勃《滕王阁》:“珠帘暮捲西山雨。”青来峰:翠绿的山峰。语本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两山排闼送青来。”
(8)云飞句:宋玉《高唐》《神女赋》记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高唐之观,与巫山神女梦遇故事,此句及下句即指此。
(9)月懒:月淡。
(10)春偏:春风不到。以上二句叙襄王宫中襄王与神女相会。
(11)绝倒:笑得前仰后合。
(12)观察句:作者自谦居于群彦之后,当为秦金僚属。观察,指秦金。 唐代曾改按察使为观察使,故称。
(13)霜华:白发。
(14)采真句:意谓顺应自然,与自然合而为一。采真,返璞归真,不拘形迹。《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无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成玄英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参同,参验合同。
(15)笑倩句:意谓欲附鸷鸟之翼而逍遥遨游。倩,同“请”。《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图南,图度南海。
(16)此老:指庄子。无生:无生命知觉。《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17)黄鹤句:《庄子·齐物论》云,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句亦谓,己之前身或为黄鹤,曾与仙人所乘黄鹤相见遨游。坐,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犹自也。”
(18)灵均:屈原之字。仙蜕:仙化,登仙。《史记·屈原列传》张守节正义引《续齐谐记》云:“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榆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
(19)哀郢:《楚辞·九章》篇名。
(20)百炼句:《文选·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曰:“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以上二句指屈原忠贞不屈。
作者曾任副使,当为秦金属官,故诗中有“观察惭予殿群彦”之句。这首和诗亦作于正德九年以后。作者在诗中描绘了黄鹤仙人、巫山神女虚无缥缈的形象,宣扬老庄无生无为的思想,并将屈原也写成登仙一流人物,可见作者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招燕黄鹤楼辄用鄙句寄意① 明 · 章拯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胸吞云梦未须夸②,胜会偏惊楚望赊③。
颇喜凤凰当艮岳④,却怜鹦鹉是金沙⑤。
秋阳江汉犹千古⑥,戎狄荆舒正一家⑦。
有客题诗满黄鹤,何人吹笛袖青蛇⑧。
【校注】
(1)燕:宴饮。《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孔颖达疏:“我有旨美之酒,与此嘉宾,用之燕饮以遨游也。”
(2)胸吞句:本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3)楚望赊:谓楚地江汉诸水,一望无际。古代诸侯祭祀境内山川,谓之望,即遥望而祭之意。江汉诸水在楚界,故谓之楚望。《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杜预注:“诸侯望祀境内山川星辰也。四水,在楚界者也。”《文选·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赊,远。
(4)凤凰:即江夏县北二里的凤凰山。艮岳: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景龙山侧筑土山,以象余杭之凤凰山。山周围十余里,分东西山峰,最高峰九十尺。以在都城之艮方(东北方),故名“艮岳”。其旧址约在开封铁塔上方寺左右。
(5)怜:爱。鹦鹉:即鹦鹉洲。金沙:金色的沙,言沙洲之美。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6)秋阳:农历五六月间的太阳。《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暴之。” 赵岐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
(7)戎狄:《礼·王制》:“西方曰戎。”《书·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西戎北狄,泛指我国北方边地的少数民族。荆舒:荆,古楚国名,以其原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舒,春秋国名,故地在今安徽舒城县。荆舒泛指我国南方。《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8)青蛇:指笛。张翥《铁笛》:“年多化作青蛇色,夜静吹如彩凤声。” 此句本吕洞宾黄鹤楼前吹笛故事。
全诗赞美楚地形胜,颂扬四海一家。作者招燕者即为下述唱和的朱廷声、张禄、朱衣、杨旦、戴金诸人。下首所言“朴庵”,当为作者别号。
与朱民部泛舟望鹤楼① 明 · 萧良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风鸣落木楚江秋,江上逢君兴转幽②。
往事萧朱能结绶③,今来李郭更同舟④。
崔生得句惊黄鹤,野老忘机驯白鸥⑤。
最是匣开双剑迥⑥,楼边紫气接天浮⑦。
【校注】
(1)民部:即户部。朱民部,其人不详。
(2)幽:谓兴致之深浓。
(3)萧朱:《汉书·萧望之传》附“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此暗指作者与朱民部。结绶:系结绶带。喻仕宦。《文选·颜延年〈秋胡〉》:“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李善注:“巾,处士所服;绶,仕者所佩。今欲官于陈,故脱巾而结绶也。”
(4)李郭:《后汉书·郭泰传》:“泰,字林宗,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李郭或周舟,潘夏时方驾。”潘夏,谓潘岳与夏侯湛。
(5)忘机:谓忘却机心。此句本《列子·黄帝》海上之人与鸥鸟游的故事。
(6)双剑:古代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令干将在匠门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遂成两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于匣中悲鸣。参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7)紫气:《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以为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送一剑与华,一剑自佩。华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于是失剑。”
此诗为与友人泛舟眺望黄鹤楼之作。首联言作者与朱民部楚江偶遇,游兴更浓;颔联以汉之萧育、朱博、郭泰、李膺事喻己与朱民部相得甚欢;颈联写泛舟江上所感,充满闲适之趣;尾联以宝物必当合,写楼之灵异,亦暗寓与朱相遇之幸。
念奴娇 怀宗梅岑表弟兼柬鹤问 明末清初 · 陈世祥
凄然回首,旧扬州、曾见几家华屋。
二十馀年,刚付与、一片寒笳代驸。
屏迹隋墟,转蓬梁苑,空负琳琅玉。
坐而须老,此生过在谁孰。
嗟余久矣飘零,牢愁成句,不可人间读。
愧杀前贤称宅相,驽马秀骐齐亍。
泥水相逢,须眉非昔,还向穷途哭。
君来就我,浇寒且索醽醁。
按:【注】庾阐诗“朔障裂寒笳,冰原嘶代驸。”鹤问新自中州归易林,失其利禄,过在谁孰。颜延之《赭白马赋》:“秀骐齐亍”。
由坡贡之郎岱 清 · 严遂成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十
望远峨峨冠切汉,衣襟霞举天之半。
经宿崎岖目已迷,云烟各自开生面。
一峰昵近若旧识,乃是三日前所见。
以身盘磨蚁穿珠,左萦右拂香炉篆。
高履星行下窥井,转眼之间凡几变。
区田随势列等差,如规曲尺如划线。
什什伍伍不成村,残梨在树落微霰。
风无定所历乱来,画眉声碎弹翎怨。
注:一幅行旅图旧所经历处随意写来不受古法拘束若仿颜谢体便不能有此潇洒疏宕之趣矣。
见要人 清 · 洪亮吉
出处:拟两晋南北史乐府卷下
衣如鹑,马如狗,道逢八驺不得走。
平生不喜见要人,要人近复生公门。
君不见要人耶,亦堪喜,陛下有纶臣仲礼。
按:颜延之子竣既贵,常乘羸牛笨车,道逢竣卤簿,即屏往道左。谓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侯景围台城,邵陵王纶及都督柳仲礼按兵不战。梁武帝尝问策于柳津,对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礼,不忠不孝,贼何由平?」
秋胡行 清 · 元龙
养蚕胜养儿,养蚕犹吐丝。
养儿防亲老,而乃离庭闱。
君怜采桑妇,不念桑榆人。
桑榆景苦短,桑妇时悲辛。
还君相赠金,请君断诸妄。
君意在桑间,妾情非濮上。
攀条谢郎君,倚门人久望。
按:颜延年此题诗,详叙《列女传》,叙毕而止,秋胡之不孝自见;此浑括大意,明责其不能养亲,而秋胡之不孝弥见。颜诗妙在详,此诗又妙在简。
贺病树丈迁居 现当代 · 钱钟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词险语拓心胸,一笑掀髯教主同。
佳客幽栖过杜甫,傍人敝宅认扬雄。
书探囊底谈无了,酒罄樽中坐不空。
倘有邻居酣叫者,胡床来听舌生风。
注:龚定庵《贺新凉》词自注:与诸君谈艺,王子梅以教主目之。《南齐书·张岱传》:颜延之于篱边胡床坐听岱与客语,不复酣叫。
挽焦先生易堂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盛烈赞中兴,况有学传焦氏易;
平居怀故国,可堪梦断武功天。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焦籍陕西武功县。
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1931年焦易堂被任命为典试委员,为成氏同事。
盛烈:盛大的功业。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焦氏易:《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平居:犹平时,平素。
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1931年焦易堂被任命为典试委员,为成氏同事。
盛烈:盛大的功业。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焦氏易:《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平居:犹平时,平素。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九十八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仙人来日尚迢遥,犹及韶年未尽凋。
乞把平生重付与,眼前罪悔一时销。
注:○迢遥:远貌。颜延之 《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佳年也。唐德宗《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原文云:“祈天使展翼之来也,犹有馀时,得掩此运命之卷。使彼至严之书吏重笔之,或则尽削之。”译文以吾邦之辞韵写之,而其意宛然。
Would but some wingéd Angel ere too late
Arrest the yet unfolded Roll of Fate,
And make the stern Recorder otherwise
Enregister, or quite obliterate!
Would but some wingéd Angel ere too late
Arrest the yet unfolded Roll of Fate,
And make the stern Recorder otherwise
Enregister, or quite obliterate!